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郭忠 《凉山大学学报》2000,2(1):88-90,101
“礼”的法律化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主流思想,但它却违背了其创始人孔子的“仁”,“乐”,“智”,“非刑罚”等思想的精神,论落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我们从中应深入思考道德应如何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2.
《唐律疏议》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封建法典,其结构严谨、内容完备,影响及于古今中外。唐律中对累犯制度的规定,深刻、系统和广泛地反映了中国封建刑法的立法精神和立法技术,尽管其带有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但对于严密法网,维护社会稳定还是有其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明朝“明刑掰教”政策是中国法律思想史和法制发展史的重要标签。明刑弼教有其产生的历史空间,在历史上起到过进步作用,但同时,囿于人治环境和封建传统,明刑弼教有其致命的缺陷,其合理性以及其弊病,或为经验.或为教训,都可以给我国的现代法治建设带来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4.
西周时期所形成的礼乐刑罚等法律思想和刑事、民事法律制度是中国几千年封建法制的基石,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刘莹莹  李江华 《科技信息》2010,(33):140-140
一定时期的法律与文学都是对该时代社会民生的反映,二者相辅形成,共同记录着一定时期历史人物的生存状态和思想理念。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各种时代特征鲜明的法律理念.本文试以部分知名古代文学作品为例,通过结合其历史背景具体解析存在于中国古代社会的法治、无讼、正义等传统法律理念。  相似文献   

6.
王迪 《奇闻怪事》2010,(5):38-39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之一,是一部对封建社会进行现实主义批判且艺术价值极高的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研究素材。《红楼梦》创作于清代,在政治法律方面,清代继承了汉唐宋明等历代封建制度的主干,并有所发展,其典章制度发达完备,堪称中国封建法制之集大成者。透过如此深刻的写作背景,我们可以通过对这部内容丰富的文学作品的研读,来体味中国传统法律思想。  相似文献   

7.
封建法制“国家·家族”本位在北朝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社会基础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家族组织,历代王朝无不崇尚忠孝。但是,汉唐间长达四世纪分裂割据,暴露了宗族势力若过度膨胀,会走向反面威胁皇权。如何协调皇权与宗族相依存又相冲突的关系,确定协调国与家利益冲突的适当关节点是封建社会前期法制建设的主要任务。北朝各少数民族政权遵循封建正统儒学规范的三纲原则,将维护中央集权作为首要目标,在确保皇权代表的君国利益的前提下,给予宗法私家利益一定程度的法制保障,其法制突出国家至上,落实忠重于孝。封建法制“国家·家族”本位在北朝确立,被铸造为贯穿…  相似文献   

8.
晋商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商业伦理文化曾在其兴起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虽然晋商伦理作为封建小农社会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其要义精髓对于市场经济依然具有适用性和可借鉴性。针对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信用缺失、道德失范严重的问题,关注并研究晋商伦理便具有了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家谱”是记载一姓世系和主要人物事迹的谱籍,是我国传统文化形式之一,不仅具有一定的形式与内容,而且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持久的社会文化效应。它虽是宗法制度的产物,但作为社会文化现象所具有的社会效应,是不可忽视的。近年兴起的“家谱”热,有其客观必然性,不可一概视为“封建沉滓”的泛起,对于其中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人际亲情和社会稳定的积极方面,应及时予以引导,使其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封建宗法制度下,妇女的地位非常低下,承受着封建君权、族权、父权、夫权的压迫。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昌盛的时代,又是一个很开放的社会,多民族交流融合较剧烈,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对汉族影响较大,这使得唐代妇女处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中,其权利保护有所改善,法律地位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
证人证言是司法过程常用的证据种类,在刑事诉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普遍存在证人不出庭作证现象。其原因包括法律制度的设计缺陷和对出庭证人的保障措施欠缺两方面。要消除这种状况,须从制度上规定证人出庭规则,排除不合法的庭外言词证言,规定证人不出庭的惩罚措施及证人保护规则,限制法官对证人出庭的独断权。  相似文献   

12.
对刑事见证人法律地位的明确以及资格的科学界定是程序正义的必然要求与具体体现,然而,《刑事诉讼法》的最新修订及其司法解释并没有完成这一任务。文章以H省Q县调查材料为基础对我国刑事见证人法律地位进行研究,为我国刑事见证制度的完善提供一定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事诉讼中普遍存在证人出庭作证率低的现象,究其原因与历史传统、社会环境、执法司法环节及我国刑诉法的相关制度构建的欠缺有关.为此,提出了建立证人保护制度,完善证人作证的法律保障,追究证人拒绝出庭作证的法律责任等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14.
刑事诉讼法二次修正草案亲属拒证权的规定,既是对西方法律的借鉴成果,也是对中华法文化精华的继承,标志着我国证据制度正在接近国际公约规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证据制度是现代民事诉讼制度的核心,证人证言作为民事诉讼七种法定证据之一,它对案件事实的反映最为直接和生动,但在司法实践中,证人不愿做证和拒不出庭做证一直是困扰司法界的一大难题,且证人作伪证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应当对现行法律规定加以完善,建立证人拒不出庭作证和作伪证的惩戒制度,完善证人权利保障机制,使证人证言在诉讼中应有的证据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6.
污点证人豁免制度又称污点证人刑事责任豁免制度,是指国家为取得某些重要的证据,或者为追究首要分子的严重罪行,对同案或其他案件中罪行较轻的罪犯做出承诺,如果他们提供某些关键的证据,将不再对其进行刑事追究的一种制度。文章从污点证人和污点证人豁免制度的概念出发,分析了我国建立污点证人豁免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提出了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污点证人豁免制度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7.
新的刑事诉讼法施行后,我国引入了对抗式的审判方式。对抗制的审判方式要求证人出庭作证,但是,当前我国的证人出庭作证率很低。为了提高证人出庭率,不少学者提出“证人拒证犯罪化”的主张。但是,在我国当前的情况下,尚不具备“证人拒证犯罪化”的条件。如我国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证人保护制度、没有建立证人拒证权制度、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刑事案件繁简分流制度,从而使每个案件证人出庭作证实际上不可能,“证人拒证犯罪化”不是解决证人出庭率低这一问题的对症良方。  相似文献   

18.
证人的拒证权是一种免证特权。在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大多数国家,其民事诉讼法中都规定了拒证权制度,以期确保“发现真实”与保障证人及其证言所涉及的国家、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两者之间的平衡,拒证权的确立是对各种社会价值进行理性选择的必然结果,这一制度的设立符合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内容要求,也是对在特殊情况下强制证人作证所去利弊的一种纠正。我国设立证人拒证权的立法构想包括证人享有拒证权的情形,证人行使拒证权的具体程序设计两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为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避免因某些证人的证言使其他的社会价值和利益遭受损害,西方国家对基于特定身份的人如配偶、律师、医生在作证方面基本都规定了证人特权,我国法律中尚无拒证权的规定。为使法律体现出的价值与人的本性相一致,以便更好地维护社会道德和伦理秩序,从而更好地实现法律的价值和目的,有必要排除这些人作为证人的资格,建立证人资格豁免制度。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将我国的刑事诉讼模式归结为由证人和控、辩、审四者共同参与的群体博弈,并指明证人在该模式中所处的困境。运用博弈矩阵研究了基于亲属、职业、公务等关系和基于“不自我归罪”两种情况下的博弈结果,指出,只有赋予证人证言拒绝权才能使四者利益得到均衡,才是诉讼博弈的最优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