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年来在我国HIV感染呈增长趋势,据中国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评估结果显示,截至2005年年底,中国有HIV感染者约65万人,其中艾滋病(AIDS)患者约7.5万人;人群感染率平均为0.05%.2005年新发生HIV感染约7万人,因AIDS死亡约2.5万人[1].由于它的高病死率和传播的特殊性,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极易产生各种负性心理表现.我院针对11例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分析和心理护理,旨在促进患者身心康复,积累临床护理经验.  相似文献   

2.
对2006~2015年某地区艾滋病(AIDS)疫情流行病学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此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对某地2006~2015年间130例AIDS以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十年间某地区的的AIDS/HIV患者人数有上升趋势,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临床死亡率较高,年龄多集中于20~40岁之间,患者文化程度较低,农民以及同性传播所占比例有所提高.近十年来AIDS/HIV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性传播途径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着眼于HIV感染者/AIDS患者心理健康问题,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焦虑、抑郁和社会支持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了解该群体的心理和生活现状,为专业工作人员进行积极心理干预提供数据支持和结论参考。该研究有以下主要发现:HIV感染者/AIDS患者焦虑症状发生率为11.3%,抑郁症状发生率为22.6%;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主观支持能够预测其焦虑程度;社会支持能够预测其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4.
宣传教育和干预措施是遏制艾滋病流行的最有效策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自1981年美国报告首批艾滋病例以来,艾滋病在全球流行已将近25年,且呈继续蔓延之势——特别是在非洲和亚洲的发展中国家。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报告,2004年全球累计存活的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人(HIV/AIDS)有3940万人,2004年新HIV感染者490万人,艾滋病毒于1982年随血液制品从美国传入我国,1983年首次感染我国公民,随后在我国各地迅速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探索和推广可行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河池学院一至三年级2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对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知晓率为79.61%;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为82.66%;预防知识知晓率为82.09%;82.66%的学生认为对HIV/AIDS值得同情;8.87%学生有过性行为;83.06%的学生希望通过学校获得系统的相关AIDS知识。结论: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了解尚不够全面深入,健康教育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6.
一、临沧市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现状分析 据调查统计临沧市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为6109人,占2005年底乡村劳动力的0.55%;其中男性5627人,女性482人,男女性别比约为12:1;45岁及以下4047人,占66.2%;中专及中专以上学历155人,占2.5%。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吉林地区淋病流行现状及趋势,以便控制淋病的进一步蔓延。现将吉林地区1993~1997年淋病流行情况分析如下:1资料来源吉林地区九个县(市)区卫生防疫站传染病疫情卡片统计汇总,人口数由统计局提供。2结果与分析2.1发病概况1993~1997年累计报告淋病2068例,累计发病率为48.05/10万,占性病总数的81.23%,居性传播疾病的首位,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0.39%(见表1)。2.2人群分布年龄分布:年龄段20~29岁,占43.23%;30~39岁,占39.41%(见表2)。性别分布:男性1243例,占60.11%;女性825例,占39.89%,…  相似文献   

8.
分析甘肃省甘肃省文县2007-2016年近十年艾滋病流行现状和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文县2007-2016年报告的27例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主要包括艾滋病的人群分布、 地区分布和时间分布等特征.27例HIV/AIDS中,男性21例,女性6例,所占比例分别为77.78%和22.22%;患者平均年龄为35.14+4.52岁,其中又以20~39岁青壮年多见,共21例,所占比例为77.78%;未婚和离异丧偶共计19例,所占比例70.37%;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21例,所占比例77.78%;2007-2010年未发现新病例,2013年-2016年共报告新发病例24例,占10年总患病人数的88.89%;城镇户口者4例,农村户口者23例,所占比例分别为14.81%和85.19%;传播途径主要中,性接触传播者24例,所占比例为88.88%.甘肃省文县艾滋病报告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以职业不固定的农村流动人员为主,表现为患者年轻化、未婚青年、文化程度较低、异性性行为、性传播途径为主要特征,故应加强艾滋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以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患者在社会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探讨流行因素。方法:对2003年1月-2005年6月到某医院传染科确诊住院448例病人群体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性别分布:男性患者为72.10%,女性患者为27.90%,其比例是3:1;年龄分布:30-39岁年龄段的患者占31.03%,其次20-29岁的占23.88%,其他年龄段的占45.09%;职业分布:农民占42.63%、工人占18.30%、学生占9.60%、无业者占7.59%、个体户占6.70%、干部占6.03%、流动性职业者占3.79%、学龄前儿童占1.12%;民族分布:汉族占63.84%、白族占26.79%,其他族别的占9.37%。结论:男性的发生频率高于女性,其比例是3:1;不同年龄组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以成年组最高;不同职业其发生频率不同,以农民最高;不同民族的发生频率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10.
