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21,(23):34-35
11月5日晚,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在央视科教频道播出.10位来自科研生产一线的科技工作者获得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其中包括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易志坚."如果有一天,广袤的沙漠变成绿洲;如果有一天,大地遍布生态奇迹,人们一定会记得你大漠里的身影,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颁奖仪式上,主持人献给易志坚的颁奖词.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21,(23):26-27
"这个荣誉分量很重,是对基层一线千千万万的科技工作者,尤其是对水产科技工作者的肯定."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刘家富,被称为"大黄鱼之父",是福建省宁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原站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如今,81岁的刘家富依然时常同省内外的同行探讨大黄鱼等海水鱼资源保护与繁养问题,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3.
"爱我中华",这是李德仁的曾祖父留下的家训首句.作为我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技术体系的开创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将这种爱国精神根植于心,力践于行. 对于入选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李德仁感到非常光荣,也倍感责任重大."我们只是一个代表,代表了为国家建设、为国家过去100年和未来100年任务作出贡献的中国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21,(23):22-23
因为患上严重的渐冻症和重症肌无力综合征,曾任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内蒙古一机集团董事的冯益柏没能出现在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颁奖现场."疾病虽然改变了我的生活,但我热爱坦克事业的初心不变."前几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冯益柏曾深情地说,"如果再让完成一个心愿,自己还将带领科研团队再搞一个世界一流的主战坦克."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21,(23):36-37
他是我国第一个研究电动式激振器的科学家,也是我国超声电机的奠基人、开拓者. 他带领团队研制的超声电机已应用于"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嫦娥五号"、"墨子号"量子卫星、智能炮弹、医疗仪器、光学系统等高端装备,打破了国外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他就是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淳生.  相似文献   

6.
影像     
正更强探索无极限登顶"地球之巅",为珠峰再"量身高";"雪龙2"号第三次出发,执行第37次南极考察任务;"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过去的一年中,中国科学家及广大科技工作者自立自强,再度向极限发起"挑战",不断向科学技术深度和广度进军。  相似文献   

7.
2007年,是<科技术语研究>更名为<中国科技术语>的第一年,也是<中国科技术语>加入商务印书馆期刊方阵的第一年.这一年,我和她经历三次"亲密接触",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8.
5月8日,广州公示了第九届"广州科技创新南山奖"获奖名单,表彰了来自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的10名优秀科技工作者.来自华南农业大学的许细薇是名单中的一员. 多年走来,她已从学校的优秀毕业生,蜕变为教书育人的角色.她说,奖项肯定了自己,但未来的路还很长,将继续沉下心做研究.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21,(3):22-25
2020年末,南航"最美机长"贺中平在地面工作时猝死,此后又有另一名南航飞行员猝死. 2020年12月29日,拼多多22岁女员工加班后凌晨一点多猝死. 2021年1月1日,26岁的女演员孙侨潞突然死亡. 2021年1月5日,27岁的时尚博主"雅鲁藏布江女人"在飞机上猝死.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中国,大家习惯叫她"叶先生";在国际科学界,人们尊称她为"Madame Ye";在浩渺的宇宙,小行星3241号被命名为"叶叔华星"。她在潜心于天文事业研究的同时,也是一名热心社会科普事业的"志愿者"。她是国际上著名的天文学家,也是我国战略科学家;她是我国综合世界时系统的奠基者,也是天文地球动力学的开拓者。她在科研一线奋斗六十余载,为我国科学事业及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正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已经意识到科学的重要性,暗中团结科技工作者,并筹备成立科协。累积了新中国第一批,也是奠定我国科学发展基础的"元老级"科学家。与此同时,一批年轻有为、留学海外的学子积极响应祖国号召,排除万难纷纷回国,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科研力量。  相似文献   

12.
中国第一艘航母海试的新闻最近成为各国军事媒体关注的焦点。对于中国航母的建成和服役,很多国家都表示疑虑,甚至担心中国航母的海试会加剧南海目前的紧张局势。实际上,航母从建造到形成战斗力要经历很多环节,海试只是其中具有标志意义的一环,但海试后航母并不能马上服役,要形成战斗力更需长时间磨合,特别是当这艘航母是该国海军第一艘  相似文献   

13.
科技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不可缺少的支撑.在传统奥运会技术服务的基础上,每一届奥运赛事,都会有新的技术应用. 2021年11月18日北京冬奥组委举办的科技冬奥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向记者介绍了冬奥会筹办以来,场馆建设、绿色办奥等方面的"科技冬奥"工作成效.经过5年的努力奋战,在2021年2月、4月...  相似文献   

14.
2021年12月9日,距地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一个旋转的陀螺出现在大屏幕中央,随后传来"太空教师"王亚平的声音,"欢迎来到天宫课堂".这是中国空间站太空授课的开场. 这个声音,张舒琪再熟悉不过.8年前,她还在读高二,从电视里看到太空授课,就有来自王亚平的声音,也有同样的陀螺演示,那是我国在神舟十号天宫一号...  相似文献   

15.
正"863"计划承载了中国几代科学家的激情与梦想,也让曾经辉煌的古老中国在世界科技领域获得了瞩目与荣光。1986年11月18日,一个面向21世纪的中国战略性高科技发展计划正式公之于世,这就是开启新中国科技腾飞历程的"863"计划。"863"计划是怎样出台的?其中饱含着科技工作者与国家领导人怎样的奉献与求索、使命与担  相似文献   

16.
在2021年的中国,有这样一批中青年科学家,他们年龄不大,却成为中国科技的中坚力量,成为中国科技未来的希望. 他们中有人研究月壤,有人参与用二氧化碳直接人工合成淀粉,有人奋战在新冠疫苗研制一线,有人是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副总建造师,有人是天问一号北京总调度,有人是抖音上最"烧脑"的女主播……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  相似文献   

17.
在长长的路上,有时会驻足思考,自己现在的样子,是不是曾经梦想中的,那些当年的憧憬,那些想象中未来的自己,我可曾一一遇到? 在人生的每一个季节中,都会有着最美丽的绽放,这是我们心底的希望,也是对未来最美的展望.可是一路风尘之中,当成长成熟挟着尘世的天风海雨汹涌而来,我们却常常遇不到那个想象中的自己,甚至,会找不到自己.反而是在不停的回首中,总能在过去的时光里,遇到最好的自己.在未来不见,在过去才知,只是那已不是相逢,而是怀念.  相似文献   

18.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这一年,我国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创新的"脉动"尤为强劲.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创新是不竭动力,科技自立自强是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9.
2020年11月10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37次南极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船从上海出发,执行南极考察任务.本次考察计划航程3万余海里,预计2021年5月上旬返回上海. 据悉,第37次南极考察将围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开展水文气象、生态环境等科学调查工作,并执行南大洋微塑料、海漂垃圾等新型污染物业务化监测任务.同时,还将开展南极中山站、长城站越冬人员轮换及物资补给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中国术语学的研究是在不断发展的。但是也曾一度受到一些主客观条件和各种因素的限制,其发展并不平衡。近30年来,对研究工作加大了力度,理论和实践上的研究成果逐年增多,并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现已公布了70多种科技名词,初步建立起了中国现代科技名词体系。2007年2月,《中国科技术语》双月刊已经同读者见面,并受到广泛好评。她是学术界努力进取,在原刊《科技术语研究》基础上实现升华的国家一级刊物,这也是中国科技术语研究取得新发展的明显标志。她很务实,不尚空谈;她有明确针对性,具体而不乏理论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