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郑岳常 《广东科技》2014,(6):158+160
司法之所以能够保持公正性,主要是以证据为基石,同时证据也是现代刑事诉讼的基础与核心,任何没有证据的诉讼活动必将惨淡收场。刑事诉讼程序外证据,即非法证据,其效力问题值得关注和研究。对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效力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非法证据排除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谈一下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关于不确定推量,从概率模型、可信度理论发展到证据理论和模糊推理,大大丰富了不确定推理的理论,在专家系统中的应用也日趋成熟,所有这些研究都是基于“一定意义”下的数值度量来研究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因而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在非确定环境下,证据和证据对结论的支持强度的普遍含义是什么?这就涉及到支持和证据的逻辑基础问题。作者在文献[1]提出了支持逻辑和证据的初步概念,本文探讨了事态的形式化并且对支持逻辑和证据作了进一步说明和解释,对整个形式化方案作了肯定的说明。  相似文献   

3.
当法律逻辑采用以论证为基础的方法进行构建时,法律论证的宏观结构分析以及证据推理、法律解释和适用的推理所使用的论证型式,就成为法律逻辑的两个基本问题。图解方法有助于诉讼双方理清各自的论证路线,也有助于裁决者整体把握诉讼双方的论证结构并进而评价其论证力量,更有助于裁决者在裁决书中向当事人和公众有力地证明判决的正当合理性。论证型式的使用,在适当的条件下,不仅丰富了证据推理的手段,而且赋予或增强法律解释和法律适用的正当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似然推理是知识工程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目前已有计多似然推理体系被应用在各种专家系统中。证据理论是八十年代被引入到知识工程研究中的似然推理理论,现己受到高度重视。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证据理论的似然推理算法,它可以充分发挥证据理论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张锋 《科技信息》2007,(17):243-243,239
证据开示是指庭审调查前诉讼双方当事人从对方获第三方处获取有关案件的信息和收集证据的程序。它是一种庭前的程序和机制,是诉讼一方在庭审前获取另一方与案件有关事实和信息,从而为审判做准备的诉讼制度。鉴于诉讼过程中对抗制度将导致诉讼双方交换证据的困难,诉讼中的证据开示问题,也就随之凸现出来。为保证法律的公正,提高诉讼的效力,就必须制定专门的证据开示制度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刑事证据开示制度最初滥觞于英美普通法系当事人主义“对抗式”诉讼中,是控辩双方在正式审判之前的一种程序机制。本文运用逻辑方法,分析国外刑事诉讼证据先悉(开示)制度的平衡控辩力量等功能以及这一制度的外在诉讼价值、内在诉讼法价值及效益诉讼价值等,并认为设立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开示制度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证据推理中各证据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对合成规则的结果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如何来衡量证据间的关联性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分析了证据间距离及其作用,引入了证据间的相似度和可信度等概念来衡量证据间的关联性,并用可信度来表示各个证据的权重。为处理高冲突下的信息融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公证书是在诉讼活动中是作为一份书面证据的,它是用已知的事实对需要证明的事实进行的归结,它的效力来自于公证材料的归结。现阶段,通过公证的方式来保全证据成为当事人收集证据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主要从保全的方式、作用、效力等方面对公证证据保全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证据开示是刑事诉讼当事人主义模式下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制度,它是源自于英美法系的一个重要概念。证据开示制度在不采用案卷移送制度的、实行控辩双方向法庭举证的诉讼结构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1996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基本确立了控辩双方对抗式的审判模式,这种刑事庭审方式由以法官主导的审问制向控辩双方主导的对抗制的转变,导致证据开示制度的建立已势在必行。应借鉴域外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刑事诉讼实际,构建有我国特色的证据开示制度。  相似文献   

