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小麦不同抗赤霉病品种幼苗和不同品种幼苗感染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Schw.)Potch).其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工酶的酶谱具有明显的差异,感品种(2个)比抗病品种(2个)和耐病品种(2个)的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工酶活■更高,且酶带数目、颜色深浅、宽窄程度上都有差弱。这种小麦幼苗同工酶的差异,可作为比较不同品种抗赤霉病的生化依据,并为抗病有种及引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荔枝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荔枝主要品种的叶片和成熟果果皮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荔枝品种间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同一品种的荔枝果树,在不同季节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主要酶谱表达相同,在同一季节的果树老叶与新梢嫩叶、果实果皮与成熟叶片中,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表达一致.  相似文献   

3.
辣椒不同发育时期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电泳技术对5个辣椒品种9个发育期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发育时期3种酶的同工酶酶谱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在五层花序期最丰富,共有11条酶带,而在双叶期和四叶期,未检测到过氧化物同工酶酶带;超氧化物歧化酶酶谱在二层花序期最丰富,共有9条酶带,而在双叶期酶带数最少,仅为3条;酯酶同工酶酶谱在六层花序期最丰富,共有6条酶带,在六叶期和二层花序期酶带数最少,只有1条.通过分析这3种同工酶的总酶谱,找到了区分5个辣椒品种的标志性酶带.  相似文献   

4.
玉米对MDMV的抗性与PO和SOD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抗性玉米人工接种DMDV后1周内的PO和SOD活性变化及其同工酶谱组成。结果表明:玉米感染MDMV后,PO活性发生明显变化,无论是抗、感品种PO活性比对照多有提高。但抗、感器种之间、接毒与对照之间比较,夏、秋两季采样测定结果不尽相同,尚难发现明显的特征性差异。抗、感品种、接毒与对照之间PO酶谱有差异,抗病品种的健康叶片带纹多、颜色重,而感病品种带纹少、颜色浅;抗病品种的接毒叶片比对照酶带加重或增添新酶带。抗病品种SOD活性的本底水平高于感病品种,接毒后SOD活性比健康对照提高但不明显,而感病品种SOD活性比健康对照提高明显,且活性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5.
油菜中过氧化物酶及相关生化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苯丙氨酸解氨酶和α-淀粉酶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酶与油菜生长的关系,对十字花科(Cruciferae)植物油菜不同器官(根、茎、花、叶)的过氧化物酶、α-淀粉酶、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和过氧化氢含量进行测定;同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活性电泳方法,对过氧化物酶及α-淀粉酶同工酶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仅油菜不同器官的过氧化物酶、α-淀粉酶、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可溶性蛋白和过氧化氢含量存在着差异,而且其过氧化物酶和α-淀粉酶同工酶谱条带在不同器官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6.
实验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来源于不同地域的四个蚕豆品种同一时期不同器官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供试蚕豆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明显地分为慢带区和快带区;不同品种同一器官以及同一品种不同器官间的同工酶酶谱间翥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蚕豆品种间的同工酶酶谱能够真实地反映它们在遗传基础上的差异程度。这对于蚕豆的亲缘关系分析、蚕豆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品种鉴定等理论研究、遗传育  相似文献   

