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美关系1、领导人会晤2002年2月21日~22日,布什总统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江泽民主席等中国领导人与布什总统就中美关系以及反恐怖活动和经济等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为中美关系的平稳发展增添新的活力。胡锦涛副主席4月27日~5月3日访问美国。江泽民主席10月22日~25日访问美国,与布什总统举行第三次会晤。2、双方恢复军事关系中美举行高层军事会谈。3、反恐合作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在北京设立办事处。美国宣布“东突”为恐怖组织。4、防扩散合作2002年8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朱基签发国务院第361号令,颁布了《中…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口号是“遏制”,对华政策选择了一条遏制、孤立、反对中国的路线,由于中国巨大市场的吸引力,中国的一天天强盛,加之美国的独霸地位无可挽回,美国调整了对华政策,但是,中美的对抗始终存在,又有国际风云变换的影响,中美关系波折起伏,尤其是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核心。今后一段时期中美关系基本上会处于不冷不热的状态,但是,中美之间的直接对抗的可能性极小。  相似文献   

3.
抗战后,中美经济关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美国对华经济援助和美国对华贸易及投资。美国对华经济援助是抗战后中美关系的一个焦点,其内容包括继续实施租借法案、联总物资输华和1948年援华法案。美国对华贸易及投资由于未能纳入良性发展轨道,最终只能黯然退场。这一时期的经济活动充分体现了中美政治关系对经济关系的制约以及发达国家和落后国家经济关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陶文钊 《世界知识》2010,(22):16-17
中美关系在奥巴马政府执政以来阴晴不定。难道是对华强硬派得势了,改变了美国的对华政策?中期选举以后,中美关系又将怎样发展?  相似文献   

5.
资讯     
贺梦禹 《世界博览》2008,(18):85-87
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馆揭幕2008年8月8日早上8点,美国驻华大使馆选择了这样一个良辰吉时举行了新馆的开馆仪式。美国总统布什、前总统老布什和国务委员戴秉国等出席为仪式剪彩,并先后致辞。在开馆的致辞中,美国总统布什高度评价了中美关系:"今天,中美两国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已经建立了牢固的关系。中国已经实行经济开放,开始释放中国人民的进取精神。美国将继续支持中国走自由经济之路。"同时,布什还将美国使馆作为中美关系发展的—个象征,"毫无疑问.这是一座宏伟的建筑。在我看来,它象征着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体现了维持中美  相似文献   

6.
对经济因素在美苏建交和美中建交中的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正是20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的危机以及资本主义主要国家之间的激烈竞争,迫使美国与苏联和中国建交,以便为美国资本获取广阔的市场,而苏联和中国为了获得美国先进的技术、资金和设备建设社会主义,也愿意实现苏美、中美关系正常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美关系的发展比较稳定。两国政府高层领导人互访增加,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也在进一步展开。今年3月美国国务卿舒尔茨访华,使两国间加深了解。访华期间,舒尔茨在沪发表了纪念“上海公报”发表15周年的讲话,引人注目地表示美国愿促进台湾海峡两岸和平解决进程的有利环境。5月,中国国家领导人杨尚昆和方毅又率团访美,同美国政府高级领导人进行了友好会谈。可以说,中美关系目前已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前景广阔。不过,在充分估计中美关系前景的同  相似文献   

8.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从历史上看,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格局、经济和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以及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等等。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中美关系可以概括为:联美反苏与中美关系的解冻.  相似文献   

