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能源与荣耀     
每个人都喜欢繁荣的市场.而市场的繁荣是建立在科学技术的进步之上.世界上的资本投资家受益于20世纪80年代的计算机发展、90年代的互联网以及21世纪初的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的革命,现在他们正在寻找新的目标.不久前,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刊发了一组文章,从当今世界能源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谈起.分别从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太阳能、核能、未来汽油的替代物等诸多角度切入.对整个世界的能源现状及面临的挑战作了叙述,认为下一个繁荣市场的突破口很可能就是能源技术.  相似文献   

2.
21世纪的重要能源--生物质能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李瑞阳 《世界科学》1999,(10):25-27
生物质是指地球上从光合作用获得的各种物质,它是以化学方式储存的太阳能,也是以可再生形式储存在生物圈中的碳。因此,它是地球上一个巨大的能源库。生物质的种类很多,目前人们可以利用的大致分为六大类:木质素、农业废弃物、水生植物、油料作物、加工废弃物、人畜粪便等。生物质能的转换和利用具有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和环境保护的双重效果,受到了人们的极大重视,是21世纪能源发展的一个方向。展望对世纪的能源发展,国外不少学者使用了“能源革命”(energyrevolution)一词,认为人类将面临严重的能源问题,解决能源短缺问题是人类社…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毅 《自然杂志》2000,22(2):73-80
20世纪是人类物质文明最发达的时代,但也是地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到破坏最为严重的时期.不可持续的经济畸增和消费模式使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传统工业是一柄福音和灾祸的双刃剑,中国并不庞大的工业由于先天不足、粗放外延发展等原因而过早地走入了自然生态惨遭破坏、人口急剧膨胀、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的尴尬境地.有可能重蹈发达国家"经济腾飞,公害泛滥"的覆辙.本文试图抛砖引玉,敲响警钟,提出人口、生态、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及可操作性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18世纪60年代,英国人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将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至此,人类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电力被人们广泛应用,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如今,全球站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临终点,也准备向着第三次工业  相似文献   

5.
环保与科普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曾经满怀信心地宣布,中国既要发展工业,又要防止环境污染,决不走西方那种先发展再治污的道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看到的是,在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到处是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20世纪50年代末,北京夜空满天星斗闪烁,一道银河横在天上,分外显眼;世界上早期的一些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后,傍晚人们站在街头仰望天空,可以看到这些明亮的人造卫星在天空缓缓划过。而现在北京的孩子们看到的夜空只有稀稀落落的星星,找不着银河,也看不见人造卫星的行踪。就在北京西站南广场附近,名称优美的莲花河里黑水滚滚,臭气熏天。每到…  相似文献   

6.
绿色设计称为生态设计,其阐述了一种生态价值观.汽车工业的繁荣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灾难,绿色设计也就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绿色设计在汽车工业中主要表现在燃料动力的改进、造型外观的改变以及噪声污染的降低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编读互动     
智慧产品,因"小"而美,未来世界,因"微"而变!21世纪,地球面临着人口膨胀、资源枯竭、能源成本不断攀升等危机的重重"挑战"。微纳制造妙手回春,正一一抚平这些地球的"创伤",还我们一个更高科技、更省能节力,更品质优良的"微型化"的新世界。微纳制造业自其诞生之初,一直被人们认为在解决地球危机中大有用武之地。微纳制造业也是一个资金、资源、知识高度密集型的产业。如今,微型卫星、微纳米材料、微机电系统、佩载式医疗等  相似文献   

8.
地球提供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来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构成人类生存环境的基本要素。然而自然资源不可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别是那些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能源,迫切需要人类对其进行可持续的开采和利用。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的矿20世纪以来,从以开发金属资源为主到越来越多地集中于工业矿物和油气,一些寻找和开发不可再生能源的工业部门得以发展。现今,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能源工业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的重要因素。持续增长的需要要求我们不断地勘探和开发新的矿床。虽然一些紧缺的矿产资源在地区上并没有  相似文献   

9.
地球资源在枯竭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超出了资源再生速度,而自然环境的自洁能力也跟不上人类排放污染的速度.据美国环保机构"全球生态足迹网络"发布的历史数据,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呈现生态盈余,直到20世纪70年代,"地球透支日"开始出现."地球透支"的概念最早由"全球生态足迹网络"提出,是指在一年内,人类对地球自然资源的消耗量超过了地球自然资源的再生总量."地球透支日"是不确定的.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消耗也在不断增加,"地球透支日"每年都在提前.  相似文献   

