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997-2011年时间序列上国内各地区旅游流规模时空差异的分析结果显示:国内旅游流规模区域间的绝对差异逐渐扩大,相对差异呈现出缓慢下降、波动发展和快速下降3个发展阶段。各年份国内旅游流规模全局Moran’s I值均为正值,国内旅游流规模分布存在着一定的空间集聚性, Moran散点图显示的各年份区域旅游流规模空间分布特征没有太大差异。 LISA聚集图和局部Moran’s I分析表明,随着时间的变动,逐渐形成了以山东、江苏和安徽为核心的发达国内旅游业聚集区,而新疆和甘肃一直处于冷点区域,四川和海南则一直为HL和LH的显著代表区域。  相似文献   

2.
城市交通状态具有时空性,自身又具有空间自相关特征。分析城市交通状态空间自相关特性,对交通管制、居民出行行为以及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贵阳市中心城区出租车GPS空间数据库,划分交通小区并计算各交通小区平均行程速度和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对贵阳市中心城区交通状态的空间自相关性和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全局时空Moran’s I指数形成良好的空间相关性,存在一定的空间聚集性,且随时间的推移空间自相关性呈波动式变化,工作日与休息日分时段时空Moran’s I指数变化态势明显,交通状态表现为时空集聚性强;2)局部时空Moran’s I指数高高聚集与低低聚集模式在空间上维持良好的稳定机制,高高聚集呈现城市外围区域指向性特征,低低聚集呈现城市核心区指向性特征;3)工作日与休息日早晚高峰时段各种类型区分布格局保持高度共轭协同,仅有小部分区域出现异质情况;4)时空Moran’s I指数时空聚集区域在空间上表现出由弱聚集向强聚集,再向弱聚集状态转变。在高峰时段表现为强聚集趋势,在非高峰时段聚集程度较弱。  相似文献   

3.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作为真实地形的一种数字化模拟,网格间存在着某种空间自相关性.Moran’s I是一种常见的空间自相关程度量化指标.为了研究Moran’s I与DEM网格大小之间的关系,文章在分辨率为30 m×30 m的DEM上随机选取了35个采样点.又以每个采样点为中心,选取n×n(n=3,5,7,…,25)大小的DEM网格,计算并记录对应于每个网格的Moran’s I指数值,绘出各采样点的Moran’s I指数值随n变化的曲线.研究发现:大多数采样点的Moran’s I曲线呈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同时发现少数采样点的Moran’s I曲线出现局部的变化异常.对这些异常进行分析后发现,Moran’s I值随n变化的趋势与DEM网格高程值的离散程度(地形)有关.  相似文献   

4.
选取2012年1月—12月粤港珠三角区域15个空气污染监测网络子站监测的数据,根据各个区域的空气污染数据进行空间自相关研究。在研究时段内,全局Moran's I结果表明:在2012年1月、4月、5月、6月、8月、9月、11月中,粤港珠三角区域15个监测站的空气污染指数的全局Moran’s I为负值,即存在负空间自相关。而在2012年2月、3月、7月、10月、12月中,15个监测区域的空气污染指数的全局Moran’s I为正值。但Z(I)检验统计量的结果来看这种空间格局不显著。故空间分布呈现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差异常用测度方法与评价——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整理1992—2012年间研究区域经济差异的580篇核心期刊文献的基础上,统计出研究区域经济差异的几种常用测度方法:变异系数、Theil指数、标准差、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把这几种测度方法分为非空间测度方法和空间测度方法两大类.同时,分析了这些测度方法在构造上的差异,然后通过不同测度方法测度了1999—2011年河南省县域经济差异演变轨迹.研究认为:非空间测度方法的结果表明,在探究区域经济差异变化机制时,应以长期的变化趋势作为分析的基础;Global Moran’s I,Moran散点图和Local Moran’s I三种空间测度方法相结合可以用来研究区域经济总体空间差异、局部空间差异的演变以及经济发展的局部空间格局变化.最后,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两方面探讨了不同测度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其在测度区域经济差异中的优势和局限.  相似文献   

6.
从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环境状况、政府扶持力度3个方面构建中国区域绿色发展绩效测度指标体系,采取主成分分析法对2012—2016年中国285个地区的绿色发展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并运用自然断裂点法和Moran’s I指数法对中国区域绿色发展绩效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绿色发展绩效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渤海地区、山东半岛、长三角和珠三角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群地区,以及生态环境相对较好的欠发达地区,在空间分布上大致呈现从东向西绿色发展绩效逐渐降低的特征。Moran’s I指数测算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的绿色发展绩效在空间上呈现一定的集聚效应。根据对中国区域绿色发展的绩效测度分析,提出了因地制宜制定政策,推进区域绿色联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陈丽 《科技资讯》2015,13(4):28-29
基于ESDA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在ARCGIS软件和Geo DA空间统计分析软件的支持下,利用宁夏回族自治区2008年的县域人均GDP数据,对宁夏县域经济之间的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全局Moran’s I指数为0.7426,在空间上相关性很强,且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在空间上经济水平差不多的地区空间上分布较集中,并在此基础上绘制了局域Moran’s I散点图和LISA集聚图。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林周县白草草原为研究对象,对草原物种组成、植被高度和盖度等进行调查,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草原植被盖度和丰富度在空间尺度上的变异及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林周县白草草原的优势科为禾本科,群落绝对优势种为白草;植被盖度介于22%~98%,1m2内平均物种数为4.6种,群落的平均高度为7.8cm;植被盖度为弱空间变异性,丰富度为中等空间变异性;盖度存在更大尺度的空间自相关范围,其变程约是丰富度的1.7倍;丰富度的Moran’s I系数随着距离的增大呈现下降趋势,盖度的Moran’s I系数较小,且随着距离的增加变化并不明显;植被特征空间格局图显示,物种盖度在区域尺度上的变异性较小,空间上呈现随机斑块状退化,丰富度呈现中心较高、四周逐渐减小的变异规律。  相似文献   

