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蝇王》从存在主义视角对人类生存的荒诞进行了思考,本文试从《蝇王》对人类生存环境的荒诞和人与人存在关系的荒谬来分析它的存在主义特质。 相似文献
2.
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是20世纪早期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小城畸人》(Winesburg,Ohio)是他的代表作。它的迷人之处便在于作者生动地写活了这些平凡小人物奇特、畸零的性格与遭遇。本文试图通过探讨舍伍德·安德森的创作背景来分析《小城畸人》孤独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3.
吴桂兴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4,(2):88-92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看,作者安德森借《小城畸人》指出,工业化进程中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性掠夺造成了生态失衡,消解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是畸人们性格形成的根本原因。借此,安德森解释了工业化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对人类美好天性的严重摧残,提出通过回归自然和简单化生活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恢复生态平衡,以期实现人类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4.
5.
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韦斯特的《寂寞芳心小姐》创作于美国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作品生动揭示了物质匮乏的社会时期人们灵魂的贫乏和病态。韦斯特不追求表面的真实,而是以夸张手法曲折地表现事物荒诞的本质。从存在主义文学视角出发,分析作品的存在主题,解读在特殊的时期和大环境背景下悲观的个人感受、对立的个体与他人以及无处不在的荒诞,可以透视美国大萧条时期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6.
刘晓倩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1,30(1):45-49
法国著名童话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童话《小王子》,充分地体现了一整套20世纪以萨特为代表的法国存在主义理论。运用存在主义理论中关于行动与存在、自由与选择、主体与客体以及荒诞等概念,对《小王子》的文本进行仔细的解读,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小王子的整个游历的过程就是一个实现自我存在的历程。 相似文献
7.
法国著名童话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童话《小王子》,充分地体现了一整套20世纪以萨特为代表的法国存在主义理论。运用存在主义理论中关于行动与存在、自由与选择、主体与客体以及荒诞等概念,对《小王子》的文本进行仔细的解读,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小王子的整个游历的过程就是一个实现自我存在的历程。 相似文献
8.
孔蓓蓓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1):112-115
约翰.福尔斯的处女作《收藏家》讲述了一个关于自由的极端故事: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被凶残的蝴蝶收藏家收藏,失去自由,并最终香消玉殒。从存在主义自由与选择的角度来看,米兰达在被囚禁的日子里面临存在的极度焦虑,具有强烈的追寻自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选择与行动造就了她自己的本质,令人对生存的价值和自由意志产生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艾薇菊·丹提卡在《息·望·忆》中成功塑造了两个海地黑人女性形象,母亲马汀及女儿索菲。马汀遭人强暴,远走他乡,但仍然无法逾越父权文化管制下的道德樊篱,最终精神分裂。索菲游离于现实与梦境的边缘,母亲的经历和“验身”行为使她趋于崩溃。马汀和索菲在异己的世界里生存,无法取得社会认同,难以倾诉,强烈的荒诞感使她们窒息。面对荒诞,马汀选择逃避,在绝望中自杀。索菲则立足现实,直面荒诞,在反抗中寻求精神解脱。 相似文献
10.
加缪的《局外人》显示了对荒诞的彻悟,以一种冷漠,沉默,无所谓的方式,凭着心灵的绝对真实与荒诞社会作对抗,是对荒诞社会彻底的否定和强烈的批判,具有独特的认知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谭跃越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2(3):49-51
以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理论为基础,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角度探讨小说《土生子》的文化和心理特征,阐释作品所蕴含的存在主义思想原则及其所体现的存在主义文学特征,以期从哲学的视角来赏析这部内涵丰富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2.
安德森在<小城畸人>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群生活在美国俄亥俄州温士堡小城上的"畸人"形象.本文试图通过对其中的<母亲>这则故事的个案研究来探讨作家是如何通过捕捉"畸人"们生活中的一些"瞬间"来揭示他们的追求、失败、痛苦以及内心深处的奥秘的. 相似文献
13.
海明威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围绕一群从一战战场归来的年轻人放浪形骸的生活展开,反映了一战后迷惘一代的生存困境和精神苦闷。通过对作品主人公杰克·巴恩斯经历的分析,可知此小说是以存在主义主题揭示杰克在困境中运用自由意志支撑个人尊严、勇敢面对伤痛面对明天的。 相似文献
14.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杰·戴·塞林格的一部长篇小说。自作品问世以来,便不断再版,已成为公认的当代美国文学经典。批评家已从多种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本文从存在主义的角度重新审视这部作品,探讨作品所显现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人性的污秽》这部小说是美国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思的重要作品,本文主要从萨特的存在主义来分析这本小说。通过自由选择理论和他人的观点来体现人对自由的追寻以及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畸人是《庄子》中极具代表性的意象,有心理、思维、社会和文献的多元背景。浓重的感情色彩、大幅度的变形和多种艺术技巧的运用使畸人意象呈现出浪漫主义的文学特征,这是齐文化和楚文化双重作用的产物。畸人意象体现了庄子对人之美的看法,即重视精神美,否认形体美的独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小波对社会存在的荒谬性有着清醒的认识,并通过写作关注个体存在,进行自我精神生命思索,追求自由、诗意的人生。《万寿寺》以独具特色的叙事技巧构造开放的叙事空间,展示社会荒谬性图景,并通过主旨与情节的种种设定对存在的意义及方式进行积极的思考,蕴含丰富的存在主义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哈代的《还乡》呈现出与存在主义作品一脉相承的特点:世界的荒谬、人的异化与疏离、个人意志与自主选择的重要等。腹背受敌的男女主人公,被外界环境和内在缺陷所困,虽做出种种努力,但终究无法逃离命运的安排。通过描写艾顿荒原上的一出爱情悲剧,哈代不但审视了当时英国农村的落后,而且流露出强烈的人文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19.
史铁生在散文《我与地坛》中表达了对死亡的思考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探索。从存在主义的视角来看,作者面对生活的苦难,他选择了活着,而且要活得有意义,以对苦难的担当、对命运的抗争来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因此,其生命过程就成为了存在的展现,从而获得了超越性。 相似文献
20.
海子的诗《明天醒来,我会在哪一只鞋子里》具有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人应该有绝对自由的选择等存在主义意识。该诗中的存在主义意识具有迫使人们去关注自身生存价值的意义。但过于极端的自由选择的张扬则容易让人陷入茫然和绝望的泥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