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李莉 《科技信息》2012,(30):105-10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绘就了文化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也对高校统一战线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统战文化是以高校为背景开展的统一战线工作的本质外化与升华,是随统一战线的发展而发展的一种特殊社会文化形式,统战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新时期高校统治文化的建设既是新时期对统一战线工作的巩固和发展,同时也对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现实意义。一、新时期高校统战文化内涵、特征高校统战文化建设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创造高校统一战线工  相似文献   

2.
高校是党外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地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是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新时期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出现了一些新变化,给高校统战工作带来了新挑战。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中,能使统战工作的"政治引导"的生成机制与统战对象的个体价值实现遵循自洽的逻辑,从而保证在共同理想的观照下求得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统战工作的实质效应。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统战工作中必须树立多维的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在统战过程、统战方式以及统战关系上形成合力,这是以人为本统战理念切实践行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3.
加强高校统战文化建设,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分析高校统战文化与和谐校园内在一致性的基础上,探讨了高校统战文化对和谐校园建设的功能作用,提出加强高校统战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校园作贡献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4.
建立最广泛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一贯的基本政策,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保证。统战人员工作能力强弱是做好统战工作的关键,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统战文化传承和发展教育是提升统战人员能力的有效途径。安徽红色文化资源丰厚,各个历史时期统战文化蕴含于红色文化遗存中。通过红色文化教育,能有效提升统一战线人员统战意识、政治站位、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市场化能力、联结群众的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积极提升履职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2015年5月18日施行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对统一战线工作做了具体的要求,表明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性,而党外知识分子在统一战线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党外知识分子统一战线工作是统一战线工作中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工作。在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的建设工作中,统一战线在引领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中发挥重要作用。充分认识在新形势下加强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外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凝聚党外知识分子的社会共识的方式;利用党外知识分子的统战联盟的主要形式——联谊会,发挥其重要作用和影响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复兴不仅需要"硬实力",更需要"软实力"。在国际软实力语境下,提升我国的"软实力"成为重要而急迫的任务。完成这一战略任务离不开统战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可以通过弘扬统战文化优良传统、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以及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途径,弘扬与发展统战文化。  相似文献   

7.
鲁迅小说《狂人日记》、《药》、《孔乙己》,是坚信与怀疑、希望与虚妄并存的复杂文本,它以看与被看、启蒙者与听众之间对立的结构模式,展示了中国启蒙者的尴尬境遇和启蒙话语的非经典性。这种非经典性表现为启蒙者与听众的双重不在场。鲁迅并通过小说追问了启蒙者尴尬境遇的根本原因,即本土文化资源中知识分子话语的本源性缺席。  相似文献   

8.
统战文化既是统战思想理论的结晶,又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儒学在徽州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徽州宗族社会中发挥了凝聚人心的作用,具体体现在社会教育、商业经营和维护宗族稳定等三方面。徽州儒学在历史上是徽州人民的精神家园,当代安徽人民精神家园的建设依然需要继承和发扬徽州儒学。徽州儒学是当代安徽统一战线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9.
付阿循 《龙岩师专学报》2003,21(5):76-77,81
《彷徨》是鲁迅的第二本小说集,写于1924-1925年,收小说十一篇。这是新文化内部发生分化,它的右翼投向敌人以后所写的,因此和《呐喊》的热情反抗有所不同,而更多的是冷静的剖析和刻划,特别是着重考察描写了知识分子的命运和弱点。  相似文献   

10.
陈骐  曲成芳  文吉昌 《科技信息》2011,(23):165-166
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毛泽东把主要的精力都投入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上,他不仅注意了文化的传播对象农民,也注意到了文化建设的主力军知识分子;不论是对农民的文化改造,还是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都体现出毛泽东想要普及文化,实现文化大众化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与人文的聚讼纷纭,在欧洲近代历史上由来已久。1956年,英国著名学者斯诺在《新政治家》杂志上发表了‘两者文化》的一篇短文,这篇短文的本来意图是站在力求沟通两种文化的立场上,力促两者之间的交融。但事与愿违,“两者文化”的问题的提出却遭到了利维斯(文学知识分子)对他的刻毒的反驳,并引发了一场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程度之激烈的科学与人文之间的论战。20世纪末21世纪初发生的索卡尔事件和“科学大战”,是在美国和欧洲知识界的又一场激烈的论战,这场论战把斯诺提出的“两种文化”的冲突,在新的聚焦点上推向了白热化。[1](P14-26)关于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早已有了诸多的议论,  相似文献   