9.
鉴于精准化理念是精准扶贫思想的核心要义,本文以较小的评价单元村级为研究单位,使研究结果更为精细。在构建耕地破碎化及区域贫困评价体系基础上,利用空间相关性模型进行空间分异分析,绘制耕地破碎化-区域贫困散点图进行相关性分析,借鉴物理容量概念与容量耦合系数模型,建立耕地破碎化与区域贫困耦合关联评价体系,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百色市田阳县52个贫困村2015年耕地破碎化与区域贫困空间格局及两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区域贫困与耕地破碎化空间分布规律有差异;耕地破碎化程度总体较高,空间分异东部耕地破碎化较严重,西部耕地破碎化较轻微,耕地破碎化Moran’s I指数为0.210,空间正相关,存在集聚现象;区域贫困程度空间分异东部与西部的区域贫困程度较高,中部地区贫困度较低,区域贫困程度未通过Moran’s I指数检验,空间集聚现象不显著。(2)耕地破碎化与区域贫困具有一定空间相关性,大部分行政村散点落在耕地破碎化-区域贫困散点图的Ⅳ-Ⅰ与Ⅴ-Ⅰ区域内,其耕地破碎化程度较高但区域贫困度较低,耕作条件相对滞后。(3)耕地破碎化与区域贫困耦合协调发展类型从高度协调(Ⅰ)到临界失调(Ⅵ)跨越六个等级。耦合协调发展度Moran’s I指数为0.129,空间正相关性,存在集聚现象。  相似文献   

