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根据货舱风险显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开发了仿真软件包,可模拟系统在各种工作模式下的温度、压强,相对湿度等参数的响应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风除湿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
跨海大桥除湿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维持较低的桥体内部空气相对湿度,保证以钢箱梁为桥体主要结构的跨海大桥安全运行以及延长桥梁寿命,针对海面空气参数和气象条件,建立了钢箱梁结构的传热模型和内部空气的传质模型.结合具体条件,通过计算分析和实验,确定了避免钢箱梁内壁表面结露的下限空气相对湿度和防止外部空气无组织侵入所需的内部空气正压值,以及实现这一正压值所需的除湿通风量。  相似文献   

3.
除湿系统中固定床内部气体流场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除湿系统中的固定床为研究对象,以K-ε模型和壁面函数法作为理论基础,通过使用PHOENICS软件进行数值分析计算,得出了固定床内部气体流动的速度场,并通过对气体速度分布规律的分析,为改善固定床的结构和填充状况以提高其除湿性能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戚鹏  梁永玲 《科技资讯》2007,(36):60-60
提出了一种无刷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模糊PID 控制方法,克服了传统PID 控制的一些缺点.介绍了模糊PID 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并利用MATLAB 软件中的模糊控制工具箱进行了系统的辅助设计与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谈方法可使电机调速系统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
郑艳玲  王占奎  张素君 《科技信息》2011,(27):I0105-I0106
温度系统惯性大、滞后现象严重,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给控制过程带来很大难题。本设计以电锅炉为研究对象,研究一种最佳的控制方案,设计了单片机为核心部件的温度智能控制器,实现了温度的采集与控制、超限报警等各种功能。在进行硬件电路设计的同时,将模糊PID算法引入到软件设计中,也进行了相应软件设计和仿真。  相似文献   

6.
张永祥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9):4630-4633
常规的PID控制技术已经很成熟,但对于大质量的随动系统,常规的PID控制技术不能满足理想的控制效果。针对这个问题,采用了模糊PID控制完成了火炮随动系统的控制设计,并建立数学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文中设计的算法要比常规的PID算法精度高,鲁棒性好。  相似文献   

7.
两级双溶液除湿系统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两级双溶液除湿系统,其核心部件是采用氯化钙溶液预处理空气的第1级除湿器和采用氯化锂溶液的第2级除湿器,并利用数学模型对其除湿效果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与采用氯化钙和氯化锂混合溶液(CELD,氯化钙与氯化锂质量比1:1)的系统相比,双溶液除湿系统的除湿效果更佳且能量利用率更高;在温度30℃、绝对湿度16.2 g/kg的工况下,双溶液除湿系统能够使空气的绝对湿度降至7.93 g/kg,系统的热力性能系数(COP)达到1.08;若采用太阳能驱动系统,当集热器出口的热水温度为87℃时,该系统性能最佳,COP值达到1.08;当热水温度为75℃时,基于太阳辐射的COP最高,其值为0.51.  相似文献   

8.
针对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的非线性和结构参数易变等特点,将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的简便性、灵活性结合起来,设计了模糊PID调速系统的双闭环模糊控制仿真模型,建立了基于Matlab Simulink的系统仿真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多方面性能的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模糊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具有良好的给定适应性、鲁棒性;并且提高了非线性系统的动、静态特性,使系统获得了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针对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的非线性和结构参数易变等特点,将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的简便性、灵活性结合起来,设计了模糊PID调速系统的双闭环模糊控制仿真模型,建立了基于Matlab Simulink的系统仿真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多方面性能的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模糊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具有良好的给定适应性、鲁棒性;并且提高了非线性系统的动、静态特性,使系统获得了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传统控制策略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T-S模糊建模的煤矿井下大功率开关电源模糊控制方法.模型的前件参数由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确定,后件参数由带遗忘因子的最小二乘法辨识.通过对输出电压的实时检测采样,经过T-S模糊分析后输出控制量,调控占空比来改变IGBT通断时间,从而得到稳定的输出直流电压.采用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PI控制方法相比,T-S模糊控制策略在鲁棒性方面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以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定律为基础,提出液体除湿空调系统理想除湿效率的概念.建立数学模型并结合已有实验研究,对空气和盐溶液的质量流量、入口温度及入口含湿量、入口浓度等因素与系统溶液除湿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单一增大溶液质量流量或减小空气质量流量都可以增大系统液气比,但这两种情况中系统除湿效率的增长规律是不同的;在不同液气比下,理想除湿效率均随空气含湿量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液气比越大,理想除湿效率变化转折点所对应的空气含湿量越大;除湿效率将随溶液入口浓度增大而增大,而空气入口温度及溶液入口温度对除湿效率无显著影响.文中结果校正或拓展了已有的研究结果,并更加精细、合理.  相似文献   

