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目前仍然没有文献给出椭圆异性夹杂外场的完全显式解析表达的情况,通过重新研究二维Eshelby椭圆异性夹杂问题,得到了具有均匀特征应变分布的Eshelby椭圆异性夹杂在远场载荷作用下内外场的一般显式解析解。此外,重新研究了经典的Inglis椭圆孔问题,得到了其在直角坐标系下的显式解析解。首先利用等效特征应变原理求解了具有均匀特征应变分布和远场载荷作用的椭圆异性夹杂内的应力分布,然后在平面弹性力学框架下,利用复变格林函数法描述了Eshelby椭圆异性夹杂模型,给出了远场载荷下具有均匀特征应变分布的Eshelby椭圆异性夹杂外部场的一般显式解析解,最后探讨了它在液体夹杂问题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内部压力和远场载荷均会导致基体长轴两端端点附近应力高度集中;液体夹杂的存在会减小系统的剪切模量。本文得到的Eshelby椭圆异性夹杂问题的一般解析解更简便,而且其在液体夹杂问题中的研究结果能够解释土体液化的微观机理及液体夹杂对土体滑坡的影响。相比较曲线坐标系下的Inglis解,本文得到的直角坐标系下的Inglis解是一种通用形式,更简洁。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无穷远纵向剪切下圆形弹性夹杂界面裂纹与基体中任意位置螺型位错的相互干涉问题。运用复变函数的解析延拓技术与奇性主部分析方法,获得了该问题的一般解答,作为算例,求出了含一条界面裂纹时基体和夹杂区域应力函数的封闭形式解,导出了位错在基体中任意位置时位错力的计算公式,数值结果表明,界面裂纹对位错与夹杂的干涉作用具有强烈的扰动效应,当界面裂纹达到一定弧度时,可以将硬夹杂对位错的排斥作用改变为吸引。  相似文献   

3.
本文推导了任意形状边界有限域上裂纹与夹杂问题的积分方程,求得了以裂纹面上位错密度函数和夹杂上剪应力差表示的弹性力学基本解。给出了裂纹和夹杂尖端附近的应力强度因子表达式。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夹杂中螺型位错和圆形弹性夹杂界面裂纹的相互干涉问题。运用复变函数的解析延拓技术与奇性主部分析方法,获得了该问题的一般解答。作为典型例子,求出了含一条界面裂纹时基体和夹杂区域复势函数的封闭形式解.导出了位错在夹杂中任意位置时界面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和位错力的解析表达式。该解答可作为Green函数研究夹杂中裂纹和界面裂纹的干涉作用,且公式的退化结果与已有献一致。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夹杂尖端邻域杂交元模型,与全域杂交应力元结合,求解夹杂尖端的奇性应力场的数值解. 利用高次内插有限元法求解特征问题, 得到反映夹杂尖端场奇异性状况的特征值和特征角分布函数;利用Hellinger-Reissner 变分原理以及特征问题的解,推导夹杂尖端邻域的单元矩阵.模型只考虑夹杂尖端邻域的边界, 避免了在夹杂尖端划分高密度网格. 采用正方形夹杂作为算例, 数值结果显示了良好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6.
用复变函数及其保角映射、解析延展方法,建立了含刚性导电椭圆夹杂的压电材料反平面界面裂纹问题的解析方程,通过求解Hilbert方程得到了问题的封闭解和耦合场的强度因子。结果表明,耦合场在裂纹尖端有1/2阶的奇异性,应力和电位移强度因子均与材料常数无关。同时给出了椭圆形刚性导电夹杂的特殊情况--圆形夹杂和线夹杂界面裂纹问题的应力和电位移强度因子计算式。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在SH波作用下基体中圆形夹杂与内裂纹的相互作用问题,主要采取Green函数和裂纹切割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构造本文需要的Green函数基本解,该基本解为基体内含夹杂时夹杂内任一点承受时间谐和的出平面线源荷载作用时的位移函数.然后,从基体圆形夹杂对SH波散射问题出发,沿裂纹位置施加一应力,该应力与夹杂对SH波散射产生的应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从而形成裂纹,进而可得到夹杂和裂纹同时存在时的位移与应力函数式,利用此函数式讨论夹杂周围的动应力集中情况.最后,给出算例,讨论了入射波数、入射角度、裂纹大小、基体和夹杂材料性质等因素对此问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螺型位错与含共焦裂纹弹性椭圆夹杂的干涉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基体与夹杂中任意位置螺型位错与含共焦裂纹弹性椭圆夹杂的干涉问题,运用复变函数的分区全纯理论、柯西型积分、应力函数奇性主部分析方法与Rieman边值理论,将问题归结为一个初等复势函数方程的求解.获得了基体与夹杂区域复势函数的级数形式精确解,导出了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解析表达式和作用于位错的像力公式.计算结果表明:夹杂中的裂纹对于位错与夹杂的干涉具有强烈的扰动效应,它增强软夹杂对位错的吸引,减弱硬夹杂对位错的排斥,甚至将排斥转变为吸引.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强度因子等值线表明,螺型位错位于裂纹尖端附近特定区域时对于裂纹扩展具有屏蔽效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借助伪应力函数和复变函数法得到了含椭圆孔和椭圆形刚性夹杂的幂强化材料无限大板在单向拉伸作用下的解析解,讨论了孔口和夹杂附近的应力集中问题,给出了应力集中系数、应变集中系数与对应的线弹性问题的应力集中系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求解了正交各向异性介质中平面椭圆夹杂在远端作用与椭圆主轴呈任意角度均匀拉力情况下受非弹性特征应变引起的弹性场.采用各向异性平面问题的复变函数解法,结合保角变换,获得夹杂内应变能和基体应变能的显式表达式.进一步,根据最小应变能原理,获得了表征夹杂,基体平衡边界的4个待定参数,从而得到了弹性应力和应变场的封闭形式的解析解.通过应力变换关系,验证了基体内边界上法向正应力和剪应力均满足连续性条件,表明了该解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各向异性体在所有各个方向的弹性并不完全相同的特点,讨论了比较特殊情况下的问题,即圆柱型正交各向异性曲杆在各向异性极点受力的弯曲问题,构造了一个应力函数,给出了这类问题的一般的解法。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基于弹性力学平面问题傅里叶级数的长方形岩石劈裂应力解析方法。为了与该傅里叶级数解析方法比较,建立了相同劈裂载荷条件下长方形岩石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劈裂试件的应力分布,以及试件宽长比、垫条宽度对劈裂试件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一致,劈裂试件的最大拉应力未出现在试件中心,而是出现在试件x=0 对称轴上靠近边界的某一点;最大拉应力随着垫条宽度2c 和试件宽长比b/a 的增加而减小;正方形试件的最大拉应力大于圆柱形试件的最大拉应力。通过类岩石材料劈裂实验,证明了该傅里叶级数解析方法描述的长方形岩石劈裂应力分布规律与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受液压载荷作用下立式圆柱容器的塑性极限分析问题。分析了在各种边界条件下的圆柱壳,给出了极限载荷、应力场和速度场的全部公式以及长壳和短壳的判断公式。根据单矩弱作用的屈服条件以相关联的流动法则,找到了上述问题在所有参数范围内的完全解。  相似文献   