10.
诉讼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权利都应得到公平的维护,这不仅是正当程序的核心所在,也是司法公正的内在要求。辨析了司法实践中人们为原告撤诉后又起诉,能否再次提出上一次诉讼中未能提出的证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以审判为中心的改革,实质上是以庭审实质化为核心,以证据为关键的诉讼制度改革。罪刑法定原则与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改革的法理基础。公诉工作应当围绕证据中心,对侦查引导、协作与监督并重;严格全面审查证据,落实起诉裁量权;庭审中,实现公诉与辩护对抗、法官中立的三角诉讼模式,落实各项证据规则,为庭审有序举证、质证和辩论创造条件,促进庭审实质化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诉讼是一种逆向的认知过程,受制于时空的局限,裁判者只能依靠证据来认定案件事实,进而适用法律裁断纠纷。作为裁判基础的诉讼证据,具有证据能力和证明力两大属性,证据规则乃至现代证据法即建立在这两个属性之上。我国现行的证据规则简单笼统,粗疏而不具可操作性,缺乏体系性,越来越难以适应日益精细化司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韩平 《奇闻怪事》2009,(8):82-83
证据的采用标准不等于证据的采信标准,证据的采用标准是确定某证据是否可以在诉讼或其他证明活动中采用.  相似文献   

14.
证据,是诉讼程序中的第一要素。从立案到开庭审理,从当事人举证到合议庭合议,证据的作用贯穿始终。而作为科技发展和时代进步的产物,电子证据的频繁出现,对三大诉讼法原有证据制度形成了冲击。基于当前我国电子证据制度立法和实践混乱的现状,本文就电子证据在当今中国诉讼程序和司法实践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分析当前学界众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当将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归于非独立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证据分类策略是一种有效的冲突证据推理融合方法,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会产生大量重复分类,而且分类门限根据主观经验确定,缺乏依据.为了降低分类数,提高证据分类策略的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证据相似性的证据分类策略.首先以证据推理中得到的初始证据作为理想证据,通过衡量各个证据与理想证据的证据距离,按照证据的相似性将系统内证据分为2类证据集,然后继续按照以上的分类策略分类,直到不可再分.最后对分类结果采用Dempster组合规则合成,衡量各个分类的可信度,对合成结果加权平均组合.通过算例对该策略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基于证据相似性的证据分类策略可以有效降低分类数.  相似文献   

16.
作为证明公证事项真实性,合法性的公证证据,是整个公证活动的基础与生命线。本文从公证证据的概念与法律特征入手,对公证证据的作用及公证证据制度的现状、存在的弊端做了初步的探讨;指明了公证证据收集、审查的性质、内容、要求。同时,就公证证据收集、审查中应注意的问题做了研究阐释。  相似文献   

17.
我国1996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目标之一就是建立以控审分离、控辩对抗为基点的新的庭审方式,而在我国建立完善的证据开示制度有利于辩护权得到保障,保障被告人的诉讼权利,有利于发现案件真实,保证案件的审判质量,实现诉讼公正和程序公开,有利于节省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益。本文从多元视角透析并梳理证据开示制度相关理论,以求对证据法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行证据法律制度是在行政型职权主义诉讼体制框架之内建立的。经济基础的变革,外来诉讼法律文化的冲击,使证据法律制度的运行与现实的社会生活条件发生着冲突。证据法律制度的重构必须以变化了的或正在变革着的社会经济条件为基础,以公正价值理念为指导,使公正价值渗透于证据法律制度之中。  相似文献   

19.
一部司法诉讼史的核心就是对证据的运用史,从非理性司法证明方式的"神明裁判"的证据制度到理性司法证明方式的"法定"、"自由心证"证据制度无不表现出证据的客观真实与主观信息能量的两个维度。在司法实践中,司法主题是在具体的有法律价值需求的司法环境进行案件审判,故在搜寻,运用证据具便有了客观真实信息和主体的能量,这样在诉讼活动中的证据属性便天然具有了作为证据内部特征的客观的信息和作为证据外部特征的主体的能量。即认为证据的根本属性是客观信息和主体能量的结合体,这便是证据根本属性两个维度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相似文献   

20.
浅论我国证据展示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据展示制度有利于充分发挥辩护制度的功能;有利于体现当庭质证的实在意义: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我国目前证据信息的审前交流,采取阅卷权的传统立法方式.自从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后,公诉案件庭前审查方式由实体审查转变为程序性审查,阅卷权立法已经不适应我国诉讼结构转变的需要.解决现行审判制度审前信息交流的问题,最终还要依靠证据展示制度.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对构建我国证据展示制度的原则、主体、范围、制裁机制等提出一定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