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俄歇电子能谱对氧化(350℃,空气中)和还原(480℃氢气流中)状态的Pt—Ir/γ—Al_2O_3和Pt—Ir/SiO_2模型催化剂的表面特征进行了研究。试验发现,氧化状态下,样品表面上主要是PtO_2和Ir的高价氧化物以及少量PtO,还原过程使这些氧化物转化为金属,主要是以微细的金属簇的形式分散在表面上。Pt和Ir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是形成双金属簇的表现,同时还有少量由于金属烧结过程形成的较大的金属粒子,该状态下的Pt_(4f)和Ir_(4f)结合能较前者略低;SiO_2载体上的铂和铱的原子浓度与在γ—Al_20_3上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铁/多孔玻璃催化剂的原位穆斯堡尔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比表面积的多孔玻璃为载体,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氧化铁负载量的催化剂,运用程序升温还原- 原位穆斯堡尔谱( T P R In situ Mossbauer) 谱联用技术研究了催化剂的还原过程.实验发现样品的 T P R 谱有三个还原峰,表明氧化铁在多孔玻璃载体上的还原经历了三个阶段,氧化铁与多孔玻璃载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作用。催化剂样品在各个 T P R 还原阶段的穆斯堡尔谱参数表明,多孔玻璃载体上至少存在着两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氧化铁,其与载体的相互作用强度不同,并且在还原过程中分别对应不同温度下的反应: Fe2 O3 → Fe O→ Fe .氧化铁在氧化铝或氧化硅载体上的还原生成 Fe2 + 化合物,而在多孔玻璃载体上则有零价铁生成,表明多孔玻璃载体与氧化铁之间具有相对较弱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表面活性剂及其缔合体系在药物载体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药物载体中表面活性剂分子与药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应用于药物载体中引起的药物分子的溶解度、稳定性、生物活性、渗透能力等的变化,总结了药物载体中表面活性剂与药物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及其所引起的体系物理化学性质(如缔合体系相转变、表面活性剂溶液临界胶束浓度,以及溶液浊点等)的变化.这些性质的变化,对表面活性剂缔合体系作为药物载体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硫化物催化剂在石油化工中广泛应用。本文以Ni_3S_2为主体,介绍硫化催化剂的制备,制备方法及不同性能载体对活性组份分散度的影响,活性组份和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这种相互作用对活性组份的可还元性难易及深度的影响,指明了如何有效地利用活性组份。对影响硫化催化剂活性及选择性,催化剂失活及再生方法等也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蛋白质是所有生命活动的载体,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生命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介绍了原有的用于预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共鸣识别模型,并对该模型运用小波变换进行改进,提出了改进后的共鸣识别模型.该模型的最大特点在于直接通过蛋白质的一级结构预测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改进后的模型较原模型更加适合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预测.运用改进的共鸣识别模型进行了数值试验,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阐述树枝状大分子与药物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计算机模拟研究,树枝状分子作为药物输运的绿色载体,增强药物的生物适应性、溶解度和降低毒副作用,在生物医学等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研究ATP6和BnTR1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具体作用位点,通过构建含不同长度的BnTR1 cDNA序列的pGADT7融合载体,利用酵母双杂交证明了BnTR1的C端92~202位氨基酸序列与ATP6的氨基酸序列具有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TPR技术在催化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程序升温还原(TPR)技术的主要理论,着重讨论了程序升温还原技术在催化研究中的应用现状。通过TPR法不仅可以研究金属催化剂中金属组分和载体之间或金属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且可以了解催化剂的供氧活性和数目。  相似文献   

9.
水稻OsRacD是从水稻幼穗中分离的Rho基因,OsRhoGDI2是通过酵母双杂交筛选到的与OsRacD相互作用蛋白的编码基因,已有的研究表明OsRacD与OsRhoGDI2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并参与水稻育性调控过程.为了鉴定二者的相互作用,本研究构建了OsRacD与OsRhoGDI2基因共表达载体,为采用免疫共沉淀验证二者在体内的相互作用,解析OsRacD与OsRhoGDI2基因参与水稻育性控制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铈基催化材料中,贵金属-载体相互作用的发生机理及其对催化活性的影响,是目前贵金属铈基催化材料研究的热点。简要介绍了贵金属-铈基载体相互作用产生的机理、对催化反应的影响及对该相互作用调控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贵金属-铈基载体相互作用预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个基于腔量子电动力学实现量子受控Hadamard门的方案,作为量子比特载体的电子自旋系统被放置在真空腔场中,两个量子比特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相干光脉冲作为量子通讯总线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采用浸渍还原法成功地制备了不同比例的双金属负载型Ru Mo@UIO-67(Zr)催化剂,并在室温下用于催化氨硼烷水解产氢.该催化剂的结构、组成、形貌和负载的金属粒子尺寸分别采用XRD、ICP-AES、XPS、SEM、TEM等技术手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摩尔比的催化剂中,Ru_1Mo_(0.5)@UIO-67的催化性能最好,其转化频率(TOF)和活化能(Ea)分别为590.1 mol H_2min~(-1)(mol Ru)~(-1)和38.7 k J mol-1,其优良的催化活性可归因于Ru和Mo纳米粒子之间强烈的协同效应,以及Ru Mo纳米粒子与载体UIO-67之间的双功能效应.  相似文献   

