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新浪微博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扩散树的网络舆情传播模型,并探索微博舆情的传播规律及其对策。依照微博的传播特征及网络舆情生成规律,给出了微博网络舆情扩散树的定义及其构建方法;根据树的数理特征,揭示了基于扩散树的微博网络舆情孤树和森林传播规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扩散树特征,从舆情信息及时感知、官微澄清事实真相、积极培育微博红客、严厉惩处微博水军、政府官员谨言慎行、事件定性定论慎重六个方面,提出了应对微博网络舆情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表达个人情感以及政治态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而群体性突发事件微博舆情的形成以及传播更是对人们的情绪和社会的稳定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而微博平台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网络舆情的最重要的载体,该文针对群体性突发事件微博舆情的演化进程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托2020年1月1日至2月29日期间共计6万条新浪微博博文与1.5万条微博热门评论,基于分布式爬虫技术、分布式数据库系统、SnowNLP情感分析模型以及KMeans文本聚类算法,对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话题展开舆情分析,可视化地展现本次疫情事件中网络舆情的时空演化过程.在时间维度层面,通过文本聚类与情感分析,发现网民对于此次肺炎疫情的态度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起伏不定的紧张焦虑期、缓慢攀升的团结振作期以及波动很小的自信平稳期,总体上呈现积极大于消极、正面大于负面的情绪状态.在空间维度层面,通过地理统计分析,发现疫情最严重地区网民评论人数最多,同时情感值也最低. 相似文献
4.
5.
随着微博、抖音、贴吧等新兴网络社交媒体的发展,大量用户开始喜欢使用这些平台进行发布和获取信息,因此累积了大量舆情数据。为了能够及时监测网络舆论动向,更好的维护互联网的安全运营和网络安全,针对实时微博数据,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SnowNLP的微博网络舆情分析系统。该系统由舆情数据采集、舆情数据分析和舆情数据可视化组成,能够实现微博数据文本挖掘、网络舆情数据情感分析、舆情数据与关键词匹配结果统计等功能,并能够对微博内容情感分析结果、用户等级、内容分词结果等进行可视化展示。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功能运行正常,同时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系统在网络舆情监测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高校网络舆情监控的现状,提出了基于高校网络舆情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通过网络爬虫将相关网络新闻、博客和论坛的信息采集下来,采用关键词和敏感词匹配的方式对信息进行过滤,将用户关注的信息呈现出来,从而实现对舆情信息及时准确的发现。 相似文献
7.
王志国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6,(12):129-133
分析了微博短文本的专有特征,介绍了微博短文本的预处理流程.以新浪微博为网络舆情数据获取平台,简述了微博文本分类处理实现过程,基于Hadoop进行了网络舆情微博分类设计,为网络舆情监控任务的完成做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的飞跃发展,既孕育着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舆情的特点使其成为一把双刃剑。为此,本文通过对微博文本的获取与处理,得到关于该微博热门话题的基于时间序列的离散数据序列,然后采用万有引力算法优化的RBF神经网络对微博舆情进行预测。通过微博舆情的时间序列进行实证研究,在预测性能上与现有的预测模型进行对比,证明该模型在该预测领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微博数据处理属于大数据范畴,其前提是获取大量的微博数据,而由于商业利益以及安全方面的考虑,获取微博数据的途径越来越少。同时随着新浪官方API的逐步更新,数据获取的限制也日益增加。文章尝试利用现有资源,基于多策略获取机制,设计出可稳定获得新浪微博数据的挖掘方案,并给出情感分析应用实例。实验表明,所设计的挖掘方案可以根据需要获取微博上的数据,并可以应用于微博情感分析中。 相似文献
10.
丁爱侠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4,(4):1-4
文章以2012年宁波镇海PX项目事件舆情在微博上的传播为实例,通过调查问卷并结合网络舆情监测数据分析,研究了突发事件中微博舆情的传播规律和作用,网民的微博传播行为特点、观点倾向性以及网络生态环境;提出了应对突发事件舆情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基于微博签到数据的出行行为分析 《山东科学》2017,30(6):87-93
应用Python爬虫程序,通过新浪API端口爬取了新浪微博2012年的地点签到数据,共计5 028 980条。将这些数据按城市划分,共分为340个地级以上的城市或地区。通过统计发现,签到次数最多的3个城市为北京、上海和广州,说明微博用户更多地活跃在这三个城市。进一步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这些城市的微博用户签到流量和当地GDP呈一定的相关性,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会影响用户的旅行行为。此外,本文还按照用户的出行流量对各大城市进行了聚类划分,进一步印证了经济发达城市对微博用户签到的吸引会高于其他经济欠发达的城市。 相似文献
12.
