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有一部小说叫《中国太阳》,讲的是农村小伙水娃不断奋斗,借助"中国太阳"工程成为深空宇宙开拓者,为人类解决能源问题的故事。现实中,中国真的有"人造太阳",而且有两个:一个在安徽合肥西郊"科学岛"上的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内,是有着"东方超环"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另一个则是位于四川成都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  相似文献   

2.
谭宝林  潘传红  郝颖 《自然杂志》2002,24(6):348-351
本文将目前受控核聚变的研究途径分成三大类 :磁约束核聚变 (MCF)、惯性约束核聚变 (ICF)和非常规核聚变途径 .并对三类聚变途径进行分析讨论 ,指出在研究受控轻核聚变时应该结合对原子核结构的研究 ,重视对非常规核聚变途径的探索 ,尤其是对 μ子催化核聚变的研究 .文章还指出了下一步 μ子催化核聚变的主要研究方向 .  相似文献   

3.
核聚变等离子体与器壁的相互作用是核聚变材料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受控核聚变中的表面现象》一文对等离子体与器壁表面相互作用中的几个重要物理过程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为获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几十年来,世界各国竞相研究受控核聚变.实现受控核聚变的途径有多种,《惯性约束聚变》一文介绍的就是其中的一种,文章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5.
第一颗原子弹的诞生地——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受控核聚变组的主任德莱塞(H.Dreicer)应谢希德教授邀请来华,在沪期间作了核聚变展望的报告. 德莱塞博士结合激光核聚变中使靶丸有效加热的问题,介绍了他在1977年完成的关于交流等离子体性质的基本研究.离子-电子碰撞的轫致辐射与反轫致辐射是交流电阻率的物理基础.当等离子体波激发后,惠更斯子波因离子关联效应干  相似文献   

6.
受控核聚变已日益接近点火条件,对稠密的非理想等离子体基本性质的研究目前正广泛开展。维德诺夫(Vedenov)曾给出热力学平衡态的非理想等离子体的压强公式。实验室和天体等离子体往往处于非热力学平衡的定态。  相似文献   

7.
科学之窗     
向受控核聚变迈进的一大步经过七年的艰苦筹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终于在1982年12月24日启动了价值31亿美元的托卡马克聚变实验反应堆(Toka-mak Fusion Test Reactor)。初次运转已将通常的氢加热到摄氏10万度以上,持续时间为1/20秒。下  相似文献   

8.
人类对受控热核聚变反应寄予很大的希望,因为它能给世界带来既干净又丰富的能源.在当今,有可能最先实现受控热核聚变反应的装置,是磁约束托卡马克系统,而超导进入这一系统,将挽回磁约束线圈上的巨大能耗。  相似文献   

9.
物理学家在致力开拓无限清洁能源道路上迈出重大一步,实验证明受控核聚变技术导向实际应用尚待数十年艰辛探索。  相似文献   

10.
1954年,世界上第一颗实用型氢弹在美国比基尼岛试验成功,从那时起,受控核聚变就成了各国核物理学家研究的共同课题,因为核聚变能将是人类未来唯一清洁、有效、且又取之不尽的能源。核聚变反应燃料是氢的同位素氘、氚及惰性气体~3He(氦-3)。氘在地球上蕴藏极其丰富,据测,每1升海水中含  相似文献   

11.
激光核聚变     
激光核聚变是目前国际上的一个重大科研课题。本文从企图实现受控热核反应的角度介绍激光核聚变的向心聚爆方案发展过程及有关的若干物理问题。此外,惯性约束的激光核聚变在军事上的应用已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这方面的研究情况也作了简略介绍。  相似文献   

12.
早在三十年代以前,正当原子核物理发展的初期,就已发现轻核聚变反应释放能量的现象。不久又发现轻核聚变是星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但是这种能量在地球上的受控和利用(聚变反应堆)直到现在还未研究成功,而利用后来才发现的重核裂变反应设计出来的原  相似文献   

