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8月16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这将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量子卫星于2011年12月立项,是中科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首批科学实验卫星之一。其主要科学目标,一是进行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广域量子密钥网络实验,以期在空间量子通信实用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二是在空间尺度进行量子  相似文献   

2.
正2021年1月7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宣布,中国科研团队成功实现了地面跨度4600公里的星地一体的大范围、多用户量子密钥分发,验证了构建天地一体化量子通信网络的可行性。该成果已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刊发。位于济南高新区的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合作参与了该项目。量子通信是量子科技三大方向之一,经过20多年努力,中国在该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重大转变。2016年,中国成功发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2017年,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这将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目前唯一已知的无条件安全通信当前,被认为最安全的信息传递方式是光纤通讯。光缆能把所有的光能限制在光纤里,外面得不到能量,所以这个传输被认为是安全的。但随着科技发展,只需让光缆泄露哪怕很少一部分能量,外人就能够窃听光缆传递的信号。  相似文献   

4.
媒体纵览     
正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墨子号"量子卫星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首批科学实验卫星之一,其主要科学目标是借助卫星平台,进行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广域量子密钥网络实验,以期在空间  相似文献   

5.
姜维宇  张京  王智军 《科技信息》2011,(27):I0054-I0056
卫星量子密钥分配是克服基于光纤密钥分发中距离限制的有效途径,偏振追踪技术是卫星量子密钥分配的关键技术。在光地面站和卫星之间的自由空间中进行量子密钥分配时,由于卫星的运动往往造成光子偏振态发生变化。为实现移动终端间基于偏振的量子密钥分配,本文提出基于偏振追踪机制量子密钥分配的通用参考框架,实现接收端在不需要有关发射端方向信息的前提下,仅通过检测标光信号即可判断收发方参照共同偏振基的向量。另外,本文还设计了采用上述框架的自由空间量子密钥分配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6.
基于相位编码的边带干涉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具有稳定性高、多通道复用传输等优点,适用于量子通信网络;但是在边带干涉量子密钥分发中直接应用诱骗态协议时会带来安全漏洞.通过优化载波比(1.06)克服了安全漏洞,在25 km光纤中实现了稳定的诱骗态量子密钥分发,通过优化实验参数系统每脉冲成码率最大为1.28×10~(-4) bit.  相似文献   

7.
正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和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两项成果于8月10日同时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这是继先前在国际上率先  相似文献   

8.
一次量子通信量子密钥分发和认证协议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一次量子通信量子密钥分发(QKD)和认证(QA)协议存在的安全性漏洞,协议能抵抗截取/重发攻击策略和纠缠攻击策略,但不能抵抗纠缠/截取攻击策略,严格意义上说,在有信道噪声情况下,仅通过一次量子通信不能实现QKD和QA,根据原协议的条件,提出了2个新协议:①直接测量共享的GHZ态;②通过在原协议中加入检测过程以抵抗纠缠/截取攻击策略。  相似文献   

9.
《创新科技》2013,(2):63
<正>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日前公布2012年度全球十大新闻亮点,中科大潘建伟小组实现百公里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和纠缠分发的研究成果成功入选。2012年8月9日,《自然》杂志以封面标题形式发表了潘建伟小组首次实现量子隐形传输跨越百公里的重大科技进展。这一成果不仅刷新世界纪录,有望成为远距离量子通信的"里程碑",而且为发射全球首颗"量子实验卫星"奠定技术基础。《自然》杂志  相似文献   

10.
针对自由空间量子密钥分发系统中的随机信号发生及数据采集这一难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在LabVIEW环境下开发的虚拟仪器程序来控制数字I/O板卡的解决方案.发送端利用程序控制高速数字输入/输出板卡,产生随机信号用于实现光子路径的随机选择.接收端采用缓冲周期测量的计数方式,采用两个计数器记录两路随机信号的信息,通过程序来完成对计数器板卡的控制,将采集到的数据保存在两个本地文件中,以用于后续的数据处理分析.本方案具有易于开发和调试、维护方便、应用灵活、成本低等优点,已经成功用于基于B92协议的自由空间量子密钥分发系统中.  相似文献   

