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3月20日,三星堆祭祀区发掘现场.密封的考古发掘舱内,考古人员身穿防护服正在有条不紊展开工作.祭祀坑内,大片象牙已经露出泥土,而露出了大半截的各式青铜器,则给人以无限想象空间……30多年以后,曾经“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重新引来关注的目光.  相似文献   

2.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 时隔34年,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开启新一轮考古发掘.李白笔下“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古蜀国一跃成为“当红流量”. 就在大家对打开的“6个盲盒”中黄金面具残片、精美象牙制品等文物惊叹的同时,距离四川广汉千余公里的河南仰韶村第四次考古发掘,也有了新发现.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广汉市鸭子河南岸,一圈高墙将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区包围得严严实实.墙外有众多保卫值守,拒绝外人和陌生车辆的靠近.墙内,连日来文物的发掘和提取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并被置于聚光灯下. 对墙内上百名工作人员而言,这无疑是一场考古界的盛筵.此次三星堆考古发掘行动由四川省文物局主导,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具体实施,全国有34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参与,其目标是三星堆新近被发现的6个祭祀坑.  相似文献   

4.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这几天,三星堆遗址文物“上新”妁消息连连霸屏热搜,这个古老神秘的遗址再次轰动世界.牙璋、陶盉、镶嵌绿松石铜牌饰……为何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与位于洛阳的二里头文明高度相似?如此多的“同款”文物意妹着什么?文物不言,自有春秋,神奇瑰丽的旷古宝物,就是一把把破译文明的密钥.这一次考古专家从中“读取”出的,是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华彩篇章.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21,(8):28-31
当年,为了与烧砖取土的广汉村民抢时间,考古人员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争分夺秒完成了三星堆1、2号祭祀坑的发掘.老照片里,为免压坏文物,派体重更轻的女队员下坑清理;青铜大立人出土时,只能多人合作一起抱出坑外. 如今,三星堆祭祀区重启对新发现的3号坑至6号坑的发掘,再也不是当年夜以继日的紧张和“小米加步枪”的困窘.考古发掘及文物保护预案层层审批完善、各种高科技设备充实从发掘到研究环节,全国34家科研单位集体攻关.  相似文献   

6.
古蜀密码     
正文物不言,自有春秋。时隔34年,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开启新一轮考古发掘。金面具残片、鸟形金饰片、象牙、玉琮……一个距今4800年—2600年的古蜀王国轮廓逐渐显现。神秘的古蜀文明如何一步步被打开?长江上游的三星堆与中原文明以及长江中、下游文明之间又有什么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纵观古今中外,黄金面具的出土并不多见,除了古埃及和古希腊外,最为有名的,当数三星堆和金沙遗址此前出土的黄金面具.虽属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但这种珍贵的制品,都被赋予了神秘的权力象征. 在金沙遗址博物馆中所保存的商周大金面具,是国内所发现的同时期最大的黄金面具.而在此次三星堆遗址祭祀区新一轮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半张体量更大的黄金面具,虽是残件,已足够令人惊喜.  相似文献   

8.
三星堆文明一直以神秘、奇妙而引人注目,此次发现也引发了全民关注,奇特的上古文物引发了网友们千奇百怪的联想.要想真正了解三星堆遗址发掘的历史意义,我们当然不能止步于这种调侃式的、娱乐化的讨论.在《了不起的文明现场跟着一线考古队长穿越历史》一书中,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教授、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高大伦提到,三星堆文化被发掘的一大意义就在于,文物的出现让古蜀国的历史由传说变成了信史.那么,三星堆最初是怎么被发现的?在过去发现的两个祭祀坑中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这些出土文物又体现出古蜀人怎样的宇宙观和世界观?  相似文献   

9.
一座比三星堆遗址还早1000年的盐店古城日前在成都平原被发现。这座距今4300年的古城遗址是成都平原上发现的第7座史前古城遗址。成都市文物考古队发掘研究二部副主任陈剑介绍,他们在对通过这里修建的高速公路进行文物调查时发现了该古城遗址。此前成都平原已发现了宝墩遗址、芒城遗址、郫县古城、鱼凫村遗址、双河古城和紫竹古城6座史前古城遗址。陈剑称,考古发掘的初步结果表明,古城南北长达700米,东西宽近500米,总面积达30多万平方  相似文献   

10.
考古就是研究过去历史的一门学问,而我们最基础的工作就是田野发掘.发掘的第一步,要知道去哪里发掘.目前的考古发掘类型总体上大概可以分为两种,"主动性调查发掘"和"抢救性调查发掘". 最常见的是因为盗墓、工程建设等情况而进行的抢救性发掘.这种发掘方式是因为文物或者遗迹信息已经暴露,放任不管便会招来虎视眈眈的盗墓者. 另外一种是主动性调查发掘.当考古学家想了解某一文化层的范围,那么在划定大致发掘区域、完成各种申报许可后,便可以组织人员进行田野发掘.接下来就要进行紧张辛苦的探方发掘.  相似文献   

