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市井细民写心--论宋元小说话本的写实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元小说话本是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以市民阶层为主人公,描绘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意识;风格清淡朴实;在市民阶层的生活细节和思想意识方面都达到了高度的真实,具有写实精神.宋元小说话本的写实精神促进了中国世情小说叙事艺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从小说的显性结构上看,赵树理与刘震云的小说对历史的叙述完全不同,但从小说的潜层结构上看,他们的小说都传达了循环的历史观念,都专注于权力的描写;而他们对历史和权力的叙述来自民间,但是他们站在民间立场上却表现了各自不同的写作目的。  相似文献   

3.
从鲁迅的《狂人日记》开始,中国现代小说中形成了一个“疯癫谱系”,他们在现代文学当中分别执行着刻度尺功能、批判功能、控诉功能等现代文学职能,同时他们无论是在时间、空间观念上,还是在心理世界上,都有着从内部的罪恶感到外部的病态的展示过程,从而也实现了现代人的精神转型。  相似文献   

4.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科举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藜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1):13-16
才子佳人小说是产生于明末清初的小说流派,这些小说中彰显了浓重的科举情结。这种情结是明清科举社会在文学中的直接反映。这批小说的作者多为郡郁不得志的中下层文人,他们多半是科场的失利者;而小说描写的对象——才子,却都是少年进学的英俊。在这一对矛盾中,彰显着小说作者自身对科举的痴迷、对功名的向往;也彰显着小说作者的理想——在才子的风流倜傥、少年得志中寄托自己的黄粱美梦。  相似文献   

5.
不能全信作家对自己作品的评说,或许他们尚未明了自己作品文本的历史地位和审美价值。徐志摩即如此。他对自己小说创作的否定阻碍了人们对之的深入研究。殊不知:“无心插柳柳成荫”,20年代中国的诗化小说的创作潮流已现,徐志摩的小说正为此推波助澜。本文从诗意的激情、意象的抒情和内心独白式的叙事模式三方面来探讨徐志摩小说的诗化性,并肯定其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6.
鬼子的小说《瓦城上空的麦田》描写了三类进城的乡里人,这三类乡里人进城后都没能完美的实现他们的城市梦,他们或是被城市伤得体无完肤,或是成为城市边缘人、在城市中艰难求生,或是被城市异化,在现代理性之下失去了自己的主体性。《瓦城上空的麦田》在城市与乡村的现时悖论中显现出自己的价值,即揭示了乡里人走向城市时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7.
梅什金和贾宝玉是小说《白痴》和《红楼梦》的男主人公。他们在抛弃了旧的世俗生活观后,却不可避免地陷入错综复杂的矛盾洲涡中。无论他们如何努力,都无法为自己寂寞的灵魂找到理想的精神家园。从希望到幻灭,从努力到失败,贾宝玉和梅什金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历程。他们最终的解脱是认清黑暗现实后无可奈何的选择,反映了在一个黑暗得不见一丝亮光的社会中的时代痛苦,启迪着后代人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8.
背叛的尴尬     
李佩甫的小说中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逃离乡村的人。他们或通过上学、招工、招干而离开;或怀着屈辱、绝望,被冥冥意志所驱使冲向陌生的世界……虽然他们逃离乡村的原因和契机各不相同,他们身上却都潜伏着魔性的创造与毁灭之力。这些命定的不安分的人终生被自身的魔性驱赶而灵魂无所归依。背离土地,背离生养的亲人和故乡,就意味着背叛。这些离开土地的人无论在乡村人眼里是修成了正果还是被视作异端,他们都将自己抛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都要为其逃离付出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9.
汪淏的小说里,差不多都有一个与作家本人经历极其相似或在性格上极其相近的主人公形象,这些人物的共同的性格全都是与世俗格格不入。他们虽然极力想为社会做些事情却无论如何都不能被社会所接受。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所遵循的精神是与现实完全不能相容的。汪淏小说中的所有矛盾冲突都基本上是围绕着一个具有着共同身份的知识者和广大的市民社会的各个阶层的关系而展开的。而且其中的对立主要在于他们各自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精神世界的互不相容。小说主人公们大都以精神上的追求高于一切,甚至可以为了精神的高尚而不顾一切,不惜一切。汪淏理想的小说就是所谓诗意的小说,而他所追求的诗意的小说,又是以“语言”为根本要素,以“叙述”为根本技巧,以“故事性”为核心构成的小说文本。  相似文献   