11.
热点排行     
正(新闻时段:新闻时段2016-07-01至2016-07-15;排行依据:遴选出的30家核心媒体报道频次)1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即将升空[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8/30]7月14日消息称,中国制造的首颗"量子实验通信卫星"有望于2016年7月底发射。如果成功发射,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量子通信的国家,加上2016年下半年建成的地面光纤量子通信网络,国内将初步建成广域量子通信体系。  相似文献   

12.
媒体纵览     
正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将于7月择机发射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将于今年7月择机发射,这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从根本上永久性解决信息安全问题。据悉,卫星发射后,我国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专项还将研制建设以4个量子通信地面站和1个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实验站为核心的空间量子科学实验系统。此外,"京沪干线"大尺度光纤量子通信骨干网工程预计2016年下  相似文献   

13.
首科园地     
《科技潮》2007,(2)
百公里远距离量子通信既保密又安全日前,由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机构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在远距离量子通信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在国际上率先实现绝对安全距离大于100公里的量子保密通信。科学家们采用诱骗信号方法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以弱激光为光源、绝对安全距离大于100公里的量子密钥分发。这是我国科学家继五光子纠缠态制备与操纵、自由空间量子纠缠分发以及复合体系量子态隐形传输等重要研究成果后,在量子通信实验领域取得的又一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植物无糖组培环境控制技术取得突破北京科技协作中心协办日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  相似文献   

14.
基于诱骗态方法的量子密钥分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诱骗态量子密钥分发方法成功地解决了光子数分离攻击的安全性漏洞,并且使得人们实现了长距离的量子密钥分发.回顾了量子密钥分发的发展过程,从BB84协议至三强度诱骗态方法的实现.并且详细叙述了如何通过输入参数来获得绝对安全密钥的成码率.  相似文献   

15.
<正>上海交通大学金贤敏团队成功实现首个海水量子通信实验,在国际上首次验证了水下量子通信的可行性,为量子通信技术上天、入地、下海的未来图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填补了海洋作为未来海陆空一体化量子网络最后一块拼图的空  相似文献   

16.
2016年8月16日凌晨,我国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全球首次实现了卫星与地面间的量子通信.据悉,当前“墨子号”正在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在轨测试,包括卫星平台测试、有效载荷测试、星地链路测试.预计将于11月中旬完成全部在轨测试,随后交付使用,正式开始科学实验. 刻不容缓 信息安全保护亟待升级 量子通信技术作为一种绝对安全的通信方式,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国防、金融、政务、商业等应用领域的信息安全问题. 纵观当前市场,信息安全隐忧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窃听手段,包括终端、核心网络、传输线路;二是破译.近两年来全球信息安全事件不断涌现,我国信息安全形势亦日益严峻,急需加大相关领域投入,信息安全保护升级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采用基于时间片轮转原理的流量控制及数据分发策略,设计一种新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与经典网络相结合的组网技术方案,解决了量子保密通信网络量子网关密钥池容量小及密钥生成速率较慢的问题.利用该策略对三节点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出接口进行流量监测,检测数据结果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基于时间片轮转原理的流量控制及数据分发策略, 设计一种新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与经典网络相结合的组网技术方案, 解决了量子保密通信网络量子网关密钥池容量小及密钥生成速率较慢的问题. 利用该策略对三节点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出接口进行流量监测, 检测数据结果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科技在线     
中国科技大学在合肥建成世界上首个全通型量子通信网络本刊讯8月29日,中国科学院城域网络量子通信技术成果展示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举行。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在合肥构建了全球首个全通型量子通信网络,实现了全功能运行。中科院副院长詹文龙在展示会上说,这一成果标志着中国在城域量子网络关键技术方面已经达到了产业化要求。  相似文献   

20.
自由空间量子通信系统容易受到各种自然条件的影响从而影响密钥生成率,而大气湍流随机性的特点是设计自由空间量子通信系统考虑的首要因素.根据大气传播理论,考虑湍流和衰减因素,建立了自由空间极化编码单光子源的传播模型,分析了大气湍流和量子密钥生成率间的关系;然后利用实际参数分析了不同湍流强度对量子密钥生成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