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2011年SCI-E收录的8 281种期刊的主要文献计量学指标与特征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通过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发现特征因子与总被引频次、5IF-被引量、IF-被引量具有高度的正相关关系,与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自引量、当年文献量、即年指标、IF-自引量以及出版周期之间也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与期刊的综述篇均引文数、论著篇均引文数、被引半衰期之间具有低正相关关系,与期刊IF-自引率、引用半衰期和自引率具有低负相关关系;通过进一步的变量转换统计学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得出特征因子的95%正常值范围为(0.000 181,+∞;n=8 168),特征因子和5IF-被引量以及2年总自引率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期刊的5IF-被引量较小时得出的特征因子值将很小,因此,对于国内大多数年被引频次较低的期刊群来说,特征因子的评价灵敏度较低。  相似文献   

2.
他引或自引:关键是学术诚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被引频次以其在目前学术评价或期刊评价及核心期刊遴选中的重要作用而备受重视。总被引频次一般包括他引量和自引量两个基本部分:他引是指作者引用他人发表的文献,或某文献被他人引用;自引主要是作者自引和期刊自引等。相对于他引,  相似文献   

3.
《情报学报》自引与自引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核心期刊《情报学报》(1996~2001年)所发文献引文自引调查与分析(包括著者自引、语种自引、学科自引和期刊自引),从中找出了其主体自身自引规律与现状。  相似文献   

4.
影响因子是科技期刊评价的重要指标,高影响因子的高校学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高校学报的较高水平,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高影响因子的高校学报进行统计分析.对2011、2012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类高校学报按影响因子进行排序,对前10名的影响因子、他引率、学科影响指标以及是否是核心期刊、是否为211大学主办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就核心与非核心、211大学主办与非211大学主办对影响因子、他引率、学科影响指标影响进行了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在前10名的学报中,有很大一部分不是核心期刊,有近一半不是211大学主办,部分学报的他引率与学科影响指标偏低;影响因子在核心与非核心、211大学主办与非211大学主办间没有显著差异.而他引率和学科影响指标则大部分表现出显著差异.仅有4种学报连续2年进入前10.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SSCI收录我国社科期刊不同文献类型对影响因子的贡献度,为其编辑人员今后组稿、设置栏目类型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利用WoS数据库和JCR的引证分析功能,分析SSCI收录我国10种社科期刊期刊自引、不同文献类型及高被引论文对其影响因子的贡献度.结果:SSCI收录我国10种社科期刊自引贡献度都比较高,平均为29.56%;SSCI收录的我国10种社会科学期刊发表的文献类型共有7种,而对各刊影响因子起主要贡献的是Article、Review和Editorial Material,其他类型文献对期刊影响因子贡献度极小或几乎没有.SSCI收录的我国10种社科期刊高被引论文除MANAGE ORGAN REV的TOP20%提供不到50%的贡献率,其他9种社科期刊TOP20%对其影响因子贡献率均较高.结论:对SSCI收录我国10种社科期刊发表的不同文献类型对影响因子贡献度的分析结果表明,高被引论文对期刊影响因子的贡献都非常显著.为了提高期刊影响因子,期刊编辑人员应该主动挖掘本学科领域的高被引选题和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全方位提升我国社科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2007-2015年被汤森路透镇压的期刊,分析总结被镇压的原因,为其他期刊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汤森路透2008-2016年公布的镇压期刊信息,从不同角度进行统计分析、总结规律。结果 2007-2015年被汤森路透镇压的期刊共298刊次,涉及193种期刊,分别来自29个国家;连续被镇压≥3次的期刊有16种,其中我国的《岩石学报》(Acta Petrologica Sinica,ISSN 1000-0569),连续5年(2007-2011)被镇压,镇压次数最多。导致镇压的主要原因是高自引和高互引或引文堆积,同时分别对于高自引和高互引进行了举例分析,并对一些有互引迹象,但未被镇压的期刊案例也进行了分析。结论期刊被镇压的原因主要是期刊自引和期刊互引,不正常的引用导致期刊影响因子计算和期刊分类排序严重失真,扰乱了汤森路透进行期刊评价的科学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档案学通迅》是档案事业类首位核心期刊,办刊质量高,在国内档案界有着权威的地位.该文通过对《档案学通迅》2004~2008年度所发表的期刊论文(不包括会议报道、综述)的自引情况包括学科自引、著者自引、机构自引、期刊自引和语种自引五部分分别进行统计.通过所得结果,对《档案学通迅》的自引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从发文数量、篇均被引率、发文期刊的时间分布、期刊影响因子、被引频次等方面对1996-2006年作者第一单位为中国内地机构和香港特区机构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国际论文的发文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CNKI)为统计源,对《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012年刊发论文的被引和下载情况进行统计,以百分比法和限定次数法相结合确定了高被引论文(≥16)69篇和高下载论文(≥400)68篇,对高被引和高下载论文的频次分布、学科分布、年度分布、前15位作者排序、基金资助分布、引用文献类型、高被引论文和高下载论文的相关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2年学报共发表论文1 299篇,被引950篇,占全部论文的73.13%,总被引5 614次,篇均被引4.32次;发文总数5.31%的69篇高被引论文被引次数1 872,占总被引次数的33.35%;发文总数5.23%的68篇高下载论文下载次数39 021,占总下载次数187 857的20.77%;高被引和高下载论文大致都在发表5年以上;高被引论文的学科分布以资源与环境科学最高,其次是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生命科学、化学与材料科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体育科学;高下载论文的学科分布仍以资源与环境科学为最,其次是物理学、化学与材料科学、生命科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体育科学;前15位作者有突出的业绩,是学报的核心作者;高被引论文和高下载论文相互重叠27篇,重叠率39.13%,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学报的选题策划和组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工程与建设》2011,(2):181
期刊评价指标有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引用刊数、学科影响指标、学科扩散指标、被引半衰期、H指数等多种,为首的前两项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往往格外受到重视。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  相似文献   

