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习记忆能力障碍是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 e, AD)的主要临床症状和特征,而目前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有三种有影响力的学说.因此理想的阿尔茨海默病AD动物模型,对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目前几种有影响力的AD的动物模型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不溶性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的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的中心环节,Aβ是由β-分泌酶(BACE1)和γ-分泌酶顺序切割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产生的,BACE1与APP在质膜、内含体/溶酶体、高尔基体反面膜囊(TGN)以及早期分泌途径之间的转运很大程度上影响了Aβ的产生.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的方法探讨了Sorting nexin12(SNX12)对Aβ产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过表达SNX12后,分泌到细胞外的Aβ减少,γ-分泌酶的活性及PS1、NCT、pen-2、APP和BACE1的蛋白水平没有明显变化,APP-βCTF水平降低,而下调SNX12时Aβ水平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结果表明,SNX12与BACE1在细胞内存在共定位,并且SNX12表达增加可以使BACE1和APP在细胞内处于同一区域的数量减少.这些结果表明,过表达SNX12通过调节BACE1在细胞内的定位,使细胞内处于同一区域的BACE1与APP的数量减少,导致经BACE1切割的APP减少,从而降低Aβ的产生.因此SNX12可能在AD的发病过程中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阿尔茨海默病,又叫老年性痴呆,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该病的发病机制目前认可的学说有Aβ毒性学说、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学说、胆碱能损伤学说、自由基损伤学说、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学说、钙平衡失调学说等。目前临床上尚无根治该病方法,预防就是最好的治疗。适宜的体育运动可以减少Aβ在脑内的过度沉积、抑制tau蛋白的异常磷酸化、帮助维持胆碱能系统正常运作、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防止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和修复细胞内钙超载。因此,体育运动不仅能够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还能够有效地干预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进程。本文就运动对阿尔茨海默病防治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赵乔  焦守恕  王钜 《实验动物科学》2009,26(3):39-45,52
1906年11月3日,在德国Tübingen的一次会议上,巴伐利亚精神病学家Alois Alzheimer首次描述了随后以其名字命名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综合症的病理特征,即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亦称老年痴呆[1].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血浆β-微管蛋白与淀粉样蛋白前体(APP)进行定量分析,分析这些指标的变化是否可以为临床诊断阿尔茨海默病提供生物学方面的帮助.方法: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测定11例AD、11例VD和8个正常老年人血浆β-微管蛋白和APP的水平.结果:(1)血浆APP含量AD患者(84.36±41.34)的高于VD患者(56.34±18.68)和正常人(43.25±27.67), P<0.05;(2)血浆中β-微管蛋白含量AD患者(105.91±41.25)高于VD患者(64.36±28.27)和正常人(52.25±11.11), P<0.05;(3)VD患者和正常人之间APP和β-微管蛋白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4)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浆中APP和β-微管蛋白含量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451(P<0.05).结论:AD患者血浆APP和β-微管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和VD患者,对AD患者血浆APP和β-微管蛋白含量的测定对AD的诊断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Aβ42(β-amyloid 42)蛋白聚集的毒性作用可能是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主要病因之一.运用模式生物果蝇研究Aβ42可能对果蝇部分社交行为的影响.首先,在Aβ42果蝇AD模型中观察到Aβ42在果蝇神经中枢蘑菇体区域的聚集和沉积.然后,观察Aβ42果蝇的攻击性,实验发现Aβ42能加速首次攻击时间,并增加攻击频率等.最后,观察Aβ42果蝇的交配行为.实验证明,表达Aβ42可以增强中年果蝇攻击性行为,而对交配取向没有明显作用.实验结果可为后续深入研究Aβ42对攻击性行为影响的神经环路和分子基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Aβ神经毒性的来源和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制备了Cu(Ⅱ)Aβ1-40复合物,并对该复合物体内外的生物学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Cu(Ⅱ)Aβ1-40复合物ESR波谱呈现蛋白束缚Cu(Ⅱ)的谱线特征,提示:Cu(Ⅱ)已以某种方式与邵结合。Cu(Ⅱ)Aβ1-40复合物可利用水溶液中分子氧以及XO/X系统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形成过氧化氢;而单纯的Aβ1-40却无此作用。CD谱显示:与单纯的Aβ1-40比较,Cu(Ⅱ)Aβ1-40复合物的α-螺旋百分含量有所降低。Cu(Ⅱ)Aβ1-40复合物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的生长抑制作用要比单纯Aβ1-40作用出现的早。大鼠脑海马微量注射Cu(Ⅱ)Aβ1-40复合物后行为学改变要比单纯Aβ1-40作用更为明显。结论:Aβ与Cu(Ⅱ)结合后启动活性氧系统进而造成神经细胞损伤,这可能是Aβ在AD脑内神经毒性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陆磊 《甘肃科技》2009,25(23):40-41
通过对不同种农产品中β-胡萝卜素的提取测定,建立了一种简便有效的分析方法,试样用清水洗净、沥干、切碎,在40℃烘箱烘干,取出后粉碎过筛,提取液料比为5∶1、超声次数为4次、提取时间为40min、石油醚和丙酮的比例为7.5∶2.5,β-胡萝卜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48nm,本方法重现性好,方法快速、灵敏、可用于农产品中β-胡萝卜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以(-)-香芹酮为起始原料,首次完成了对天然的1β-羟基-β-莎草酮的对映异构体(1')的不对称全合成.  相似文献   

10.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与其功能密切相关,错误的折叠将导致蛋白质生理功能的改变,甚至引起病变.以阿尔兹海默症的致病因子——淀粉样蛋白片段Aβ(16-21)为研究对象,开展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了Aβ(16-21)在水溶液中的全原子运动轨迹.统计结果表明,在纳秒的时间尺度上,水溶液中多肽链倾向于形成β和PPⅡ构型,进而易发生聚集,产生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11.
