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久前出版的美国《新闻周刊》,在一篇题为《饥饿席卷世界——每天死去一万人》的文章里插了一幅衣裳褴褛、瘦骨嶙峋的印度母亲为她的孩子乞食的照片。文章里还刊登着另一张照片,借以炫耀一个美国的四口之家丰衣足食的情景。显然,《新闻周刊》的目的是在渲染亚、非、拉经济“不发达国家”人民的饥饿、贫穷,同美国的“丰裕社会”之间的“天渊之别”。它竟然大言不惭地写道:“即便是美国的家养爱犬,也要比印度的工人吃得多、吃得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美国出版了不少宣扬“人民资本主义”和把美国描绘成“福利国家”、“丰裕社会”的书。与此同时,美国也出版了一些戳穿这种神话和揭露美国贫困真相的书。《另一个美国》就是其中之一。这本书出版于1962年,作者迈克耳·哈林顿是一个资产阶级社会评论家,曾任《天主教工人》杂志的副主编,并曾做过天主教社会工作,在纽约市的贫民窟博维里区、芝加哥的工人居住区以及加利福尼亚州的农场等地进行过调查。本书就是他根据个人的观察,以及研究机构的调查报告、官方发表  相似文献   

3.
丁义译 《世界博览》2009,(19):26-28
美国《大西洋月刊》1959年12月出版了中国特刊,哥伦比亚大学的汉语教师哈瑞特·米尔斯撰写了文章,记录她在新中国亲身经历过的那场思想革命。她想让所有美国人了解,中国共产党希望新中国的主人们变成什么样。  相似文献   

4.
衰退与垮台“衰退”两字和美国当今的社会结下了不解之缘。人們常听到或看到經济衰退、农业衰退、建筑衰退等等。最近,在这个日薄西山的国家里,在这种或那种“衰退”声中,又出現了一个所謂“欢乐的衰退”。《欢乐的衰退》(The Decline of Pleasure)是1962年美国出版的一本社会问題著作。  相似文献   

5.
孙悦 《科技信息》2011,(22):I0186-I0187
伊迪丝·华顿是美国小说史上唯一一位以文学魅力和广泛吸引力而著称的女性小说家。她的绝大多数作品描写了她所熟知的奢华的美国上流社会生活景象。1921年出版的《纯真年代》获普利策最佳小说奖。该作品中华顿大量运用对比反差这一写作手法,生动演绎了美国社会中纽约人与非纽约人之间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形态。本文试图以此为例,从布局场景、人物塑造和小说结构等三方面分析女作家这一独特写作手法,进而为作品的理解提供一个新角度、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正她是集作家、编剧、制片、导演、演员、歌手于一身的艺术家,更是美国文艺青年眼中的当红偶像……孤独是一群人的狂欢,狂欢是一个人的孤独。就像米兰达·裘丽以动静皆宜的两种状态成全了她自己:独自搭建虚构,小说处女作《没有人比你更属于这里》一举获得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时隔8年后又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第一个坏人》;满脑袋奇思怪想的她更偏爱与众人互动的头脑风暴,大学肄业的她从十几岁起试水电影创作,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往往不能较真,一较真,就会发现问题。把英文中的一个极普通的词“power(或者 pow-ers)”理解为“大国”,就是一例。美国著名学者、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前几年出版了一部名著《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Powers》。肯尼迪的这部著作为世人所注目,被译成好几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在中国也热闹了一阵子,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冒出了几个译本,但多半都译成《大国的兴衰》,亦即把“great powers”译成“大国”。也有例外的,如辽宁人民出版社的版本干脆另给安了一个书名,叫做《没有永久的霸权》。这种做法是否妥当,另  相似文献   

8.
新事 新言     
《世界知识》2008,(4):11-11
“现在胡锦涛主席到外国访问。往往比布什总统还受欢迎。”——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在她刚出版的新书《给总统当选人的备忘录》中指出,现在“崛起”几乎已经变成“中国”的同义词  相似文献   

9.
今年1月,《美国与世界经济——未来十年美国的对外经济政策》一书在美国出版。该书由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C·弗雷德·伯格斯坦及该所高级研究人员集体编写,是为2005年美国新一届政府的对外经济政策所做的“中期”战略研究。美国前财长、现任哈佛大学校长萨默斯认为,该书是国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是中国现当代一位优秀的作家,在1943到1945年内的上海沦陷期,她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惊艳的巅峰。1952年她出走香港、美国之后,创作了几部长篇小说,好多中短篇小说,但艺术水平都达不到她早年的高度。近期出版的她的遗作——长篇小说《小团圆》,就艺术质量而言很一般,但它给了我们一个阅读和深入理解张爱玲其人其作的路径,让我们看到了她内心深藏一生的隐痛。  相似文献   

11.
她1979年在经历了长达十年的签证申请被拒之后,著名摄影师伊芙·阿诺德终于被获准去中国五天。借此机会,她在中国行走5万多公里,所摄照片成为她摄影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她还据此出版了新书《在中国》。在1980年10月的《生活》杂志上,刊发了阿诺德中国之行的部分作品。  相似文献   

12.
美国企业家约翰·霍肯1983年出版了《下一个经济》一书,对“信息经济”这一概念作了介绍和解释,现摘要如下:美国正处在从“物质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变的过  相似文献   

13.
一字社论1986年4月,美国《明星晚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约翰逊认输》的社论,全文只有一个字:“妙!”它把该报及其所代表的阶层之态度表达出来,颇耐人寻味。一字判词清朝年间,一寡妇想改嫁,而公婆及邻居加以阻挠,她便向官府呈上状子:  相似文献   

