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北宋先后建有东西南北四京,开封府为东京。开封府作为北宋都城历时167年,极盛时期人口约有150万,在11世纪到12世纪初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城市。因黄河淹灌、历代兵祸等原因,北宋东京城被严重破坏。20世纪80年代,经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2.
褚绍唐 《自然杂志》1993,(11):74-77
沈括就是我国在北宋中期的杰出科学家。他对自然科学如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医药以及生物、工程等方面都有卓越的贡献,同时对人文科学如文学、艺术、历史、语言等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不但在我国科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而且也是十一世纪时世界上有数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3.
初期 中国砖雕是由东周瓦当、空心砖和汉代画像砖发展而来的.汉代画像砖是墓室预制构件的大型空心砖,它是在湿泥坯上用印模捺印各种图像.北宋时形成砖雕,成为墓室壁面的装饰品.在河南、山西、甘肃等地发掘的北宋墓室,三面墙壁均以砖雕贴砌而成.墓室内的砖雕数量、质量以及所选用的题材,都取决于墓室主人的社会地位.常见的题材有墓室主人夫妇对坐、男仆托盘、侍女执壶等,再现了墓室主人生前的生活情景.到了金代,墓室砖雕的内容更加丰富,技艺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戏曲发源     
早在北宋年间,山西南部就已有了萌芽状态的戏剧艺术,如滑稽戏、歌舞戏、百戏技艺、傀儡戏、皮影戏等,均在民间广为流行.当时的泽州(今山西晋城)曾出过一位有文化的说唱艺人孔三传.他在唐宋大曲和鼓子词一类单宫调说唱的基础上,首创诸宫调说唱艺术,采用传奇、灵怪故事,编演诸宫调说唱本,在卞京瓦舍中献艺,曾经名噪一时,为元杂剧的形成,创造了更成熟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正>《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在这幅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的画卷中,画家张择端生动地再现了12世纪初期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热闹的市井生活景象。据考  相似文献   

6.
19世纪初,人们发现了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事实上,小行星带早在18世纪就被德国人提丢斯预见到了. 在火星与木星之间有一片广阔的地带,其间沿一定轨道环绕太阳运行着大大小小的岩石,这就是著名的"小行星带",是在19世纪初被发现的.1801年1月1日,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在这一地带发现了小行星塞内斯(直径1003千米).1802年,德国天文学家奥伯斯在这里发现了小行星帕拉斯(直径608千米).此后,在这一地带又相继发现了幽诺、维斯达等小行星.  相似文献   

7.
推光漆器源流的初探 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从公元前十几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约在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科学、工艺美术就有了高度发展.近50年来,我国各地有大量的漆器出土,如湖北地区出土的7 000年前的漆器;20世纪70~80年代长沙马王堆出土了大量汉代漆器:20世纪50年代山西大同也出土了北魏时期的漆器,山西其他地方也有少量汉代漆器出土,其余都是明清时代的.但这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研究漆器的需要,所以,亟须进一步调查、整理和收集这方面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8.
古代长江江水何时变为混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江水清浊主要决定于江水悬移质泥沙的含沙量.从近50年来长江干流和一些主要支流与湖泊的长序列泥沙检测资料表明,长江的江水己经混浊.本文根据北魏以来史书有关长江江水和湖水清浊的记载,探讨古代长江江水何时变为混浊.研究表明从北魏至唐代晚期长江干流与清江、湘江、汉水、赣江等支流的江水以及洞庭湖与鄱阳湖的湖水均为清澈透明.至北宋晚期,长江上游干流和中游干流荆江段的江水,以及南宋早期长江干流的江水均变为混浊.南宋以后长江一些主要支流的江水也变为混浊.长江干流江水变为混浊的主要原因是从北宋晚期至南宋早期,长江流域战乱的频繁,南宋偏安江南,大批汉族居民南迁,促使长江大规模开发.长江流域地区的农业开发,山区采用了毁林开荒,刀耕火种;沿江沿湖平原采用筑堤围垸,使流域和河道侵蚀增强,河水含沙量增加,导致长江干流水变为混浊.南宋以后长江仍承继南宋的开发方式,使长江一些主要支流的江水也变为混浊.  相似文献   

9.
板桥镇在北宋时期的地位举足轻重,各国客商都通过板桥镇港口进入中国内地,经济贸易十分发达.板桥镇大量珍贵文物生动地为我们再现了宋朝时期平民的幸福生活,堪比当代小资.本文就此谈谈宋代的小资生活.  相似文献   

