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1 毫秒
1.
费宏 《科学通报》1988,33(9):703-703
以往的工作提示,高频和低频电针分别使大鼠脊髓释放强啡肽和甲啡肽,作用于kappa租delta型阿片受体发挥镇痛作用。本工作应用交叉耐受和受体阻断方法进一步验证这一论点。结果表明:(1)高频和低频电针镇痛无交叉耐受;(2)高频和低频电针镇痛可分别被kappa和delta型阿片受体阻断剂Mr 2266和ICI 174864所阻断。这些证据是对以往工作的一个支持。  相似文献   

2.
陈晓红 《科学通报》1991,36(19):1519-1519
本实验室大量动物实验表明,2Hz电针刺激促使大鼠脊髓中释放甲啡呔,产生镇痛作用;而100Hz电针刺激在大鼠脊髓中释放强啡肽引起镇痛,这一规律是否适用于人体,有待于验证,本工作应用不同频率经皮电刺激(TENS),观察其对人体脑脊液中甲七肽和强啡肽含量的影响。 37名骨科患者,无神经系统异常,年龄在21—62岁,男女均有,在一侧的“合谷”穴  相似文献   

3.
王锐 《科学通报》1995,40(13):1197-1197
内源性类阿片肽(Endogenous opioids)是指由机体产生的具有与吗啡(鸦片有效成分)相似生理作用的一些肽类物质,包括脑啡肽、内啡肽、强啡肽、皮啡肽和新皮啡肽等,其作用相当广泛,以镇痛方面的研究较多,但目前对其镇痛的作用原理仍不甚了解.新皮啡肽(Deltorphins)是1989年从一种南美洲树蛙的皮肤中发现的具有很强镇痛活性的一类神经肽,它选择性地结合δ受体.从文献检索看出,有关新皮啡肽的整体镇痛活性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新皮啡肽Ⅱ的构象的研究也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4.
不同频率的电针镇痛作用由脊髓内不同的内啡素介导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谢国玺 《科学通报》1985,30(5):388-388
近十几年来针刺镇痛原理的研究日益深入。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内啡素)的发现和阿片拮抗剂纳洛酮阻断电针镇痛的事实,提示内啡素可能参与电针镇痛。但有些报告不能重复出纳洛酮翻转电针镇痛的结果。有人认为,决定纳洛酮是否能翻转电针镇痛的因素之一是电针刺激的强度:低强度电针的镇痛易被纳洛酮翻转,高强度电针的镇痛不易被纳洛酮翻转。有人认为决定的因素是电针刺激的频率:低频电针镇痛易被纳洛酮翻转,高频电针镇痛则不能被翻转。  相似文献   

5.
费宏 《科学通报》1986,31(19):1512-1512
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在同样的针刺条件下不同个体的反应可以有很大差异;另一方面,在同一穴位运用不同的针刺手法可以产生不同的效应。本工作在大白鼠实验中观察了:(1)在同样的电针条件下动物镇痛效应的个体差异性;(2)电针镇痛效果的优劣与脊髓中间片肽的释放量是否有关;(3)不同频率的电针释放出阿片肽的种类是否相同。结果表明,低频(2Hz)  相似文献   

6.
谢翠微 《科学通报》1982,27(15):960-960
本文研究α和β受体阻断剂对大鼠电针耐受和吗啡耐受的影响。 1.持续电针耐受与吗啡耐受现象 从大鼠双侧足三里和三阴交穴进针,给予3伏2-15Hz的疏密式脉冲刺激,以辐射热-甩尾法测痛,连续电针6小时。可见针刺镇痛效果(痛阈升高%)由初期的  相似文献   

7.
中枢八肽胆囊收缩素促进大鼠失血性休克的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林 《科学通报》1991,36(11):863-863
有资料表明,中枢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可对抗外源性注射阿片肽和由内源性阿片肽介导的镇痛作用。我们最近的工作表明,阿片肽引起的降血压作用也能被中枢注射CCK-8所翻转(梅林等,待发表)。上述实验结果都倾向于说明CCK-8有强烈的抗阿片肽作用,可能是体内的抗阿片物质。 我室以前的工作表明,失血性休克大鼠脊髓蛛网膜下腔(ith.)灌流液中甲啡肽和亮啡肽  相似文献   

