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万"作为副词的用法广为人知,但"万万"如何由一个实词"数词",用法发展为虚词"副词"用法却无人探究.本文欲从语法化的角度,运用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给予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2.
"合"字不仅具备动词的语法功能,而且在历史演变过程中产生了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用法。"合"的语法化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由不及物动词转变为及物动词,再由及物动词向副词和形容词演变,介词的用法当衍生于副词性的"合",连词的"合"当是由介词性质的"合"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3.
“姊妹”和“姐妹”是汉语中常用的反义复合词.“姊妹”连言的情况在上古时期就已出现.在使用过程中,逐渐衍生出以下义项:“姐姐和妹妹”“姐姐或妹妹”“同辈女子”“兄弟姐妹”和“妓女”.“姐妹”连用的情况大约在隋唐时期开始出现,它可以用来表示“姊妹”的所有义项.在后世文献中,两者处于并存状态.在现代方言中,“姊妹”的使用范围比“姐妹”广,处于强势地位.  相似文献   

4.
和“上”相比,“下”的研究始终处于不充分的状态,而作为核心词汇,对“下”的研究应该具有不亚于“上”的意义。“下”的基本意义是位置在下的,是名词,由此引申出了多种意义和用法,从空间领域投射到质量、等级、时间等多个领域,在用法上也引申出形容词、动词等多种用法。而引申的途径和手段主要是隐喻和转喻,也包括语境吸收、语义融合等其他方面。  相似文献   

5.
"爆"由动词语法化为副词的用法在当今的社会语言中非常盛行,探索"爆"的搭配演变和语法化规律,有助于深入认识其使用的领域和范围,更好地运用它来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6.
“下”的语法化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上"相比,"下"的研究始终处于不充分的状态,而作为核心词汇,对"下"的研究应该具有不亚于"上"的意义。"下"的基本意义是位置在下的,是名词,由此引申出了多种意义和用法,从空间领域投射到质量、等级、时间等多个领域,在用法上也引申出形容词、动词等多种用法。而引申的途径和手段主要是隐喻和转喻,也包括语境吸收、语义融合等其他方面。  相似文献   

7.
语法化是人类语言中一种普遍的语言演变现象。通过运用语法化学说和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分别对汉语副词"白"的语法化过程及其演变的动因和机制的分析研究发现:语用需要是"白"发生语法化最重要的动因,而由于汉语是分析-孤立型语言,缺少曲折形态系统,因此"白"语法化的结果并未演变成曲折词缀。  相似文献   

8.
“语境化提示”是Gumperz互动社会语言学言语交际研究体系的核心概念之一,但由于种种原因对其界定却并不清晰。本文对此概念展开多层面梳理,从广义和狭义重新进行界定,并探析语境化提示在真实言语互动交际过程中运行的模式,拓展之前的研究并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10.
布依族葬礼中唱孝与闲白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意涵,唱孝的民族文化意涵为:一是对传统文化的形象概括与有效传承;二是祖先崇拜与图腾崇拜的完美再现;三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而闲白则表示:对神灵的敬畏与期盼、对祖先的崇拜与赞美、对巫鬼的膜拜与祈求。祖先崇拜、巫鬼崇拜、自然崇拜构成了布依族原始崇拜的主要表现形式,民歌与白话充当了这种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随着文化的融合和主流文化的扩展,文化的多元发展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1.
“晚”义词是汉语常用词,如今在现代汉语方言里以“晚”“晏”“迟”为主导。文章对这类词做共时与历时考察发现,“晚”“晏”“迟”表示“比一定时间靠后”开始于先秦且三者长期处于此消彼长的竞争替换之中,即先秦两汉“晏”略占优势,“晚”在魏晋打败“晏”并在明清以前占据主导,而“迟”于明清蓬勃发展产生了对“晚”“晏”的替换,至今都是汉语里使用最繁的“晚”义词。总体而言,“晚”义词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呈现出了一些对应,能够相互解释与印证。  相似文献   

12.
选区激光熔化成型过程的球化现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高致密及高精度金属零件,弱化甚至消除选区激光熔化快速成型过程的球化现象十分必要。本文从理论上分析金属熔池球化演变机制以及弱化球化的方法,发现熔池的气液界面有使熔池发生球化的倾向;如对上一层基础有一定的重熔量,则熔池分为熔化粉末所形成的上部熔池以及熔化基础形成的下部熔池,下部熔池不会发生球化,且对上部熔池的球化趋势起阻碍作用;上部熔池的液固界面为熔液因重力下坠与基板界面形成的液固界面,视熔液与基板的润湿性的好或坏,对熔池球化具有促进或阻碍作用。因此,保证对上一层具有足够的重熔量可有效弱化球化现象。采用铜基合金粉末进行的单道熔池成型以及多层块状金属实体成型实验也验证了上述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汉语中,"有"■的用法,包括实词和虚词在内大概有10余种之多。大部分汉语词汇的意义变化趋势是由实词功能逐渐向虚词用法扩展,从而实现实词的语法化。集合"有"的各种用法和义项,在语料库的基础上,探究"有"的语法化过程,展现"有"的语法功能和词汇意义在各个历史时期发展变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14.
好歹一词形成于宋元时期,本是由语义相反的好和歹构成的并列式短语,在句中充当主语、宾语或定语。在发展过程中意义逐步泛化,其整体意义不再是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这时候好歹初步实现其词汇化。在使用过程中其句法位置更加自由,可以用于谓语动词之前充当状语,甚至可以位于主语之前起到一定的篇章连接功能,再加上其构成成分本身具有评判性的语义基础,在使用过程中说话者的主观情态凸显,好歹最终虚化为表情态的语气副词。  相似文献   

15.
重庆"唱读讲传"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模式通俗化、具象化、大众化的旨归,及其时代化的内在本质诉求,更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通俗化、具象化、大众化的最新实践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模式的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16.
韦美娇 《科技信息》2010,(36):I0193-I0194
二○○八年六月七日,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国发〔2008〕19号】中,平果"壮族嘹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对平果县近年来整理保护壮民族传统文化工作的努力的充分肯定。目前,平果县正进一步贯彻国务院提出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工作方针,认真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为弘扬中华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17.
从历时演变出发,考察“炊”与“蒸”在上古、中古、近代三个时期中的演变历程,发现二者在中古汉语中演变为一组同义词,但在近代汉语中又再次分化:“蒸”进入基本词汇层面,而“炊”发生了语素化。而它们历时演变的特点也能在现代汉语方言点“炊”“蒸”的分布中找到例证:大部分现代汉语方言点中都保留着“蒸”的动词义,而“炊”的动词义仅遗留在少数浙闽粤方言点中,从书证材料与音变链条中可以找到“炊”的动词义被保留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从概念语义学的角度,分析由"得"组成的典型重庆话话语如"要得"、"吃得",以及其相关否定形式如"要不得"、"吃不得"等组合的涵义转化和虚化过程,并探讨重新分析和类推在重庆话语法化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狂人日记》的“序”在小说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不但构成了小说的“反讽”结构,而且,以“余、大哥”的形象特征、文言文话语的使用和“狂人”病愈候补等内容形象,深刻地展示了鲁迅内心的孤独、寂寞、悲哀、绝望的情感,使《狂人日记》的创作带有鲜明的“以悲观作不悲观,以不可为为可为”、“硬唱凯歌”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连词。它经常放在一个短语或句子前面,引出一些条件。连词"无论"出现于隋唐时期,是上古汉语的跨层结构"无论"(又写作"毋论"、"勿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语法化和词汇化的结果。双音化是连词"无论"语法化的动因,句法环境和重新分析是连词"无论"语法化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