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们通常把七夕佳节和牛郎与织女的传说故事联系起来,认为七夕是牛郎织女的传说衍生出来的节日。然而从文字记载来看,七夕节要早于牛郎织女传说数百年。从七夕风俗上看,七夕节不仅包涵了牛郎织女传说所表达的文化内涵,更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另一方面,七夕节日又因牛郎织女传说而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并借以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2.
社会转型以来,中国传统民俗节日的文化留存及其在民众中的影响力日渐衰微,七夕节也进入濒临消亡状态.但西方的情人节在中国土地上风靡之后,七夕节被作为"中国情人节"重新提出来.在这场对七夕节文化涵义进行"改造"的活动中,传媒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客观看待大众传媒对七夕"中国情人节"的炒作,并解析"中国情人节"流行的原因,对我们具有相当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世界博览》2013,(17):10-10
中国农历的七月初七是七夕节,传说牛郎织女每年只能在这一天相会。而人们庆祝七夕的方式则随着社会发展在逐渐改变。  相似文献   

4.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日本的七夕节源于中国,经过多年的演变,如今已经成为日本夏季传统的节日之一。中国的七夕节形成已久,传入日本后,通过与日本本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也逐步形成了独具大和民族特色的节日。本文通过两国七夕节的对比,旨在正确认识和把握二者的不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中日两国的思想文化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5.
在中日两国的节日文化中,祭祖是其中重要的一个传统习惯,她反映了两国人民对祖先和故人的无限追思与崇敬。日本的节日文化如端午节,七夕节等深受古代中国的影响,但却未导入形成于唐代的清明节,而是接受了佛教孟兰盆会的影响,以此来祭奠祖先,缅怀逝者。反之在中国最隆重的祭祖活动英过于流传至今的清明节。对此现象,笔者试图从形成年代,宗教信仰等方面分析其中的原由。  相似文献   

6.
传统节日承载着一个民族历史进程中积淀下来的性格、信仰、观念、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民族文化内涵,是民族精神在特定的社会土壤上长期孕育的结果和重要载体。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作为民族文化载体的传统节日,处在相互融合与相互碰撞中。中国七夕节和西方情人节则是中西传统节日文化相互碰撞与冲击的典型例子。对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七夕节和西方情人节进行对比,有利于筛检其在固有的价值观念、情感心理和文化符号方面所负载的积极因素和精神蕴含,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历史内涵,增强其文化传播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今年的8月13日是一年一度的"七夕"。"七夕"即农历七月初七,又称"重七"、"七月七"、"乞巧节"。近年来,为了与西方的情人节对应,又被人们说成是中国的"情人节"。这是一个由天上的星星和神话故事打造成的传统节日。牛郎织女的故事初秋的傍晚,在头顶附近,可以看到一颗很亮的白色星星,这就是织女星,它在银河的西岸;从织女星朝东南跨过银河,可以见到三颗星,大致均匀地排在一条线上,中间的一颗也很亮,它就是牛郎星,又叫牵牛星,两颗星隔河相望。我们的先人为这两颗星编出了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克隆植物细叶结缕草(Zoysia tenuifolia Willd.)匍匐茎上复合节及各器官形态建成的时间观测,探讨其克隆植株生长发育的时间节律.研究表明:细叶结缕草的生长发育呈现出较强的节律性,主匍匐茎和二级匍匐茎的生长具有一定相似性.在主匍匐茎和二级匍匐茎上,一般3.3d左右形成一个复合节,而单个复合节间的发育一般需要持续7~8d时间.复合节间的30%的增长是在另外一个复合节形成并快速伸长的同时进行的.通过主匍匐茎的向前直线型生长和次级匍匐茎的侧向伸展,细叶结缕草分株种群规模扩大,提高了生态适应性和种间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克隆植物细叶结缕草(Zoysia tenuifolia Willd.)匍匐茎上复合节及各器官形态建成的时间观测,探讨其克隆植株生长发育的时间节律.研究表明:细叶结缕草的生长发育呈现出较强的节律性,主匍匐茎和二级匍匐茎的生长具有一定相似性.在主匍匐茎和二级匍匐茎上,一般3.3d左右形成一个复合节,而单个复合节间的发育一般需要持续7~8d时间.复合节间的30%的增长是在另外一个复合节形成并快速伸长的同时进行的.通过主匍匐茎的向前直线型生长和次级匍匐茎的侧向伸展,细叶结缕草分株种群规模扩大,提高了生态适应性和种间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3章第2节第3课时的内容。课文中有关艾滋病的科学知识涉及得较少,而同学们对这方面的知识却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由于我国目前艾滋病的快速增长趋势,迫切需要对学生进行艾滋病的健康心理教育和人道主义的道德情感教育,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节课通过指导学生选择课题、收集和处理信息、调查采访、论证分析和交流汇报,使学生从认知、情感、道德观念上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清晰对待艾滋病人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设置液压传力装置的铁路桥梁随温度变化和制动力作用的墩顶位移对节流量的限定条件,分析确定了不同桥长的节流量范围。通过对实验液压装置的节流特性研究,提出了节流量的测试方法和选用节流阀的推荐旋口度,完成了铁路桥梁采用液压传力装置的技术可行性论证。  相似文献   

