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11,(9):16-16,18
生物质能是理想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气化是一种生物质能转化技术.随着我国的能源需求越来越大,能源需要与环境问题非常突出.我国具有丰富的农林生物质资源,每年农业、林业加工剩余物达8亿吨.研究开发具有国内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适合国情的农林剩余物制备生物燃气关键技术及示范装置,将生物质转化为高品位的燃气,用于集中供气、燃气供热、燃气发电等,对于缓解化石资源短缺,有效减排CO2和有害气体,改善生态环境,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煤炭生产大国,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70%.煤炭既是我国主要的能源,又是我国宝贵的工业生产原料,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逐年增长:2002年我国煤炭产量达到13.93亿吨,2003年我国煤炭产量超过16亿吨,2004年已达到19亿吨."以煤炭为主,并且在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根本改变"的能源结构对我国实现持续稳定发展是一种严峻挑战.为此必须利用高效洁净煤炭资源、优化终端能源结构.煤基多联产系统正是满足这一需求的高效、经济、灵活的煤炭转化利用技术.进入新世纪,人们对煤炭联产的概念极其对未来能源利用的战略意义已取得共识,正在大力推进其研究、发展和示范工作.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连续迈上几个大台阶.以粮食生产为例,1979年我国粮食产量3亿吨,1984年上升到4亿吨,1994年增加到4.5亿吨,1999年进一步上升到5亿吨.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因此,党中央作出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判断,并针对出现的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及时提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重大决策.我们必须看到,我国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始终面临人口增长、耕地减少和水资源短缺等刚性问题的制约,保障我国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4.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煤炭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行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一是一大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技术落后的劣势企业退出市场,全国煤矿数量由1998年的8万多个,减少到目前的2.4万多个;二是煤炭生产集中度逐步提高,全国千万吨以上煤炭企业由2000年的8家,增加到2005年的31家,产量规模从1亿吨增加到近9亿吨,产量比重由不足10%提高到42%以上.出现了1家产量接近1.5亿吨,3家超7000万吨,4家超5000万吨以上的企业.三是煤炭科技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我国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煤炭储量达1万亿多吨,年产量达10亿吨,自给有余还能出口,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占60%以上.与此同时,我国液体燃料的需求却十分庞大,2000年汽油和柴油年消耗量已分别达到3000多万吨和近5000万吨.国内石油需求年均增长率约6%,而原油产量年均增幅仅1.5%.因此,只有靠大量进口才能解决巨大的燃油供需矛盾.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2000年我国原油进口接近8000万吨,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1.6亿吨.  相似文献   

6.
从"电荒",再到"油荒",能源问题在短期内吊起了中国人的胃口. 从2003年开始,中国的能源消耗速度开始高于经济增速.钢铁、水泥、建筑等资源高消耗产业高速增长,导致了电力、煤炭、石油的供求缺口剧增,能源供应出现了历史少有的全面紧绷局面.能源短缺问题开始"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椐统计,2000年原煤产量为9.98亿吨;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由1990年的1.38亿吨和153亿立方米增加到2000年的1.63亿吨和270亿立方米;发电量由1990年的6212亿千瓦时上升到2000年的13500亿千瓦时,其中水电由1990年的1267亿千瓦时上升到2000年的2400亿千瓦时.核电从无到有,2000年核电发电量164亿千瓦时.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迅猛增长及能源市场的剧烈波动,能源安全已成为影响世界经济社会稳定乃至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美国在全球能源格局中拥有独霸地位,然而,能源安全问题也曾让美国有过深切的历史教训,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对美国经济社会的危害至今还让人记忆犹新。所以,保障充足的能源供给,避免能源短缺,是美国历届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从2000年度全国煤炭订货交易会上获悉,今年煤炭业将继续贯彻关井压产、限产压库的方针,以平衡供需矛盾,力争实现整体扭亏. 据介绍,1999年全国煤产量10.3亿吨,实现了比上年减产2亿吨的目标.但总体来说煤炭生产仍供大于求,煤炭价格继续下跌,全行业亏损38.1亿元.2000年煤炭行业将继续压产限产,国家计划全国煤炭产量8.7亿吨,加上现有库存1.7亿吨,可以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两大问题.全球能源的消耗与日俱增,地球上化石能源(如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储存量快速减少,在有限时期内将会用尽[1].  相似文献   

