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琳 《科技知识动漫》2009,(20):114-114,3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健康有了新的诠释。学生的健康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三维的健康。由于心理的不健康问题严重阻碍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为顺应新时期学生的健康成长的需要,人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实施体育新课标后,心理健康学习领域目标的实现尤为重要。文章对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如何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颇为突出,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在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实验法将东北电力大学2009级110名本科学生分成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高校体育教学对理工科学生心理健康改善的对比实验研究,并采用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波动状态与教学同步测查的实验性研究.认为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要追求健康的身体,更要追求健康的心理,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改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对学校体育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学校体育如何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进行了初步探讨.文中指出学校体育要认真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就应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明确健康的新观念,紧紧围绕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等 4个方面皆健全做好新时期学校体育工作.以体育课教学为重点,加强体育隐蔽课程的建设,重视课外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的开展,从而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中职学生也不例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将体育学习目标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将每一个学习领域细分为若干个水平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把心理健康作为重要的学习领域,第一次明确地写入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功能日益受到关注。文中通过中职学生的心理现状、体育对心理健康的教育功能、现阶段中职体育的授课模式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健康第一"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思想.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那么在体育教学中怎样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体育教师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中学生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入手,探索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就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本文试图通过学校体育教育功能尤其是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的积极作用,探讨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完整意义上的健康既包括生理健康,又包括心理健康.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十分严重,如何解决已成为高校教育的当务之急,本文运用体育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分析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健康人格、意志品质、进取精神等方面作用,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目的是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素质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8.
姚光平 《咸宁学院学报》2014,(2):146-147,149
高职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并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但面对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的沉重压力,高职生的心理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不但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而且给社会造成了很多的不安定因素。因此高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了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并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就从高职体育教学这个方面谈谈如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9.
陈国忠 《科技资讯》2009,(33):222-222,224
新课程标准把体育课更名为《体育与健康》,即把健康放到与体育同等的位置。而健康的定义中包括了身体、心理与社会三个方面。本文就心理健康方面在学校中的重要位置与实施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作一探讨,提出心理与体育并重的原则。并对体育课程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李劲柏 《科技信息》2011,(17):281-282
心理教育寓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利用体育教学活动来对初中学生在校期间实施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心理治疗,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保证学生能全面的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应促使教师观念与时俱进,树立生理、心理、社会三维体育观,以“健康第一”为主导思想;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心理疾病;要讲求体育运动的适度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体育新课程提出了心理健康这个学习领域,这是心理健康成为了体育课的重要内容.而学校教育是使学生的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途径,体育教育的实践性、紧张性、竞争性、公开性、协同性和集体性等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特定方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需求,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杨旭 《甘肃科技》2008,24(10):97-99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体育作为增强人们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重要教育学科责无旁贷地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这也是学校体育教学所承担的任务和顺利完成体育教学的需要。通过研究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障碍的治疗,探讨健康心理素质的最佳治疗方法,提高人体心身健康。  相似文献   

14.
学生的不良心理将会对其健康成长产生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结合体育健康教育,阐述体育教学中的“健心”教育的实质,使学生能够从身心到体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对福建省中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认为目前中专学生心理症状比较明显的依次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焦虑等。同时从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入手,表明体育活动对心理症状的康复作用。并针对中专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心理疾病的体育调节建议,从而为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体育教学观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往往忽视学生心理健康,从而导致学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心理障碍或缺陷.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交往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与交流.现代社会不仅需要一个人有充足的精力,也需要有灵敏的头脑、拼搏的精神、承受挫折压力的心理能力.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也对我们体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然而在现阶段的体育活动中只注重身体健康的发展,而忽视了心理健康的发展。在体育活动中应积极开展适宜学生心理,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的活动,实现体育活动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18.
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教育界的普遍重视;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不良心理现状及其原因;着重分析体育教学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为全面实施“健康第一”和“素质教育”的体育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奠定体质基础,反之心理健康也影响着身体素质的发展。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因素有:恐惧心理;逆反心理;自卑心理;妒忌心理;冲动心理;排斥心理;自制力差;心理承受力差。针对这些状况,应有意识地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们的恐惧、逆反、自卑、排斥、自制力差、心理承受力差等不良心理问题得到缓解,而自信、勇敢、坚毅、团结、合作等品质有所养成。  相似文献   

20.
为了贯彻“健康第一”的体育工作指导思想,提高体育与健康教育实践效果,以辽宁科技大学2010级本科生为实验对象进行体育与健康教育改革实践.实践研究表明: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实验班学生比对照班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增强,身体形态更具美感;实验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普通青年常模比较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