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自工业革命以来,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就成为人类生产生活最主要的能源.大量使用化石能源在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加剧全球变暖.随着碳排放总量逐年增长,气候变化已引起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碳中和"概念继而被提出. 碳中和指净碳足迹为零,即实现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由于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比重最高、温室效应最显著,因此二氧化碳减排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大气专家Tom Choularton和Keith Bower教授正在实验一种全新方法,希望通过计算机仿真科技,验证海盐注入云层是否能用来减缓温室效应带来的后果,以降低全球变暖的速度.  相似文献   

3.
高峰 《科学大观园》2014,(17):64-65
<正>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人们日益关注的四大问题。其中环境问题是制约经济发展、影响人类生活的严重问题。环境问题主要指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所引起的环境破坏和污染,其实质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表现,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调。目前,全球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指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甲烷、氟利昂高温室气体大量排向大气层,使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目前,全球每年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大约为230亿吨。比20世纪初增加20%。至  相似文献   

4.
进入夏季,在人们苦恼于气温"一年更比一年高"时,美国一群科学家又给了人们当头一棒,他们的最新研究表明:要想阻止气温逐年升高的趋势、化解温室效应的威胁,人类还得另想办法,而不能像从前那样寄厚望于森林.因为森林吸收的大量二氧化碳,最终几乎会如数奉还给地球.  相似文献   

5.
以科学理论评价的视角分析气候争议问题,厘清气候的自然波动学说和温室效应理论是什么,它们分别如何解释1880年以后出现的全球变暖现象,以及气候的自然波动学说存在什么缺陷导致与之竞争的理论胜出。在说明温室效应气候理论发展过程的同时,通过说明自然波动假说因为解释1880年以后全球变暖遇到不能解释的反常现象而成为一种解释能力较弱的理论,反过来说明与之竞争的温室效应气候理论相对来说更具有合理性,提示那种气候系统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完全消除人类活动所带来的影响的想法是危险的,人类必须关注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带来的微小反馈累积起来对气候系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进入夏季,在人们苦恼于气温“一年更比一年高”时,美国一群科学家又给了人们当头一棒。他们的研究表明:要想阻止气温逐年升高的趋势、化解温室效应的威胁,人类还得另想办法,而不能像从前那样寄厚望于森林。因为森林吸收的大量二氧化碳,最终几乎会如数奉还给地球。温室效应被列为21世纪人类面临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21,(10):22-25
随着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气候危机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严重,几近无处不在.由于全球变暖,我们正在经历热浪、洪水、干旱、森林火灾和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全球平均气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全球变暖水平保持在相比工业化前不超过1.5℃的可能性迅速降低,人类跨越不可逆转的翻转点的风险也在增加. 2020年9月,中国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不仅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策,也是基于科学论证的国家战略:既是从现实出发的行动目标,也是高瞻远瞩的长期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目前,欧盟、英国、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50多个国家相继宣布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还有近100个国家正在研究自己的目标,碳中和已成为一场全球规模的运动,涉及人类的共同命运. 最近在与欧洲机构和企业交流过程中,发现欧洲许多企业和机构提出的碳中和路径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碳和二氧化碳(CO2)不分,存在"逢碳必反"的倾向,没有正确认识到碳元素在人类当今和未来的作用.二是在处理CO2问题上,强调以长期地质封存为最终目的的碳捕获与封存(CCS),而对碳转换和利用不够重视. 正视这两大问题并对此进行思辨,对中国制定基于科学、切实可行的碳中和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在全球变暖趋势的影响下,格陵兰岛上最大一处冰川,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崩塌融化,其消融速度比科学家们原预期先的要快得多。据参与此项研究的科学家预计,如果这一趋势持续发展下去,本世纪内格陵兰岛的面积将大幅缩小,而与此同时全球的海平面将由此被抬高将近 1米。  相似文献   

10.
英国《自然—可持续性》杂志不久前发表的一项分析报告显示,在2017年,全球72%的人口面临自然资源缺乏的问题.该研究进一步凸显了国民经济受自然资源制约的脆弱性,同时警示了"资源安全"对消除贫困的重要性. 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超过地球生物的再生速度,环境恶化正在加速,如温室气体累积、海洋酸化和地下水消耗,其产生的后果是生态系统更新生物量的能力(即"生物能力")正在成为人类经济发展的瓶颈.然而,保持进步、消除贫困需要充足的自然资源,或者国家能以足够的资金从国外市场购买所需物品.如果两个条件都不满足,该国就可能陷入"生态贫困"陷阱,即一国自然资源不足以提供足够的食物、纤维制品、建材和碳封存等要素.  相似文献   