迄今为止,70个国家中已报告妇女患爱滋病(AIDS)超过25000例。这些病例中,澳大利亚成年妇女患者占3.2%,加拿大为5.6%,美国为8%,欧洲11.9%,乌干达则为52%。各国妇女忠AIDS有不同的流行病学特征。55%的欧洲AIDS女患者和52%的美洲女病例是静脉注射吸毒者。而61%的加拿大女患者是通过异性性接触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AIDS患者的男女比率反映了一些国家和地区中,异性传播的重要性。在欧洲,男女患者比率为7.7:1,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区为3:1.海地为1:1,南北美洲相同为10:1。美国军队中文职人员和现役军人的HIV血清阳性率为1.5%,男女比率为3:1至4:1,美国职业军队中血清阳性率比新兵高  相似文献   

11.
吴庆  何朝阳  朵林  和丽梅  陈莹  王耶盈 《科技信息》2011,(11):I0030-I0031
目的:了解普通人群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H1V感染者的态度;方法:在该省抽取5个县(市、区),每个县(市、区)抽取1-2个社区进行整群抽样,每地抽取800-1000人用面对面问卷方式调查;结果:共调查4873人,(1)调查对象对共用针具、性传播、母婴传播知晓率分别为90.0%、86.2%和84.9%,调查对象对蚊虫叮咬、纹身是否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分别为60.4%和53.9%,(2)调查对象有41.2%的调查对象表示愿意与得了艾滋病的朋友愿意来往,42.5%认为应该允许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继续工作或学习;结论:云南省一般人群的艾滋病知晓率较高,但普遍存在对HIV感染者的歧视,需广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和深度,消除恐惧,减少歧视。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在中国和全球的流行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艾滋病在1985年传入中国,经历输入散发期、局部流行期和广泛流行期,大陆地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报告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3种传播途径(经以血液传播、经性接触传播及母婴传播)均已存在;艾滋病疫情目前正处于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的临界点。在中国,静脉吸毒人群仍是主要的艾滋病病毒感染人群,占累积病例报告的45%;经性途径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情况逐年有明显上升,其中大部分有婚外同性和异性不安全性行为,但也有婚内性传播;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母婴传播在疫情较重的地区出现;经采供血传播艾滋病病毒的途径已被有效阻断。中国政府对遏制艾滋病流行极为关注,但是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者的脱失原因。方法:采用电话随访和家访对93例脱失者进行跟踪调查。结果:脱失率为51.1%(93/182)。因偷吸或发生刑事案件被拘捕的26例,占28%;自动退出,无法联系的23例,占24.7%;治疗期间因艾滋病感染死亡5例,占5.4%;自称脱毒成功的17例,占18.2%;其他综合因素共有22例,占23.6%。结论:影响美沙酮维持治疗依从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该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领导干部看艾滋病———知识、观念及决策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艾滋病防治政策的制订者和具体执行者,又是中国社会中极具政治影响力的群体。对中央党校学员(地厅级领导干部)的问卷调查显示,目前他们较缺乏HIV/AIDS的相关知识,对HIV/AIDS在中国蔓延的现状和前景缺乏必要的认识和警觉。调查还表明,领导干部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存在社会性歧视。他们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和艾滋病政策的实施极为不利。问卷分析显示,在中央党校举行的培训研讨活动有效地改变了参与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献血员人群HIV感染情况,我们对1995~1997年献血员HIV抗体检测情况进行了分析。方法:献血员HIV抗体的初筛试验采用抗-HIV抗体ELISA法,HIV抗体初筛试验阳性者用蛋白印迹法(WB)进行确认。结果:3年内共检测140028人次,初筛HIV抗体阳性18例献血员,并全部经WB法确认为HIV抗体阳性。其中15例为男性,3例女性,均为来自外省的流动人口。18例HIV抗体阳性献血员中,HC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833%(15/18),HBsAg阳性检出率为611%(11/18),HBsAg和HC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333%(6/8)。结论:在献血员人群中HIV抗体阳性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为此献血员HIV抗体筛查对预防和控制输血传播HIV具有重要意义。HIV与HBV和HCV具有较高的重叠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分析异常黑胆质型与非异常黑胆质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患者在抑郁症患病情况与生存质量上的差异,探讨异常黑胆质体液对HIV/AIDS 患者抑郁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依据维吾尔医学异常体液分型标准,对307 例HIV/AIDS 患者进行异常体液分型,并采用HAMD 抑郁量表与MOS-HIV 生存质量量表评价患者抑郁症患病情况及其生存质量。