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9 毫秒
1.
强夯法是大厚度黄土场地上采用的主要地基处理方法之一,在确定高能级强夯法处理地基之前,了解和掌握强夯振动的影响范围以及强夯振动随距离的衰减规律是进行地基处理方案选型的基础.通过大厚度黄土场地上15000kN能级距夯点300m范围的震动测试,得出了回归曲线.并参照<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对各类建筑物的安全防护距离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强夯加固地基处理施工中的振动传播规律,评定强夯施工的安全距离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V形冲沟地基处理强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进行现场试验,采集不同距离的径向及竖向加速度,并分析加速度峰值、加速度均方根值、速度峰值等振动参数的传播特征,得出强夯施工过程中夯击次数与振动参数的关系,径向加速度与竖向加速度的峰值基本相同,除竖向速度峰值的传播符合线性下降关系外,其余各振动参数传播的衰减规律基本符合负幂函数关系,但各振动参数的衰减速度不相同。经拟合得出各振动参数与传播距离的关系式,可为类似条件下的强夯施工安全距离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晓红 《甘肃科技》2011,(1):135-136
强夯法是大厚度黄土场地上采用的主要地基处理方法之一,在确定高能级强夯法处理地基之前,了解和掌握强夯振动的影响范围以及强夯振动随距离的衰减规律是进行地基处理方案选型的基础。通过大厚度黄土场地上15000kN能级距夯点300m范围的震动测试,得出了回归曲线。并参照《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对各类建筑物的安全防护距离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高能级强夯黄土地基的振动传播衰减规律,基于室内模型试验,通过布设竖直向、水平向及对角向三条测线,分别研究了夯击次数、含水率、夯击能、落距和锤径等参数变化对高能级强夯黄土地基的振动影响,并结合甘肃庆阳黄土高能级强夯加固项目现场振动测试结果,对比验证了室内模型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黄土地区,当达到一定夯击次数时,继续增加夯击次数无法进一步提升强夯加固效果,可根据所测得的振动加速度最大值判断最小振动安全距离,在计算振动安全距离时只需采用地表上的振动加速度;地基土含水率的改变对振动加速度的影响较小,当含水率为最佳含水率时,振动加速度峰值较其它含水率地基略高,衰减幅度略大,加固范围略广;能级的改变对振动加速度的变化影响较大,能级越大,振动越强烈,影响范围越广;“轻锤高落”与“重锤低落”产生的振动衰减速率相近,但“重锤低落”加固深度更深,影响范围更广,实际工程应优选“重锤低落”;相较于小锤径夯锤,采用大锤径夯锤的加固深度稍浅,地表振动影响范围更广,实际工程应优选小锤径夯锤;模型试验与现场监测数据拟合的振动加速度衰减曲线可较好的衔接,证明了室内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公路拓宽地基强夯振动传播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FLAC 3D数值计算软件,建立了强夯振动的有限差分模型,分析了路侧地基强夯振动在公路路基、路面中的传播规律。以关键测点的振动加速度与锤底土动压力值作为分析指标,分析了夯锤落距(锤重)、夯锤直径对路基、地基的振动和地基加固效果的影响规律。通过公路拓宽室内模型试验,验证了数值分析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在1 500 k N·m夯击能下,采用6 m的夯锤落距(对应夯锤锤重为25 t)、1.5 m或2.0 m夯锤直径可以获得理想地基加固效果,且对周边环境振动影响最小;路基坡脚处强夯振动加速度较平面地形衰减更为显著;路面结构中振动加速度总体呈现快速衰减趋势,内侧加速度最大值为3.9 m/s2,路面基层、底基层内的强夯振动加速度基本一致,均小于面层的振动加速度。  相似文献   

6.
以苏丹港新集装箱码头后方堆场地基处理工程作为依托,设立了珊瑚礁回填料地基加固试验区,通过现场检测地基加固前后的物理力学指标,分析振冲碾压和强夯两种加固方法对珊瑚礁回填料的加固效果.从现场试验情况可以得出,珊瑚礁作为堆场回填料,在采用振冲碾压和强夯两种方法时都能够使地基回弹模量值大幅提高,加固后回弹模量、CBR值、SPT击数,500kJ强夯法加固效果均略优于振动碾压.  相似文献   

7.
强夯加固地基振动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工程实例对强夯地基时振动加速度进行测试,分析了振动加速度的传播规律,提出建筑物安全距离判别方法及估算方法,研究了隔振沟的隔振效果及其对振动传播规律的影响,采用量纲分析原理,探讨了振动加速度与夯击能量,土的特性及传播距离之间的关系,通过大量的试验数据统计,得到经验公式和经验参数,由此可作为强夯加固地基安全距离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强夯法,即动力固结法是将夯锤通过吊车从高处自由下落给地基冲击和振动,使土层致密,从而提高土层强度和降低其压缩性.本论述应用冲击动力学理论分析了强夯法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机理,影响强夯法加固效果的各种因素,提高研究、完善强夯法施工技术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鉴于吹填土具有含水量高、地下水埋藏浅、表层承载力低等特点,工程建设中采用强夯-降水联合加固法对其进行地基加固处理.针对以粉砂、粉土为主(土层含大量粘粒)的吹填土,采用明沟排水+强夯方案进行地基处理,施工过程中通过低能量预夯、推土机碾压等辅助方式配合降水,加快降水周期;针对以粘性土(土层含大量砂、粉粒)为主的吹填土,采用真空降水+强夯方案进行地基处理,通过真空降水,合理控制施工参数,减小土体饱和度,有效拓展了强夯法的适用范围.此外,强夯-降水联合加固法在夯击过程中应遵循"少击多次、先少后多"的工艺,使夯击能与超静孔隙水压的消散速率相匹配.  相似文献   