14.
一类高阶非线性中立型偏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的振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类具有连续分布时滞的高阶非线性中立型偏微分方程,获得了该方程边值问题解振动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5.
采用物理模拟手段研究球形、立方体、圆柱体、树枝状、团簇状等钢中常见形状夹杂物形状修正系数的差异性,并分析粒子表面形貌和运动取向对形状修正系数的影响.粒子的形状修正系数与阻力系数满足线性正相关,可以用形状修正系数评价粒子的上浮去除能力;在体积相同情况下,同类型夹杂物粒子的去除能力依次为树枝状(垂直)<粗糙球形<立方体<圆柱(半经6mm)<圆柱(半经4mm)<树枝状(水平)<团簇状(水平)<光滑球形;粗糙表面的球形其表面积约为光滑球形的2倍,其形状修正系数同时增加2.1倍.简单粒子的形状修正系数受运动取向影响较小,复杂粒子则受运动取向影响较大,树枝状颗粒垂直上浮时的形状修正系数约为水平上浮时的2倍.  相似文献   

16.
考虑桩的径向变形以及饱和土层对桩的径向力作用, 分别将空心圆柱桩和饱和土层视为单相弹性介质和饱和粘弹性介质. 基于弹性动力理论及不可压饱和多孔介质理论, 研究了饱和粘弹性土层中端承弹性空心圆柱桩竖向振动的动力特性. 利用Helmholtz 分解和变量分离法, 在频率域得到了空心圆柱桩竖向稳态振动的轴对称解析解以及桩头复刚度的解析表达式,给出了空心圆柱桩桩头动刚度因子和等效阻尼随激励频率的响应曲线, 数值考察了饱和土和桩的材料、几何等参数对桩头动刚度因子和等效阻尼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虽然空心圆柱桩精确轴对称解析解的桩头静刚度与经典Euler 杆模型桩的桩头静刚度几乎相等, 但其桩头动刚度因子和等效阻尼存在较大区别, 并且空心圆柱桩的内外径比(即桩壁厚比) 会对桩头动刚度因子和等效阻尼特性产生显著的影响. 因此, 经典Euler 杆模型桩的适用范围具有一定局限性, 应采用轴对称模型进行更加精确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为了开发高精度和高效数值方法求解圆形化工管道内的流动问题,采用谱投影算法求解Navier-Stokes方程。谱投影算法是将非稳态Navie〉Stokes方程的时间离散过程采用具有二阶精度的投影方法,并采用配置点谱方法求解投影方法解耦后的方程。配置点谱方法不仅具有高精度并且容易克服圆柱坐标系的奇点问题。采用文献中具有精确解的算例进行了验证计算,就初始条件和节点数对计算精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谱投影方法在求解圆柱管道内的流动具有高的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8.
Nine steels with different deoxidizing degrees and two comparative steels were selected. Their pitting initiation susceptibility was compared by means of potentiodynamic polarization tests in 3wt% NaCl solution. The pit propagation rate was evaluated in artificial sea water and 3wt% sea salt solution by simulating occluded corrosion cell (SOCC) test and hanging plate test, respectively. The composition of inclusions and corrosive feature were studi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is (EPMA), and optical microscopy (OM).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ulfide inclusions in steel are the sites for pit nucleation. The sulphide inclusions vary in shape from short spindle-like to long strip-like with increasing deoxidizing degree.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the lower the deoxidizing degree gets, the lower the pitting initiation susceptibility becomes, and the stronger the resistance to pit propagation exhibits. For steels with different deoxidizing degrees, their pitting initiation susceptibility is mainly influenced by thermodynamic stability, while the pit propagation rate is primarily subject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clusions in steel.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双模数纤维复合材料的一种新材料模型,把它用于双模数角交铺设层板柱形弯曲计算,得到了与Jones模型解、Ambartsumyan模型解非常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定义了一对变形圆柱函数—混合柱函数,讨论了有关性质及渐近表达式。推导出变形贝塞尔方程边值问题的一般解及渐近解。最后讨论并定义了在涡流分析中要涉及的一个混合柱函数及其混合开耳芬函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