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一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指导思想、理想信念取向、民族精神展现、理论形态、精神教育价值存在诸多共融性的事实表明,八一精神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路径.这种路径表现为两方面:前者为后者提供了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载体;前者为后者打开了理论创新之路以及提供了经验素材和实践支撑.以弘扬八一精神为路径,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关键要把弘扬八一精神与坚持发展结合起来,赋予生命活力;与加强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结合起来,高扬爱国主义旗帜;与加强广大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占领思想阵地;与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体现主流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2.
国防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是由实现和完成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目标和任务所决定的。八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夺取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胜利和建设社会主义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与高校国防教育有着密切关系。继承和弘扬八一精神是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必将推动高校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工作,促进具有中国特色国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科学界定八一精神需要把握三项原则,即实事求是,论从史出;立足当下,与时俱进;强调特点,突出个性。八一精神与其他红色精神相比,既有共通之处,又有独特之处。弘扬八一精神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体而言,八一精神一是有助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二是有助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有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四是有助于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4.
《攀枝花学院学报》2015,(1):101-103
目前人们对大学教育的质量有诸多非议,有人认为大学教育与社会的需要脱节,有人则认为中国没有真正的大学;对怎样提高大学教育的质量,当然也是各持己见,莫衷一是。所以如此,是因为人们没有科学地把握大学的真精神和大学的内涵。因此,要提高大学的质量,必须从弘扬大学精神促进大学教育内涵的发展入手,弘扬大学精神、促进大学教育内涵的发展是提高大学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5.
八一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网络信息的迅猛发展,对高校弘扬八一精神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新时期高校应结合网络时代的新特点和新情况,牢固把握八一精神的时代内涵,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八一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6.
网络信息的迅猛发展,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网络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以及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都使得在高校大力弘扬八一精神显得尤为必要.高校应结合网络时代的新特点和新情况,牢固把握八一精神的时代内涵,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模式,广泛开辟网络阵地,积极创造实践场地,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八一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7.
作为革命精神之源和红色文化之基,八一精神是人民军队之魂,是改革开放和平建设新时期国防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其核心内涵与高校国防教育价值体系具有高度的融合与统一。在高校国防教育中弘扬八一精神,对创新国防教育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1927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八一起义,由此孕育产生的八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织部分,也是党和军队的宝贵财富。八一精神具有丰富内涵,不仅在革命战争年代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时代价值。新的历史时期,弘扬和践行八一精神,发挥其教育功能,对促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八一精神源于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它上承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启于中国共产党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等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宣传、继承和弘扬八一精神,发挥其理论和实践价值,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高校师生坚定理想信念,弘扬革命传统,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作为八一精神的主要物质载体,如何在新形势下发挥独特优势,打造一流的宣传讲解队伍,构筑一流宣教讲解阵地是一个值得在实践中不断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传承八一精神与构筑一流的宣教讲解阵地的内在联系,即:把握八一精神内涵对构筑宣教讲解阵地的现实意义;传承八一精神构筑"军史第一馆"宣教讲解阵地;弘扬八一精神,争创一流工作业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