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柯家海 《科技信息》2007,(22):82-83
本文分析了医学图象处理技术的基本情况,介绍了目前三维医学图象的可视化,对各种图象文件格式、色彩模式、图象分割技术和压缩方法进行了研究,在分析研究各种技术在相关领域中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医学图象处理技术所面临的相关问题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微光图象时空噪声处理理论与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以研制出的微光CCD电视系统为实验研究对象,在系统研究了微光图象特征及其噪声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同时考虑时间域噪声与空间域噪声的微光图象噪声理论模型。研制了微光图象处理实验系统,在理论模型的指导下,提出并发展了时间域帧间比较去噪法和空间自适应众值滤波法这2种新型的微光图象噪声处理技术,并对微光图象进行了时空域组合噪声抑制处理。文末对处理前后图象进行了测试与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3.
汉字压缩技术是图象处理领域研究一个重要方向,文章叙述了一种高点阵汉字图象的压缩方法,它将汉字识辊技术和图象压缩技术结合起来,具有压缩效率高,压缩图象视觉效果好,而且解压缩方法简单,快速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作者在对人体肝细胞形态特征进行图象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数字图象增强技术,数字图象分析技术。体视学理论,判别分析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初步建立起人体肝细胞形态定量病理诊断系统。  相似文献   

5.
图象灰度的处理方法及实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图象工程中,图象处理、图象分析、图象理解作为其研究的三个重要层次,图象处理是图象目前发展的主体技术。图象的灰度处理作为图象处理的最基础理论之一,本文探讨了通过读取数字图象基础数据,进行图象变换、增强、均衡化等过程,完成图象灰度处理的整个过程有其实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从1988年Mallat将子波变换用于信号处理提出多分辨率分析概念,给出了信号或图象分解为不同频率通道的算法和重构算法。开创了子波变换在图象处理中的应用,子波变换在时域和频域同时具有良好的局部化性能,使子波变换成为视频图象压缩编码的主要技术,专家预计,在1996年符合高清晰度电视标准的子波变换视频图象压缩技术将推出问世,本文综述子波变换图象压缩编码技术当前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图象定量分析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图象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和系统构成,并根据数字图象处理技术的特点和图象定量分析的要求,设计了一套图象定量分析系统,为理化检验,测试提供了快速,准确的定量图象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8.
一种基于纹理的图象相似性度量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图象间的相似性应用于图象数据库中图象的检索存取,作者提出了一种用于多纹理图象的图象相似性度量的模型;描述了该模型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给出了试验结果和分析了它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图象及机器视觉技术在作物科学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作物的生长信息监测、产品外观品质检测与分级、产品收获与加工及病虫草害识别等四个方面回顾了计算机图象技术及机器视觉技术在作物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包括图象处理与分析、机器视觉技术在应用发展过程中的方法探索与思路的演变,并对今后的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晶体场理论中的三种耦合图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晶体场理论中的三种耦合图象,即:强场耦合图象、弱场耦合图象、中间场耦合图象;介绍了三种图象中基函的构造方法,利用Racah不可约张量算符技术及Winger定理表述了弱场与中间场图象,对三种图象进行了比较,并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袁琪 《科技信息》2007,(15):57-58
作物生长模拟是数字农业的前沿性研究方向。在传统的作物生长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Agent技术的作物动画生长模型:模型中的作物作为自主智能体,能感知环境信息,确定生长及表现行为,最后通过运动系统产生动作来完成行为。  相似文献   

12.
基于轮廓查找与线扫描的作物行检测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亢洁  马振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19(20):273-277
针对传统作物行直线检测算法存在的检测时间长、检测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轮廓查找与线扫描的作物行检测算法。首先,在农田图像下端一定宽度条形图上进行轮廓查找,求取轮廓的外接矩形,得到作物直线下端定位点;其次,对每一个下端定位点在图像顶端一定区域内进行线扫描,上下两端点形成一条候选作物行直线,记录直线上的绿色像素数量最大时上端顶点的位置,此直线即为最佳作物行直线。仿真实验表明,研究结果可以准确地检测出主要作物行直线,准确率为90. 0%,平均检测时间为30 ms。  相似文献   

