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笔者通过五个实验,尝试解答水的酸碱性对人体的影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水是必不可少的。它是食物中的七大营养素之一,它虽不能提供能量,但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一般说,我们都是通过摄食来获取水分。如  相似文献   

2.
本文笔者通过五个实验,尝试解答水的酸碱性对人体的影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水是必不可少的.它是食物中的七大营养素之一,它虽不能提供能量,但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  相似文献   

3.
水是生命之源,又是一种有限的资源。水不仅是维持地球上一切生命所必须的资源,还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节约水资源,保证水安全,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水与水资源水是什么?这个问题该如何回答?从化学角度讲,水是一种化合物,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合而成。从生命角度讲,水是生命的摇篮。大约38亿年前,地球的海洋中出现了最原始的生命形态。从生物进化过程来看,液态的水是生命诞生和进化的最基本条件。水是最广泛的溶剂,同时是各种生物体  相似文献   

4.
许川  舒为群 《科学》2007,59(2):50-52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和千千万万的物种都要仰赖淡水的哺育。全世界的淡水资源仅占总水量的2.5%。而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有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1950年代后,因水环境污染而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富营养化水体中日趋普遍的蓝藻“水华”以及随之而来的藻毒素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世界各地发生的“水华”所造成的藻毒素污染常常以各种构型的微囊藻毒素为优势毒素。  相似文献   

5.
水是生命的源泉,人类从来都是依水而居。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水资源即将成为国家的战略资源,成为一个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存的重要元素,甚至有专家预计,未来人类将会因水而战。  相似文献   

6.
现在饮用水主要有三类:纯净水、矿泉水和自来水。纯净水是将生活饮用水进行吸附、渗透、离子交换、紫外线灭菌和真空灌装等处理而制成的饮用水。矿泉水则以含一定量的微量元素、矿物成分为主要特征;又可分为天然矿泉水和人工矿化水。大多数家庭饮用的自来水则是将来自江、河、湖或者水库的源水进行沉淀、澄清.过滤和消毒,清除了悬浮颗粒、有机物、微生物等不利人体健康的物质后的饮用水。 因此,喝什么水,关键在于水质是否健康.卫生、安全。水是补充无机盐的重要途径之一,健康 的饮用水必须能够给人体提供新陈代谢所需的主要元素。人…  相似文献   

7.
血液流变学与临床医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循环血液的流动性和变形性,即流变性,血液有形成分(红细胞等)的变形性和无形成分(血浆、血清)的流动性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以及血液与血管和心脏间的相互作用的一门边缘科学。在人体内,血液的流变性不仅是调节和控制血液在血管内的正常流动,以维持组织和器官的正常血液供给和物质运转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是保证人体的免疫功能和体液调节功能得以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人体罹患各种疾病时,血液的流变性异常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全身或局部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障碍,又可成为造成组织和器官的缺血、缺氧和功能、代谢障碍,从而引起坏死、坏疸、炎症、变性、水肿、血栓形成等一系列病理变  相似文献   

8.
人体循环系统可以构想成为两棵连接许多大小枝干的“树”。心脏的左心室把血液泵入主动脉,逐渐流经直径渐缩、数量渐多的分叉血管,最后到达毛细血管。在毛细血管内及其周围,发生着维持生命的质量转换过程。毛细血管引流用过的血液通过许多静脉传送给腔静脉干,流入心脏的右心室。这一循环回路包括肺,肺里的毛细血管是血液再充氧的地方。人体循环系统的血管内径大的约为3厘米,小的不到5微米。内径小于500微米的血管通常叫做微循环血管。血液循环压降几乎有80%是由微循环造成的。血液循环是一个热-质转换系统,其工作流体是血液,即血浆的血球悬浮液(血球占体积的50%)。血浆是一种水合盐溶液,类似于海水,含有各种各样分子重量从44,000至1,000,000不等的高分子,这些高分子中最重要的是白蛋白、血纤维蛋白原和球蛋白。血球体积约92%由红细胞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向人体组织提供氧气,排泄由氧化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血球中的其他元素是白细胞和血小板(凝血者)。在人体血液中,红细胞与白细胞之比为600:1,与血小板之比为20:1。因此,血液的流动特性受红细胞支配是不足为奇的。  相似文献   

9.
早上一杯水,“咕噜噜”往下灌? 早上喝一杯水,是许多养生专家们都推崇的健康生活方式.因此,这杯水也有“健康水”、“排毒水”、“美容水”的美称.经过一晚的睡眠,人体中的血液黏稠度很高,本身就很缺水.这时补充细胞水分是必要的,不仅能降低血液黏稠度,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利于代谢物的排出. 但这杯水也不能一下狂灌下去.起床的第一杯水对老年人尤其重要.早上,老年人的血液黏稠度和血压是最高的,第一杯水不能不喝,但也不能多喝.血压高或心肺功能差的患者,若一下子摄人过多水分,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重. 起床的第一杯水,不宜过多,500 mL以内为宜,慢慢地喝下去;不宜太凉,温开水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
动态点击     
长发虽美却影响智力有关研究表明,头发每时每刻都在生长,都在消耗人体大量的营养。现代医学和化学测试表明,在人的头发中含有几十种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如铁、锌、碘,以及各种维生素等。研究人员可以从一根头发中测试出某人的血型,化验出血液的各项指标。这都说明头发确实吸收了人体的各种营养。如果人体供给头发的营养太少,就会出现发质枯萎,甚至脱落的现象。相关测试显示,供给头发的营养一分钟也不能停止,日积月累,被头发消耗掉的营养难以计算。如果人体供给头部的营养过多地被头发吸收,脑部的营养相对就会减少,长年累月地下去,就会使脑部…  相似文献   

