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目前国内科技论文的英文摘要存在的问题,从词汇密度这个角度,通过对不同文体进行对比,得出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特点是具有较高的词汇密度,其原因在于名词化这一写作技巧的频繁使用。读者应重视名词化现象在写作中的应用,组织好英文摘要写作的内容和重点,简洁、规范的完成科技论文英文摘要写作。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乔姆斯基管约理论的指导下,首先将句首名词短语分为"论元性句首NP"和"非论元性句首NP";其中把"论元性句首NP"分为受事性论元句首NP和非受事性论元句首NP两类,将受事性论元性句首NP分为由于整体性移位造成的和分裂性移位造成的两类;最后证明这种结构是分裂移位和说明句首NP的格的获得情况。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汉语词汇中,"化"词根与类词缀并存,而由后起类词缀"化"构成的词语的词性问题也较为复杂,特别是现代汉语中一些"化"类词是外来词或是按照外来词的模式构造的新词。我们借鉴印欧语系的语法规则,将中英语言对比,追根溯源,重点考察由词缀"化"构成词语的名词性质,并对不同的情况分开描述,。  相似文献   

4.
语法的三个平面的研究,形成了"结合论"和"包含论"两个不同的研究倾向."结合论"者把语法同语义、语用相并立,坚持语法的独立性或句法的纯洁性;"包含论"者认为语法中包含着句法的、语义的、语用的内容,应从句法、语义、语用这三个方面来对语法进行研究.关于是"句法"还是"语法"的看法,这绝不是一字之差的小问题,它导致了语法本体论的不同,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的方法论,形成了不同的语法体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多年来师德建设是以"道义论"为取向的。而"道义论"取向的师德规范与教师执行规范的现实状况之间则存在着背离倾向。包括:道义论取向的师德建设与教师实际伦理现状的背离;道义论取向的师德建设与教师生命价值感的背离;师德规范在实践中的"他律运行"状态使教师陷入现实困境等。只有师德规范建设走向民主化的道路,才是杜绝师德规范制定中主观化、单向化的最佳办法。  相似文献   

6.
庄子以其独树一帜的思维站立在子学时代的舞台上大放异彩。本文就庄子内篇中鲲鹏、庄周梦蝶以及庖丁解牛三个著名的寓言,对庄子的寓言创作思想进行分析和总结,从"化""技近乎道""蝶化"等角度出发,浅析庄子哲学中所包含的过程论思想。这一过程论思想一直贯穿在他的行文间,所以庄子的思想是自由奔放的,却也是脉络清晰的。他是一个真正有生命情调和逻辑思维的学者、思想者。  相似文献   

7.
西方哲学关于真理的主要理论历史最悠久的莫过于符合论与融贯论。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开始从语言分析的角度探讨"真理"以及何谓"成真"的标准。以经验论为基础的符合论考察命题是否与客观实在相符,而融贯论则强调命题之间的相互推演。本文试图梳理这两大真理观的本体论基础以及它们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并考察现代社会对这两种真理观的延伸与运用,揭示其现实性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分析西方汉学家陈汉生提出的物质名词假设,认为没有理由接受"物质名词假设"这一直觉上不太合理的假设。古汉语是一个特殊的语言系统,通过对古汉语和墨辩的语句结构分析,可以看出古汉语的灵活性,没有词形变化的问题,所以古汉语的使用者不会像欧洲语言的使用者有很明显的动机,去探讨和分析不同的文法范畴。  相似文献   

9.
翻译"竞赛论"和"优势论"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静 《韶关学院学报》2005,26(4):106-109
许渊冲认为学翻译是两种语言、甚至是两种化之间的竞赛,译应尽可能发挥译语优势,利用最好的译语表达方式。“竞赛论”与“优势论”把学翻译中真与美的关系看作一种动态变化的调整和平衡。“竞赛论”与“优势论”对忠实、真与美等问题的见解旨在使译作更接近潜在读的期待视野,这也是与翻译研究的“化转向”相一致的.实际上给中国翻译实践与理论指出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汉、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两种语言,本分析了二在词汇和句式结构上的特点,指出汉语多意象名词,英语多抽象名词;汉语含蓄简约,英语精密冗长。正是这些不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思维模式,进而造就了各自不同的化。本比较的目的,意在引起人们对这两种语言的进一步的学习和化反思。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趋向动词是一个特殊的类 ,其特殊性在于它可以放在谓语动词后做补语 ,文章对趋向动词进行了考察 ,把它们分为两大类 ,三小类。认为 ,补语位置为趋向动词的语法化提供了一个优选位置 ,在这一位置上不同类型的趋向动词表现出不同的语法化进程。这一进程与谓语动词后体词性成分做为趋向动词论元载体有关。A类单音节趋向动词保存了较多的动词功能 ;双音节趋向动词的语法化进程因论元载体身份角色不同而有变化 ,表现出一定的条件性 ;B类双音节趋向动词在语法化进程中走得最快 ,与此相联系 ,我们根据动词与体词性成分语义联系的特点建立了体词性成分前移测试框架 ,使上述结论可以在形式方面得到更多的支持 ,更具可操作性 ,从而建立了趋向动词语的语法化系列。  相似文献   