10.
每个幼儿都会偶尔有一些缺乏爱心的行为表现,但这并不是他们的主观动机所致,而是幼儿身心发育不完善的原因。尊重、爱护对幼儿来说是他们健康发展的要素,是他们精神需要中最珍贵的部分,也是幼儿与教师连结感情的纽带,建立友谊的桥梁。“尊重、爱护幼儿”是最好的教育方法,也是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原动力,在实践中我把“尊重、爱护幼儿”变为自己的自觉行为,让自己的一举手、一投足,送给幼儿的每一束鼓励的目光、每一丝温馨的微笑、每一句亲切的话语……都有体现出教师的爱心,每时每刻也都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即使是当幼儿犯了错误时,我也能让幼儿感受到老师既和蔼慈祥又不失严厉的目光。只有尊重爱护、信任孩子,他们才能在轻松、愉快、温暖的氛围中学习、游戏、活动,才会充满自信,自尊心受到保护。就会激发出爱学习、爱提问的兴趣,愿意尝试探索问题,内在潜力就会更好地发挥。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不断推进,外语已成为国际交往和贸易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成长起来的中国年轻人,基本都接受过外语教育,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掌握、并能熟练运用一两种外语。对于他们自己来说,不仅仅是提高了工作能力和竞争优势,更关键的是可以接触另一种文化,更大程度上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可以说,他们是更具全球化视野的一代人。所以,语言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是一张名片,一个邀请。  相似文献   

12.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大家伍尔芙和福克纳在创作中体现出许多相似性。具体到文艺思想方面,他们的作品主旨都体现人本主义精神以及他们作为作家的真实反映现实的时代责任感;他们共同青睐并擅长的意识流手法;他们作品中流露的小说诗化倾向;以及他们都努力追求对小说形式和技巧的革新,不断开拓小说表现的新领域的精神等都是他们勇于追求真善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赞美乡土精神和肯定乡村文化的本质是90年代乡村小说创作的重要文化倾向。迟子建90年代的乡村小说创作体现了作家们共同的文化取向,又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通过对安定、平和的乡村社区生活描写而展示乡村社会的宽仁与厚道,通过对家庭亲情伦理的描写而展示乡民们的善良、谦和、敦厚,是迟子建价值选择的独特个性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4.
问题小说、人生派与浪漫抒情派作家小说创作的价值取向朱晓江这是一批与时俱进的作家,“五四”的时代思潮将他们推到了文学的前沿阵地。潮涨潮落,当他们完成自己在文学史上该担的职责时,留下了一批数量颇为可观的作品,任后人评说。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发现,尽管受着同...  相似文献   

15.
欧茨的代表作品《他们》通过描述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洛雷塔、朱尔斯和莫琳这些穷人的挣扎和奋斗,在环境描写、人物塑造、主题内涵及创作手法上都与自然主义文学有一定程度上的契合。同时小说更展现出对传统自然主义文学的超越。"他们"虽然生活在压抑和绝望之中,但却拥有自己的自由意志。"他们"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从未失去对生活的希望和对美国梦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从小说的显性结构上看,赵树理与刘震云的小说对历史的叙述完全不同,但从小说的潜层结构上看,他们的小说都传达了循环的历史观念,都专注于权力的描写;而他们对历史和权力的叙述来自民间,但是他们站在民间立场上却表现了各自不同的写作目的.  相似文献   

17.
张荣容 《奇闻怪事》2007,(7):77-77,76
一件事,听了,也就忘记了;看了,也就记住了;做了,很自然就理解了。对我们的学生来讲,只有亲身的参与、体验、交流,才能让他们刻骨铭心;对我们的老师来讲,不是靠理性的灌输、说教,而是为他们创设各种活动,才能让学生在体验中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从鲁迅的《狂人日记》开始,中国现代小说中形成了一个“疯癫谱系“,他们在现代文学当中分别执行着刻度尺功能、批判功能、控诉功能等现代文学职能,同时他们无论是在时间、空间观念上,还是在心理世界上,都有着从内部的罪恶感到外部的病态的展示过程,从而也实现了现代人的精神转型。  相似文献   

19.
因为对诗歌的共同热爱,伍尔芙与福克纳的小说都自然地呈现出诗化倾向,又由于作家的个人风格不同,他们的诗化小说各具特色,但两位作家在诗化小说的探索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只是简单刻画人物和叙述故事的模式,将诗歌的象征意象与浪漫的激情融入小说中,从而赋予小说新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20.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主要关注的是非洲裔黑人在美国社会生态环境下的精神困境和人性的异化。在黑白文化的夹击下,黑人处于脱离两种文化的自由真空地带,他们不受约束的自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危险,让他们的精神世界处于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