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属材料阻尼性能测试系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阻尼性能的测试是新型结构材料和高阻尼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根据有关振动振动理论,采用悬壁梁共振法,开发了一套阻尼测试系统,可用于声频范围内金属材料阻尼性能的测定。对多种材料大批试样的阻尼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测试精度(测量误差小于5%)。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一种用于阻尼填充墙的高阻尼砂浆层阻尼层,并对其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与一般砂浆层相比,高阻尼砂浆阻尼层具有更大的耗能与变形能力.当聚灰比在0.38~0.53的范围内,随着聚合物含量的增加,高阻尼砂浆阻尼层的耗能能力和变形能力都有明显的增加,超出了这个范围,提高聚合物含量的效果不大.采用苯丙乳液和丁苯乳液共混且聚灰比为0.45的高阻尼砂浆作阻尼层能取得最大的耗能与变形能力.增大高阻尼砂浆阻尼层的厚度可以提高其水平变形能力,可以较好延缓上部砌体单元与阻尼层之间的滑移,提高阻尼层的耗能能力,但是极限承载力会随着厚度的增加而降低,阻尼层的厚度取为9mm较适宜.  相似文献   

3.
高阻尼铸铁及阻尼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微量合金元素对铸铁阻尼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铸铁的阻尼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铸铁中添加微量合金元素Zr、Cr、Mo、Cu、Al等,且它们的加入量之间匹配适当时,能够获得强度性能比较好的高阻尼铸铁,其阻尼性能值ψ可达20%以上,抗拉强度σ_b约为196MPa。  相似文献   

4.
钢筋混凝土构件阻尼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阻尼耗能空间分布理论,推导了构件的单位周期阻尼耗能及其整体阻尼比的计算方法.得到了随机地震荷载下构件纵向应力传递因子和纵向应力传递损耗因子的计算公式.分析表明,随机地震荷载作用下构件的整体阻尼比受到组成材料的阻尼特性、构件的刚度分布、假定振动形状及截面形式等因素的影响.并建议给出了试验研究材料阻尼特性的计算方法.通过已有的阻尼实验数据得到不同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配筋率下的钢筋混凝土材料的阻尼耗能系数.  相似文献   

5.
嵌入式共固化复合材料阻尼结构阻尼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丁基橡胶作为黏弹性阻尼材料的主要原料,并使用模压法将该阻尼材料制成薄膜,再与环氧树脂玻璃布预浸料按固化曲线制得嵌入式共固化复合材料阻尼结构试件。然后测试其阻尼性能。结果表明嵌入较薄阻尼层会在构件刚度改变不大的情况下增大试样的阻尼。而嵌入阻尼层较厚时,对试件的刚度影响较大。随着阻尼层厚度的增加,构件阻尼的增加量逐渐降低。因此,以增加阻尼层厚度来提高构件阻尼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轨道交通的高速化发展,列车运行所引起的振动噪声会更加剧烈。为了增加旅客舒适度,运用阻尼材料进行减振降噪。通过加装阻尼材料,一方面增加车体的振动衰减,降低声辐射,控制固体声;另一方面隔离外部噪声往车体内部传播。聚合物阻尼材料由于在减振降噪方面独特的优势,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本文集中阐述了聚合物阻尼材料的阻尼机理及减振降噪形式,同时简单介绍了其他相关聚合物阻尼复合材料;本文列举了几个简单关于阻尼材料在铁路客车方面应用的实例。  相似文献   

7.
高阻尼材料在控制噪音弱化机械振动稳定材料结构等方面具有极高研究价值。Cu-Al-Mn形状记忆合金是一种重要的高阻尼材料。采用内耗技术系统地研究了Cu-11.33Al-5.71Mn(wt.%)形状记忆合金的基本阻尼行为,通过不同方式的热处理,改变材料中的缺陷状态,进一步研究材料阻尼行为的变化,以获得材料微观组织和阻尼特征之间的关系,为深入了解该合金的阻尼机制奠定基础。在室温~270℃的内耗温度谱中,98℃附近出现了一个典型相变内耗峰。随着保温时长的增加,阻尼先增加后逐渐下降。分析认为,时效时长增加,淬火空位浓度降低,空位对相界面移动的阻碍作用减弱,阻尼增加;时效20 min,空位浓度达到动态平衡,随后马氏体数量逐渐减少,相界面移动减少,阻尼降低。因此了解热处理与材料微观结构的变化关系对于优化材料组织与阻尼性能是具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8.
碳纳米管-阻尼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碳纳米管(CNTs)、碳纳米管基聚合物的研究意义及现状,提出碳纳米管基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并取得初步成果.指出:制备碳纳米管基阻尼材料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CNTs在基体中的分散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在宽工作温度区间和宽频带范围高阻尼材料的制备方法上有待突破.  相似文献   

