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冬小麦根系生长的三维仿真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冬小麦根系分布的试验测量参数与生长规律,综合考虑根系生长的生理生态模型和虚拟植物模型,构造了描述小麦根系生长的动态模型.在已建立的根系生长模型基础上,运用分形几何理论与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对耕作土壤环境下冬小麦根系构型进行了三维仿真模拟.根据根系实测参数,对冬小麦根系生长模拟进行宏观控制,可以真实再现冬小麦地下根系部分的动态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2.
在INTERCOM模型基础,研究了看麦娘和小麦在潜在生产条件下的竞争关系,建立了动态模拟模型Ia,h,i=-dIh,i/dLi=kJ(1-ρ)iOexp(-∑KjLh.j),并分析了看麦娘和小麦CO2同化量的日变化和干物质在各器官的积累与分配变化,根据竞争结果提出看麦娘有效防除时期为小麦出苗后的15d左右,后期看麦娘的生长对小麦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牧场尺度放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牧场尺度放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s,DSS)是牧场管理、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近些年来国际上开发了大量牧场放牧管理软件,不仅可以模拟牧草生长、动物生长,还可以模拟管理措施等,模拟运行结果可以为生产提供指导措施,同时为科学研究、教学和推广提供了优秀的工具.本文就国外放牧管理DSS的软件及小型计算器的开发与应用作了介绍,并简要介绍了目前国内研究现状,为国内放牧管理DSS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近来年CO2浓度升高对小麦生长产生的重要影响。方法参考大量文献,分别从生长、生理和品质3个方面阐述了CO2浓度升高对小麦影响的研究进展。结果首先,CO2浓度一定范围内的升高属于施肥效应,促进了作物的生长、提高了叶片的光合作用、降低了呼吸作用,提高了小麦的产量;其次,CO2浓度升高对小麦的品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最后,指出了研究的重点,对以后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思路。结论可以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利用CO2浓度增加的肥料效应,使用一定手段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源库调节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明九 《甘肃科技》2004,20(7):150-151
源通常讲是指向其他生长器官或组织输送光合产物的器官或组织 ,在小麦上主要指绿色叶片。库是指接受或贮存光合产物的组织或器官 ,在小麦上主要指籽粒 ,主要包括建库能力和库容强度两个方面。通过小麦不同生育期模拟不同的叶片严重度来研究源库调节对小麦慢条锈品种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为小麦品种的保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 ,从而提高小麦品种稳产潜力  相似文献   

6.
用本省栽培的小麦品种制备了麦胚凝集素粗提液及部分纯化的制品。用制备的凝集素制品检测了它对几种引起小麦病害的病原菌的生长与存活的影响。发现麦胚凝集素能抑制小麦条绣病菌及叶鳞病菌的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7.
利用改进的荷兰Wageningen农业大学的产量生态学模式SUCROS,模拟了气候变暖引起的温度升高和降水量变化对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淮海平原中、北部地区,由于自然降水远小于小麦生育期的生理需水量,无灌溉条件下小麦生长相当困难;黄淮海平原南部地区,气温升高加快了冬小麦的生长发育速率,缩短了生育历程,在无土壤水分亏缺的理想状态下,适度升温有利于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提高;但在土壤水分亏缺时,温度升高,虽改善了冬小麦越冬条件,使其叶面积指数增高,CO2同化能力增强,但高温加大了土壤蒸发,使小麦生长中、后期水分亏缺加重,小麦绿叶同化能力降低,最终使产量下降。当气候变暖伴随降水量增大时,这一现象有所缓解。若气候变暖伴随降水减少,则产量下降加剧。模拟显示,流行于该区的农田林网可有效地改善农田小气候,提高小麦的水分利用率和干物质生长量。在气候变暖的严峻形势下,组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应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营策略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主要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物生长模拟包括阶段发育、形态发生、光合与呼吸作用、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作物与水分的关系、作物的养分效应、作物气象环境的模拟等几部分内容.综述了近10年我国主要作物水稻、小麦、棉花、玉米等的生长模拟模型研究状况,将其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专家咨询系统结合,建立更完善的作物生产计算机决策管理系统,是这一研究领域在我国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氮、磷、钾是小麦生长所必需的大量元素。它不仅是对小麦生长中、后期产生影响,在小麦三叶期前对根系、茎叶等生物性状亦有促进作用。过去诸多研究认为小麦三叶期前基本不从土壤吸收营养,主要利用胚乳养分。本文通过对4个小麦品种底施不同种类肥料及不同种类肥料配合的观察分析,认为三叶期前胚乳养分和土壤养分同等重要,并且不同的肥料组合对三叶期幼苗生物效应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0.
一、小麦春季管理技术 开春后随着气温回升,小麦由返青、分蘖到拔节、孕穗、抽穗、灌浆乃至成熟,是小麦的生长旺盛时期,也是夺取高产的关键时期。小麦春季管理的主攻方向是促蘖、成穗和增加粒重。其主要技术有: 1.中耕增温 影响麦苗早春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水分,开春解冻后立即中耕。对旺苗可适当深中耕,切  相似文献   

11.
水肥耦合作用对土壤养分变化及春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肥耦合最优饱和试验研究表明,在辽西半干旱区,低水量条件易引起N肥以氨态N挥发损失,当灌水量超过460mm时,高量施N可能会导致硝态N深层淋溶,高量施用P肥,土壤表层中OlsenP增加不明显,且灌水量变化对OlsenP在土壤各深度层次中含量影响不明显,N肥是影响春小麦生育前期叶面积指数和株高的主要因子,水分对春小麦株高的影响在生育前期不明显,至灌浆期时跃居主导地位,N、P配合施用可明显提高春小麦旗叶面积和株高。  相似文献   