7.
同工酶谱技术在烟草种子鉴别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6个烟草品种幼苗的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培养7d的幼苗提取酶液效果最佳;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和酯酶同工酶谱均可分别作为鉴别烟草种子的指标。两者结合使用更好,同时确定了同工酶谱技术鉴别烟草种子的各种条件。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Scu无花瓣突变体花器官的生理和生化变化,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其花器官可溶性蛋白表达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活性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早期花发育过程中,甘蓝型油菜和无花瓣突变体花器官可溶性蛋白基本相同,而二者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存在明显差异;在花蕾成熟阶段,二者的可溶性蛋白谱带差异明显,而过氧化物酶谱带特征基本相同,成熟花瓣器官的消失可能导致了可溶性蛋白表达的改变,而没有影响过氧化物酶的谱带特征.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耐肥性的6个小麦品种幼苗中,硝酸还原酶(NR)活力差异显著,耐肥性弱的品种NR活力高,活力是负相关关系。过氧化物酶活力,耐肥性强的高于耐肥性弱的。根据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出的过氧化物酶的同工酶谱,耐肥性强的品种均有8条酶带,且着色深,耐肥性弱的品种则有7条,着色较浅。此外通过根系活力测定,耐肥性强的低于耐肥性弱的品种,而叶绿素含量则高于耐肥性弱的品种。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田间病圃筛选鉴定、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三者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棉花通过病圃筛选由高感品种过渡到抗病品系的过程中,其抗性变化的生化机理.结果表明:高度感病材料的抗性可以通过定向选择使其抗枯萎病性能不断增强,随着抗枯萎病性能的提高,接菌后,各材料中过氧化物酶活性也随着增强,在48~72h时可达到峰值,并且抗性不同的材料对病原物侵入的敏感程度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
大麦黄花叶病抗性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抗性的大麦品种(系)被黄花叶病毒侵染后,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的含量有规律地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感病后,大麦叶片内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感病品种下降幅度大于抗性品种,而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抗性品种增加的幅度比幅度比感病品种大,同时发现,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的含量与病情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耐旱性是干旱地区稳定和增加大麦产量的一个关键因素。鉴定出与耐旱性相关的功能基因,一方面可了解大麦的耐旱机理,同时还可以促进利用生物技术来改良大麦的耐旱性。在研究中,2个在耐旱性上具有明显差异的大麦品种Tadmor(耐旱)和WI2291(干旱敏感)被选作材料,采用22000个ESTs(基因表达序列标签)的Affymetrix大麦基因芯片Barley1来分析生殖生长期干旱胁迫下2个大麦材料的差异表达基因。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2个大麦材料中有77个共调节基因,其中部分基因已被报道过可能与抗旱性相关。这些基因中已有功能注释的基因按其生物学功能被分为14组,猜测它们是干旱胁迫的响应基因,在抗旱性上可能不起重要作用,或者是必需的但单独不足以提高大麦的抗旱性。进一步比较2个材料差异表达的基因,发现二材料之间有372个受干旱调节基因的差异。这些基因中有功能注释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中可分为15组,其中一些已被认为与抗旱性相关;而对那些未知功能的基因,推测可能亦在大麦的抗旱性上扮演一定的角色。研究所得结果可为阐述生殖生长期大麦的耐旱性机理提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There are eight examples briefly given in this paper, namely, (1) Polymyxa graminis and the cereal viruses it transmits; (2) the geographical types and facultative migration of cotton bollworm as well as the safety of Bt transgenic cotton; (3) development of crop near-isogenic lines with resistance to diseases; (4) molecular-biological researches induced resistance of rice by infection of blast fungus;(5) to use cytological and molecular-biological techniques for breeding wheat varieties resistant to 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 (6) mass rearing and field releasing of Microplitis mediator for cotton bollworm control; (7) identification and recombination of insecticidal crystal genes of Bacillus thuringiensis; and (8) interplanting of diverse resistance rice varieties for sustainable control of blast disease; which reflect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recent advances in plant protection researches of China.  相似文献   

14.
云南常年大麦种植面积22~23万hm2,居全国之首.为了在云南省选择合适的大麦麦苗和籽粒两用型品种,以南方大麦区域12个品系为试验材料,三叶一心(Ⅰ)、五叶一心(Ⅱ)与对照不割苗(CK)等不同时期进行刈割处理,研究不同割苗时期对籽粒和麦苗功能性成分的影响以及籽粒和麦苗功能性成分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①不同割苗期籽粒黄酮含量为CKⅡⅠ;籽粒抗性淀粉为ⅠCKⅡ;-氨基丁酸、生物碱差异不显著,-氨基丁酸为CKⅠⅡ,生物碱为Ⅱ Ⅰ CK;选择三叶一心刈割(割苗Ⅰ),籽粒功能性成分较高.②割苗Ⅱ比割苗Ⅰ平均生物碱、总黄酮显著升高;麦苗-氨基丁酸含量差异不显著,Ⅱ <Ⅰ;五叶一心刈割(割苗Ⅱ)麦苗功能性成分较高.③不同割苗期冬性、半冬性及春性大麦籽粒和麦苗功能性成分存在差异;二棱和多棱功能性成分存在差异.④相关分析显示籽粒-氨基丁酸与麦苗-氨基丁酸、麦苗总黄酮之间,籽粒总黄酮与籽粒-氨基丁酸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且与产量性状之间呈显著正相关.⑤初步筛选出苏啤3号、2008品22作为适宜麦苗生产、籽粒生产的两用型大麦品种.  相似文献   