10.
某站场地基强夯振动影响范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某站场地基采用6 000 kN.m夯击能强夯加固海漫滩填海区工程,现场测试了地表振动速度,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了振动在水平方向的衰减规律、主振频率等,分析了拟建场地边立交桥在不同夯击能下的安全距离.结果表明:地表最大振动速度的衰减规律满足乘幂关系;强夯产生的振动的主振频率均处于10 Hz以下;以地表振动速度作为判别标准,测得该场地在6 000 kN.m夯击能下对立交桥的安全距离为30 m.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施工振动的产生和传播过程进行合理的预测,并对施工振动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科学的评价,利用大型有限元模拟软件ABAQUS建立了经过合理简化的强夯施工的ABAQUS有限元模型.依据模拟得到的质点峰值速度,应用单因素参数评估方法,以瑞典振动控制规范作为标准对强夯加固项目的施工振动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依据模型得到的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取得的一致性,模型的有效性得到了验证,评估结果显示强夯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危害处于可接受范围.其预测评价方法和参考标准均对中国施工振动环境影响评估方法的完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强夯振动影响与构筑物安全距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强夯地基处理技术是一种常见、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但由于其施工时 的噪音、振动等对周围建筑物和环境的影响而限制了它的作用,通过对某高速公路强夯地基工程的实践,对不同夯击能下强夯地基处理施工时所产生的地面振动进行了现场监测,经过对这些实测振动资料的深入分析,认为当强夯所引起的地面振动加速度衰减到0.1g时,对建筑物几乎没有危害,同时得出当强夯夯击能为1.5,2.0,2.5和3.0MN.m时,其对构筑物的安全距离分别为14,17.5,18.7和19.5m。  相似文献   

13.
结合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软基加固处理实践,对高真空击密法加固饱和软土地基在本地区的加固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加固处理过程中土体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变化,变形、承裁能力变化等进行监测,并对大面积施工过程中各参数包括强夯的夯击能、有效加固深度、务击闻隔时间、夯击次数和遍数、真空降水的时间等进行优化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高真空击密法能充分发挥强夯和真空降水的优点,有效加固了土体。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强夯法加固地基对相邻建筑物的危害与影响,用强夯振动反应谱分析了其形成机理与规律,提出了强夯法的使用范围与应采取的隔震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掌握用于特高压输电的大截面导线JL1X1/G2A-1520/125-481的微风振动特性,对该型导线建立微风振动控制方程,编程计算了8~80 Hz频段中16个等间距频率点处导线的双振幅值、允许振幅、单位功耗等风振特性,并利用波腹处的最大振幅确定了导线悬挂点在各频率点的动弯应变与动弯应力。研究发现:在自阻尼振动情况下,该型号导线双振幅值随频率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20 Hz附近达到最大值,当振动频率为20~40 Hz时,导线的振动幅值超过其允许幅值;导线的单位功耗随振动频率的增加先增大其后降低,在40 Hz附近达到峰值;在20~40 Hz频段,导线的动弯应变与动弯应力水平偏高,超出了容许值。与普通截面导线的10~20 Hz危险频段相比,大截面导线JL1X1/G2A-1520/125-481的危险频段后移至20~40 Hz,此型号导线的防振消振方案应该重点考虑20~40 Hz频段。  相似文献   

16.
在由吹填砂形成陆域的地基上兴建港口码头,必须对吹填砂地基进行大面积的处理,从设计使用、造价、工期等角度考虑,选择合理可靠的地基处理方法至关重要.采用振冲法和爆炸法2种处理方案加固饱和粉细砂地基,进行了现场试验,从孔隙水压力的增长和消散规律、地表沉降、静力触探3方面对加固处理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振冲法处理地基效果容易得到保证并好于爆炸法处理的效果,爆炸法处理深层地基是可行的.图9,表2,参14.  相似文献   

17.
Aiming at practice, the wave propagation in soil has been comprehensively studied on the basis of FEM analyzing model being established. An investigation has also been performed on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simulating transient vibration in actual foundation with FEM, and the result of calculating to the real transient vibration of actual foundation with FEM software ANSYS agrees with that of measuring. The vibration variation in the ground and the uneven subsidence of the factory houses’ pillars, with and without barrier vibration isolation, are calculated by employing F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proper barrier isolation can diminish the ground vibration displacement but likely to magnify the dynamic stress and vibration frequency within a certain region, which would aggravate the uneven subsidence of the factory house pillars. Foundation item: Supported by Foundation for University Key Teacher by the Ministry Education of China (1975); the Open Fund Sustentation of the State Key Laboration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2002-02) and Technology and by the Committe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Jiang-xi Province of China Biography: Huang Ju-hua (1962-), female, Professor, Postdoctoral, research direction: electromechanical.  相似文献   

18.
结合正在建设中的广东省重点工程——广东科学中心,针对饱和淤泥质砂土地基存在的工程地质隐患等问题,详细分析该建筑场地对地基的要求,提出动静结合排水固结法处理地基.在进行动力排水固结的现场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地基预处理技术处理广东科学中心近38.7万m2的饱和淤泥质砂土地基,并探讨了该新技术的加固机理、设计方法及施工技术等.通过现场监测与检测,结合饱和软土微结构定量研究试验,证明该技术处理饱和软土地基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供同类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