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柴芍消痞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1年到2013年间该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中随机抽选100例,病人都伴有肠上皮化生,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研究组病人给予柴芍消痞汤治疗,对照组病人给予胃复春治疗,观察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病人总有效率为84.0%,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芍消痞汤能够有效的消除炎症,改善不良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8例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三合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患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70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用雷贝拉唑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胶囊,治疗组用三合汤联合对照组,两组均治疗1月.结果:对照组显效14例,占有效率40%,有效11例,占有效率31.4%,无效10例,总有效率71.4%.治疗组显效19例,占有效率54.3%,有效12例,占有效率34.3%,无效4例,总有效率88.6%.结论:三合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胃炎消冲剂对水杨酸致大鼠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大鼠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观察中药复方胃炎消冲剂对此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用改良的水杨酸灌胃法制备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以三九胃泰为阳性对照药,观察胃炎消冲剂对模型大鼠胃酸分泌,胃蛋白酶活性,胃肠蠕动功能及胃粘膜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胃炎消冲剂可明显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的胃液酸度,增强胃蛋白酶活性,减轻胃粘膜萎缩,对胃肠排空速度无影响.结论胃炎消冲剂可提高胃液酸度及胃蛋白酶粘性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且不影响胃肠蠕动功能.其疗效优于三九胃泰.  相似文献   

5.
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核糖核酸酶(FITC-RNase)作为探针,结合半薄切片技术,观察了慢性萎缩性胃炎与正常胃活检组织中RNA的分布变化,结果表明:慢性萎缩性胃啖腺体细胞内RNA明显减少,分布部位与正常胃腺体细胞差异较大,这些结果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提供了一些依据,对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变化及其与胃癌的关系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介绍内镜检查1142例并探讨其病理和病因。上消化道疾病以慢性浅表性胃炎最常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慢性胃溃疡,残胃为胃癌前期状态。应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7.
王秀锋  陈一伟  白亮寅 《甘肃科技》2006,22(4):170-170,172
目的研究心理治疗与护理对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28例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心理因素的测评,分析心理因素与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发作的关系,及时了解并减轻各种心理问题,进行妥当的心理治疗与护理。结果128例患者通过心理治疗与护理后能很好的调节自己的情绪,降低了复发率。结论:心理治疗与护理对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康复有确切效果。  相似文献   

8.
黄也格 《科技信息》2013,(19):472-472,502
目的:观察自拟方加味补中益气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3年3月以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30例(治疗组),并与铝碳酸镁片合多潘立酮片口服的患者3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30例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临床有效。结论:加味补中益气汤能明显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其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9.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临床常见的胃部疾病之一,发病主要是胃黏膜固有腺体发生不同程度的萎缩,由感染幽门螺杆菌引起。临床经验显示,常规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欠佳,并不能彻底根治患者的病情,而中医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优势,能有效调节患者体内的气机,深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中医药着眼于病机病理和辨证施治等原则,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科学用药,抑制患者的胃黏膜继续萎缩,改善已萎缩的胃黏膜,阻断肠上皮化生。为了解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用中医药治疗的临床情况,本次对中医药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研究进展作综述。  相似文献   

10.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常见的难治胃病之一,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运用穴位贴敷治疗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通过放免法测定,七鼠血浆胃动素(MTL)和血清胃泌素(Gas)的变化,揭示穴位贴敷对胃拈膜保护、营养和修复的影响,探索穴位贴敷疗法治疗CAG的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agA阳性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胃炎等胃及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对Hp阳性(~(13)C-呼气试验为阳性)、胃黏膜快速尿素酶联免疫法阳性的512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及80例对照者(健康体检:~(13)C-呼气试验为阴性、胃黏膜快速尿素酶联免疫法阴性)行血清CagA抗体检测.512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18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120例,十二指肠球溃疡(DU)100例,胃溃疡(GU)108例.结果 CagA抗体阳性检出率对照组为30%,慢性浅表性胃炎组阳性率为61.96%,慢性萎缩性胃炎组阳性率为63.33,十二指肠溃疡组阳性率为68.00%,胃溃疡组阳性率为74.07%.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CagA阳性总检出率为66.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十二指肠疾病Hp阳性感染者中CagA抗体阳性总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CagA抗体阳性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密切相关;两组胃炎患者CagA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CagA抗体阳性感染与胃炎密切相关;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CagA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CagA抗体阳性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王丽梅 《甘肃科技》2016,(24):106-107
探讨阿莫西林联合叶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疗效及胃动素及胃蛋白酶原的影响。选取2013年6月-2016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叶酸治疗,观察组给予阿莫西林联合叶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胃动素(MOT)及胃蛋白酶原(PG)变化。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OT、PGⅠ及PGⅡ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莫西林联合叶酸可有效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效果,改善MOT、PGⅠ及PGⅡ水平。  相似文献   

13.
杨琼 《甘肃科技》2016,(5):104-105
探讨阿莫西林和兰索拉唑联合应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兰索拉唑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优于对照组(71.43%)(P0.05);实验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复发率为(2.86%)明显低于对照组(22.86%)(P0.05)。采用阿莫西林联合兰索拉唑应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分析针对寒凝气滞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实施黄芪建中汤联合槟榔穴位贴敷治疗的有效性。随机将医院收治的寒凝气滞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69例分成两组,针对参照组34例患者实施单纯黄芪建中汤进行治疗,针对观察组35例患者实施黄芪建中汤联合槟榔穴位贴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寒凝气滞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观察组胃炎患者治疗后的胃泌素水平、胃动素水平、生长抑素水平、中医症状评分、治疗优良率明显优于参照组胃炎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存在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针对寒凝气滞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实施黄芪建中汤联合槟榔穴位贴敷治疗的疗效较为显著,促使患者胃肠道激素水平的改善,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促进患者预后及康复。  相似文献   

15.
郭潇 《甘肃科技》2006,22(5):192-192,180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以上腹不适,饱胀,钝痛,烧灼痛,无明显节律性发作,甚或仅有消化不良表现为特点的慢性活动性胃部病变。男性稍多于女性,门诊就诊率约50%,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存在各地治疗不积极,药物使用不系统,患者配合欠佳等情况,致使治疗结果欠满意。我在门诊治疗过程中通过质子泵抑制剂三联疗法,辅以后续综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28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人性化护理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影响。选取临夏州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78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对护理满意度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94.87%,对照组总有效率69.2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97.44%,对照组总满意度76.92%,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性化护理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存在有利影响,是较常规护理更加优秀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慢性胃炎舌尖微循环变化与中医证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胃炎舌尖微循环变化与中医证型关系刘晓伟1)崔志英(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关键词:慢性胃炎;舌尖微循环;中医证型中图分类号:R331.37慢性胃炎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为此,我们对77例慢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为痰瘀互结...  相似文献   

18.
探究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效果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选取2014年2月-2016年4月在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2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胃泌素-17(G-17)水平。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G-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显著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效果,调节相关免疫细胞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七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文艳 《甘肃科技》2003,19(5):83-84
依据不同的病理介绍了七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疗法,用于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20.
观察降胃通络汤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将180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9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标准三联疗法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标准三联疗法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降胃通络汤配合穴位埋线治疗治疗,14天为一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变化。将2组进行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4.4%,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