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类生活在大气中就和鱼儿生活在水中一样,大气与人类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开天辟地话大气在天地还没有形成的遥远时代,到处是一片混沌,像一个浑圆的鸡蛋。盘古就孕育在这混沌中,似睡熟的婴儿一动不动。不知过了多少万年,盘古开始吞气喷雾,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很少有人见过貘,因为它不仅是一种古老的动物,而且为数极少。貘有亚州貘和美洲貘之分,亚州貘主要分布在泰国、缅甸、印尼、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深山丛林中,其中以马来西亚貘最具代表性,所以通称为马来貘。马来貘约在1700年前的三国时代传入中国。古籍《尔雅·释兽》中说:"貘是白豹",郭璞注:"貘,似熊,以竹为食"。有的古书对貘还有以下"五不象"的描述:"貘,鼻似象,非象;目似犀,非犀;尾似牛,非牛;足似虎,非虎;躯似熊,非熊"。由此看来,马来貘是种奇形怪状的动物,我们的古人不但不感到可怕,而且还把它看成是一种吉祥的奇兽,把它雕刻在屏风上,或刺绣  相似文献   

3.
它非李非杏、非桃非梅,又似李似杏、似桃似梅,在《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虽无记载,但却是明永乐年间的御点贡品。有传说是真武大帝将梅枝插在榔树上,插栽成活,并开花结果;也有人说是鸟衔各  相似文献   

4.
写真麋鹿     
在烟波浩瀚的太平洋西岸黄海之滨,有一片原始神奇的湿地滩涂。千百年来,长江和黄河的淤沙冲击形成了太平洋西岸这片最大的海滨湿地。这里人迹罕至,草长莺飞,似海非海,似河非河,似岛非岛,似陆非陆。如今在这块“四不像”的滩涂上,自由地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野生种群。  相似文献   

5.
澳大利亚有一种笑口常开,笑声不断的鸟,被当地人称为"笑鸟"。这种鸟多生活于森林之中,形体与乌鸦相仿,但它叫起来却优如人一样宏亮,既爽朗,又欢快,似笑一样。它笑时别有风度,嘴巴朝天,发出嘻嘻哈哈的声音,笑的合不上嘴,尾巴上下摆动,似乎捧腹大笑。人们还发现笑鸟惯于蹲着走路,也许是它笑得直不起腰之故。  相似文献   

6.
发现和辩护     
发现和辩护间的区别是含糊不清的。这使得整个发现逻辑的争论变得难以理解。因为争论以这种区别为先决条件。真正的发现已很好地确立。很好确立的东西被辩护。恰当的区别有三:最初的思索、似然性和可接受性。逻辑对最初的思索来说不是基本的。我们并不需要很好地支持最初想到一个假设的理由。最初的思索既不需要是似然的,也不需要是可接受的。正知汉森所指出的,逻辑对于似然性和可接受性两者是基本的。一个假设需要很好地支持其或似然或可接受的理由。这些理由不需要与其时经受检验的特珠科学理论相关。有关似然性和可接受性的理由之间并没有基本的不同。不同是程度的不同。可接受性比之似然性要求更多。  相似文献   

7.
各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如鸭子的嘴巴是扁的,走起路来摇摇摆摆,我们决不会把头戴鲜红肉冠的公鸡看成鸭。糜鹿也有特征,那就是“四不像”:长脸形,乍看上去有点像马,仔细看又不像;头上的角不像其他鹿有眉权;颈也比较长,好像骆驼颈,但又没那么长;后臀根上长着一条尾巴,像驴尾巴,长达45cm-50cm,是世界上尾巴最长的鹿,可是又没有驴的尾巴长;宽大的蹄子像牛,能在沼泽地行走,但又没有牛蹄子大。人们根据这个“头似马非马,角似鹿非鹿,颈似骆驼非骆驼,蹄子似牛非牛”的特征,给它一个雅号“四不像”,  相似文献   

8.
南海狮新探     
世界上大约有14种海狮,它们都分布在太平洋和南大洋。其中南海狮(Otaria byronia)是人们研究得较少的一种,许多生活习性还没有被人们所了解。美国纽约动物学会理事长威廉·康韦(Wi-lliam Conway),自1960年起就专门研究拉丁美洲阿根廷的野生动物。其中包括最近探索和研究的南海狮成果,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新知识。威武的南海狮王“海狮”一名的由来,是因为它们吼声似狮,而且个别种的颈脖上生有鬃状长毛,又颇像狮子,故得此名。南海狮与我们熟悉的、会顶球的加州海狮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人脑研究计划的进展和扩充,它开始像似一个大规模的社会实验活动,正在成为一个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受到公众的密切关注。而主导BRAIN计划的NIH、NSF和DARPA一直彼此保持沟通,然而,白宫迄今无意对它们之间的协调进行干预。有科学家为此担忧,如果没有顶层规划,BRAIN这样庞大的计划是难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东北的大兴安岭林海深处,生活着一种既像紫貂又似黑熊的动物,这是貂熊.它有一个异乎寻常的本领,每当饥饿时,它会用自己的尿在地上撒一个圆圈,凡是被圈入圈中的小动物如中魔法,竟不敢越出圈外,只能呆在圈内一动不动,乖乖地等待貂熊来捕食.更为奇怪的是,圈外的豺狼虎豹等野兽,也不敢撞入圈内.因此,这个"禁圈"具有捕食与自卫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11.
<正>生活无处不文化,如果你肯为眼睛摘下吝啬的标签,也愿为腹中添置些墨水,文化一词绝不是奢谈,相反则以一种别样的形式影射于人们吃穿住行的每一个角落。单论穿戴那些事儿,粗看妖娆、细看讲究,深入探讨个中巨细,朝代美裳,历久经年,拂不去的还是那些藏在衣衫里的文化线头。夏、商、周时期的服饰,已形成上衣下裳和上下连署两种基本形制,上下连署冕服上有十二章纹样,初步显露图案富有寓意、色彩有所象征的中国传统审美意识。春秋战国时期,普及上下连署的深衣制,深衣袖圆似规,领方似矩,背后垂直如绳,下摆平衡似权,中国服装的直线剪裁、平  相似文献   