11.
能源安全:国外经验的审视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能源(目前主要为石油)是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资源.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国与国之间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国家能源安全日益引起各国(尤其能源消费和进口大国)政府的高度关注.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和世界主要能源消费大国之一,能源安全问题也成为我国21世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这是需要认真对待而又必需解决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也许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有效应对能源危机的做法中得到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3):49-51
我国每年特厚煤层产煤近4亿吨,约占全国产量的15%,是煤炭能源供给的重要部分.多采用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技术,巷道掘进多采用掘进机与锚杆机的交叉换位施工工艺,存在煤炭行业亟待解决的两个突出问题: (1)煤岩支护能力不强、煤壁垮塌、顶板冒落事故多发、矿工伤亡风险大.  相似文献   

13.
重新考虑发展的含义在九十年代开端的时刻,人类社会还有10年就要迈进一个新的世纪。检讨以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发现:社会的发展过分地注重了数量方面,而忽视了质量方面。当今世界人口已经突破了50亿大关,世界总产值在1985年已达到1.27×10~5亿美元,1989年世界钢产量为7.83亿吨。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更是触目惊心:1989年世界生产原油29.69亿吨,天然气21006亿立方米,煤炭50.15亿吨,同年全世界共消费商品能源114.47亿吨标准煤,还不包括广大农村消费的非商品能源。1985年世界粮食生产16.67亿吨,消耗19亿桶油当量的能源,  相似文献   

14.
1中国的能源发展、消费及相关环境问题 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迅速增长,中国的能源工业有了长足发展.目前,能源生产总量已达到10.9亿吨标准煤,能源消费量为12.8亿吨标准煤.中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中,原油约占21.4%,天然气3.4%,水电在8.0%左右.  相似文献   

15.
特点一国家越来越重视,煤炭工业的地位空前提高.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未来几十年内,煤炭依然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将难以改变,这就是中国的国情.因此,煤炭越来越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近两年来,国务院及国家有关部门对煤炭产业采取了一系列空前的重大举措,煤炭工业的重要性进一步得到社会的认可.  相似文献   

16.
中小煤矿是我国煤炭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煤炭工业发展很快.全国煤炭产量从2000年的9.99亿吨,迅速增长到2005年的21.1亿吨,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一次能源保障.中小煤炭企业改革取得进展,市场竞争能力有所增强,原煤产量稳定在全国的50%左右,为缓解我国煤炭供应紧张局面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由煤炭开采而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我国急待解决的问题。煤矸石是煤炭开采和加工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是矿山最主要的污染源。煤矸石山对大气、附近土壤和水体的污染一直是煤矿及周边居民的“心头之患”。一般而言,煤矸石占煤炭产量的10%~20%,据不完全统计,煤矸石年产量约达3.5~7亿吨。由于我国煤矸石的利用率还不到30%,大量矸石还要在地面堆积形成煤矸石山。  相似文献   

18.
调整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环境污染,加强能源安全已成为全国关注的一个热点,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特别是风能开发利用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是风能利用的主要形式,也是目前可再生能源中技术最成熟、最具有规模化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9.
刘静  李备 《中国科技成果》2013,(5):79-80,F0003
中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大国,也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煤炭在中国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一直占三分之二以上,并且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仍将是中国的主要能源。对于严重依赖煤炭及相关能源的中国,煤炭、煤层气和煤系页岩气等能源的安全开采和综合利用,将继续影响能源供给和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20.
信息之窗     
中国“地大物博”的说法该改了面临矿产短缺中国许多矿产资源不足,并将在二三十年内面临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各种资源的短缺,如果没有重大突破,到2020年,中国将需要进口大量的矿产资源,即使是目前还在出口的锌等矿产到时也将出现短缺。人类目前使用的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和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都是来自于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