维医异常体液分型结果显示,异常黑胆质型患者占61.6%,非异常黑胆质型(异常血液质、异常黏液质及异常胆液质)患者占38.4%。异常黑胆质型HIV/AIDS 患者中患抑郁症者比例(79.9%)显著高于非异常黑胆质型患者(57.6%)(P<0.05);异常黑胆质型患者MOS-HIV 生存质量量表心理健康总分低于非异常黑胆质型患者(P<0.05),而生理健康总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黑胆质型患者在躯体功能、认知功能、健康转换3 个维度得分均高于非异常黑胆质型患者(P<0.05),而在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精力/疲惫、健康压力4 个维度得分均低于非异常黑胆质型患者(P<0.05)。异常黑胆质型是HIV/AIDS 的主要异常体液证型,与非异常黑胆质型患者相比,该证型患者中抑郁症更为常见,对患者生存质量有一定影响,应在临床实践中给予重视,尽早进行维药干预,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艾滋孤儿是艾滋病死亡者的遗孤,也是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健康儿童。他们生活在艾滋病的阴影下,过着贫困、耻辱的生活,目前在生活保障、教育权利、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也造成社会严重不稳定。解决艾滋孤儿的抚养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从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出发,建议采取领养及助养方式分散抚养,并制定相关法律,以有利于孤儿和社会。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云南某高校医学类大一女生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探寻其影响因素,为今后学校开展女医学生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提供线索。方法:按照整群抽样方法,对674名医学类大一女生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结果:该校大一女医学生对艾滋病总知晓率为91.52%;其中对高危行为和预防措施的知晓情况比较好,而对传播途径中蚊虫叮咬、多个性伴侣和术前检查等问题的知晓情况并不理想;除区域外,是否为独生子女、学历、民族和户籍等对其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均有影响(P〈0.05)。结论:该校大一女医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较好,但在某些环节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仍有必要全面、系统、细致地开展艾滋病知识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张阳  靳雪  龚先洁  卢娜 《山东科学》2020,33(1):75-82
针对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发展国际旅游对民航客运的需求,以云南省为例,建立了入境旅游和民航客运之间的VAR模型,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与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两者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方法探究少数民族边疆地区民航客运与国际旅游的动态相关性。结果表明,云南国际旅游与民航客运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具有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即二者相辅相成且相互促进,并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同时发现,国际旅游收入和人次对民航指标的冲击响应累计值为正值,且民航客运对国际旅游发展的贡献率基本在50%以上,说明民航客运对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国际旅游发展有着重要且持续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VCT)资料,更好地发挥VCT在AIDS防治工作中的作用;通过初筛血清HIV抗体,了解咨询者中HIV阳性检出率,同时动态观察HIV感染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为科学治疗AIDS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SPSS15.0软件分析求询者的个人资料;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求询者血清中HIV抗体,阳性者用蛋白印迹法(WB)确认,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及时检测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结果:三年间,有843例自愿提供个人信息并检测了血清HIV-抗体。共检出27例HIV-抗体阳性者,阳性率为3.2%,有AIDS症状者6例,CD+4小于200个/ul者5例。结论:VCT已成为高危人群获取关于AIDS防治的准确信息的可靠渠道。同时也是HIV感染者检测细胞免疫功能和病程进展最便利的求诊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