12.
有人认为,人生有两种问题,一种是不能解决的问题;——既然不能解决,还考虑它干什么?一种是能解决的问题,——既然能解决,还是问题吗?所以人生没有问题,于是昏昏噩噩其一生。其实,针对现实,我们首先应考虑的是:我有没有想法——成功的想法,一个人生的目标。一个人想法十分重要,他直接影响着你的生活质量乃至你后代的命运。如果想都不敢想,还敢要吗?还能成功吗?也许,当你梦寐以求的东西真的到来时,你还会大吃一惊呢!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所有的美好憧憬与梦想都随着生活的流水消磨得越来越淡,直至全无;有的,也成了忆旧时温馨的一笑或者自嘲——天不遂人愿。于是,可悲地无暇他顾,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对现状的观察和评论中,而  相似文献   

13.
《科学之友》2014,(5):88
<正>"你有没有看过大长今?有没有看过杨门虎将?……还有那部电影,看没看过?"小云彤在跟小伙伴聊天。看上去,这是一个非常可爱、快乐的小朋友,但是恐怕您还不知道,这么天真烂漫的孩子其实是一个自闭症患者,也就是孤独症儿童。将近4年,他几乎生活在一个孤独的世界,没有朋友、没有玩伴,与本该拥有的童真年代彻底隔绝,将自己紧锁在别人哪怕是父母都无法触及的囚笼里。如今,他活蹦乱跳,时常开怀大笑,  相似文献   

14.
地光     
在地震前后一段时间里,往往伴随着隆隆地声而出现闪闪地光。地光颜色多样,红、橙、黄、绿、青、蓝、紫都有。我们通常所看到的地光,有的蓝里带白,酷似电焊火花,耀人眼目;有的红似朝霞,映满天空;有的形如彩虹,五颜六色;有的犹如一条光带划破长空;有的则如一团火球,或沿地翻滚,飘忽不定,或腾空而起,高悬半空。地光这一奇异的自然现象,很早就为人们发现,又因为它常和地震伴生,在某种情况下还可作为地震的前兆,因此就更引起人们的注目了。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相似文献   

15.
有袋小鼠是澳大利亚的特产动物。它的外貌虽似普通的老鼠,但是它的腹部有一个开口的育儿袋,雌兽产下的仔兽就在里面发育成长,所以属于有袋类动物,而不是啮齿类动物。  相似文献   

16.
长吻鱼,前冲的吻呈管状,有1 m多长,还非常坚硬,似一把锐利的长剑,所以海洋学家称其为剑鱼.它生性凶猛好斗,令众多的鱼类和渔民望而生畏,是大名鼎鼎的"海洋剑侠".  相似文献   

17.
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明明没有电话,可是经常听见自己手机在响;手机明明已关机,竟还会"听到"自己手机的铃声;手机来电时异常紧张,甚至心跳加速。专家指出,这些就是"手机幻听症"的具体表现,是心理超压的一个信号,可以说手机幻听已给职场忙人上紧了"精神发条"。  相似文献   

18.
75年前,一种十分奇特,似虎似狼又似狗的有袋类动物——塔斯马尼亚狼,还活生生地逡巡于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上:75年后,这种有着狼的外形但其背和尾又长着狼的外形但其背和尾又长着虎的条纹的独一无二的动物,已成为一种永久的记忆,一种地球曾经拥有过的生物多样性的美好回忆…… 塔斯马尼亚狼,又叫塔斯马  相似文献   

19.
大西洲的故事 2 3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对话录《泰密阿斯》和《克里斯阿提》中曾经说过:9 000多年前,大西洲的居民已经有了很高的文明,其中心是一个已经沉没了的巨大的阿特兰提达岛.该岛位于大西海口,被古人称为海克利斯之柱的地方.该岛土地辽阔,面积比亚洲还大,而且地处航海和交通要道上.岛上有高山平原,有各种飞禽走兽,花茂果盛,犹似天堂.岛屿中心有一座都城,该城气势宏伟,呈圆形,共5圈.各地舟楫云集此城,商贾成群,热闹非凡.城中央坐落着宫殿和神庙.神庙顶端呈黄色,外部呈银白色.神庙内有金银象牙装饰,波塞冬神像屹立在庙中.大西洲岛上有10个国王,富足威严.臣民们遵守着波塞冬神为他们制定的法律,人民生活和平、幸福,强大而可畏的联合帝国扬威四方.  相似文献   

20.
探秘抚仙湖     
云南省玉溪市有一个湖,叫抚仙湖.自古以来,当地民间就有抚仙湖里有飞马、湖怪、古城的传言,甚至还有人说,那些入湖里的人至今生活在水下城市,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还依稀可见他们在水下街道上来来往往的身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