9.
再生混凝土材料及简支板阻尼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悬挂、悬臂和简支试验法,研究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添加高分子阻尼材料、边界条件以及损伤程度对再生混凝土材料及再生混凝土简支板阻尼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再生混凝土的材料阻尼性能,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再生混凝土的阻尼比呈现增大趋势,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100%的再生混凝土阻尼比比普通混凝土高30%以上;添加橡胶颗粒能明显提高再生混凝土材料和板在弹性阶段内的阻尼;而添加聚丙烯纤维对弹性阶段的再生混凝土材料阻尼比没有明显影响。对于再生混凝土板,其阻尼比随损伤程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通过对加载过程中裂缝发展规律的研究,发现再生混凝土板的开裂行为与阻尼测试结果存在相关性,表明因裂缝而产生的界面摩擦阻尼是影响再生混凝土板阻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从选树脂、填料、增塑剂等角度,论述改变材料的玻璃化温度和阻尼系数来设计高分子阻尼材料,为应用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固溶化处理的ZA27合金在自然时效稳定后的低频阻尼,根据有关的内耗理论,得到了ZA27合金稳态阻尼的线性拟合表达式,利用该式可以预测ZA27合金的阻尼大小和行为,并揭示ZA27合金的阻尼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ZA27合金具有较高的阻尼性能,阻尼的大小与频率相关,与振幅无关,并随温度的升高单调增大,这是一种线性可逆滞弹性弛豫的动态滞后过程;ZA27合金的阻尼是热激活弛豫过程,是多个弛豫过程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在模态测试的基础上识别得到指数型非粘滞阻尼系统中阻尼系数矩阵的方法.通过求解一个带约束最优化问题,得到满足系统特征方程的最优修正阻尼系数矩阵.考虑了实际模态测试中得到的模态参数的非完备性,可以利用有限的低阶模态,较为准确地识别出系统的阻尼系数矩阵,但随着系统的非粘滞阻尼特性逐渐增强时,想要精确识别出阻尼系数矩阵所需要的模态数目会逐渐增加.同时,进一步考虑到模态测试中复模态的虚部受噪声影响较大,提出了阻尼矩阵识别过程中对复模态虚部进行更新的方法,使之满足指数型阻尼系统特征方程,且利用上述方法得到的复模态虚部,能较为精确地识别出阻尼系数矩阵.由于目前对松弛因子识别的研究较少,在模态更新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不依赖于复模态虚部的松弛因子识别公式,并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指数型非粘滞阻尼模型的阻尼识别方法及复模态更新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及松弛因子识别的准确性.最后通过悬臂梁的振动测试进行模态参数识别,并讨论了指数阻尼模型的适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将实验数据得出的拟合曲线和振动方程的解析解、数值解进行比较,从而确定阻尼振动系统的阻尼系数.此方法简单易行,容易推广到其他类似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阻尼系数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将实验数据得出的拟合曲线和振动方程的解析解、数值解进行比较,从而确定阻尼振动系统的阻尼系数.此方法简单易行,容易推广到其他类似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减振孔和减振槽非线性微分方程式以及利用计算机求解结构尺寸的方法。通过非线性微分方程式的求解获得不同结构形式减振孔和减振槽的预升压力梯度、紊流强度、配流冲击压差及其随工况和设计参数变化的特性,通过对比分析为获得低噪声性能提供最优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混凝土块的重复倾倒来模拟建(构)筑物爆破拆除的倾倒过程,并采集由此产生的塌落振动信号.在倒塌方向开挖不同长度的减震沟,探索减震沟长度变化对塌落振动信号的衰减影响.对实验所采集的数据信号进行分析,减震沟长度从0.6 m依次增加至1.6 m,峰值振速的降低幅值较大,从1.6 m依次增加到2.4 m峰值振速的降低峰值较小.由此确定在试验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对塌落振动信号的衰减明显的减震沟长度的最优区间为1.6~2.0 m.另外,通过HHT法得到振动信号的希尔伯特三维能量谱,显示出塌落振动信号携带的能量衰减在0.6 m依次增加至1.6 m的过程明显,从1.6 m增加到2.4 m时衰减作用减缓,进一步验证了在试验条件不变时减震沟长度的最优区间为1.6~2.0 m.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研究箔片轴承的动特性和稳定性,得出与实验结果相符合的评价方法,首先对国内外几种有关箔片轴承库仑阻尼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比较,根据阻尼和刚度分离评估的思想,考虑箔片之间和箔片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基于能量耗散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箔片轴承阻尼评估方法,最后对双层同向自由平箔结构箔片轴承的结构阻尼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数值比较.结果表明:就结构参数而言,在小偏心率时,结构阻尼对稳定性和动态参数的影响较大;在大偏心率时,其影响则相对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电流变减振器阻尼力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电流变减振器的工作模式主要有流动模式、剪切模式和复合模式等三种。针对流动模式的充气式电流变减振器,推导出其在压缩和复原过程中阻尼力的计算公式。压缩和复原阻尼力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即电流变液基础粘度引起的本底阻尼力,电场强度函数的电致阻尼力和气室气体引起的压力。电流变减振器的特点就在于可以通过调节电场强度来控制电致阻尼力,达到调节复原和压缩阻尼力的目的。并对影响阻尼力大小的结构因素进行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