12.
张艳玲 《河南科学》2014,(8):1446-1450
利用商丘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13年冬小麦物候期观测资料、同期气象观测资料,采用一次线性函数分析法分析了冬小麦生育期间气象因素和生育期变化特征,并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气候变化对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冬小麦各生育阶段及全生育期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在越冬至返青期、拔节至乳熟期呈增多趋势,其他阶段呈减少趋势,全生育期呈减少趋势;日照时数在返青至乳熟期呈增多趋势,其他生育期呈减少趋势,全生育期呈减少趋势.2从起身到开花期、成熟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提前趋势,播种至返青期、乳熟期呈微弱的推迟趋势.3开花到乳熟期、抽穗到开花期间隔天数的增加趋势达到极显著水平.4影响冬小麦物候期变化最显著的气象因子是平均气温,且物候期与平均气温绝大多数时段呈负相关.5冬小麦返青到起身期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其次是起身到拔节期、抽穗到开花期和乳熟到成熟期.  相似文献   

13.
小麦纹枯病有两个明显的发生与流行时期:(1)小麦出苗到返青期;(2)小麦植株拔出第三个茎节(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到成熟。返青后地上部症状消失,出现发病停滞期。病害的消长与小麦生育有密切关系。 施肥种类、小麦密度、降雨、土壤水分、日照等影响小麦纹枯病发生与流行程度。施入氮肥、油饼肥及大量农家有机肥料,密植等使植株生长茂密,发病重。适宜的土壤含水量,成株期降雨量多、雨日多、日照少,是加重纹枯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14.
基于CASA模型的河南省冬小麦估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富强  郑壮丽  王令超 《河南科学》2012,(10):1466-1471
以冬小麦主要种植区河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遥感和GIS手段,利用MODIS/NDVI数据、气象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等,应用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估算河南省冬小麦NPP,并通过NPP与产量之间的转换关系,实现河南省2010年冬小麦产量的估算.估算结果表明,河南省2010年冬小麦单位面积产量为4 949.8 kg.hm-2,略低于2010年河南省冬小麦单位面积统计产量;18个地市的估产结果与统计单产接近,总体的复相关系数达到0.588,平均相对误差为-8.33%,说明改进后的CASA模型可用于河南省冬小麦的估产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评价气候变化对小麦重大病虫害发生流行的影响,揭示全球变暖趋势下异常气候条件对病虫害时空演替和发生规律的作用机制,通过收集整合20个中国冬小麦主产省(区、市)经规范连续、广泛系统的测报调查所获得的病虫害发生数据,对应2009-2010冬小麦生育期间气候特点和极端气候事件,与历史常规年份的病虫害发生状况和气候条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该生长季,由于初冬强降温、春季持续低温以及西南麦区秋冬春三季连旱等异常天气气候条件的影响,小麦重大病虫害发生时期推迟,其中条锈病扩展流行范围小、发生轻,纹枯病和白粉病扩展流行范围广、发生中等,麦蜘蛛等前期虫害发生较轻,赤霉病、蚜虫等穗期病虫害发生严重.从而得出,影响不同种类病虫害发生流行的关键时期、关键气象因子有所不同,这为病虫害预测预报分类指导和关注重点提供了依据;为做好预测预报、评估气象灾害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应做到“大小兼顾、长短结合,分类关注、抓住关键”.  相似文献   

16.
补充供水对半干旱区旱地春小麦水分亏缺的补偿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大田试验设11个水分处理,包括不灌溉(对照)和灌1、2次水、灌时期分别为春小麦三叶期、拨节期、抽穗斯和开花期。试验结果表明:三叶期灌溉的4个处理消除了苗期水分亏缺,通过提高小穗和数穗粒数而明显增产。  相似文献   

17.
在万荣试区丘陵旱地麦田上,500mm降水可基本满足小麦前期、中期需水,后期表现缺水,是旱地小麦丰欠的临界值;400mm降水在拔节时水分已严重不足,从开花前后开始整个土层即处于凋萎值以下,维持生长主要靠中后期不参与土壤水分循环的间隙性少量降水.本试验600mm降水亩产近400千克,但该降水量仍不是继续高产的上限值,深厚黄土的良好蓄水保水特性与生产潜力尚待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18.
电场处理小麦种子对幼苗生长抗盐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不同电场强度的交流和直流电场处理小麦种子,在实验室测定了电场处理种子对苗期盐胁迫后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0.5-6.5Kv/cm范围内,直流和交流电场对小麦种子苗期抗盐性能的影响程度不同。与对照相比,直流电场处理对小麦幼苗出苗率的影响提高幅度在-75.61%~7.31%,对小麦幼苗含水量的影响提高幅度在-13.89%~26.03%,对小麦幼苗根冠比的影响提高幅度在-11.20%~16.95%;交流电场处理对小麦幼苗出苗率的影响提高幅度在-40.00%~15.00%,小麦幼苗含水量的影响提高幅度在-20.83%~42.51%,小麦幼苗根冠比的影响提高幅度在-17.43%~55.19%。结果表明,用适当的电场处理小麦种子,可提高小麦幼苗生长的抗盐性。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柴达木盆地34份小麦样品共19个品种(系)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为:诺木洪农场春小麦蛋白质含量最高,平均为10.86%,德令哈地区则含量最低,平均为9.45%;不同品种中青春891蛋白质含量最高,为12.74%,瀚海304蛋白质含量最低,仅为8.98%,针对柴达木盆地春小麦蛋白质含量的现状,提出了该地区今后提高小麦蛋白质含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