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全国两会后,"碳中和"成为被频频提及的热词.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自己抵消自己产生的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在众多碳中和技术路径中,有一个治理思路,因其可高效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前景而格外引入注意,那便是碳捕捉.那么,排出去的二氧化碳,怎么能捕捉回来呢?  相似文献   

2.
CO2地下封存的地质学问题及其对减缓气候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论述了因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尤其是CO2浓度的显著增加所导致的气候变化对全球环境的影响以及开展CO2地质封存的重要性;介绍了CO2捕获与封存的技术手段;并着重阐述了CO2地质封存的原理、原则、基本地质问题及动态监测;提出了当前我国应妥善安排科研和试验工作,运用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海洋地质学的理论,研究CO2分离、富集、输送、封存过程的科技问题,阐明碳隔离的机制,确定封存CO2及可能利用的方案,同时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逐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碳隔离技术体系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巴黎协定》签署5周年之际,中国向世界宣示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的国家目标.这不仅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策,也是基于科学论证的国家战略.它更清晰了"能源革命"的阶段目标,也要求我们为低碳能源转型做出更为扎实、积极的努力. 能源转型是人类文明形态不断进步的历史必然.煤、油、气等化石能源的发现和利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使人类由农耕文明进入工业文明,这是典型的能源革命.但200多年来,工业文明也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气候和可持续性问题.现代非化石能源的进步,正在推动人类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并在推动新一轮能源革命.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21,(10):40-43
欧洲是人类发展指数较高及适宜居住的大洲之一,也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的有力倡导者,在能源转型上走在全球前列. 2019年12月欧盟委员会正式发布的《欧洲绿色协议》明确指出,要在2050年前建成全球首个"气候中和"的大洲. 丹麦和瑞典更是放出豪言,要在一代人之内实现无化石能源社会.欧洲社会为何能够对能源转型达成如此广泛的社会共识?他们又将如何实现这些目标?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21,(10):22-25
随着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气候危机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严重,几近无处不在.由于全球变暖,我们正在经历热浪、洪水、干旱、森林火灾和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全球平均气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全球变暖水平保持在相比工业化前不超过1.5℃的可能性迅速降低,人类跨越不可逆转的翻转点的风险也在增加. 2020年9月,中国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不仅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策,也是基于科学论证的国家战略:既是从现实出发的行动目标,也是高瞻远瞩的长期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2):50-51
1 立项背景 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及其过程观测研究是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定量评估和有效碳管理的科学基础.针对我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评估和气候变化研究的重大需求,解决碳通量观测技术和区域碳评估方法的系列技术难题,在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中国陆地和近海生态系统碳收支"、国家973计划课题"典型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储量的对比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性样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外合作与交流项目"基于通量观测网络的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与模型综合研究"等的支持下,在国内率先创建了服务区域碳收支评估的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联网观测与模型模拟系统.  相似文献   

7.
竹林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经过40多年的发展,竹林面积由1973年的341万公顷增长到2018年的641万公顷,年产值近3,200亿元.竹林资源的持续增长及质量的不断提升,为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基础,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  相似文献   

8.
英国《自然—可持续性》杂志不久前发表的一项分析报告显示,在2017年,全球72%的人口面临自然资源缺乏的问题.该研究进一步凸显了国民经济受自然资源制约的脆弱性,同时警示了"资源安全"对消除贫困的重要性. 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超过地球生物的再生速度,环境恶化正在加速,如温室气体累积、海洋酸化和地下水消耗,其产生的后果是生态系统更新生物量的能力(即"生物能力")正在成为人类经济发展的瓶颈.然而,保持进步、消除贫困需要充足的自然资源,或者国家能以足够的资金从国外市场购买所需物品.如果两个条件都不满足,该国就可能陷入"生态贫困"陷阱,即一国自然资源不足以提供足够的食物、纤维制品、建材和碳封存等要素.  相似文献   

9.
<正>环顾国外,将二氧化碳封存在海底,已经成为被众多国家接纳的减缓全球变暖的解决方案。3月,丹麦启动“绿沙”(Greensand)二氧化碳封存项目,将来自丹麦等国家的二氧化碳封存在北海海床下,以应对气候变化。这是全球首个跨境碳封存项目,丹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封存“进口二氧化碳”的国家。报道称,项目在试运行阶段结束后,每年将封存150万吨二氧化碳。到2030年,将拥有每年封存800万吨二氧化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中英科技创业园(英文简称CIPUK)是设于英国剑桥的协助中国企业"走出去"进行海外发展和将海外先进技术资金和智力"引进来"的专业化、规范化的服务机构.是由国家科技部倡导,中国在欧洲的第一个国家级海外创业园.  相似文献   