10.
经过几千年的变革,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中国漆器形成了不同的类型和风格,技艺也在不断变化,日臻成熟.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平遥就有了化学漆,如永明清漆、调和漆,60年代又有了改良金漆等.这些漆一般都作为民用或是建筑部门使用,漆器上并不使用.70年代市场上又有了双组份聚氨脂漆.80年代又有了腰果漆,也称合成大漆.腰果漆在我国的产生还有一段故事.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访问一个地处热带的国家,宴席上有一道菜引起周总理的注意,就询问是什么菜.这个国家的元首告诉周总理说是腰果仁.因为这种果实形如腰肾,所以叫腰果.腰果树是一种热带植物,果仁是营养丰富的食品,果皮能制漆.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的十大环境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耗竭及酸雨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已初露端倪,进入20世纪90年代,地球荒漠化、海洋污染、物种灭绝等环境问题更是突破了国界,成为影响全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现将20世纪全球十大环境问题列出,以引起新世纪人类的警觉.  相似文献   

12.
北宋诗人邵雍在<清风吟>中写道:"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那种清美的感觉、欣怡的境界,没有亲身经历者实在难于体会.  相似文献   

13.
圣母殿是北宋时期的建筑。中国建筑在宋朝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形成高潮,它比唐朝建筑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这个时期建筑构件的标准化也在唐代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初有研究提出西北气候暖湿化,但由于当时变湿时段短、变幅小,对此观点有不少存疑,并且对暖湿化的趋势发展、持续时间及影响程度等问题缺乏明确结论.本研究通过构建变湿综合指数,利用多元数据,系统分析了西北暖湿化的时空特征.研究表明,在百年尺度上,西北西部和东部温度均经历了20世纪40年代和60年代至今的两个增暖期,且当前的暖期更强;西部与东部的降水在很多时期呈跷跷板变化,但21世纪开始西部与东部同时进入增湿期. 1961年以来西北西部基本为一致变湿趋势, 1987年以来更为显著;而东部在1961~1997年呈干化趋势,1997年也转为湿化趋势.西部的温度、降水和干燥度变化一致性较好,大多时段以冷干和暖湿为主;而东部变化的一致性较差, 21世纪之前很少出现暖湿时段,直至21世纪暖湿配置才较为频繁.西北地区温度呈现空间一致的增加特征,且变暖程度逐渐增强;降水则呈西增东减的空间变化,但西增东减的分界线近3个气候态时段以来持续东扩.西北地区降水、干燥度和变湿综合指数均表现为非线性增强,变湿的增强、东扩征兆显著, 21世纪以来尤为突出.不过,当前气候暖湿化并没有改变基本的气候形态,但如果未来气候趋势持续当前的增强特征,对基本气候形态的改变并非没有可能.气候变湿的增强、东扩特征可能是21世纪以来西风环流和东亚夏季风环流协同增强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来到古老的代州境,到处都可听到北宋杨家将的传说、看到杨家将的遗迹,这不仅因为代州之地是杨家将出生入死的战场,更由于杨家将的坟茔和故居就在这里.  相似文献   

16.
胡里清  邰兴良  陈倩 《科学》2008,60(3):10-13
由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环境保护、化石能源枯竭等原因,发展洁净型可再生能源已成为非常紧迫的任务.20世纪形成的以化石燃料为主体的世界能源结构,在21世纪将转变为以可再生能源等为主的新的能源结构.洁净型可再生能源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氢能,2000年世界氢能大会认为,21世纪将进入氢能时代.  相似文献   

17.
竺可楨 《科学通报》1959,4(4):108-108
我国虽是一个大陆的国家,但是历代以来我国的劳动人民对海洋事業有过不少的貢献。在春秋战国时代的齐国已号称为“漁鹽之乡”禹貢“海岱惟青州……厥貢盐絺,海物惟錯”对海洋中二个最重要的资源漁和鹽已有很大的开发。魏晉六朝以后我国与波斯、大食在海路上的往来已很頻繁。到宋朝和元朝海洋上的交通商业更有很大的发展,那时重要的海口有广州、泉州和明州等处,連印度和阿拉伯人要航海都必須乘坐我們中国的船舶。根据历史的記載北宋时已在航海上运用指南針。并用繩索来测量海的深度,調查海底污泥的性質。北宋宣和初年(1120)朱或所著“萍州可  相似文献   

18.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春江水暖鸭先知."……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以及诗句堪称千古绝唱,脍炙人口,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9.
创造力并没有悠久的历史.《牛津英语词典》只记录了这个词在17世纪的一种单一用法,它是宗教性的——在创世中,上帝展现了他的创造力.然后,直到20世纪20年代哲学家怀特海(A. N. Whitehead)半宗教式的呼吁,这个词也几乎没有什么新的说法.形容词"creative"(有创造力的、富有想象力的、有原创想法的)情况也...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在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绘制完成后,生物工程技术、克隆技术和干细胞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使得生命科学当之无愧地成为自然科学的排头兵.在辉煌成就的背后,生命科学也依然有自己的空白和困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