13.
介绍转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的基本理化特性及SPS基因的克隆情况,综述利用转基因SPS植株研究作物叶中的SPS对光合作用产物的分配积累以及对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氮素转运的影响,以及SPS对高浓度二氧化碳的反应和SPS活性的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今后SPS的研究重点应该围绕解析SPS和磷酸蔗糖磷酸化酶(SPP)之间的关系,以及选育用于生产生物质能源的转SPS基因的甘蔗和木薯品种等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14.
针对垂直投影法在作物行中心线检测时存在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轮廓查找的作物定位点提取算法。首先对农田图像预处理得到的灰度图像,通过垂直投影变换得到中心作物行所在列,然后对灰度图像进行条形分割,在每个条形图中寻找作物轮廓,保留与中心列最接近的轮廓并将该轮廓转换为矩形区域,矩形重心即为定位点。最后运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定位点。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较垂直投影法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遥感图像对农作物的预估精度和农业种植效率, 设计了基于卫星遥感图像的农作物分类算法。 以2018 年 7 月 30 日哨兵二号(Sentinel-2)卫星拍摄的高分辨率哈尔滨市农业示范基地卫星影像为实验数据, 在不同光谱波段内(含红边波段), 通过使用最大似然法、 支持向量机法、 神经网络法分别对影像中水稻、 大豆、玉米、 高粱等农作物特征进行提取、 分类, 获得到农作物分类图;将统计结果与真实的参数进行比较, 分析了相同算法下使用不同数据源, 不同算法使用相同数据源, 这两种情况下的分类精度与可靠性。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神经网络法得到的分类结果精度最高, 可靠性最强, 适合于全国范围内推广。  相似文献   

16.
四川作物育种科技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经历了初期、中期和发展时期,特别是80-90年代发展时期的进步大,成绩显著。育成了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粮、棉、油新品种(组合)300个以上,创造和发明了杂交水稻的冈型、D型、K型不育系;水稻的无融合生殖“SAR”系;杂交玉米的山区育种模式及“三高”自交系和T型、C型、类型及G型雄不育系;小麦系统应用冬春麦杂交模式及T型雄不育“三系”配套;棉花的“洞A”雄不育系及“两用系法”制种;棉花高抗枯萎病源;油菜雄性不育“三系”配套等。选育了一批高产、优质、抗性好的作物新品种(组合),实现了全省粮、棉、油品种(组合)的四次更新换代,储备了一批超高产的、优质的、高抗病(虫)的后备材料,为21世纪的超高产育种奠定了好的基础。本文总结了20世纪四川作物育种科技的基本经验,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作物栽培生理研究的重要性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志利  卢成达  孙常青 《山西科技》2010,25(2):14-15,22
通过对作物栽培学和生理学研究的重要性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山西省亟待建立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加大对作物栽培生理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快作物栽培生理科研队伍和机构建设,积极组织重大课题协作攻关,正确评价相关成果,以加强山西省作物栽培生理研究,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带动农业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精准农业中作物器官的自动提取问题, 以玉米雄穗为例, 提出一种基于低秩矩阵恢复的作物器官自动提取方法。 作物生长图像是由背景和器官两大元素组成, 在图像特征空间则表现为一个低秩矩阵和一个稀疏矩阵之和。 利用低秩矩阵恢复算法求解代表器官的稀疏矩阵。 为了保证恢复时背景是低秩的, 利用作物生长历史数据, 学习最佳的转换矩阵。 最后, 利用动态阈值分割以及色度鄄亮度查找表完成器官的准确提取。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取得了93. 9%的最高性能值和2. 86%的最低标准差, 在多品种、 实际农田复杂环境下能获得更好的提取结果。  相似文献   

19.
李海渤 《韶关学院学报》2002,23(12):100-106
分子标记是随着遗传学的发展而诞生的一种基于DNA多态性的遗传标记.主要综述了几种分子标记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实践证明,分子标记技术为作物育种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手段,必将在作物育种领域开拓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