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固井优质率是表征固井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固井优质率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三大类:井眼状况因素、钻井液性能和固井施工参数。运用模糊数学的理论之一—多级综合评判方法对影响固井优质率的三大因素进行了综合评判,初步得出了哪一类因素起着主导作用的结论,为固井作业施工以及如何合理地进行调控钻井参数和固井作业参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吴朗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7):4141-4144,4148
流体的位置直接影响着循环摩阻、静液柱压力等参数计算,因此准确的预测注入井筒内流体的位置是十分重要的.固井注水泥施工过程中,由于管串组合、井身结构以及施工排量等的变化都会影响流体在井内的位置.针对注水泥施工过程中流体流动特点和井内体积组成等对注水泥作业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采用分段式体积计算方法较为精确的确定注入井筒内各段体积流体的种类、位置,能更好的预测井内动压力的变化情况,更加准确地计算注水泥施工动态参数,对提高固井质量,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保证小井眼固井质量的关键是如何用固井液把环空中的钻井液及井壁泥饼顶替干净。小井眼本身井况的复杂性(如井眼不规则、套管偏心)、顶替液与被顶替液的流体性质以及固井施工参数都是影响小井眼固井顶替效率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开展相关研究,以认识各因素对固井质量的影响规律,并对固井参数进行优化。本文首先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相关理论与方法,建立了侧钻小井眼固井顶替数值模型,分析了固井顶替过程中顶替液与被顶替液之间的两相界面变化特征,揭示了小井眼固井的顶替机理;其次,基于小井眼固井顶替数值模型,模拟了幂律流体在小井眼固井顶替过程中顶替界面的发展过程,得到了顶替界面长度与顶替效率随顶替时间的变化规律。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顶替液与被顶替液流性指数与稠度系数、顶替液与被顶替液之间的密度差、套管偏心度和固井顶替排量对顶替界面长度与顶替效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指导了长庆苏里格气田首口侧钻水平井固井施工成功。  相似文献   

4.
循环温度的准确预测是保障固井作业安全和固井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特别对深井而言,水泥浆性能对温度十分敏感,温度预测偏低5 ℃会严重缩短水泥浆可泵送时间,易引发固井事故,温度预测偏高会延长候凝时间,甚至可能发生超缓凝,水泥柱顶部十天以上都无强度,延误后续钻进作业。为保证施工安全,提高固井质量,根据井下传热特点及施工流程,建立了一种新的二维瞬态注水泥循环温度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固井前应多周循环钻井液,并适当提高循环排量,可以有效降低注水泥循环温度;(2)冬季最高循环温度低于夏季,尤其对浅井而言差别更加明显,冬季适当降低循环温度设计值不会影响安全泵注,而且能减小水泥浆体系设计难度;(3)深井温度系数高于浅井,井眼尺寸越大,循环温度越低。  相似文献   

5.
在固井施工中,经常会在低压易渗、漏失或裂缝性等地层发生井漏事故,不仅污染了油气产层,降低了机械钻速,还相应地增加了钻井成本。泡沫水泥是一种超低密度水泥,作为空气钻井配套技术现已被国内外许多油田广泛使用在此类固井施工中。由于在泡沫水泥中含有压缩性气体,其中气体状态参数随井深变化,是环空压力、温度的函数,不宜使用常规固井理论进行计算。因此,根据泡沫水泥固井施工模型,利用水力学与热力学知识建立了相应的数学计算模型,在分析泡沫水泥密度和压力变化规律基础上,形成了适用于泡沫水泥固井施工参数的数值计算方法。阐述了泡沫水泥固井模型的建模思路和对应的求解过程,并通过实际算例分析说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能够为泡沫水泥固井施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影响长垣油田固井质量的地质因素,根据长垣油田储层特征,选取六、一、三厂具代表性的岩心样品106块,通过室内试验,测定样品的孔隙度、渗透率及岩石密度。通过各项物性参数与固井综合优质率及非优井段分别进行回归拟合分析,得出其最大相关系数,以此区分影响固井质量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对固井质量影响较大的地质因素是孔隙压力和气油比。气油比与非优井段比例相关系达到0.76,压力系数与综合优质率呈反相关,相关系数0.665。通过开展油田高含水后期油层物性变化对固井质量影响关系及配套技术的研究,定量分析油田高含水后期储层物性变化对固井质量影响,为研究适应油田开发需要的调整井固井工艺技术提供依据,对保证油田高含水后期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灰关联分析和神经网络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对煤与瓦斯突出影响因素进行灰关联分析,得出了各影响因素对煤与瓦斯突出影响程度的大小排序;选择灰关联分析的5个优势因子作为输入参数,建立了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用我国典型突出矿井的煤与瓦斯突出实例作为学习样本,对网络进行训练学习,并以云南恩洪煤矿的煤与瓦斯突出实例作为预测样本进行验证.结果证明该系统能较准确地预测煤矿的瓦斯突出情况.  相似文献   

