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描绘了电子技术革命在跨世纪时期发展的面貌和趋向.首先是向高度集中、集成和高度分布、弥散继续高速发展.其中特别指出先进文化电子信息技术系统将完成集成化、完整化的过程,从而实现在文艺复兴时印刷机所标志的伟大技术革命以来的又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而更远为深入、广泛、繁复.在人类物质活动中,以当代生产作业和海湾战争为例说明电子发展的这个趋向.由此引论电子技术革命是一场同时深入、弥漫到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个领域的技术革命.应当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这场技术革命的伟大意义和作用.该文还依次讨论了:微电子、微加工当前的发展在进入新水平.应当重视14项为发展电子不可少的硬基础和软基础.强调了工艺、材料、人机界面设施和计算机辅助作业.电子对信息作业以及物质与能作业的各项基本功能都已具备适用的先进手段,标志了其进入成年,并从这个角度环顾了若干突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高校要承担起科教兴国责任,必须高度重视和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指出:“高等教育要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使规模更加适当,结构更加合理,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为实现这一目标,科学的、合理的专业设置必不可少。到2000年我国高校本、专科在校生将达到630万人左右(其中本科生180万人、专科生450万人),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里学习不同专业的知识,他们将成为我国跨世纪的建设人才。本文就专业设置谈一些个人看法。一、专业设置上的共同特征1.专业设置注重人才市场因素。专业是高校的有机组成部分,专业设置是否科学合理,能不能适应我国社会…  相似文献   

4.
一、文科的学科特点文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人们通常把中外语言文学、历史、政治、哲学、法学作为狭义的文科.广义的文科除了上述学科专业以外,还包含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以及由这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形成的新兴边缘学科。文科专业主要培养政治合格、业务过硬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议和改革开放需要的政治思想理论队伍、文化建设队伍、法律建设队伍、行政管理队伍以及财经贸易队伍等。文科与其它学科相比,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l、文科具有社会性。文科与社会现象紧密相联,社会的变革和各种思潮的传播.对文科的影响最为…  相似文献   

5.
一个竞争更为激烈、发展更为迅速的新世纪即将到来,在这世纪之交的特殊时期,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人才,谁就能够在21世纪的国际教育、科技竞争中占据人才培养的制高点,争得科技创新的发言权,掌握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动权,高等学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因此,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迅速培养和造就一批进入科技前沿的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是高等学校面临的一项伟大而紧迫的任务。一、加强跨世纪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的紧迫性1、学科带头人年龄老化,新老交替形势十分严峻一个退休的浪潮正席卷着我国高教界。三、四十年代毕业的…  相似文献   

6.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院校最基本的教学建设,而造就一支优秀教师队伍关键在于学校育人环境形成和激励机制的建立,使他们在较大压力和较优越条件下不断成长。  相似文献   

7.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而且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和教育思想与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因而构建适应21世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一、问题的提出 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世界范围内经济——科技——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人才培养规格从总体上已不适应当今世界发展的要求,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在预测未来,研究对策,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规格。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莱斯特·瑟罗在他的所著《21世纪的角逐》一书中…  相似文献   

8.
从人才引进谈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在引进和使用教师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的分析,从科学规划师资队伍、提升教师职业素质、营造教师成长环境、创新管理制度、完善监控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不容乐观,应进一步明确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并设法延揽高素质高职师资人才,努力提升高职师资整体素质和激发高职师资内在潜能,从而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优化、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0.
盐城工学院自1996年经原国家教委和江苏省政府批准由原盐城工专和盐城职大两所专科学校合并升格为本科高校以来,为了适应从专科教育到本科教育的转变,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作为学校首要大事,在实践中探索出“师德修养与业务素质并重,学历提高与学术提高并重,自我培养与校外引进相结合,在职进修与脱产进修相结合”的成功经验,师资队伍建设得到显著加强。 一、重视教风建设,强化师德修养 教风是建设优良校风的关键所在,教风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思想业务素质的高低,而且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我们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大批优秀人才,中央提出的党管人才原则,对于我们努力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具有重大意义。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人才当今时代,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正在兴起,人才资源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推动力,人才已经成为国家第一位的战略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才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发达国家利用各种手段吸引我国人才,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倚重于科技进步和人才开发。当前,劳动力素质不高,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师资状况不容乐观,师范教育必然要承担着这一重要职责。本文主要探讨了师范教育这一职责的重要性,并论述了师范院校在目标定位,招生资源,教学过程,人才培养,就业导向,培训功能等方面都应为农村师资培养服务。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郑州轻工业学院的特色专业"轻工机械""日渐没落",分析了该学校专业教师培养和管理中存在的特点、现状和问题,从教师师资素质培养的方向提出了需要加强的三个问题,即加强道德修养,注重专业特色,踏实做人准则;求真务实教学,严谨求是科研,塑造"为则易,不为则难"的学风;激发学生兴趣,结合特色培养,增强创新能力;以加强学校"轻工机械"特色专业的地位,并逐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的国际经济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素质的竞争。目前,加强理科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已成为中外高等理科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也是科学发展、社会进步和我国理科教育现状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从分析“知识──能力──素质”的人才质量观和“专才教育──通才加适度专才教育──全面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实现方式的演进轨迹,论证了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是跨世纪高级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其次,从阐析全面素质教育及相关概念,明确了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不仅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趋势,而且是正确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实施策略;另外,从揭示21世纪医学科学发展、医学模式转变要求,以及我国社会变革需要,提出了由思想道德素质、医学科学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素质等5个方面构成的21世纪高级人才素质结构。最后,根据21世纪高级医学人才综合素质结构要求,探寻了由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课程体系以及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等4个方面组成的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以及确保实施工作顺利进行的若干必要措施。素质教育与个人培养  相似文献   

16.
随着地方院校将人才培养目标转变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师资队伍也要求进行相应转型。地方院校应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坚持差异化发展原则,注重青年教师培养,通过教师到企业一线顶岗锻炼,将企业生产科研项目与教学活动相结合等手段,提升地方院校实践教学水平,培养大批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7.
柯达伊是20世纪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匈牙利作曲家、民族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代世界影响深远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这个体系具有深刻的教育哲学思想,有高标准的艺术、审美要求。柯达伊音乐教育理念认为师资培训极为重要,这对广西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办学理念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着重探讨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培训是艺术学院发展的关键问题,以求对广大高师院校的艺术类院系办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加强校企合作探索机电模具人才的创新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宁波大学"平台 模块" 课程结构体系的基础上,把局限在学校里的模块课程教育延伸到企业的实际生产中,结合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开展渗透企业文化的工作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改革传统的封闭的"学校包办一切"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不同企业的具体要求,请企业直接参与学生的培养过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编拟有关横向结构规律教学的100题,供师资培训测试使用.  相似文献   

20.
在任何时候,企业的兴衰始终取决于是否适应市场的需求,这一经济规律不受任何人,任何政策所影响和左右。江汉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已经走过55个年头,有过辉煌、有过困难,在几代石油人的艰苦努力下,走到了今天。如何通过有效的人才管理,让研究院更加适应这个市场的需求,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