11.
12年前,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周春茂、阎毓民主持发掘了位于西安市临潼区零口村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其中的一座单人墓葬,使常年跑野外、发掘过许多墓葬的考古人震惊了:墓葬中,一具少女骨骼上共有35处损伤。12年后的今天,当考古专家们看到由省考古研究院编写的考古发掘报告——《临潼零口村》时,禁不住潸然泪下。  相似文献   

12.
李静 《科学大观园》2021,(20):20-23
2009年6月13日,陕西秦始皇陵一号兵马俑坑举行了第三次挖掘的启动仪式.1974年,袁仲一在这里发掘兵马俑,亲历了第一次、第二次挖掘工作;兵马俑考古中生代的领头人是43岁的许卫红,她是第三次挖掘的执行领队;30岁、北大毕业的邵文斌也因为头次参与挖掘,进入考古事业真正入门的转折点.这天,袁仲一、许卫红、邵文斌,三代兵马俑考古工作者以不同的身份,见证了中国兵马俑考古事业35年的完整历程.  相似文献   

13.
近日,三星堆出土的诸多文物引发网友关注.考古专家介绍,石家河出土的玉制神人头像其独特的五官造型,与三星堆文物似曾相识.因为这些相似的特征,有考古学家认为,三星堆文物的器物特征或受石家河文化影响.在新石器时代,各地的文化交流,远比我们所想象的要频繁.  相似文献   

14.
正宁波慈溪上林湖一处考古发掘,让一宗"千年谜案"得以破解。这为学术界长期以来关于"秘色瓷到底产自哪里"的各执一词画上句号,并揭示了秘色瓷有别于普通青瓷的烧制工艺。这项在中国陶瓷考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掘,在2017年4月被评为"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道贺的消息通过微信频频传来,面对褒奖,项目负责人之一的郑建民在欣喜之余,更多的是呈现出一个考古工作者的理性,"考古不是挖宝,这一次慈溪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的  相似文献   

15.
刘江 《科学大观园》2021,(20):28-31
在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山西第二工作队(陶寺考古队),有这样一对伉俪——冯九生、赵晔.丈夫冯九生从事考古发掘,对出土的文物进行绘图、拍照、修复等工作,先后参与了闻名世界的陶寺遗址古观象台、大城城墙、宫殿等重要遗迹的发现和发掘,是考古队的骨干.而妻子赵晔,虽是"半路出家",但是凭借多年的学习历练,成功修复无数破损文物,成为考古队文物修复、资料管理方面的主力.30余年来,他们夫唱妇随,在襄汾县陶寺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一起工作,共同奋斗,为考古事业挥洒汗水.  相似文献   

16.
陕西考古又搞了一个大新闻.2021年12月14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汉文帝霸陵所在地,确定为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 在确认墓主人身份之前,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的这处墓葬一直被称为"江村大墓".考古队员通过精细发掘和缜密分析,判断出这就是汉文帝的霸陵.  相似文献   

17.
国家文物局最近线上举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聚焦新石器时代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进展,通报了5项重要考古成果. 成果介绍显示,早在新石器时代,各地各具特色的文化已出现交流与融合的蛛丝马迹;而考古学正在通过多学科合作,用一项项考古成果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创新解码历史.深入品味这些重要考古成果及其发现过程,不仅有利于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知,还有利于发掘闪耀在文化长河之中的价值理念,更能对今后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带来启迪.  相似文献   

18.
精美的砖雕和壁画在古墓中隐约浮现出800年前山西人的市井生活景象。近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外发布了2008年该省的重要考古新发现——“山西汾阳东龙观宋金墓群”发掘情况,,并首次以公益讲座形式,带领百余位考古爱好者“走近考古、步入宋金”,目睹了沉睡800年前山西人的别样生活。  相似文献   

19.
越来越多的考古证明中华文明的源头不是单极的,红山文化、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屈家岭文化、大溪文化、 三星堆文化等黄河流域之外的文化并小逊色于中原文化,充分说明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多元一体化”格局.  相似文献   

20.
湖南澧县彭头山出土的公元前6500年的含炭化稻谷的陶片,湖北红花套套出土的公元前4200年的石斧,河南洛阳王湾出土的约公元前2200年的镂空陶器座……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基本陈列展《古代中国》第一单元"远古中国"中徜徉,我们即使对考古知之甚少,也可以感受到中国考古人近百年来为探索中华文明起源所做的努力.这三个遗址都是考古学家严文明先生当年带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学生实习考古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