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谢佳辉 《科技信息》2009,(31):267-267,274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参与人类的认知过程,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之一。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认知语言学家Lakoff的隐喻理论框架中的实体隐喻和空间隐喻在朱自清作品《匆匆》中关于时间的隐喻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探讨汉英人体四肢即手、臂、腿和脚的隐喻,发现了隐藏在其后的隐喻概念及其形状、功能、位置和心理相似性的认知基础,揭示了人类“近取诸身”的认知方式,从而为隐喻的概念性、普遍性和系统性提供了佐证,说明了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还是人类的思维和认知工具.  相似文献   

3.
田旭 《科技信息》2008,(34):247-247
认知学家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人类的认知规律决定了人体及其器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础。本文旨在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英汉人体隐喻进行对比分析,揭示英汉语言中隐喻运行机制的异同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空间隐喻作为一种意象图式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许多抽象概念都是由空间隐喻构建的。IN和OUT均表现为一种空间意象图式,是以人体为容器原型的隐喻投射。容器的空间性状都被投射到了非空间事物或概念上,使抽象和未知的概念更具体,更容易被感知。杂乱无章的语言现象归纳到了容器隐喻里,同时丰富了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5.
隐喻认知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隐喻理解被认为是从喻体到本体的映射。笔者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探讨词汇隐喻的认知机制和策略,并进行个案分析。  相似文献   

6.
隐喻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思维模式,通过从已知到未知的跨越这一隐喻认知过程,语言获得强大的生命力.文章从隐喻认知的角度分析了英语词汇的词义变化方式,并探讨了如何把隐喻作为一种语言学习的策略和工具,运用于英语词汇教学.  相似文献   

7.
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是人类谈论和思维抽象概念的认知工具。宋词中有不少新颖离奇的咏愁隐喻,从语言的逻辑关系看似乎不合情理,然而运用现代认知隐喻理论分析其中的思维与认知过程,不难发现这些隐喻表达有其概念合成的认知理据,其认知基础是我们的认知系统中不同概念域之间特征的相似性心理联想。  相似文献   

8.
黄立华  林玮 《科技信息》2011,(27):169-169
语言是人类认知活动最主要的产物和工具,是由人类思维的共性决定的。然而任何思维都离不开情感因素的参与和影响。人体情感丰富而抽象,为了准确理解和生动表达,人们经常将其具体化,范畴化,即隐喻化。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英汉语言中人类四种最基本的情感(喜,怒,哀,惧)在概念化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思维异同。以此说明英汉情感隐喻因受不同文化背景,社会习俗影响而呈现不同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9.
张印 《科技信息》2012,(6):184-184
隐喻作为语言使用的一种普遍现象,不再是一种简单的修辞手段,而是一种与人类思维、认知、文化有着密切关联的存在。隐喻是人类探索世界、认知世界、感受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帮助人们从已知迈向未知的一种途径。文章通过对不同认知视角下隐喻的对比,说明了认知在隐喻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类白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决定了人体及其器官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在汉语人体成语中,含有“头”字的成语占成语总数的十分之一。与“头”搭配最多的器官或部位是“脑”,其次是“足”和“脸”。按照单字隐喻、合成词隐喻及多部位搭配隐喻三种方式对成语中“头”的隐喻义进行归纳,发现“头”在成语中具有一定的转喻原则。  相似文献   

11.
大量词汇的意义演变是通过隐喻的方式进行,因为隐喻不仅仅是修辞现象更重要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对于词汇习得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介绍概念隐喻理论入手,分析概念隐喻理论应用于英语词汇教学的可行性及实效性,并提出一些改进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隐喻是人类借助具体概念理解抽象概念的一种手段和思维方式。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皆存在时间——空间隐喻、时间——金钱隐喻、时间——实体隐喻,这说明时间的隐喻性思维具有跨文化相似性,它在一定程度上为思维决定语言提供了例证。  相似文献   

13.
On English and Chinese Metaphtor Transl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一种思维模式,而翻译是一种人类思维活动,隐喻和翻译的基本原则具有很多相似和不同之处。本文通过对大量例句的翻译来论述隐喻的性质,文化内涵,并根据英汉隐喻的特点提出了一些翻译对策。  相似文献   

14.
庄子的玄珠喻与柏拉图的太阳喻都是在人类早期的文明源头以譬喻的形式对形而上学的本源所作的探究。通过对言辞辩论、机智、感官等认识方式的考察,他们认为这些不能够达到最高的道。由于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的差异,他们对于理性、物象、譬喻等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出于对感性事物的排斥和对以逻各斯为代表的辩证方法的推崇,从柏拉图开始,西方哲学逐渐走上理念思维或者说相思维的理性思维道路,而中国哲学则因为"尚象"的传统,逐渐走向以象思维为中心的诗性思维道路。  相似文献   

15.
试论英语动物词汇的隐喻认知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认知思维的角度出发,分析英语动物词汇的隐喻认知意义,从几方面谈了对动物词汇隐喻的认识,如:动词性隐喻,名词性隐喻性,名词转动词隐喻和形容词性隐喻等,说明了隐喻的生成和理解来自于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和过程.阐明了隐喻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认知活动。  相似文献   

16.
维柯认为人类早期思维是一种“诗性智慧”,这种思维产生了以己度物的隐喻和想象性的类概念。《诗经》中的比兴手法即为以己度物,其中比是直接以己度物,兴则为间接,相当于隐喻和象征,而赋则是将主体情志赋予众多无关事物而使之成为想象性的一“类”。  相似文献   

17.
苏冰 《泰山学院学报》2009,31(4):107-111
隐喻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是把有关原域/模型的某些特征或者知识结构转移到目标域/模型之上。因而,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不但构建了人类的思想和行为,进而构建了人类的语言。成语作为语言表达方式,是概念隐喻的特例。成语可以用概念隐喻来分析,是隐喻性的语言表达式,成语的语义规律符合概念隐喻理论的系统性原则。  相似文献   

18.
以认知语言学隐喻理论为研究视角,探讨了概念隐喻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分别分析了实体隐喻、结构隐喻和空间隐喻对外语教学的启示,进一步提出在外语教学以及跨文化交际中要加强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和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教育语篇的意象图式分析——以奥巴马演讲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图式作为隐喻的认知基础,在概念域的映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构建隐喻的一种模式。经过对奥巴马演讲中的主要意象图式和隐喻的总结分析,探讨意象图式在隐喻构建、转喻映射中源域与目标域的建构以及隐喻与转喻互动中的重要作用,认为特定认知域的认知模型受制于文化模型,不同的思维认知方式折射出不同的语言图式,理想化认知模型的文化认知模型的个性差异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