15.
16.
极限糊精酶是决定麦芽品质的关键酶.选用我国20个食用或饲用大麦品种和一个欧洲主栽大麦Triumph作为材料,对极限糊精酶活性和耐热性进行了检测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极限糊精酶的活性和耐热性差别较大.ZDM1467酶活低,但耐热性强;ZDM3593酶活高,但耐热性差.65℃处理10 min,各品种极限糊精酶活性均降低65%以上,表明该酶不耐高温.同Triumph相比,供试的20个国产大麦极限糊精酶活性、耐热性普遍较低,仅ZDM1616与Triumph略为接近.  相似文献   

17.
 盘点了2018年农业科学研发取得的一些重要成果。小麦、水稻、玉米及大豆、荞麦、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在基因组测序、分子育种、遗传机理解析、氮高效利用、起源演化、基因编辑等方面获得快速发展,发布了世界首个六倍体小麦基因组图谱,完成了3000份水稻基因组计划和中黄13的基因组测序,克隆了一系列产量、品质及抗病虫害基因,解析了一些重要的生长发育调控机制。油菜、棉花、茶叶、烟草等主要经济作物在基因组学、风味调控机理、光合效率等方面有所突破,中国油菜基础研究与应用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此外,水稻、小麦、番茄、苹果等作物的病虫害防治,畜禽的繁殖、品种改良和疾病防治,蜜蜂的基因组和转录组解析,蚕病害防治和驯化历史,化肥和水稻品种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茎叶类蔬菜和食用豆收获设备、油菜播种机等农机农艺领域均有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8.
甘蔗品种抗旱力与生理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四个甘蔗品种的茎伤流量、叶片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叶绿素的含量四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品种间伤流量差异显著;正常供水植株品种间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而受旱后品种间上述三项指标差异(极)显著。从四项指标来判断,粤糖71-210和粤糖63-237是较耐旱品种,而粤糖57-423是较不耐旱品种。甘蔗抗旱力与四项生理指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新型甘蓝型油菜品系主要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甘蓝型油菜(039、E144)与青藏高原白菜型油菜浩油11种间杂交获得的66个新型甘蓝型油菜品系的生育期、产量性状、含油量、脂肪酸组成、抗虫性和对波里马细胞质雄,陛不育的恢复性等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6个品系中出现了具有以下特征的新型甘蓝型油菜品系,即生育期极短(西宁地区100d以内)、产量性状优于甘蓝型亲本、含油量高于甘蓝型亲本、油酸含量大于70%、饱和脂肪酸含量小于5%、能够完全恢复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抗虫性(茎象甲)强于甘蓝型亲本。这些品系将为今后甘蓝型油菜育种提供优良的亲本资源。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大麦黄花叶病毒 (Ba YMV)抗性突破株系的核酸 RNA1全序列分析并与野生株系比较表明 ,抗性突破株系在病毒复制酶或转运蛋白区域 (6K2 )和核酸 RNA复制酶区域 (NIb)存在二个变异位点 .在这二个位点上抗性突破株系核酸分子编码的氨基酸分别为脯氨酸 (Pro)和苏氨酸 (Thr) ,而野生株系分别为缬氨酸(Val)和丙氨酸 (Ala) .对该两种酶蛋白质二级结构分析显示 ,氨基酸的变异可能导致了蛋白质的结构、功能与性质的改变 ,并且此种变异与抗 Ba YMV冬大麦中抗性基因 ym4的功能丧失有关 ,同时也说明了大麦品种田间致病性的差异与病毒核酸分子中的点突变关系密切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