10.
现有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模式是城市旅游规划与旅游经济开发的基础.文章以上海市为例,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和相关分析法,从空间密度分布、空间集聚模式以及各类资源相关性等方面对以街道为基本单位的旅游行业空间格局特征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上海市旅游行业在空间密度上呈现出从市中心向周边递减的同心圆趋势;空间集聚上,全局Moran’s I指数为0.2左右,说明上海市旅游资源在乡镇街道尺度上存在微弱聚集;局部空间自相关的高高集聚区主要位于市中心到外环线以及外环线附近乡镇街道;此外,上海市旅游不同类型的设施和场所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目前上海市旅游类型在空间上的分布现状,可为上海市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合理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4—2013年我国省级工业部门的数据,对工业发展的空间相关性进行检验,通过计算我国工业发展的Moran’s I指数,确定了工业发展呈现显著空间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通过2013年省级截面数据建立SLM,SEM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工业集聚对大气污染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认为:1当某地区的工业企业经济规模和工业企业产业结构提升时,周边区域的大气污染问题会更加严重;2工业企业技术水平提高有助于改善周边地区的大气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基于分形理论的旅游流体系结构演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流体系结构演化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区域旅游的发展定位和组织方式,对制定旅游发展目标,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对帕雷托方程的分形演绎,构造出反映旅游流体系规模分布和等级结构变化的结构演化矩阵,并以1990-2007年中国入境旅游统计数据为样本做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入境旅游流体系规模分布具有分形特征;旅游流等级差异缩小,规模分布更加均衡;其结构发育与规模分布具有高度同步的特征。旅游流体系结构演化矩阵能够清晰反映旅游流体系的演化状态,揭示旅游流规模分布和等级差异的变化情况,为旅游流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四川省21个市州PM_(2.5)污染的空间分布,有效地利用数据、减少信息损失,将各市州的地理距离与经济变量相关性相结合,构建地理-经济变动空间权重矩阵来刻画各市州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并采用一种改进的Moran’s I指数分析四川省PM_(2.5)污染的空间分布情况,绘制Moran散点图、局部Moran’s I指数集聚图等将PM_(2.5)污染直观地呈现.结果表明:从整体看,四川省PM_(2.5)污染呈现空间正相关性,高污染地区与高污染地区聚集;从局部看,成都平原城市群、川南城市群和少部分川东北城市群的城市PM_(2.5)污染情况较严重,且呈现空间聚集状态,而在攀西城市群、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以及少部分川东北城市群的城市自身的PM_(2.5)污染较轻,但周围城市污染较为严重,呈现PM_(2.5)污染空间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昆嵛山腮扁叶蜂幼虫空间自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全局Moran’s Ⅰ和局部Moran’s Ⅰ方法对昆嵛山腮扁叶蜂幼虫空间分布的自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昆嵛山腮扁叶蜂幼虫在样地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自相关性,但未达到显著的程度,没有形成特定的空间分布格局;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也没有局部空间聚集现象。由于样地环境比较单一,因此只考虑昆嵛山腮扁叶蜂易感林木的空间自相关对昆嵛山腮扁叶蜂空间自相关的影响。用相关性分析昆嵛山腮扁叶蜂全局Moran’s Ⅰ值和易感林木全局Moran’s Ⅰ值的相关性可知,昆嵛山腮扁叶蜂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受易感林木全局空间自相关性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广西国内旅游规模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西14个地级市为区域研究对象,以各个地级市的国内游客量为基础数据,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地理集中数、相对发展率等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了2003—2009年广西区域旅游规模差异变化状况。结果表明:广西国内旅游规模绝对差异由2003年的295.74增加到2009年的740.10,国内旅游规模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而相对差异则在波动中缩小,从2003年的0.912下降到2009年的0.864。从时间上看广西国内旅游规模总体差异在不断缩小﹐但空间上区域旅游规模集中程度较高﹐且梯度差异明显。在此基础上,选取人均GDP、2A及以上景点数、公路铁路总里程、旅行社数等相关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国内旅游规模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地区人均GDP与区域国内旅游规模差异关联度最大,达到0.870;其次是旅行社数、2A及以上景点数、公路铁路总里程、星级饭店数、旅游部门职工数,关联度分别为0.730 8、0.711 2、0.693 6、0.676 2、0.623 5,可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条件、交通条件等因素对旅游规模差异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县域单元经济空间格局差异是影响区域发展、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研究资源型城市区域经济差异及其空间演变格局有助于揭示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以陕西省榆林市为研究对象,用泰尔指数、空间变差函数、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取1995—2014年人均GDP为指标,分析榆林市区域经济差异及其空间格局演变.结果表明,1995—2014年,榆林市区域经济差异不断增大但增速减缓,泰尔指数从0.937 7降至0.680 6,其中,南北6县组间差异贡献率超过90%,这是导致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榆林市人均GDP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1995—2014年的Moran’s I由0.581 9增至0.683 6,区域经济空间集聚显著增强;二元经济结构明显,热点和次热点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北6县,范围呈现缩小的趋势,而次冷点和冷点区域主要分布于南6县,范围扩大;区域经济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用逐步多元回归筛选出工业总产值、农村人均纯收入、国家政策是影响资源型开发区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以1996年至2004年入境旅游统计数据为样本,借用齐夫(Zipf)参数和差异度、均衡度指标,对四川省入境旅游流规模结构的齐夫(Zipf)特征和差异度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齐夫(Zipf)参数可对旅游流规模结构进行分段处理,并以此分析各标度区内旅游流规模结构的空间分布形态;对不满足Zipf法则的无效标度区内部结构只能借助差异度和均衡度指标予以完成,但由于该指标既不能很好说明旅游流规模结构的标度分段特征,又无法反映旅游流结构的空间分布形态,故只能在分析旅游流规模结构时对齐夫(Zipf)参数起补充作用;用Zipf参数和差异度、均衡度指标定量研究旅游流规模结构所得到的结果与客观实际相符合,从而证明了Zipf定律、差异度、均衡度指标均可作为旅游流规模结构分析的有效手段或工具,这对丰富旅游流的分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空间权重矩阵定量表达了地理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是空间统计分析的重要工具.该文详细分析了Arcgis9.3用于空间自相关分析的空间权重矩阵的生成方法,并以湖南省各县的城乡收入差距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各要素的平均影响范围增大,全局Moran’I呈曲线下降趋势,局部自相关的结果也出现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河南科学》2016,(6):966-972
采用2003—2013年中原经济区201个县域的面板统计数据,运用DEA方法,对201个县域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12003—2013年,中原经济区各县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一定的波动,总体呈上升趋势,增长幅度逐渐放缓.2中原经济区粮食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和技术效率东部地区要高于西部地区,区内差异较大,受地形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影响较大.3通过对中原经济区各县Local Moran’s I指数的研究,Local Moran’s I值从2003年的0.29上升到0.48,技术效率在空间上的集聚呈现出由弱到强的趋势,并日益"两极化",呈现"高—高"、"低—低"集聚的两种空间发展模式为主的状态.针对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完善粮食生产技术空间配置的目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借助空间自相关检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等方法,实证研究中国大陆31省域2012—2017年网络旅游信息流对国内旅游流影响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网络旅游信息流和国内旅游流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性,普通面板模型因未考虑空间效应而高估网络旅游信息流对国内旅游流的影响;网络旅游信息流对国内旅游流影响的直接和溢出效应显著为正,即网络旅游信息流不仅对本地旅游流有正向影响,还会通过空间效应促进邻近地区旅游流增长;在网络旅游信息流空间交互作用下,区域经济规模、旅游资源、交通条件及信息化水平等因素对国内旅游流存在不同的空间影响.最后就利用网络旅游信息促进区域间旅游业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