中文微博具有更新快、时效性强等特点,产生的热点话题均具有一定的突发性,与此同时文本中有代表性的特征词也会随之激增。利用这一特性,在传统的TF-IDF(term frequency-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特征权重算法,称之为TF-IDF-KE(term frequency-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kinetic energy),用以解决突发性热点话题在聚类时特征不明显的问题。该算法结合物体的动能原理,将特征项的突发值用动能的概念进行描述,加入权值计算,提高突发性特征项的权重,最后使用CURE(clustering using representatives)算法,实现微博的话题检测。该方法描述了文本和特征项所具有的动态属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话题检测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文本语义和表情倾向的微博情感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基于机器学习的中文微博情感分析方法存在处理过程复杂、判断准确率低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情感分析方法。将微博爬虫和Web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相结合,对动态微博数据进行收集和预处理。基于NTUSD和How Net中文情感词典的微博情感词的抽取和分类,计算词语语义相似度和倾向性。综合考虑表情、文本情感倾向的加权和正面情感增强等因素。实验结果表明:表情情感倾向对微博情感倾向起着重要作用;在表情和文本情感倾向比值固定的情况下,调整因素和中性区间的选择会对情感倾向判断准确率产生影响;通过与基于How Net语义相似度的计算模型比较,该文方法使得情感倾向判断准确率提高约5%。 相似文献
14.
在广泛调研以往互联网舆情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的基础之上,研发了一套互联网舆情深度分析与引导系统DeepOpinion。该系统从用户、主题、情感三个方面对互联网舆情进行分析,并通过信息检索和内容定制技术对所关注的网络舆情进行适当引导。以天涯杂谈板块为网络舆情来源、以“辱母杀人案”事件为具体案例对系统功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DeepOpinion系统在互联网舆情深度分析与引导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高校网络舆情系统设计的架构、工作流程和关键性技术,并针对国内舆情系统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为防范舆情风险,分析网络舆情的细粒度演化,提出一种去冗余的衍生事件内容关联演化分析框架。通过文本挖掘技术从海量文本流中提取主要的衍生事件,将舆情内容压缩到人工可判读的数量级;利用词移距计算相邻两个时间片上的衍生事件相似度,构建反映演化关系的衍生事件链图。以“上海特斯拉自燃”事件为例进行事件链演化分析,得到微博网络舆情事件发展不同阶段涉事主体在各个衍生事件中的话题转移关系,最后鲁棒性分析的结果验证了该分析方法具有降低微博短文本冗余信息的能力,提高了事件演化关联识别分析的准确性。该研究方法为舆情事件的事后复盘、同类舆情事件的预判和介入、衍生事件的科学研判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针对网络舆情分析的实际应用,在综合考虑网络舆情特征和人们认知规律的基础上,重点进行舆情热点挖掘、文本倾向性分析两个关键技术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网络舆情分析系统.通过将实验结果与权威数据对比,验证了相应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LDA的文本聚类在网络舆情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基于词语的文本聚类算法忽略了文本中可能具有的隐含信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主题模型的文本聚类算法。该方法利用TF-IDF算法和LDA主题模型分别计算文本的相似度,通过耗费函数确定文本相似度的融合系数并进行线性结合来获取文本之间的相似度,同时使用F-measure值来对聚类结果进行评估。在构建LDA主题模型时,采用Gibbs抽样来进行参数估计,通过贝叶斯统计的标准方法进行最优主题数的确定。从仿真实验的聚类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来看,该方法相比传统的文本聚类算法具有更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多主体的舆论建模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怡君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1,33(4)
舆论在先,动乱在后,已成为普遍共识的认知.研究舆论的形成机理及其演化规律,进而调控舆论传播的导向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舆论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系统建模与仿真分析是舆论全方位研究的有效手段.本文以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为指导,以多主体建模方法为手段,以舆论可视化仿真平台为依托,定义了舆论主体的偏好行为,模拟了舆论演化的过程,总结了舆论演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针对网络舆情分析领域,研究了系统聚类、String Kernels、K最近邻算法(K-nearest neighbor,KNN)、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算法以及主题模型5种聚类算法。以网络舆情数据为对象集,以R语言环境为实验工具,比较了这5种算法的优势与劣势,同时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主题模型相对于其他算法在文本聚类方面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其中,主题模型中的CTM(correlated topic model)方法更适合于类别关系的探索与发现,而Gibbs抽样方法则在文本聚类上的表现优于CTM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