14.
亨利·基辛格的回忆录《白宫岁月》已于十月下旬在美国出版。美、欧一些刊物在此以前已分别发表了此书的某些章节。基辛格曾任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和尼克松、福特两位总统的国务卿,历时共八年。正如美国《时代》周刊摘登《白宫岁月》时指出的,基辛格曾“帮助制定”了当时美国的各项政策,他对“那些动荡的年代”的“非同寻常的描述”,将有助于了解美国对外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某些侧面。下面,我们根据《时代》周刊的节本,摘译了其中的几部分,分期刊出。《白宫岁月》的节译本,年内即将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全译本随后也将由本社译出出版。  相似文献   

15.
刘世雄 《咸宁学院学报》2006,26(4):82-83,85
美国女作家马格丽特.米切尔的长篇小说———《飘》中的女主人公郝思嘉是一个丰满的立体性人物,从她在不同时期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可以解读她的多重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进步经济学家维克托·佩洛所著“美国金融帝国”一书,现在已由玖仁同志译出,在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由于这是一本对研究当前的美国政治经济情势极为重要的著作,因此我想先来作一些简单的介绍。佩洛的这本著作是在1957年的纽约国际出版公司出版的。这可以说是他继1951年出版的“美国帝国主义”后的又一力作,也可以说是“美国帝国主义”的一个续篇。因为在“美国帝国主义”里,佩洛所着重研究的乃是从国际方面来考察今天的美国垄断资本主义,而在本书里,佩洛所着重研究的则为美国垄断资本主义今天在国内的发展情况。这  相似文献   

17.
1959年,当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洛威尔(Robert Lowell)出版了他那部以惊人的坦白方式揭示诗人内心活动的诗集——《人生探索》时,他也许想不到自己竟因此而引发了一场风靡英美诗坛的“自白派”(Ronfes-sional School)运动.在洛威尔的众多追随者中,一位年轻的女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以她“辉煌的嚎叫与神圣的痛苦”,粲然卓立于自白派诗歌艺术的峰巅.她,就是西尔维亚·普拉斯(Sylvia Plath).普拉斯1932年生于波士顿,其父是波士顿大学生物学教授,其母为家庭妇女.普拉斯早年生活狭隘,但天赋极好,具有艺术才能,8岁时即在当时的《波士顿先驱报》上发表了第一首诗作.上中学时即被老师视为特别有创作才能的学生,并因此而获多种荣誉.后来她凭奖学金进入史密斯学院读书.在大学里她也很快以智力超群、多才多艺脱颖而出.她研习过绘画和小说,但后来还是决定以写诗为终身事业.她勤奋创作,写出了长篇自传体小说《钟罩》(The Bell Jan)、诗集《巨人雕像》(The.Colossus)、《渡水》(Crossing the Wa-ter)、《爱丽尔》(Ariel)等十部作品.但就在她的事业日渐完美之时,她却于1963年2月11日自杀身亡.在她生前,她的诗已在BBC(英国广播电台)公开朗诵,被世人理解和赞赏;她死之后,她的诗的价值更进一步为人们所认识.今天,她被  相似文献   

18.
偷盗拐骗是资本生义社会的一个不治之症。随着岁月流逝,犯罪案件不论在美国或英国,都有增无已。面对这有目共睹的现实,资产阶级与论也在议论纷纷了。今年8月26日出版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就发表了一篇题为《美国的犯罪是否已不可控制了?》的文章,这家杂志并把这个题目用醒目的大字印在封面上。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它所供认的一部分事实和数字吧。“美国正处于一个严重的犯罪危机的边缘。”“1958年—1962年美国人口增长了7%;而犯罪率增加了27%;也就是说,犯罪率比人口的增加快四倍。而其中青年犯罪率增长速度特别快。”“美国的青年一代将是一群‘顽固不化的凶手’。”  相似文献   

19.
今年初,美国著名的兰登图书出版公司推出了一部名为《原色》的小说(Primary Colors)。该书作者“佚名”,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可以说是影射克林顿在1992年竞选总统候选人时的闹剧、危机与风波的故事。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美国书刊市场,《原色》一炮走红,销量与日俱增。截至6月9日,该书连续18周跻身于《纽约  相似文献   

20.
穆家麒 《科技潮》2007,(2):56-57
葛桂林笔名石林,1941年生于北京,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燕南书画院院长。早年分别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及北京教育学院美术系,师从著名画家王雪涛、李苦禅、高冠华,擅长写意牡丹和梅花。葛桂林1986年至1991年被分别编入英国伦敦欧洲出版中心出版的《世界名人录》各年度分册;1988年被载入日本出版的《现代中国画家名鉴》。1991年作品《风中牡丹》在中国年鉴首届书画大奖赛中获奖;1992年作品《荷塘月色》在“国际中国画展暨大赛”中获奖,同年该作品入选《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作品集》,并入选《美国卓越成就人士辞典》。1994年个人传记被载入《北京画家名鉴》。1995年作品获日本东京都美术馆“56回国际文化交流”金奖;1998年作品获首届“黄河杯”书画大奖赛一等奖。作品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等单位及美国、法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艺术机构收藏。葛桂林出版有《葛桂林画集》、《学画牡丹》、《学画梅花》、《学画菊花》、《写意牡丹技法及构图》和《新编白描花卉临本》等著作及音像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