8.
黄晔王庆炜 《科学通报》1981,26(10):631-631
我们曾在猴观察到纳洛酮对电针镇痛效应的阻断作用,它提示针刺镇痛和内啡肽有关。Sylund等发现电针时在人的脊髓水平的脑脊液中内啡肽含量有增加。邹冈等工作表明,针刺能增加家兔脑池脑脊液中的内啡肽含量,但必须先在脑室内注射肽酶抑制剂杆菌肽。由于猴的电针镇痛规律与临床十分相似,为此,我们进一步观察了在脑室内未经注射杆菌肽的  相似文献   

9.
王克威 《科学通报》1987,32(5):383-383
慢性注射吗啡或长时间(6—8h)给以电针刺激都可引起镇痛作用的耐受。吗啡耐受和电针耐受的机理是复杂的,其原因之一是长期的吗啡或内源性吗啡样物质的刺激使身体产生出其他物质(抗阿片物质)来对抗吗啡的作用。从吗啡耐受或电针耐受的大鼠脑内曾提取出一些小肽,在离体或在体实验中表现出对抗阿片的作用,但其化学结构尚未确定。  相似文献   

10.
金文桥 《科学通报》1987,32(9):711-711
甲八肽酰胺(metorphamide, Met~5-enkephalyl-Arg~6-Arg~7-Val~8-NH_2)系从牛尾核和人嗜酪细胞瘤中分离到的一个内阿片肽。Weber等合成了该肽并测定与阿片受体的结合活性,发现甲八肽酰胺对μ受体有高度亲和力,对k受体亲和力较弱,约为μ受体的一半,而对δ受体几无作用。本文研究合成的甲八肽酰胺及甲八肽氨酸(Met~5-enkephalyl-Arg~6-Arg~7-Val~8-OH)  相似文献   

11.
脑钙、钾含量与电针镇痛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祖暄 《科学通报》1982,27(5):315-315
脑钙和镁含量与电针镇痛的相互关系已有报道,最近观察到电针镇痛和吗啡镇痛不仅相似,而且可能还有共同的离子基础。现有资料表明,吗啡处理后Ca~(2+)的排空与富神经末梢部分有关,其排空的亚细胞定位与吗啡受体结合的亚细胞分布十分平行,且受多种无机离  相似文献   

12.
八肽胆囊收缩素抗血清对电针耐受的翻转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济生 《科学通报》1985,30(6):480-480
八肽胆囊收缩素(CCK-S)是典型的脑肠肽之一,既存在于肠壁也存在于脑内。向中枢神经系统中注射CCK-8具有对抗针刺镇痛的作用。为了研究长时间电针所引起的电针镇痛逐渐减弱(电针耐受)现象是否与内源性CCK-8释放有关,我们给大鼠脑室或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CCK-8抗血清,观察其是否能翻转电针耐受。  相似文献   

13.
丘脑钙、镁含量与电针镇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祖暄 《科学通报》1979,24(10):471-471
过去的工作发现,脑钙离子(Cd~(2 ))水平降低能提高电针镇痛效果,脑Ca~(2 )水平增高则对抗电针镇痛;给动物腹腔注射镁离子(Mg~(2 ))无镇痛作用,也不影响电针镇痛。为进一步查明脑Ca~(2 )在电针镇痛中的作用,本文在研究脑Ca~(2 )的同时,也观察了脑Mg~(2 )含量的变化及Mg~(2 )、Ca~(2 )比值与电针镇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韩济生 《科学通报》1983,28(6):384-384
Goldstein等于1979年在猪垂体发现了一种以亮啡肽为N末端的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强啡肽(Dynorphia)。这种十七肽广泛分布于多种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在离体豚鼠迥肠标本上,强啡肽的阿片样作用较亮啡肽强700倍,较去甲吗啡强190倍。但注入脑室内并无明确的镇痛作用,其生理意  相似文献   