12.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对隆林苗族跳坡节体育文化产业进行深入系统研究,阐述了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跳坡节体育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在此基础上提出跳坡节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旨在推动跳坡节体育文化产业与隆林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样品的X射线分析和化学动力学基础上,研究了2201及2212超导相形成的动力学曲线与方程,论证了前者是后者形成的主体,指出了总反应表观活化能是控制超导相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克隆植物结缕草在两种环境中的生长发育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克隆植物结缕草为对象,研究了其在温室内、外两种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特征.结果表明:在相同环境条件下,主匍匐茎上的复合节、根、Ta和Tb分蘖的形成顺序依次后移,且形成速率均呈相互平行的直线关系.但在温室内,主匍匐茎上的复合节及其它器官的形成时间一般均较温室外晚.复合节间的形成是逐渐完成的,在温室外,一个复合节间的70%完成于该复合节形成后和下一个复合节间形成前,而其余则完成于下一个复合节间形成之后.在温室外,二级匍匐茎上复合节及其它器官的形成规律与主匍匐茎相似,但Tb的形成速率较慢.这与各级匍匐茎之间以及各相应构件器官之间资源传输与分配格局存在差异有关.通过主匍匐茎的向前直线型生长和次级匍匐茎的侧向伸展,结缕草分株被放置到更加广阔的生态空间,分株种群规模扩大,资源摄取能力增强,从而有助于提高结缕草的生态适应性和种间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当前“新一轮信息革命”的浪潮,明确提出“人际传播媒介”的概念,并对该概念的本质和形成的历史背景进行了分析和论证。侧重论证了“人际传播媒介”将在下个世纪取代大众传播媒介,而演变为传媒主角的历史必然性,以及媒介的这种发展趋势在信息开发上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何德廷 《咸宁学院学报》2004,24(5):222-222,224
《抗战国共肃奸记》是肃奸研究的开山之作,极具学术价值。它激起了国人强烈的民族爱护、保护意识,在作者和读者间形成思想共鸣。该书寓史学分析,论证于适当的文学描述之中,血肉丰满。该书从内容到形式上确有创新和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7.
乞巧最早属于北方风俗,且和远古秦先民密切相关。丰富的唐宋七夕诗文,为我们考察乞巧在陇南的流传提供了全新视角。和六朝七夕诗文相比,唐宋诗文反映陇南(陇右)乞巧的面不够大,但唐人从六朝的代意模式中走出来,展示了自身的情感与思想。诗文的思想情感在士气激扬的唐代,显露了诗人对乞巧民俗的关注;而宋人沉著于坚持,将唐代七夕诗描述陇右(陇南)乞巧的理念和事件踵事增华,对今天陇南乞巧民俗流传影响最为直接。在宋金对峙时期陇南(陇右)成为前线和要地,民俗活跃起来,乞巧随之也发扬光大,以足够的规模和独到的品质,终于在今陇南西和、礼县保留了下来,堪称是个奇迹。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试图建立传播学中的新假说~—双错位假说。双错位假说针对大众传播对青少年受众宏观层面上的两个影响而提出。研究建立双错位假说的同时分析双错位假说的表象和本质,论证其形成的原因,预测其可能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鹊桥目睹记     
童年时,常听外婆讲牛郎织女“七·七”鹊桥会的故事:每年七夕,满天的喜鹊向天河扑去,相互咬着尾巴,横跨天河搭起一座绚丽多彩的鹊桥,让天河两岸苦待了一年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这一天,在葡萄树下(或传在茶豆树下)可以看到鹊桥以及鹊桥上的牛郎和织女。我幼小的心灵不仅为牛郎织女的悲欢离合所感动,更对美丽的鹊桥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勇敢、善良的喜  相似文献   

20.
(中心论点:“三峡情结”是李白思想感情和诗文创作的重要情结之一,它对李白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巨大影响。论证:首先着眼于事实,叙述李白自志学之年开始直到暮年,在漫长的生活、创作历程中与三峡结下的不解之缘,尤其是李白三经三峡的独特经历,从而证明其“三峡情结”乃事由天成。接着从宏观上剖析李白三峡情结构成的主要因素,从客观与主体的辩证统一方面阐明:三峡的自然美和三峡民情风俗与文化积淀,形成了李白独特感悟的三峡情结和三峡精神。论证的主体是第三部分,以李白的大量诗文(25)篇分七个方面证明三峡情结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