11.
以《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000年发表的492篇论文为统计样本,统计结果显示,4年内有38.0%的论文区各级基金资助;篇均引文量为5.88篇,接近国内平均水平;引文篇率为98.8%;引文文献类型以期刊为主;自引率、自引篇率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12.
针对期刊装订与否的争论,根据期刊装订的性质与特点,通过正反两面比较,深入剖析期刊装订的优劣,提出"盒装管理解决期刊装订之难题"观点。在全面分析期刊盒装管理的利弊,详细介绍"全封闭式期刊盒"运用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盒装管理模式能克服期刊装订弊端,从根本上解决期刊装订难题,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期刊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对入选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版)的学报类科技期刊的开放存取现状进行了网络访问调查,分析了开放存取期刊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与国外部分开放存取期刊的比较,指出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期刊被引半衰期从定量的角度描述了一种期刊的老化情况。对《2010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中医学期刊的被引半衰期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期刊编辑和期刊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国科技期刊普遍存在小、散、弱等问题,研究了国内外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的实践与模式,分析了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现状和集群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国现实国情提出了推进中国科技期刊集群化、规模化发展的策略,以期有助于提高中国科技期刊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科技期刊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文章的学术水平,而编辑的素质则是科技期刊质量的保证。编辑应认真初审,从论文的科学性和创新性、论文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等方面严把论文的学术质量关。  相似文献   

17.
以国家税务总局党校为例,从期刊的分类管理、需求分析、管理问题剖析、管理创新举措、利用导航5个方面,对图书馆的期刊管理与利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ScienceDirect收录的化学期刊的文献收藏年限、期刊出版地分布以及SCI源期刊分布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过期期刊存在的问题和利用率低的原因,提出了死刊激活、提高过期期刊利用率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期刊更名后给期刊签收、著录、分类等工作带来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