虫草素对β-淀粉样蛋白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Aβ25-35孵育PC12细胞制作细胞损伤模型,探讨虫草素对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不同组别PC12细胞用Aβ25-35诱导48 h后,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LDH法测定细胞膜通透性,化学比色法测定细胞中SOD活性和MDA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PC12细胞中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两种剂量的虫草素均使细胞存活率显著增加,细胞培养上清中LDH含量显著减少,细胞中SOD活性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下降,并明显降低PC12细胞Caspase-3的表达.结论虫草素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死亡、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Alzheimer病(AD)出现神经变性前的早期记忆功能障碍中,可溶性β-淀粉样蛋白(Aβ)发挥了重要作用.Aβ及其活性片段对海马长时程增强(LTP)的压抑效应与其对学习记忆认知行为的伤害作用具有密切联系,但其机制仍不清楚.鉴于突触后兴奋性和抑制性受体/通道在突触传递、包括LTP的诱导中起着关键性调制作用,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了β-淀粉样蛋白31-35片段(Aβ31-35)和25-35片段(Aβ25-35)对急性分离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谷氨酸(Glu)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和γ-氨基丁酸(GABA)受体通道电流的影响.结果显示:急性给予Aβ25-35或Aβ31-35可对Glu受体电流和GABA受体电流产生相反的调制作用.Aβ25-35预处理剂量依赖性地减小了Glu和NMDA引起的全细胞内向电流,相反,GABA受体电流被明显增强;小片段的Aβ31-35也选择性抑制了Glu和NMDA受体电流,增强了GABA受体电流;然而,给予Aβ25-35的反序列Aβ35-31预处理后,Glu,NMDA和GABA引起的受体电流均未出现明显改变.这些结果表明,Aβ25-35和Aβ31-35片段急性处理可导致海马锥体细胞NMDA受体和GABAA受体分别受到抑制和易化影响,这可能有助于解释AD早期可溶性AB对海马LTP及认知行为造成的伤害作用.同时,Aβ25-35Aβ31-35片段具有的类似效应提示,31-35序列很可能是Aβ发挥神经毒性作用的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13.
建立一种基于液相色谱-高分辨串联质谱(LC-HRMS/MS)方法检测牛奶中A1和A2β-酪蛋白.采用等电点沉淀法从牛奶中提取酪蛋白,经胰蛋白酶酶解后,将酶解产物进行LC-HRMS/MS分析,选择含有差异氨基酸残基(第67位)的肽段作为特征肽段对A1和A2β-酪蛋白进行区分.采用Tris-HCl缓冲溶液充分溶解酪蛋白,在...  相似文献   

14.
β-淀粉样蛋白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行为等方法,探讨了β-淀粉样蛋白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结果显示β-AP组大鼠在新异环境中自发活动和探究行为减少,Y-迷宫分辨学习记忆减退,同时海马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β-淀粉样蛋白可引起海马内自由基累积和脂质过氧化损伤,导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减退.  相似文献   

15.