11.
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技术是煤炭实现低碳排放的主要途径,但目前CO_2捕集能耗与成本过高、地质利用途径有限、封存长期安全性不确定以及缺乏CCUS全链集成方法等技术瓶颈严重阻碍了CCUS技术的发展与推广应用。针对上述瓶颈问题,在2016年首批立项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CO_2低能耗捕集与地质封存利用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研究"项目以低能耗CO_2源头捕集技术、CO_2增采非常规油/气/热技术和安全地质封存构成的新一代CCUS技术为目标,致力于破解加压富氧燃烧中反应与能量传递不协调、化学链燃烧与煤分级气化中燃料化学能释放与碳组分调控难耦合、CO_2非常规油/气/热增产和封存机理不清、CO_2对封存构造的长期影响规律不明确等关键基础科学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在该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下,本研究团队在CO_2地质封存、CO_2非常规油/气/热增产机理和规律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提出CO_2地质封存长期安全性评价和CO_2驱致密油、页岩气和开采深层地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朴世龙  方精云  黄耀 《中国基础科学》2010,12(2):20-22,F0003
中国是全球CO2排放总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因此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平衡受到科学界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本项研究利用3种相互独立的方法,即地面清查结合遥感数据、生物地球化学模型和大气反演模型,定量描述了中国的碳收支及其变化机理。上述3种方法得出的结果十分相近,对中国碳汇大小的估计在0.19—0.24PgC/yr之间。这表明中国的陆地生态系统在20世纪80—90年代吸收了我国同期化石燃料碳排放的28%—37%。同时,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空间分布并不均匀,主要位于中国南部。研究显示,我国人工林的增加、区域气候变化以及植被恢复尤其是灌丛的恢复是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项目经过10年深入研究,采用欧洲气候交易所的碳排放核证减排量(CER)现货、期货价格,以及欧盟碳配额(EUA)现货、期货价格数据构建碳金融市场的价格机制和风险机制.研究结果为碳金融市场引入期货定价机制对现货市场价格变动具有价格发现功能.帮助中国碳金融市场稳定发展,尽早实现与国际碳金融市场接轨,快速融入到国际碳金融市场竞...  相似文献   

14.
自工业革命以来,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就成为人类生产生活最主要的能源.大量使用化石能源在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加剧全球变暖.随着碳排放总量逐年增长,气候变化已引起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碳中和"概念继而被提出. 碳中和指净碳足迹为零,即实现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由于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比重最高、温室效应最显著,因此二氧化碳减排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科学大观园》2021,(10):32-35
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等目标承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截至目前,我国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都做出了哪些努力?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项化石能源时代不可或缺的碳减排技术,CCS(碳捕捉和封存)对于当今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现实价值和美好前景。从技术应用过程、内在阻力与外部局限及技术引领政策等三个方面进行伦理可行性分析,既是开展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应当关注的,又有助于确证实践中发展该项技术的范围和程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22,(6):20-21
结构用木质材料是仅有的富碳材料且可实现碳的长期、有效储存.建筑业是碳排放的主要贡献行业,随着我国碳中和等长期发展战略路径的实施,加快结构用木质材料的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我国林业的当前主要任务之一.结构用木质材料的制造与安全性评价决定了其在建筑结构领域的许可准入和安全承载.由于在结构用木质材料的制...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14,(9):49-49
深部地质层的CO2封存技术,是一项关系到人类生存的空间和环境安全的全球性、前沿性战略研究。本项目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关键技术突破,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地的低成本、实用性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CO2深部地质封存长期稳定预测与控制技术,对保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未来的经济发展对能源供应和环境安全健康的要求,实现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十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任何国家的国家创新体系中,科研机构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确定位和充分发挥科研机构的创新功能,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不同类型的科研机构,创新功能不同.这里,我们主要关注与企业创新活动密切相关的科研机构的创新功能定位和发挥问题,在国外,这类机构现在通常被称作为"研究和技术机构(RTO)",在中国,则一般被称之为"应用和技术开发类研究机构",现在大多已实行企业化转制,本文以下仍简称为"科研机构".  相似文献   

20.
建设海外科技园是我国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举措.国家科技部与多个国家合作已相继建立中国火炬(新加坡)高技术创业中心、中美马里兰科技园、中英科技创业园、中英合作孵化器等机构.这些开我国历史先河的机构是协助中国企业"走出去"进行海外发展和将海外先进技术资金和智力"引进来",它们如何为有志于到新加坡、美国、英国开拓并与当地企业与机构合作的各类企业服务,一定是读者关心的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