9.
美国利益集团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参与和影响很大,这一点在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中尤其明显。在冷战年代的中美关系中,美国国内的院外援华集团几乎都持亲台反共的主张,“百万人委员会”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现截取肯尼迪时期“百万人委员会”所从事的一些活动,作为个案来分析在美国的对华政策中,美国国内因素是如何影响政府外交政策的。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以来,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关于"中美进入新冷战"的说法逐渐增多,近几个月愈演愈烈的贸易战,以及特朗普政府采取的一些对华措施,则成为一些学者"中美进入新冷战"的新证据。考虑到中美关系的重要性,有必要从学理上辨析、认定中美关系的性质。认为"中美关系进入新冷战"的主要依据是:美国已经把中国确定为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并从政治宣传、经济合作、科技文化交流、军事合作等多方面采取针对性很强的对抗性、限制性措施,除了自己采取行动外,美国还拉拢盟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校攀岩教师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攀岩运动从进入中国开始就是在高校这块沃土上发展的,高校的攀岩运动水平基本可以代表我国攀岩运动的最高水平。运用调查访问法、问卷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对我国部分高校攀岩教师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研究。高校攀岩教师是攀岩运动开展的主要力量,分析了攀岩教师的现状对高校攀岩运动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进高校攀岩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回顾了木结构发展的历史,阐述了当今社会所面临的巨大环保压力及对绿色建筑、绿色施工技术的迫切需求。木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而胶合木结构由于具有绿色高性能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胶合木结构的应用领域涵盖大型公共建筑及桥梁领域,其不仅在发达国家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近年来在中国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大型工程实例;同时,国内的设计和加工水平也在快速提高。最后,指出了胶合木结构在中国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1949年4月英国军舰“紫石英”号(Amethyst)误闯我人民解放军渡江部队所属镇江江面引发激烈军事冲突。事后中英在镇江进行多次谈判,镇江军政领导人为我方的主要谈判代表。衰落的大英帝国与强劲崛起的人民武装力量的谈判一波三折。“紫石英”号事件对于中英两国、对于名城镇江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运用统计分析法和历史文献法,以耕地面积变化为切入点,分析科尔沁沙地在民国时期的垦殖过程及其土地利用特征.结果表明,民国时期科尔沁的垦殖主要集中在清末已放未垦的范围之内,零散、混乱的民垦是当时的垦殖主流,也是该时期研究区土地利用的主要特征.混乱的开垦虽然没有使科尔沁农耕北界明显北跃,但由于近半个世纪垦殖活动的积累作用,科尔沁水土条件相对肥沃的可耕土地基本都得到了开发.  相似文献   

15.
温籍近代著名史学家陈黻宸于1902年因杭州府中学堂事件而离浙赴沪担任《新世界学报》总撰述。《新世界学报》只出15期便停刊,但陈黻宸按照近代西方学科体系分栏目,大量介绍西学,并且力求引导传统学术进入近代学术体系,试图借鉴西方思想,以中学统摄西学。《新世界学报》不仅在学术领域具有影响力,还是第一本中国人创办、在国内采用两面印刷、洋式装订的杂志。  相似文献   

16.
论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麦卡锡主义的政治高压下,中国学在美国濒临灭绝。福特基金会不仅出巨资拯救中国学,为美国重新打开中国之门提供了知识和人才准备,而且还资助美国对华政策项目的研究,直接影响着美国对华政策舆论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在18世纪到19世纪的200年间,欧洲人才辈出,诞生的大数学家数不胜数。这期间,东方的数学却反常地沉寂。在明治维新以前,日本的数学成就远不如中国;但到了19世纪末,中国的数学反而不如日本。通过比较从明治维新到二战前后中日数学人才的培养,分析了中国这期间数学落后于日本和世界的原因。日本政府明治维新要求老百姓全面向西方学习乃原因之一,而中国人由于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信念,因而在追求真理的态度上始终不能全面以赴,也不失数学及其他科学落伍的重要原因。此外,中国早期学习西方以应用科技为主,缺乏对数学的热情,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还没有认识到当代最先进的数学,始终未接触到学问的前沿。另外,日本数学的迅速兴起与其学习方法有密切的关系。没有做学问的热情,没有崇高的志愿,不可能产生杰出的数学家。今日中国数学的前途,端赖于年轻一代数学家的培养,研究生的培养则溯源于中学生的教育。期望重新燃烧起中国人对数学的热情。  相似文献   

18.
在民国时期的边疆开发史上,对西康地区的开发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西康地区农业技术的改良及推广过程中,民国初年普遍建立的“西康农事试验场”和民国二十九年(1940)成立的“西康省农业改进所”等相关机构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章以四川省档案馆所藏相关档案及近代相关史料为主,在论述这一历史时期“西康省农业改进所”的农业改进活动后,提出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西康省农业改进所”较之“西康农事试验场”又前进了一大步,取得了更多的农业改进的实际成效,它预示了西部民族地区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康藏民族地区农业近代化的开始,在中国近代边疆开发史上无疑是不应忽视的。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实业救国思潮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以发展国计民生、谋求国家富强为宗旨,以工商立国、振办实业为主要内容的实业救国思潮迅速兴起,成为近代中国进步的社会思潮之一。清末民初的实业救国思潮是在清末民族危机的刺激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影响下兴起的。它丰富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思想和经济学说,推动了清末民初中国的实业建设和早期现代化进程,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模式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形成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西康农事试验场"的设置及其实际成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川 《西藏大学学报》2004,19(1):44-48,60
在民国时期的边疆开发史上,西康地区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西康地区的农业技术的改良及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一些相关机构民国初年广泛建立的“西康农事试验场”及民国二十九年(1940)成立的“西康省农业改进所”起了较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四川省档案馆所藏相关档案及近代相关史料为主,在论述这一历史时期“西康农事试验场”的农业改进活动后,指出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农业改进的成绩有限,但它预示了西部民族地区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康藏民族地区农业近代化的开始,在中国近代边疆开发史上无疑是不应忽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