通过观察白藜芦醇对淀粉样蛋白(Aβ25-35)诱导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损伤的影响,探讨白藜芦醇对老年痴呆的治疗作用.方法是采用侧脑室注射Aβ25-35和腹腔注射白藜芦醇2周后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比较不同处理后的大鼠逃避潜伏期、到达平台游过距离以及目标象限内游泳所占的时间百分比.得到以下结果(1) Aβ25-35引起大鼠学习记忆的下降;(2)白藜芦醇有效地逆转Aβ25-35导致的学习记忆的损伤.因此,腹腔注射白藜芦醇有效地阻止了Aβ25-35对学习记忆的损伤.这些结果提示白藜芦醇是治疗AD学习记忆功能损伤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Alzheimer病(AD)出现神经变性前的早期记忆功能障碍中,可溶性β-淀粉样蛋白(Aβ)发挥了重要作用,Aβ及其活性片段对海马长时程增强(LTP)的压抑效应与其对学习记忆认知行为的伤害作用具有密切联系,但其机制仍不清楚.鉴于突触后兴奋性和抑制性受体/通道在突触传递、包括LTP的诱导中起着关键性调制作用,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了β-淀粉样蛋白31—35片段(Aβ31-35)和25-35片段(Aβ25-35)对急性分离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谷氨酸(Glu)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和γ-氨基丁酸(GABA)受体通道电流的影响.结果显示:急性给予Aβ25-35或Aβ31-35可对Glu受体电流和GABA受体电流产生相反的调制作用.Aβ25-35预处理剂量依赖性地减小了Glu和NMDA引起的全细胞内向电流,相反,GABA受体电流被明显增强;小片段的Aβ31-35也选择性抑制了Glu和NMDA受体电流,增强了GABA受体电流;然而,给予Aβ31-35的反序列Aβ35-31刊预处理后,Glu,NMDA和GABA引起的受体电流均未出现明显改变.这些结果表明,Aβ25-35和Aβ31-35片段急性处理可导致海马锥体细胞NMDA受体和GABAn受体分别受到抑制和易化影响,这可能有助于解释AD早期可溶性Aβ对海马LTP及认知行为造成的伤害作用.同时,Aβ25-35和Aβ31-35片段具有的类似效应提示,31—35序列很可能是Aβ发挥神经毒性作用的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17.
肉制品中β-兴奋剂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次采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法(CE-ED)同时测定了肉制品中β-兴奋剂盐酸克伦特罗与沙丁胺醇的含量,考察了缓冲液酸度和浓度、分离电压、氧化电位和进样时间等实验参数对分离检测的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工作电极为直径300 μm的碳圆盘电极,检测电位为+950 mV(vs. SCE),缓冲液为40 mmol/L硼砂溶液(pH =7.4),分离电压 18 kV,上述组分在8 min中内即可实现分离.盐酸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在两个数量级的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测下限(S/N=3)分别为1.11×10-7和9.80×10-8 mol/L,且抗坏血酸对其检测不产生干扰.该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实际样品中β-兴奋剂残留状况的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萎缩性胃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IL-1β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浅表性胃炎患者52例,萎缩性胃炎患者50例.试验分4组:A组:浅表性胃炎并HP阴性;B组:浅表性胃炎并HP阳性;C组:萎缩性胃炎并HP阴性;D组:萎缩性胃炎并HP阳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IL-1β水平,采用14C-尿素呼吸实验方法(14C-uBT)判定HP感染情况.结果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IL-1β水平均高于浅表性胃炎,尤其萎缩性胃炎伴HP感染阳性患者血清IL-1β水平升高明显,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患者(P<0.01).与无HP感染的萎缩性胃炎患者相比,其血清IL-1β水平也明显升高(P<0.05).血清IL-1β水平在浅表性胃炎患者中有HP感染比无HP感染的患者也有升高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萎缩性胃炎的发病机制中IL-1β是关键的功能细胞因子,并可能是HP感染导致萎缩性胃炎的相关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探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与脑氧饱和度(rSO2)及血浆β-淀粉样蛋白(Aβ)水平的相关性。创新要点:POCD的发生机制与rSO2及Aβ有一定的相关性;rSO2较基础值下降的最大百分数(rSO2,%max)〉10.2%有可能发生POCD,因此,rSO2监测可能是预测POCD发生的有效工具;Aβ可能是发生POCD敏感的生化预警指标。研究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50例,于术前1天和术后7天分别行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数字广度、数字符号、循迹连线、词汇流畅性(VFT)和单词辨认神经心理测验。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气腹开始前(t1)、气腹120 min(t2)、气腹240 min(t3)、气腹480 min(t4)、气腹结束(t5)及术毕24 h,抽取颈内静脉血3 ml,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方法测定Aβ含量。术中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连续监测rSO2,并计算术中rSO2平均值(rSO2^-)、术中rSO2最小值(rSO2,min)和rSO2,%max。重要结论:POCD的发生与rSO2及Aβ有关;危险因素可能有老年、低教育水平、较高基础体温、rSO2下降、CO2蓄积、血浆Aβ升高等;rSO2监测有可能是POCD的有效预测工具之一;Aβ有可能是发生POCD敏感的生化预警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20.
β-胡萝卜素的生产方法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β-胡萝卜素的六种生产制备方法(化学合成法、藻类培养法、植物提取法、植物细胞培养法、微生物发酵法和基因工程法)及其在医药、食品、饲料和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