13.
在SC-CO2氛围中利用其在碳纳米管中较高的扩散性能,以Ni/CNTs为催化剂主体并分别添加了锌、钼、钴、铜、镧等金属元素,制备双金属催化剂.SC-CO2可将金属粒子带入碳纳米管内腔以提高金属在载体表面的分散度,从而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考察了不同添加剂对反应的影响.试验证明,含有添加剂的反应体系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在电子水平上研究了NiMn双金属与MgO载体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对H原子吸附和H_2解离的影响,并把所得结果与Ni/MgO上相应的结果作比较。研究过程中分别采用完美的和有缺陷的MgO载体负载Ni_2Mn_2簇,构建了两种催化剂模型。结果表明,表面有缺陷的MgO与活性组分Ni_2Mn_2间的相互作用大于完美面MgO与活性组分间的相互作用,H原子在有缺陷的MgO负载的Ni_2Mn_2催化剂上的吸附能大于完美面MgO负载的Ni_2Mn_2催化剂上的吸附能,并且有缺陷的MgO负载的Ni_2Mn_2催化剂更有利于H_2解离;与Ni4负载的MgO上金属与载体间相互作用相比较,添加第二种金属Mn会使活性组分与MgO载体间的相互作用减弱,吸附H原子的能力增强,但是不利于H_2解离。此结果为通过加入第二种金属或改变载体来调变金属-载体间相互作用进而改变催化剂性能的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线索。  相似文献   

15.
"语篇"是词汇的一项重要的载体,但是词汇是因为语篇才能够更好的体现出这其中丰富的意义来,词汇如果离开具体的语言载体,就是一个个比较抽象的符号,缺失了丰富的意义,该文分析了词汇与语篇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探讨词汇在语篇中具有的重要衔接功能。  相似文献   

16.
17.
以Fe3(CO)12为母体制备担载金属簇催化剂的表面化学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表面浸渍的方法制备了以Fe3(CO)12为母体,SY分子筛为载体的担载型Fe3/SY催化剂。采用TPD-IR,UV-DRS、XPS,TPD-GC等技术综合研究了Fe3(CO)12与SY载体间的相互作用,在真空中的热分解以及Fe3/SY上CO吸附、CO和H2共吸附的动态过程。IR结果表明,Fe3(CO)12与载体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并由此使得簇结构得到稳定,脱羰过程中存在着结构的转变。XPS  相似文献   

18.
氨合成钌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RuCl3·3H2 O作为钌活性前驱体 ,活性炭为载体制备了一系列Ru C催化剂 ,利用CO化学吸附等表征手段 ,考察钌负载量和预还原处理条件对钌催化剂活性金属分散状况的影响 ,并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进行氨合成活性评价 .结果表明 ,当钌负载量较低时 ,金属粒子晶粒度较小 ,分散均匀 ,钌利用率较高 ,当负载量质量分数为 4%时 ,炭载体对钌的分散基本已达饱和 ,随着钌负载量进一步增大 ,钌粒子呈明显聚集状态 ,分散度明显下降 ;预还原处理的条件直接影响Ru C催化剂的性能 .  相似文献   

19.
以拟南芥脱落酸(ABA)受体RCAR1和以文为诱饵蛋白质,利用酵母双杂交(Y2H)技术筛选出转录因子AtMYB44,本文进行了pull down及重转酵母验证,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RCAR1与AtMYB44之间确实存在相互作用.此外,为了确定RCAR1在AtMYB44上的作用区域,构建了不同长度的AtMYB44cDNA序列的PGADT7载体,利用酵母双杂交实验分析,表明只有AtMYB44的N端54~105氨基酸序列与RCAR1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