8.
利用复杂结构井技术开发稠油油藏,可提高稠油油藏的动用程度,注汽开采时优势更明显,可有效增加波及范围,从而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目前对复杂结构井产能预测模型的研究远落后于矿场实际应用,预测结果与实际生产效果出入较大,尤其是对复杂结构井注蒸汽热采,考虑多因素条件下很难求得解析解。根据某油田已实施的多口复杂结构井蒸汽吞吐实际数据,利用灰色关联方法,以初期产能作为参考序列,油层厚度、渗透率、复杂结构井长度、井距、夹角、注汽参数等作为比较序列,最终依据关联度计算公式得到不同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并对复杂结构井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其程度进行评价,得出影响复杂结构井蒸汽吞吐效果的主控因素,并针对主控因素进行了优化研究,为稠油油藏利用复杂结构井进行蒸汽吞吐开采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顶替效率是固井施工过程中最难控制的因素,提高注水泥的顶替效率能有效驱替钻井液、清除钻井液虚泥饼,从而提高水泥胶结质量和水泥环密封性能。是防止油、气、水窜的前提。随着开采工艺的发展,对固井顶替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影响顶替效率的因素复杂多变,本文针对影响顶替效率几大重点因素展开深入研究,结合大庆油田近几年来使用越来越多的高密度钻井液引起的固井顶替效率低的实际,通过对现场的实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为大庆油田高密度钻井液井的固井施工设计及提高顶替效率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综合考虑固井井筒流体瞬态流动特征、温压流变性以及水泥浆水化反应,建立考虑温度压力耦合效应的固井全过程水力参数计算方法.利用新模型开展数值模拟与场地试验,揭示控压固井全过程瞬态温度压力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新模型能精确预测固井全过程温度、压力,很好地满足工程需求;受循环变密度、变排量等影响,固井循环过程井筒压力呈现出明显的...  相似文献   

11.
在钻井施工中,钻井液形成的泥饼直接影响后期的固井质量,如何有效地冲刷泥饼,提高界面的胶结能力,对提高固井质量至关重要。在前期对复配型表面活性剂的冲洗效果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的基础上,经室内实验,确定了PZJ多功能冲洗液配方。实验结果表明:该冲洗液具有良好的流变性和耐温性,接近于牛顿型流体;对低固相泥浆、油基泥浆的冲洗效率均达到了88%以上,同时使界面胶结强度提高50%以上。通过扫描电镜,对胶结强度提高原因进行了微观分析。  相似文献   

12.
环空气窜是固井后气体窜至井口或另一地层的现象,气窜发生后会直接影响水泥石胶结强度,严重时可造成固井后井喷事故.硫铝酸盐封堵效果以物理模拟实验的结果表明:裂缝尺寸大小对抗水窜、抗汽窜效果影响较小,温度升高、胶结时间短使界面胶结强度降低,在现场施工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对封堵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塔河地区西南缘东河砂岩的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布于塔河地区西南缘东河砂岩的储层物性明显比塔里木盆地其他地区的东河砂岩的储层物性差。通过对岩心、岩石薄片的观察,结合电镜扫描、阴极发光等分析方法,对研究区东河砂岩储层的成岩变化作用及其对孔隙形成与演化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孔隙形成与演化起主要控制作用的成岩作用是埋藏压实、石英的次生加大、碳酸盐的胶结及溶蚀溶解;埋藏压实使原始孔隙减少10%~15%,石英的次生加大则可使孔隙减少2%~5%,多期次的大量碳酸盐胶结物也使储层的物性变差及非均质性变强;溶蚀溶解作用可使储层孔隙增加5%~8%;导致区内东河砂岩储集物性较差的主要因素除了受沉积环境的影响之外,还受邻近碳酸盐岩剥蚀区大量的碳酸盐物质的注入和胶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YLD-1油水井堵漏剂界面胶结强度增强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动静态养护条件下通过对 YLD- 1油水井堵漏剂与钢管的胶结界面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研究 ,探讨了 YLD- 1油水井堵漏剂的界面胶结强度增强机理 .结果表明 ,YLD- 1堵漏剂能够在胶结界面生成抗冲蚀的水化产物且形成致密坚固的微观结构 ,再加上独特的自我修复的再愈合能力 ,增强了界面胶结强度 ,提高了抗窜能力 .  相似文献   

15.
基于声波变密度测井的固井质量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声波变密度测井作为评价固井质量的主要方法,可以提供第一和第二界面的水泥胶结质量状况.通过从变密度波形中提取套管波和地层波幅度(或能量)值,计算第一和第二界面的水泥胶结指数,用于评价第一和第二界面固井质量.由于地层波在传播过程中受影响因素较多,在使用地层波评价第二界面时需要进行衰减校正、干扰校正等常规处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地层波幅度进行声阻抗差校正,使最终获得的地层波幅度变化主要反映第二界面水泥胶结状况.同时,分析了微间隙在声幅曲线上的特征.实际资料分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