13.
<正>继2022年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核聚变实验里程碑之后,美国能源部正在建立新的科研中心,以便激励私营部门在激光驱动氢燃料压缩上取得进展。2023年5月,美国能源部聚变能科学项目宣布公开征集专注于惯性聚变能(IFE)的提案。几十年来,美国能源部一直支持通过压缩小型氢燃料标靶来诱发核聚变的研究,不过那是通过核武器研究项目来实现的。去年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在激光核聚变点火实验取得成功之后,人们对资助能源生成技术研发的兴趣增加不少。  相似文献   

14.
据央视国际报道,近日中国科学家建成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核聚变“人造太阳”实验装置,模拟太阳产生能量。这是国家“九五”大科学工程EAST(先进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建设项目,制造一个装置实现受控热核(聚变)反应,可以得到无穷尽的清洁能源就相当于人类为自己制造一个或数个小太阳,源源不断地从核聚变中得到能量。报道说,EAST工程是国家“九五”重大科技工程,工程总投资近3亿元,已成功完成首次工程调试,低温调试和磁体通电测试获得通过,预计今年7、8月份正式运行,进行放电试验。  相似文献   

15.
易平 《科学通报》1963,8(1):69-69
受控热核反应是原子能和平利用研究中最主要的一个前哨阵地。輕核聚变的控制利用一旦成功,其影响将远远超过現在已經使用的裂变反应堆。“受控热核反应”这本将近130万字的巨著,大致可分为二大部分:前五章系統介紹理論基础。作者在第一章首先就輕核聚变的基本現象,使其大規模实現的可能途径,目前在探索实践中所遇到的  相似文献   

16.
李芳著 《科学通报》1983,28(12):720-720
普遍认为可能在坏曲率区域激发的气球模不稳定性对环流器的比压值(等离子体压强与外加磁场压强之比)有着最严格的限制。许多计算结果表明,非圆截面环流器有可能达到较高的比压值,但详细研究仍有待进行。本文利用以前完成的一个平衡编码对非圆截面环流器的气球模进行了研究。在此计算中,q剖面及压强梯度等都很容易调节。  相似文献   

17.
受控核聚变研究的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厚昌  黄锦华 《自然杂志》2006,28(3):143-149
核能包括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所释放的能量。核裂变会产生长寿命放射性废物,由于公众的反对意见,它的发展受到了一定阻碍。核聚变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如果实现以氘为燃料的受控核聚变,则可获取2×10~(11)TW·a的核聚变能,若以每年20TW·a速度消费,则可以使用100亿年。如以氘-氚为燃料,也够使用3000万年。所以受控热核聚变一旦实现,世界能源问题就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它是相当安全的能源。燃烧等离子体一旦建立,任何运行事故都能使等离子体迅速冷却,从而使核聚变堆在短时间内熄灭。在等离子体中的储能非常低:小于1 GJ。它是相当清洁的能源,不产生化石燃料电站所释放的二氧化碳和氧化氮之类的燃烧产物,也不产生长寿命高放射性废物——锕系元素和裂变产物。氚具有放射性,但它的半衰期非常短,仅为12.3年。因此,从长远看,发展核聚变能源对我国乃至全球解决能源问题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讯]近日,美国劳伦斯一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在Science和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论文,宣布他们的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工作获得重大突破,实验中发现了激光点燃核燃料的迹象,核聚变反应释放出的能量比燃料(用于引发核聚变反应)吸收的能量多,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约是以前记录的10倍。核聚变是1930年代发现的核反应现象。两个质量很小的原子核发生反应,在合成一个质量更大的新原子  相似文献   

19.
1978年,卡皮察在接受诺贝尔奖金的讲演中阐述了除以托卡马克为代表的磁约束装置和激光核聚变装置外,还有他们所开辟的有希望获得受控热核反应的新途径,其装置称为nigotron. 这条途径可称为微波等离子体核聚变,它  相似文献   

20.
正支撑人类社会运转的几乎一切能源,从煤、石油、天然气,到风能、生物能,其本质都是太阳能,而太阳上的能量来自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当人类发现太阳产生能量的原理(核聚变)之后,便找到了无限能源的可能性。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是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在实验室里复制一个"太阳",目的就是为了寻找人类未来的能源出路。更重要的是,核聚变技术是一项几乎完美的技术,不会产生污染且近乎于无限使用。未来一旦掌握这项技术,人类将踏入无限能源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