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语言是伴随网民这一群体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社会语言现象。隐喻作为人类“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在网络语言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网络语言意义变异的过程中,形象化的类比、想象、联想等多种隐喻思维方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隐喻对网络语言的发展有着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王维 《科技信息》2010,(36):I0127-I0128
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并存在于生活的很多角落。在英语学中更会碰到层出不穷的隐喻表达。那么隐喻理解的质量将直接影响读者对篇章意思的掌握。本文将从隐喻的辨认,隐喻意义推断及语境知识三个方面对隐喻理解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隐喻在语言中普遍存在,它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语言文化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喻现象。文化是语言的载体,文化在不同语言中所表现出的隐喻现象也是大相径庭的。而某个相同的和文化有关的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所暗含的意义也是不同的。如果缺少文化信息和当时的具体语境,都会对大学生英语听力的理解起阻碍作用。因此,英语教学中应重视文化的渗入,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语境的把握能力,这些对大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是有积极作用的。  相似文献   

4.
林茹 《科技信息》2012,(7):415-416
认知语境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组成部分,适应了语言发展的客观要求,它强调对语言的理解应建立在人总体认知的基础上。而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思维方式。对隐喻意义的理解一直是语言学界很关注问题,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隐喻的理解有过不同的阐述。无论是从哪个视角去解释隐喻的意义,都离不开语境,尤其是认知语境的作用。认知语境与隐喻理解有着密切的联系,认知语境对隐喻理解具有解释和制约作用,对于隐喻意义的推导和意义的筛选过程具有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现代隐喻学研究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依赖于一定的语境。与静态的语言语境不同,非语言语境具有交际时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以及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因此理解隐喻就必须根据特定的交际情景以及民族文化背景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6.
文学作品中隐喻是作家、评论家们经常采用的一种文学手段,但日常生活中,也到处可发现隐喻的影子。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们认识、思维、经历、甚至行为的基础。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丰富的隐喻现象,并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体现出鲜明的共性与个性。随着社会生活的快速发展和和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化,对语言的了解和认识已不能只局限于字面涵义,而应当更多挖掘其丰富且更为深刻的修辞及文化意义;另外,隐喻学习也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用地道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提高他们表达英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语境即是使用语言的环境。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它和常规语言现象一样,其使用和理解都依赖于语境。甚至可以说,隐喻理解对语境的依赖要超出其它常规语言现象。本文首先谈一下语境的研究及其构成要素,然后论述语境是如何制约隐喻的使用和理解的。  相似文献   

8.
隐喻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关联性是构成隐喻的基础,隐喻的理解过程就是寻找其中的最佳关联,取得语境效果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张建茹 《科技信息》2010,(23):I0157-I0157
现代隐喻理论明确地把隐喻看做是一种认知现象。语言中的隐喻正是这种认知活动的反映和手段之一。语言中的隐喻是一种与语境和文化背景知识密切相关的语言使用现象。隐喻的判别和意义的理解都离不开语境和文化背景知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英语中,隐喻(metaphor)是进行隐藏比较的一种修辞手段,又称暗喻。隐喻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在生活和学习中普遍存在,既是语言现象,也是认知现象,还是文化现象。隐喻对人类发展知识、进行思维和理解事物至关重要。本文就隐喻的认知功能及中西文化的隐喻比较进行了论析。  相似文献   

11.
英汉植物词汇隐喻的认知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是简单的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认知现象,它根植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对比英汉植物词汇隐喻意义的异同和分析英汉民族认知思维上的差异,有助于克服英汉语之间的交流障碍,并可促进英汉文化的相互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隐喻理论将隐喻看作是一种语言的变异体,一种用于修饰话语的修辞现象。然而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它在本质上是人们用一种事物认识、理解、思考和表达另一事物的认知思维方式。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不同的文化模式。思维和文化模式的不同,在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必然会产生一些差异。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了隐喻的本质及英汉隐喻的文化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13.
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喻,但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在喻体的选择和结构上也不尽相同。可从英汉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差异着手,探讨英汉隐喻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建构主义的隐喻观和隐喻的认知观确立了隐喻在语言和思维中的中心地位.隐喻的认知功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隐喻能力不仅仅是识别、理解和运用既得隐喻,而是应当注重习得蕴藏在语言符号之下的隐喻性认知机制并在言语交际中创造性地运用隐喻.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将是改进外语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基于隐喻以及隐喻生成机制的理解,试图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的本质特征和主要认知理论的讨论作一分析,旨在进一步阐明隐喻现象是人类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用某一领域的经验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认知活动;隐喻现象的认知及其意义的理解依赖于语言使用者双方所处的语境和具有的认知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6.
应慧 《科技信息》2006,(4):126-127
语法隐喻这一术语最早是由Halliday在<作为社会符号的语言从社会角度诠释语言与意义>一书中提及的.<功能语法导论>(An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Hallidy,1985)为语法隐喻创建了理论框架,对语言中的语法隐喻现象进行了归类并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立场出发构建了语法隐喻的理论体系.本文试用系统功能语法中"语法隐喻"(Grammatical Metaphor)来解释翻译中的一些现象,并重点探讨英译汉中概念隐喻的应用.在翻译过程中,不难发现源语语法隐喻在目标语中的实现形式是不同的,本文将分析解释英译汉过程中,英语中的概念隐喻中的隐喻式翻译成汉语时不同的处理方式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7.
隐喻与关联     
隐喻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又是一种认知现象。关联性是构成隐喻的基础,隐喻的理解过程就是寻找其中的最佳关联,取得语境效果的过程。本文旨在探讨关联理论框架下的隐喻含义的阐释及其推导过程。关联理论对隐喻的阐释,拓展了以往的隐喻理论,同时进一步表明: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还是一种思维方式,它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  相似文献   

18.
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分别从交际个体、语境、隐含等认知的角度出发,以动态的方式考察隐喻,认为隐喻的使用是追求最佳关联的结果,隐喻的理解则是在适当的认知语境下寻求最佳关联而取 得语境效果的过程.关联理论揭示了隐喻的产生和本质以及语境对隐喻理解的重要作用.为隐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概念运用的分析比较,发现隐喻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具有普遍性和共性。但是隐喻的主要表现形式还是语言,英汉两种语言作为不同文化的载体,反映了人们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不同的文化模式。由于两种思维和文化模式的不同,在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一些差异。在此,我们将对由于生活环境、生活经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不同所导致的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存在的这些差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建构主义的隐喻观和隐喻的认知观确立了隐喻在语言和思维中的中心地位。隐喻的认知功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隐喻能力不仅仅是识别、理解和运用既得隐喻,而是应当注重习得蕴藏在语言符号之下的隐喻性认知机制并在言语交际中创造性地运用隐喻.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将是改进外语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