11.
我们知道,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是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而把人体无法消化吸收的纤维素排除在营养素之外。但现代科学证明,和上述六种营养素比较起来,纤维素也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因为它在营养素中排在老七,所以称之为"第七营养素"。所谓纤维素,是指植物性食物中不易被人体消化利用的那部分,  相似文献   

12.
水与水处理     
水,无论是它本身还是人们对它的认知都呈现出两重色彩:水是自然界最常见的物质却又是十分宝贵的资源; 水的物理化学性质似乎已经清楚但其特性却不乏奇妙;水的净化处理方法多种多样然而仍然不够完善和理想;对于 水与水处理的研究,至今人们是否可说已经无所作为呢?不,这个充满诱惑的领域有待我们去进一步创新开发。  相似文献   

13.
<正>水盐平衡理论直观易懂,但可能完全错误!200多年来,一直传授给医生的水盐平衡理论并不难理解。人体各种机能的实现都要依靠这种不可或缺的矿物质,比如血压和传递神经脉冲等,所以我们必须小心维持着血液中的钠浓度。如果摄入过多的盐分,人就会感到口渴,然后拼命喝水,这样就稀释血液,使之保持正常的钠浓度。最终尿液中排出大量多余的盐和水。这个理论直观易懂,不过可能是完全错误的。最近针对俄罗斯宇航员的一项研究表明,摄入  相似文献   

14.
人们常说的“血稠”,医学上称为高黏稠血症。过去多见于中老年人,如今许多青年人也患此症,有的因过度的血液黏稠而引发心脑血管病,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血液为何会变稠 科学告诉我们,人体内血液中除了99%的水分外,还有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纤维素等成分。血黏稠度的形成及变化规律受到饮食、运动、机  相似文献   

15.
水的奇迹     
众所周知,通过物理作用可以改变水的某些特性。近十年来,在研究过程中,科学家涉及到了有关水的一些特殊性质,例如消除气体的水等。那末,什么是消除气体的水呢? 根据道尔顿定律,当水处于某种温度以及常规大气压条件下时,其气体的含量是恒定的。变冷后的水将重新从大气中收集气体。水是这样呼吸的:在加热时,迅速“呼出”气体;在变冷时,缓慢地“吸入”气体(一般需要几小时,有时需要一昼夜)。  相似文献   

16.
血液之谜     
红血球充当“运输员”我们的体内布满了无数条血管,总长达10万km,如果把这些血管首尾相连,能够绕地球2.5圈。而在这些血管里一刻不停地流动着血液,血液占了一个人体重的1/13。人体的血液中,血浆占55%,还有45%是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也被称为“红血球”。红血球非常小,1mm。的血液里就含有500万个红血球,一个人体内的红血球数可达250亿个!红血球里有血红素,  相似文献   

17.
吴云鹏 《科学通报》1984,29(16):1017-1017
近年来,医学界和工程界在血液流变学研究的基础上,对人体其他体液流变性质的研究亦日益增多。研究的目的,不仅在于为了对体液的流变特性作精确的力学描述,且对病理学、诊断学、药物学、人工脏器以及其他人造代用品的研制,都具有重要意。临床生物流变学方兴未艾,成为生物流变学领域中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朱茂炎  郭正堂  汪品先 《科学通报》2023,(12):1421-1424
<正>水是维持地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的根本保障,更是地球表层系统机体运作的“血液”.当今全球变暖背景下,与水循环变化密切相关的干旱、森林大火和洪涝等极端灾害天气频发,以及海平面上升、海洋热浪与酸化等全球性生态危机问题日益突出,深刻影响了全球生态系统健康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第6次评估报告中,  相似文献   

19.
过去,人们认为激素是由内分泌系统分泌产生的物质。激素由血液带到人体的各个部位,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繁殖等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内分泌系统中的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和胰腺等都会产生各自的激素如胰岛素等。但是最近,科学家发现人体内的一些其他器官也能产生激素。在一些想象不到的部位如中枢神经和肠胃等都发现了激素,还发现人类心室也能产生  相似文献   

20.
将人体在低温下冷冻并寄希望于未来医学技术能够将其恢复的想法一直都是科幻小说的主题,然而,人体冷冻法是否真的可能实现在未来的"死而复生"?尸体冷冻的过程当一个人被宣布法律上死亡,尸体冷冻保存公司接到通知就会发配一个应急小组试图保存这个人的血液泵。尸体被保存在冰里并注射不同类型的化学物质以减少血液凝结和对大脑的损伤。一旦尸体到达人体冷冻公司,就会被冷却到冰点,血液被抽走,取而代之的是器官保存溶液。尸体的血管被注射冷冻保护剂并阻止器官和组织的冰晶形成,尸体被冷却到-130℃。最后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