10.
为巩固美国科技事业在21世纪的全球化竞争中继续保持繁荣和安全,美国科学院专门成立了一个“为在21世纪全球经济中保持繁荣发达”委员会,负责为提高美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包括经济繁荣、人民健康、国家安全)而能采取的最佳步骤提出建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早在20世纪初,俄罗斯著名科学家、现代航天学和火箭理论的奠基人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1857-1935年)就认为,未来人类迁移到地球之外居住是必要也是可能的.他的根据是:随着世界人口的日益增加,将导致地球上缺乏足够的空间和资源,人们将不得不考虑在其他行星寻找新的居住地,但是自20世纪中期人类首次进入太空以来,在探索宇宙方面并没有多大进展.  相似文献   

12.
能源、环境与人口是当今世界人们所普遍关注、相互联系着的三个大问题。自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前所未有地繁荣,人口空前增长,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促使能源开发利用规模越来越大,因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深远。尤其近10年来,在能源消耗量大幅度增加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废弃物,造成自然环境被严重破坏的后果,触目惊心。科学家们还敲起了地球气温正在变暖、地球上空臭氧层正在减少,将威胁人类生存的警钟。这种由于大量开采和利用能源而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已成为困扰全球、为各国政府所关注的大难题。  相似文献   

13.
行星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场所。以行星地球为研究对象的地球科学,在20世纪与其他学科一样有了很大的发展。当前,不少地球科学家正在探索与研究21世纪地球科学发展趋势。对地球科学未来发展作出科学预测是极其困难的,但意义是巨大的,因为,探讨地球科学发展趋?..  相似文献   

14.
氢之梦     
Nadis  S 范黎明 《世界科学》1991,13(6):39-39,33
从逻辑上来讲氢是很有发展前景的燃料.在过去的几个世纪,美国的主要能源来源在不断变化.从木材到煤,石油,天然气.从每一个时期的发展来看,燃料中碳的成分在不断减少,而氢的成份在增加. 彼德·哈佛曼是《氢元素》一书的编辑,自70年代以来,他对这种既无污染又取之不尽的能源已经听到了种种夸张的预言,他总认为此事一直“毫无进展”,但是现在他也看到了令人乐观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振兴京剧的话头,从20世纪80年代说到今天,已有20年之久了.提起这个话头,自然是因为现时的京剧已经不"兴"了,非但不是繁荣局面,而且似有衰歇的势头,所以需要"振"它一下.所谓繁荣,不说像晚清时期新老"三鼎甲"和"同光十三绝"齐聚京都舞台,也不说像民国时期"四大名旦"争芳斗艳、京津沪众多水陆商埠走马巡演,至少也要像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样汇演连台热闹红火吧?京剧离开主流娱乐日远,越来越躲在了时代的"灯火阑珊处".  相似文献   

16.
充分利用太阳能是新能源领域最热门的话题.对太阳能的利用设想甚至从地球开始延伸至浩淼的太空。在日本因地震引发的核泄漏危机后,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取代核电的呼声日渐高涨。最近,日本一家公司公布了一项在月球上建设太阳能电站的“月环”计划.希望把月球上的太阳能转移到地球上来。这项计划是近年来最劲爆的太阳能计划,也是最具创意的大科学工程设想之一。  相似文献   

17.
物流产业对加快商品流通、繁荣市场经济、促进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针对我国目前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提出了加快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对策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人类依托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大大促进了经济繁荣、社会发展。现在离下一世纪只有3年时间了,即将到来的21世纪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纪?各围的政治家、企业家和科学家已做过许多预测,虽然说法不一,但有一个基本点是共同的,这就是:21世纪将是一个高科技世纪,特别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将迅猛发展,并在未来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在20世纪末、21世纪中叶要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二、第  相似文献   

19.
地质科学发展的新机遇: 对地质学发展趋势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姚玉鹏  柴育成  马福臣 《科学通报》2004,49(18):1919-1924
地质学作为一门传统科学, 在经历了板块构造理论革命后, 正在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在全球环境变化、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前所未有的科学命题; 随着地球科学各分支学科在各自领域的深化, 并在系统性和整体性的高度上相互结合, 形成了关于地球系统的新兴领域, 成为地球科学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面对地球科学发展的新趋势, 地质学家将在地球环境演变的历史记录、地球生命与环境的协同演化、固体地球内部与地球表层的联系及其相互作用以及现代地质过程与人类活动的互馈等领域作出独特的贡献. 在研究理念上, 从“将今论古”的认识过程, 发展到以地质记录为现代过程及未来预测提供启示. 我国地质学具有独特的地域优势和研究积累, 如能抓住发展的机遇, 可能出现新的繁荣时期, 并为社会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发展国际合作, 促进我国地球系统科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少平 《科学通报》2005,50(6):608-612
自20世纪后半叶,地球科学相关理论和技术的进步使科学界逐步认识到,地球层圈演化的行为具有整体性.地球系统科学正在成为21世纪基础科学研究的前沿.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国际合作对促进我国未来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中国地球科学领域研究和发展的实际,试图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合作在地球科学领域发挥的作用、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国际合作在未来我国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和着眼点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