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近10年协同育人研究的发展方向和特点,利用CiteSpace软件对2012~2022年“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和内容分析,发现“家校社”协同育人研究存在以下问题:聚焦“家校社”协同,忽略“家校社政”的均衡发展;重视理论研究分析,缺乏具体实施指导方案;关注线上线下融合,忽视优质资源的整合与完善.提出解决途径:教育回归初心、学校回归育人阵地、家长回归家庭教育本位、政府回归教育常态治理和社会回归育人公益.研究结果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双减”政策下家校合作共育可以很好地解放学生,能够持续深入地推进教育改革。有效开展家校合作共育有助于教育在目标与方向上保持一致,形成教育合力有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也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构建教育的良好生态。然而,目前双减政策执行过程中家校双方在各自责任的理解上存在偏差,导致家校合作的实施效果不太理想。在认知方面,学校对家长在青少年儿童全面发展中的影响认识不够全面、教师对家校合作中自身的责任认识不清、家长没有全面认识到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儿童的价值和意义。要突破合作共育的现实困境,需要从学校、教师、家长三方面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即转变教育观念,确保学生获得优质教育;树立正确的边界意识,把握好合作的“度”;改变家长的观念,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浸入式”家校联动是指在学生的成长和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家庭与学校(家长与老师)合力作用,通过健全组织,完善制度,搭建平台,创新形式,探索方法,改变传统教育理念,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目标、内容、渠道、方式等方面协调一致、深度“浸入”的协同联动机制。通过搭建“浸入式”家校联动平台,采用情感激励、习惯培养、挖掘潜能、方法指导等科学方法,对学困生的预防与矫正有着行之有效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赵立群 《天津科技》2023,(S1):95-98
落实“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精神需要明确牢抓科普教育的学校主战场,同时需强化家校社政协同育人的能力。阐述了泰达街道家校社政协同育人模式下“一合三堂五育七能”科普教育模式的特点和取得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家校合作"是学校第二课堂教育模式的一种新的运作理念和模式,它试图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优势互补、合理整合,为特殊儿童的心理教育提供一个更有效的教育环境.本文从创新学生第二课堂教育模式和机制的视角出发,尝试从教学主体、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教学体系等角度分析"家校合作"在特殊儿童心理教育中的价值,并提出特殊儿童心理教育中"家校合作"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家长作业”现象深层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教育实践,探讨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家长作业”现象实质上是家校合作非正常开展的表现,家长与教师的教育角色定位模糊、教学活动科学性与创新性不足是主要原因。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双减背景下家校合作的创造性开展。  相似文献   

7.
家校协同教育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应当创新家校协同教育的活动方式,丰富和创新家校协同教育的方法,着力明确家校协同教育的重点,以综合性、创新性、实践性和丰富性的活动开展家校协同教育。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主要放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和提供个性化学习条件方面,高职家校协同教育的活动机制与活动方式未能有效创新,还要优化家校协同的方式,在统一的教育目标下实现家校协同服务高职学生。  相似文献   

8.
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应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本文系统梳理评估了我国“双碳”战略下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施进展及成效,并就实践中面临的协同不充分和低效率等突出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完善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培育青年的社会责任感,是党和国家赋予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胡杨精神蕴含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等内涵丰富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是助力青年成长成才的精神养料。用胡杨精神筑牢高校青年社会责任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实现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统一,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助力高校青年社会责任感养成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当前家庭教育期望现状的研究,发现部分中国家庭存在非理性的家庭教育期望。非理性家庭教育期望的形成受到传统功利性教育观、盲目攀比和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影响。这种非理性家庭教育期望不仅会给青少年的学习带来消极影响,还会影响“双减”政策的落实。如果父母不能拥有理性的教育期望,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双减”政策的初衷可能难以实现。要真正落实“双减”政策,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让家庭教育期望回归理性。  相似文献   

11.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前提,而学校教育则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及补充,所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良好的家校合作对孩子的发展非常重要,随着现代教育观念的进步,教育水平日益提高,家长与学校对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有了一定认识,但在实际的家校合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需要提高家校合作机制协调性,给学生一个更加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了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出现偏差,避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脱节,也为了学生更全面的发展,学校、老师有必要和家长联合起来,共同帮助学生度过初中这一特殊阶段。教育改革提出教育要"以人为本",以达到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和谐发展的目的,而"家校合作"就是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互相补充、互相支持、互相配合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3.
法治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法治能力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动力和根本保障。高校是普及法律知识、熏陶法治情感、培养法治意志和推进法治实践的战斗堡垒,对全社会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具有先锋模范作用。新时代有着新要求、新期待,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指出的“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蕴含着培育法治素养“知-情-意-行”的内在逻辑。而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具有大学生自我教育与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双重维度,构建“知-情-意-行”的法治素养评价标准体系和“国-校-家-社”的多元协同育人机制有益于培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武静静 《科技信息》2010,(29):142-142
家校协同教育与以往的家校合作相比,更加强调家长作为一个教育力量参与教育的全过程。文章分析了当前国内家校协同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增强家校协同教育实效性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功能错位之表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功能“错位”,突出表现为家庭教育“学校化”与学校教育“家庭化”[1],反映的是家庭教育领域中出现的一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功能“错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业是巩固和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2021年,“双减”政策的提出,明确了作业全面育人的功能,也让我们再次认识到,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双减”政策大背景下,如何减轻作业负担、提高作业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成长?我认为,作业应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坚持儿童立场,从学生的认知、思维、实践能力等实际出发设计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特色作业,让学生真正减负增质,提升素养。  相似文献   

17.
全英梅 《中国西部科技》2010,9(20):85-85,68
家庭教育决定着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儿童的发展方向及发展水平都与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终生的影响。修养,指人的文化素养、心理品质、道德品格等方面所达到的一定水平和正确的待人处事态度。家长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教育影响源,家长的修养状况以自身的情感、态度、言行表现出来,为孩子提供了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8.
<正>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举足轻重,做为教师,要重视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配合的重要性。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和家庭,要让孩子健康成长,家校教育的合力不可忽视。但在实际中,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家长不一定理解,所以教师要多和家长沟通,在交谈中与家长取得共识,方可形成有效的家校教育合力。那么教师只有具备了什么样的心理机制才能达到与家长交谈的预期目的,实现家校教育的协调统一,形成家校教育的有效合力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探究的课题。交谈是一种最常见的人际交往方式,可以这样  相似文献   

19.
高校家校双向合作育人机制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是未来全球各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必然趋势。高校家校合作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力互补的重要渠道。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只有主动更新观念,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建立优势互补、平等协作和目标明确的高校家校双向合作育人机制,才可以为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20.
整体性治理理论与国家总体安全观于应急领域的交汇点在协同应急,包括平面化的应急预案、法制、体制、机制各要素之间的协同关系,亦包括立体式的部门协同、地区协同、政社协同以及国际协同关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亟需从“管理”转向多维度、多层级的“网络化治理”。在“一案三制”体系中,体制是基础、机制是关键、法制是保障、预案是前提,四者共同协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应急合力。地区协同中,应急管辖原则应转变为“属地+协作响应”机制;部门协同中,通过综合应急指挥机构与现场指挥机构的适度分离来解决当前问题;政社协同中,应实现自下而上的分布式能动治理;国际协同中,通过搭建双、多边合作机制,完善合作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