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此次嫦娥五号飞天,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关键测控岗位上的负责人大多为"80后"。2020年11月24日凌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金色火焰,映透山海,比任何科幻大片更动人心魄。世界上最近的距离,也是梦想与现实的距离。望着嫦娥五号顺利奔月,航天发动机专家兰晓辉自豪中带着些许腼腆:"如今,年轻时的理想,一个个变成了现实,有那么一点欣慰,觉得自己这段人生非常值。"参与为嫦娥五号探测器打造"心脏"的兰晓辉,是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那会儿,"梦想"这个词还不流行,大学生们都怀着"为国家做点事"的朴素理想。  相似文献   

2.
2020年11月24日凌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金色火焰,映透山海,比任何科幻大片更动人心魄. 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托举下,嫦娥五号探测器升空入轨,承载着中华民族探月梦想,奔向月球.由此,2020年最令人期待的航天“大片”正式拉开序幕. 有人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梦想与现实的距离.对于许多普通中国人而言,月球的确很遥远.“嫦娥奔月”的神话,流传数千年,但是直到14年前,中国才把第一颗“嫦娥”探测器送上太空.  相似文献   

3.
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内蒙古四子王旗,经历了 23天惊心动魄的太空之旅,嫦娥五号怀揣取自月球的土壤安全着陆.这是人类时隔40多年后再次完成从月球采样返回的壮举,创造了5项"中国首次". 壮举的背后,是无数航天人的拼搏与坚守.嫦娥五号任务历时10年,汇聚了全国数千家单位、数万名科技工作者.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院...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10,(21):4-6
<正>随着"嫦娥二号"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二期揭开序幕。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分为3个阶段实施。继"嫦娥一号"完成以"绕"为目标的一期任务后,"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将共同组成以"落"  相似文献   

5.
嫦娥五号探测器按照预定方案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圆满完成中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这一壮举,是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提升的有力体现,令国人振奋. 重大成就孕育伟大精神,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将激励航天人在新起点上再立新功,鼓舞国人在新形势下砥砺前行.  相似文献   

6.
北京时间12月17日凌晨,在白雪皑皑的内蒙古四子王旗,嫦娥五号携月球样本岩石和土壤返回地球.这是中国航天史上一次满载而归的科学探索,也是人类太空探索中一段智慧与勇气兼备的华彩乐章. "嫦娥"一小步,代表中国航天一大步.作为中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嫦娥五号接过嫦娥四号的探月"接力棒",闯过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月面着陆、自动采样、月面起飞、月轨交会对接、再入返回等多重难关,实现了我国航天史上多个"首次",收获了研究月球乃至太阳系行星的宝贵科学样品.嫦娥五号任务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  相似文献   

7.
首次在距离地球38万公里外的月球轨道实现无人交会对接,微波雷达在嫦娥五号任务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从载人航天地球轨道交会对接到嫦娥五号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微波雷达历经三代优化升级,贺中琴从参加工作开始,与微波雷达朝夕相处13年、共同成长,说起微波雷达就像说起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21,(2):30-31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超声电机、着陆缓冲技术等技术团队助力"嫦五"飞天. "发射的场景很壮观,我们团队在现场见证了嫦娥五号成功飞天,大家都很激动." 11月24日中午,记者拨通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淳生电话时,他还沉浸在发射成功的喜悦中.  相似文献   

9.
去年11月24日凌晨,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长征五号火箭从南海之滨的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起飞,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送入地月转移轨道,顺利迈出了嫦娥五号任务月球采样返回的第一步. 这是在嫦娥四号完成人类首次月背着陆后,时隔近两年后中国航天器重返月球,也是持续不断的人类探月活动中,40多年来首次去月球挖取"岩石土壤".  相似文献   

10.
张静  陈思 《科学大观园》2021,(11):32-37
给远在4.3亿公里外即将着陆火星的"天问一号"发号施令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日前,记者专访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工程师、"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北京总调度鲍硕.28岁的她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40年来的第一位女性总调度,经历过"嫦娥四号""嫦娥五号""天问一号"探测任务. "各号注意,我是北京."以"北京"为代号,声传"天地"、号令"八方".鲍硕说,调度指令千万条,总觉得自己学得不够多.经历了这么多国家重大航天工程,她说最难忘的还是深空中鲜艳的五星红旗.  相似文献   