12.
科技英语作为一种语篇形式具有独特的体特点,其词汇语法层最典型的特点之一是大量的名词化结构的使用。在描述科技英语的体特点和名词化结构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作为框架对科技英语中的名词化结构进行功能分析,旨在探讨名词化结构在科技英语这种体中表达意义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嵇芳 《科技信息》2007,(15):165-165,115
文章首先从名词化的定义出发,总结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对于名词化的认识和界定。着重从认知的角度,阐述名词化的哲学基础,利用范畴论、图形-背景理论、象似性原则及经济原则来探讨名词化产生的深层的认知根据,并且引用具体的广告语实例来论证名词化通过反映上述认知原理在广告语篇中的重要作用。广告语篇中的名词化是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通过焦点转移和内容的突显,更加强了其劝诱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根据意义和语法特点,词汇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类.在二语附带词汇习得中,不同的词类具有不同的习得特点.实验发现,学习者可以通过阅读附带性地学习二语词汇,而对于不同词类其学习结果也不一样,形容词最容易被学习者学会,动词最难,名词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5.
当前,国家治理话语体系可以被划分成三大类:结构论、制度论、行动论,这三种话语构成了主流的国家治理话语谱系,基本上覆盖了全球所有的国家和地区。中国的国家治理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深刻理解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逻辑和运行机理,将他者的经验理论化,将正典的理论转化为话语体系。因此,深入考察当今世界上流行的国家治理话语体系,并从中发现这些话语在言说中国问题时可能产生的利弊,是研究国家治理话语体系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建构我们自己的国家治理话语体系在中国崛起的时代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关系到中国模式是否可复制的问题,更关系到中国治理生态的国际认可问题。本文旨在梳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指出结构论、制度论和行动论这三种正典化的话语体系的适用范围,从而为中国国家治理话语在话语谱系中找寻自己的定位提供初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美国新闻期刊对汉语文化词汇采取异化翻译策略,尽量保留原语所特有的文化特色,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翻译适应选择论倡导"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为美国新闻期刊采用的异化翻译策略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连词。它经常放在一个短语或句子前面,引出一些条件。连词"无论"出现于隋唐时期,是上古汉语的跨层结构"无论"(又写作"毋论"、"勿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语法化和词汇化的结果。双音化是连词"无论"语法化的动因,句法环境和重新分析是连词"无论"语法化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公文汉译英为研究对象,以顺应论为依据,结合公文的翻译和顺应论研究,从词汇层级、句法层次、语境层次考察公文的特点;以V erschueren的顺应论和认知一致原则为基础,从交际语境和语言结构差异的角度对影响公文翻译的各种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语境因素进行探讨。通过对原文和译文的差异比较,说明译者为促成认知一致,在公文翻译过程中应如何顺应这些语境因素(语言语境与交际语境):顺应受众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以及顺应目的语的语言现实。  相似文献   

19.
名词化是最常见的语法隐喻资源,通过将语义和词汇语法交叉匹配,以过程和属性识解为实体,实现对经验的重新构建。本研究对名词化表达在英语学术论文摘要中的使用分布进行了考察,并分析了其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在摘要中的体现。研究表明,在英语论文摘要中名词化的使用虽不广泛,但其类型及句法结构具有鲜明特征,且名词化表达对压缩论文信息、实现摘要的告知功能、整合多维元素具有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20.
薛淑芳 《创新科技》2013,(8):100-101
在语言系统的组成部分中,词汇对社会发展的反应是最敏感的。随着时代的发展,"X+族"类新词产生。本文试图运用语言模因论,从模因复制的原因、形式以及"X+族"类新词的语法特征对此类新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