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松藻矿区打通一矿为例,对松藻矿区区域构造与打通一矿矿井构造的关系以及井田构造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找出了断裂构造的分布规律,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箭竹坪矿区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的简要分析,探讨了该矿区的构造演化,希望对今后该矿区的勘探与开发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吕风矿区构造特征分析,探讨了该区构造演化过程,即印支晚期主要形成二条滑覆断层;燕山早期形成吕风背斜;燕山中晚期形成南北边界正、逆断层及岩浆岩,并且使该区构造复杂化。  相似文献   

4.
文中以地质动力区划方法查明的各级活动断裂为区域构造格架,将矿区简化成由27条断裂的弹塑性平面模型。经过数值模拟计算,得出了1-2断裂所形成的构造应力区是北票矿区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成因,是矿区动力现象显现的动力源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昌福山矿区构造可归纳为3个构造特征:第一该矿区总体构造形态以背斜构造为主体;第二该矿区缓断裂构造发育,发育的F、F、F三条主要缓断裂构造,均为切层式滑覆断层,且均具有"层位"性;第三该矿区是以"扇"型主干断裂构造构成矿区的边界断层。并分析、研究了昌福山矿区构造形成机制及演化。  相似文献   

6.
淮北宿临矿区构造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宿临矿区是淮北煤田的主要赋煤地带。自石炭二叠纪以来,该区经受了多次构造活动。在早期形成的徐准拗陷基础上主要发育有东西向及北北东向的断裂,这些断理解共同构成了矿区的基本构造格架。断块内褶皱多为开阔短轴褶皱,并发育有较大一级的北东向断层有层滑构造等。岩浆岩的侵入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矿区内地球物理场特征(场值及分布)也正证实了矿区内构造展布及演化的综合特征。而这种构造演化与华北板块南缘和东缘的两条板缘构造活动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根据许疃矿区内大量断层、褶皱的构造形迹和分布规律,系统的分析了研究区内的地质构造发育特征,并从矿区所处聚煤盆地构造演化入手,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对矿区内不同期次构造应力场特征和构造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区内总体构造形态为一走向近南北、向东倾斜的宽缓单斜构造,局部发育次级褶曲,并被一系列断层切割改造的复杂局面;矿区构造是经历了四期构造运动的结果,不同期次构造组合形成了矿井现今复杂的构造格局,燕山早期活动对总体构造轮廓的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最终格局是在燕山期形迹基础上改造而成。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隘头煤矿区含煤岩地层特征,阐述了该区的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探讨了构造特征对煤层控制作用,对该矿区的煤炭资源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霍州矿区断层构造的分形特征与渭河盆地东区基本相同,都形成于张扭性的动力学环境;矿区内各井田的断层分维值以白龙井田最高,团柏井田最低;分维值的大小体现断层构造的复杂程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石坑岽矿区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的分析与研究,初步探讨了主体背斜、正断层、缓倾角断层以及岩浆岩对含煤地层的影响,对今后该矿区的找煤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东中矿区控煤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的分析与研究,探讨了矿区内主体复式向斜、滑覆断层、正断层、逆断层以及岩浆岩对含煤地层的影响,对今后矿井生产开发与邻近矿区的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根据某煤矿的断层、褶皱等主要构造分布特征,分析该矿井地质构造的分布发育特征。对照该镇矿区地质构造发展,并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分析了矿区构造应力场特征和形成机制,讨论了周期时间。结果显示:矿区构造呈近南北向东倾斜的总趋势,单斜构造,地层扭曲的方向大致沿走向自北向南;该矿区构造主要经历了三期地质构造运动,即印支期的运动、燕山期的运动和喜马拉雅期的运动,其中燕山运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梁山矿区地质构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梁山矿区所在的中梁山背斜属于川东褶带的重庆弧形构造的观音峡背斜之南延部分。背斜轴迹呈一个略向西凸出的弧形构造,背斜形态呈复舟状,其轴部的次级高点呈雁形排列。断裂发育大多数为压性及压扭性结构面,中梁山矿区成煤后的构造应力作用可分为先后不同的两期:第一期即喜玛拉雅早期,在南北向的反扭和东西向的挤压联合作用下,便产生了重庆弧形构造及中梁山背斜;第二期即喜玛拉雅晚期,由于川黔南北带活动,这种东西向的侧压力波及到本区,使中梁山背斜进一步加强,产生新的构造,又使原有断裂进一步活动,产生顺扭现象。重庆弧形构造与川黔南北带复合,对中梁山矿区起到了后期改造作用,从而形成了中梁山矿区现今的构造面貌。  相似文献   

14.
霍州矿区区域地质构造应力-应变场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生产矿井揭露的地质构造资料。研究了霍州矿区构造演化的三期区域应力--应变场。研究表明。不同时期构造应力场形成了目前霍州矿区的构造面貌。构造应力场演化的研究为进一步查清矿区中小型地质构造规律、对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矿井生产和建设提供较准确的地质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掌握韩城地区煤田构造变形特征和含煤地层赋存的规律,指导该区的煤炭资源勘查与评价,在系统总结韩城矿区地质构造发育规律的基础上,运用构造控煤分析方法,提出了矿区控煤构造样式,总结出矿区构造控煤模式。研究认为韩城矿区构造控煤样式共有3大类8种类型,其形成机制主要以挤压作用为主,辅以拉张和走滑作用。煤层赋存规律与控煤构造样式与模式密切相关,韩城矿区普遍存在聚煤前古构造控煤模式、同沉积构造控煤模式和后期构造控煤模式等3种构造控煤模式。综合韩城矿区地质构造发育机制,解释了韩城矿区东南浅部瓦斯含量高于西北深部的反常现象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认识高陂矿区构造特征入手,分析了矿区构造演化过程。文章认为,高陂矿区的褶皱主要是高陂向斜,后期形成了较多次一级褶曲;区内存在三类断层:滑覆断层,边界逆断层,小型断层。印支晚期主要形成三条滑覆断层;燕山早期形成高陂向斜,东西边界断层,次一级褶曲,小断层;燕山中晚期形成南北边界断层,并使高陂向斜南高北低。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石坑岽矿区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的分析与研究,初步探讨了主体背斜、正断层、缓倾角断层以及岩浆岩对含煤地层的控制作用,对今后该矿区的勘探与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吕凤矿区构造特征分析,探讨了该区构造演化过程,即印支晚期主要形成二条滑覆断层;燕山早期形成吕凤背斜;燕山中晚期形成南北边界正、逆断层及岩浆岩,并且使该区构造复杂化。  相似文献   

19.
一般来说,一个矿区的构造特征不是一个矿区本身的问题。它的特征是由周围全部地质构造控制下形成的,而且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直按联系。我们认为区域构造控制局部构造,一级构造控制二级构造,但一级构造不能越级直接控制三级构造,各级构造的形式,都有其独自的力学特征,区域构造的作用力不是局部小构造形成的直接的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湘中坳陷托山煤矿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地质构造研究及矿井内巷道的小断层分析,探讨了逆冲、滑脱构造的特征、形成机理和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托山矿区下石炭统测水煤系5煤层具备发育顺层构造的物质条件,属托山煤矿推覆构造潜在主滑面,矿区重力滑覆与挤压推覆并存.滑覆和推覆构造形成于不同时期、不同构造环境中,具有各自的组合形态及演化历史.构造反演显示托山矿区的滑脱构造历经早期逆掩、中期逆冲、晚期反向重力滑脱转型3个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