12.
用文化统战来增强政治认同,促进民族团结,是百色起义取得成功的要素之一。因为,邓小平等共产党人通过尊重民族习俗以构建民族平等关系、弘扬民族文化以唤醒民众革命意识、传播先进文化以提高民众政治觉悟等举措,使文化统战起到了唤醒民心、凝集民心、激励民心,最终夺取胜利的作用。如今的文化统战可以从中获得诸多启示,如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确保先进文化主导性、讲求文化宣传立体性等。  相似文献   

13.
《平顶山师专学报》2003,18(1):15-18
李洱的《花腔》是一部异于新生代作家远离政治生活中心的文化边缘定位和个人化的叙事立场的新作,他一反过去对消融于世俗生活场景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的描写,出人意料地回视历史,展示自己独特的历史观,以奇异的结构方式对文学形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在对历史的重新构画中,以新的视点试图寻找出知识分子与革命的关系,因而凸出其与众不同的特质,被评论界认为对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作家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是一部将在文学史和读者心中留下持久回声的杰作。”  相似文献   

14.
八十年代知识分子小说一度呈现出繁荣的状态来,许多作家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出知识分子在新的历史环境中的精神追求和崇高信仰。通过对张贤亮《绿化树》的重读来重返八十年代文学,讨论了那一代知识分子在食、性、灵三个层次上的困惑与挣扎,并指出在这部作品里所揭示出来的知识分子关于生存、欲望、信仰的问题,对之后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创作似乎是一种纲领性的写作。  相似文献   

15.
葛兰西在《狱中札记》这部巨作中,不仅确定了"知识分子"概念的"最大限度"界线,并特别提出"有机知识分子"概念,同时指出知识分子在实现文化领导权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由葛兰西知识分子理论可以看出,中国社会的知识分子在不同时代完成着各自特殊的历史使命。葛兰西知识分子理论对于当今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运命和中国文化的现代重建,与中华民族的坎坷命运紧密联系,文化现代化一直是知识分子追求中国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党外知识分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形势下,观察和思考党外知识分子的文化诉求、价值取向,使其自觉地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达致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文化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丁肃清的散文集《芭蕉雨》是一部平民知识分子的心灵告白书。身为平民知识分子的丁先生站在个人本位立场上观察生活,论说世相人生,张扬个性,表达人性,渲泄了大众情感,是平民思想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8.
九十年代以来的知识分子叙事对作为文化英雄的知识分子形象产生了质疑.经由王朔对知识群体的调侃、贾平凹对末世文人的挽歌以及新世纪以来大学题材小说对教授群体的丑化,知识分子叙事书写了文化英雄在近二十年来的溃败命运.需要指出的是,这类叙事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认识角度偏颇与审美意识简陋的双重缺陷.  相似文献   

19.
长沙市知识分子宗教游憩意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休闲游憩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而宗教与人的休闲生活关系密切,宗教游憩作为一种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专项旅游成为现代休闲旅游产业的重要部分.本文选取知识分子这一特殊的游憩主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旨在挖掘知识分子宗教游憩的需求和动机,并得出知识分子更倾向于对精神文化的依赖性和享受性、他们对知识性休闲和文化性消费的需求更加强烈等结论.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新时期的统战理论始终贯穿着一根红线,这就是爱国主义。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是邓小平统战理论中爱国主义思想的根本出发点;维护国家主权,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是邓小平统战理论中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他以科学的论断和实践,赋予爱国主义新的内涵: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为振兴中华、统一祖国而共同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