12.
把模糊控制的特性与常规的PID算法结合起来,利用MATLAB中的SIMULINK工具箱,将模糊控制器应用于过热汽温控制,并对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模糊控制器的过热汽温智能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品质。  相似文献   

13.
闫学勤  姜波 《甘肃科技》2011,27(4):11-13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是一种使物料在低温低压下脱水的干燥工艺.针对以往真空冻干机采用传统PID控制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将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算法应用于真空冻干机控制系统中,较好地解决了真空冻干机的非线性、大滞后问题.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算法的优越性和系统的可行性,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根据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控制模型、助力特性及控制策略,利用Matlab软件中simulink模块搭建基于模糊自整定PID控制的目标电流跟踪控制仿真模型,然后通过分析仿真结果得出模糊自整定PID控制能较好的满足EPS系统助力、操纵稳定、响应快的特性要求.对EPS控制系统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相似文献   

15.
蓄能型溶液除湿蒸发冷却空调系统中除湿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蓄能型液体除湿蒸发冷却空调系统中的除湿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除湿器的除湿效率相差很大,而除湿器是空调系统的主要部件,因此系统性能受除湿器选型的影响很大。本文针对除湿器的除湿原理,提出了一种以水蒸汽分压差作为判据的方法,分别对顺流、逆流和叉流三种型式的除湿器进行了理论分析,同时建立了等温吸收的数学模型,用计算机进行了求解和模拟分析,对三种型式的除湿器进行了评价和比较,得出了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原因,对除湿器的设计与研究具有参考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模糊控制的的总线型温度监控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温度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参数,温度控制对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应用了模糊控制算法及现场总线等技术,设计了一种实时温度监控系统,介绍了该监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软硬件设计,在结构上分为上位机监控单元和现场控制单元,在温度的控制方面设计了一种由软件实现的模糊PID控制器,上位机与现场控制单元采用CAN总线进行通信。  相似文献   

17.
以实际液体除湿空调系统为对象,改变液体除湿空调系统中除湿器、再生器的输入空气、溶液的温度、湿度、流量、浓度等参数,研究输入参数变化对输出参数的影响.在优化的系统运行参数条件下,改变供能热源温度,研究液体除湿空调系统整体运行时输出参数的变化和系统制冷量、耗能量及COP值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再生热源为90℃时,空调送风温度稳定在21℃,热力系数为0.6左右,基本能满足舒适性空调的送风要求.  相似文献   

18.
基于模糊PID控制的过程控制实验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温度过程控制实验系统,引入模糊控制理论,建立模糊PID控制系统。利用MATLAB软件的动态系统仿真工具箱SIMULINK进行动态的系统仿真,将模糊PID控制器用于温度过程控制实验系统中。  相似文献   

19.
针对矿井提升机系统的非线性和时变性,该文在分析系统的基础上,将模糊控制和常规PID控制相结合,提出了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策略。根据KP、KI 、KD的自整定规则和提升机工作人员操作经验设计出模糊PID控制规则表。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表明,模糊PID控制系统与常规PID控制系统相比,响应速度和稳态精度都有明显的改善,对提高煤矿生产效率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无泵循环液体除湿型空调系统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无泵循环的氯化锂水溶液除湿系统中气泡泵 吸收器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仿真,研究了它们的特性,为除湿空调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吸收器的溶液与空气流量比的合理值应小于2.0,设计时取1.0-1.5为宜;气泡泵的结构尺寸由溶液循环的阻力分析来确定,其重位阻力损失占79%,摩擦损失占18%;气泡泵的加热强度应控制在使溶液的提升量和放气范围同时增大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