15.
朱尤玉 《科学通报》1982,27(16):1017-1017
根据以往及本次实验观察,正弦10,000 Hz镇痛效果优于脉冲G6805疏密波14串/分(每串约含疏波和密波109次,以每分钟实际测得的1530次计算,约相当于25.5Hz)的实验(图1)。此二种参数的刺激是否与中枢5-羟色胺能神经元系统有关,尚未见报道。为此采用五羟色胺能化学切断剂——5、6两羟色胺脑室注射24小时后,分别观察正弦及G6805对镇痛效果的影响,结果均被显著削弱,表明此二种电针参数的镇痛作用与中枢五羟色胺能系统有关。脑室注药时间延长至48小时,两种电针刺激参数的镇痛效应愈益下降。  相似文献   

16.
宣雨霆 《科学通报》1985,30(4):304-304
伏核是边缘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神经结构,受中脑中缝核群[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胞体集中地]上行神经纤维的支配,核内存在着大量脑啡肽和阿片受体。我们曾经报道,家兔伏核内微量注射5-HT受体拮抗剂肉桂硫胺或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可部分阻断针刺或静脉注射吗啡所引起的镇痛作用,说明伏核内的5-HT和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内啡紊)都参与针刺镇痛或吗啡镇痛。但5-HT和内啡素是平行地起作用,抑或先后(串联地)起作用,是一  相似文献   

17.
吗啡镇痛和电针镇痛的共同离子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祖暄 《科学通报》1980,25(8):375-375
我们曾研究了十二种金属离子与电针镇痛的关系,发现脑钙离子(Ca~(2+))水平降低能提高电针镇痛效果,反之则对抗电针镇痛。其它阳离子如K~+、Na~+、Li~+、Cu~(2+)、Sr~(2+)、Ba~(2+)、Zn~(2+)、Co~(2+)、Fe~(2+)、Mg~(2+)和Al~(3+)本身都无镇痛作用。后来观察到,当电针镇痛时,在脑Ca~(2+)量下降的同时伴有脑镁离子(Mg~(2+))量升高,电针镇痛效果与脑Mg~(2+)/Ca~(2+)比值变化有关。适当  相似文献   

18.
谢翠微 《科学通报》1984,29(11):694-694
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说明中枢脑啡肽在电针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电针可使大鼠和家兔某些脑区甲硫脑啡肽(MEK)和亮脑啡肽(LEK)的含量升高,特别是下丘脑和尾核中MEK含量的升高幅度与针刺镇痛效果的优劣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将脑啡肽抗体注入家兔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或脊髓蛛网膜下腔使脑啡肽中和而失活,则可显著削弱电针镇痛作用。鉴于脑啡肽的生物半寿期很短,因此设法减慢脑啡肽的降解,延长其有效作用时间,可能是加强电针镇痛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韩济生 《科学通报》1984,29(18):1142-1142
甲七肽(酪-甘-甘-苯丙-甲硫-精-苯丙)是1979年由Stern等发现的一种内源性阿片样肽,它可被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所降解,已知ACE的特异性抑制剂Captopril具有中枢镇痛作用并可为纳络酮所阻断,因而推测Captopril可能因抑制甲七肽的降解而发挥镇痛作用,但Captopril镇痛的具体作用部位迄今未明。  相似文献   

20.
罗非 《科学通报》1992,37(12):1128-1128
我们知道,动物和人对伤害性刺激的感受性均存在日节律。不仅如此,某些药物的镇痛及局麻作用,游泳及束缚实验的镇痛作用也都受日节律影响。王复强等报道,针刺镇痛的效果也明显地受性节律的影响。 我们实验室过去曾报道,阿片肽参与介导针刺或电针镇痛过程,且不同频率的电针释放的阿片肽不同。有报道说中枢内源性阿片肽及其受体均受生物节律调节,因而,电针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