11.
蟾宫摘月     
正玉轮皎皎兮清翊,前路漫漫兮求索。月球,是距离人类生存的地球最近的一颗星。曾经,作为"国礼"的1克月球土壤,让我们对月球有了更准确的分析。如今,嫦娥五号蹁跹落月,取土凯旋。为了这抔"土",我国科学家们经历了数次"演练";因为这抔"土",人们对月球的诸多疑惑将进一步解开。这抔"土",引来了全世界的关注目光,也照亮了我国载人登月之路。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人的飞天梦不仅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探索星辰大海的征程也吸引了全球媒体的关注。你是否还记得那台曾牵动无数人心的"玉兔号"月球车?如今,这位在月球上工作了972天自带萌点的"兔坚强"终于迎来继任者: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据中国国防科工局消息,中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已于12月8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中国  相似文献   

13.
编辑先生: 最近,各大媒体对"嫦娥一号"的报道中,我时常会听到一些天文学范畴的术语,但是我查阅全国科技名词委公布的<天文学名词>,发现里面并未包含,比如"撞击坑""极轨道"等.另外,关于已公布的"凌日"这个术语,既然天文学中有"日食""月食",为什么不能是"日凌"呢?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21,(2):42-47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看来,嫦娥五号23天的奔月之旅堪称完美,其中采样返回是我国探月工程三步走中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困难、最复杂的一步.伴随这关键一步的成功,中国人的航天梦也将翻开新篇章. "深空探测,探月只是一个起点,我们的目光已朝向更广阔的太阳系空间."欧阳自远说,嫦娥五号成功"挖土"归来,让中国未来更有底气去火星、小行星等地外天体探测与采样返回,更有信心去探索太阳系的星辰大海.  相似文献   

15.
嫦娥落月,玉兔巡航,神话在这一刻变成现实."登月同我们有什么关系?"在几乎所有现场互动中,问得最多的还是这个老问题.无论是出于个人好奇,还是体现对公共财政支出的监督,人们都难免有此一问.毕竟,探月工程的投入绝不是一个小数目.  相似文献   

16.
2008年3月,探月工程二期立项,嫦娥三号研制的大幕徐徐拉开.与嫦娥一号、二号相比,嫦娥三号探测器的技术跨度大、设计约束多,结构也更为复杂,新技术、新产品达到80%. 2013年12月2 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自主成功避障,安全软着陆.1...  相似文献   

17.
2020年12月17日,一批40克的"航聚香丝苗"水稻种子"搭乘"嫦娥五号完成了历时23天的地月往返征程,在深空环境下经历空间诱变后,返回地球.经过几个月的播种、育苗、移栽,2021年7月9日,华南农业大学试验基地的试验田内,和嫦娥五号一同"奔月"的这批水稻终于收获了.  相似文献   

18.
"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几千年来埋在每一个中国人心底,如今,"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梦想已经变成中国科学探索的事实. 中国探月工程规划为"绕、落、回"三期.探月工程一期的任务是实现环绕月球探测,由嫦娥一号任务组成.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2008年11月12 日,发布嫦娥一号拍摄的全月球影像图;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为探月工程一期——"绕月探测"任务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19.
《科学大观园》2021,(23):36-37
他是我国第一个研究电动式激振器的科学家,也是我国超声电机的奠基人、开拓者. 他带领团队研制的超声电机已应用于"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嫦娥五号"、"墨子号"量子卫星、智能炮弹、医疗仪器、光学系统等高端装备,打破了国外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他就是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淳生.  相似文献   

20.
月亮,这个浩瀚宇宙中离地球最近的天然星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1988年5月,阿姆斯特朗访问中国,他在演讲时,两句自问自答式的开场白让国人听了别有一番滋味:“人类第一个向往飞向月球的是谁?是中国古代的一位美丽姑娘。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谁?是一位美国人。那个美丽的姑娘就是嫦娥,那个美国人就是我。我向月球跨了一小步,人类向前跨了一大步。”在人类向太空挺进的进程中,中华民族将有何作为?3月25日,新华社发布消息:我国“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及其运载火箭2004年9月以前完成绕月探测工程总体和各系统的详细方案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