11.
全球变暖与中国能源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百年间全球变暖趋势非常明显 ,对社会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二氧化碳浓度与全球变暖有着密切关系 ,而矿物能源燃烧是人类活动中二氧化碳中排放的主要来源。为了改善全球气候环境 ,国际社会对二氧化碳减排的呼声很高。我国虽然没有承担二氧化碳国际减排任务 ,但是也需要有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长远战略。要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应该提高国家总体能源效率 ,以低碳排放的能源去替代高碳排放的能源 ,最终建立我国的非碳能源体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类不断的工业化进程,地球正在因为人类活动而改变着原有的活动规律。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人类的活动导致地球温室效应日益明显,人们也认识到了——地球正在慢慢变暖。在过去的一个世纪内,地球温度上升了0.6摄氏度.对于地球生态系统而言,这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它直接导致了地球上由风暴、洪水、干旱等引起的各种天灾成倍增加。  相似文献   

13.
张亮 《科学大观园》2005,(10):60-62
北大西洋洋流停止流动,几天之内,南北极冰山融化,大量淡水注入海洋,罕见的飘雪出现在印度,雹灾重创日本东京,龙卷风横扫美国洛杉矶,大水排山倒海般地冲入纽约市……这是美国电影《后天》以温室效应造成全球气候剧变,带来严重的自然灾难为主题,为人类勾画出的一个地球末日的场面。  相似文献   

14.
北大西洋洋流停止流动,几天之内,南北极冰山融化,大量淡水注入海洋,罕见的飘雪出现在印度,雹灾重创日本东京,龙卷风横扫美国洛杉矶,大水排山倒海般地冲入纽约市……这是美国电影《后天》以温室效应造成全球气候剧变,带来严重的自然灾难为主题,为人类勾画出的一个地球末日的场面。  相似文献   

15.
地球生命已历经5次由极端自然现象引起的生物多样性大规模"灭绝"事件.现今,许多专家警告说,第六次大灭绝危机正在发生,而这一次完全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 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和法国巴黎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生物学家最近在《生物学评论》杂志上发表了对这一持续灭绝事件证据的全面评估.  相似文献   

16.
艳琳 《科学大观园》2013,(12):76-77
数据概念已经有被炒作过度的嫌疑,但是毋庸置疑的一点是,全球的数据量正以每18个月翻一倍的惊人速度增长,世界正在高速数字化,而如何掘金大数据是所有个人、企业和国家的机遇和挑战。事实上,从城市交通到空气质量,从建筑设计到影视制作,大数据分析应用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将改变人类社会的命运,大数据就在脚下,尽管很多时候我们压根就没有意识到。下面介绍一些  相似文献   

17.
火星,这颗神秘的红色星球,能否成为人类下一个驿站?美国NBC新闻网2月3日报道了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研究人员终于研制出了一把开启火星生命绿洲的"钥匙"--人工温室效应。该研究表明如果把人工特制温室气体运往火星或者干脆直接在火星上建立一个"加工站",大量生产该气体,火星上就可能变成生命的家园。  相似文献   

18.
<正>地球磁场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磁场结构,它是地球生命的强大守护者。许多科幻作品都曾畅想过人类未来如何改造火星环境以让其更适宜人类居住。其核心理念在于使火星大气更为浓密,增加其中的氧气含量。尽管改造火星的具体实施方案五花八门,但都离不开在火星的表面释放二氧化碳。这一操作不仅能够提升火星的大气压力,同时通过温室效应提高表面温度,使水能够以液态存在,从而创造适宜地球生物繁衍的环境。通过光合作用逐渐增加大气中的氧气含量,最终使得火星成为适宜动植物或人类呼吸的环境。马斯克提出的“核爆”火星计划的目标是通过核爆炸使火星极地冰帽蒸发。他认为,这将使火星变得足够温暖,从而为移居火星的人类提供相对宜居的生存条件。  相似文献   

19.
氢能与燃料电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和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已有的能源和资源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消耗,特别包括石油、煤、天然气等在内的矿物质能源,不仅将在未来的一、二百年内耗尽,而且正在向大气排放每年以千万吨计的CO2、NOx和SOx,这些有害物质正在日益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一路飙升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导致世界各地气候异常现象和极端气候灾难频发,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没有谁能在气候危机中独善其身.在这种背景下,出席2021年4月22日"领导人气候峰会"的40个国家和地区的首脑大多明确地提出了2030年的碳排放削减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