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研究知柏地黄汤治疗老年阴虚热盛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选取2016年4月-2017年7月医院收治的老年阴虚热盛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注射胰岛素治疗,研究组采用知柏地黄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以及不良反应状况。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知柏地黄汤治疗老年阴虚热盛型糖尿病取得较好疗效,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观察db /db 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DR) 的成模情况。方法每月取尾尖毛细血管血测小鼠空腹血糖值及体质量一次,共7 次。7 个月后,取10 只db /db 鼠和6 只db /m 鼠( 正常对照组) 做闪光视网膜电图( Flash electroretinogram,F-ERG) 检测。结果db /db 鼠的体质量明显上升; 但血糖值上升趋势不明显,实验组97%小鼠的血糖值未达到DR 小鼠模型的血糖值( 11. 1 mmol /L) 。F-ERG 统计结果表明,实验组a 波和b 波的潜伏时比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 ; 实验组b 波的振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1) ; 实验组Ops 总波及O2的振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 。结论本实验中db /db 鼠的空腹血糖值虽大部分未达标,但其视网膜已出现DR 的早期改变。造模标准不能仅依靠空腹血糖值,还应结合视网膜的病变情况。db /db 鼠的成模标准有待进一步研究及完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抑郁症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视觉事件相关电位(ERP)及RP(认知电位)的改变特征,为客观评价临床疗效和早期诊断抑郁症提供更灵敏的科学标准.方法:从即将住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中选取30例作为实验组,分别观测实验组入院前及治疗后在图形翻转刺激下的视觉P300和认知电位之潜伏期与振幅变化.结果: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RP和P3波之潜伏期显著缩短,两者的波幅则显著升高;以上差异显著.结论:RP之潜伏期与波幅可以作为早期诊断抑郁症的特征指标,P300波之潜伏期与波幅可以作为评价抑郁症临床疗效的特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伊凡思蓝(EB)作为检测早期糖尿病大鼠血_视网膜屏障通透性改变的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选用Brown_Norway大鼠,进行糖尿病造模1周后,模型组与对照组分别血管内注射EB,检测视网膜中含量。结果对照组和糖尿病组视网膜内EB含量分别为(13.22±3.59)ng/mg(n=12)和(23.41±4.47)ng/mg(n=12),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静注后检测视网膜内EB含量的方法,可以比较精确地发现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中血_视网膜通透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视网膜电图(ERG)变化,评估羟氯喹(HCQ)对视网膜损害.[方法]对4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原发性干燥综合症用HCQ治疗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前瞻性研究.在服药前后分别进行视力、视野、眼底和ERG的检查并给予比较.[结果]治疗期间视力,眼底和视野的检查均无异常.但有3位患者分别在服药3个月和6个月时出现了ERG的a波和b波振幅下降.[结论]ERG能较早的观察到HCQ对视网膜的毒性,对视功能损伤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角膜神经纤维形态参数变化在早期发现Ⅱ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T2DM患者236例,其中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14例(Ⅰ期36例,Ⅱ期50例,Ⅲ期28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22例;另收集同期健康志愿者120例为对照组.使用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检测角膜神经纤维形态变化,分析与T2DM视网膜病变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视网膜病变组神经长度、神经纤维密度、神经分支密度明显低于无视网膜病变组和对照组,神经纤维弯曲度明显高于无视网膜病变组和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视网膜病变组神经纤维弯曲度、神经分支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视网膜病变组与对照组神经长度、神经纤维密度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视网膜病变患者神经长度、神经纤维密度、神经分支密度均明显低于Ⅰ期和Ⅱ期患者,神经纤维弯曲度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病变组患者病程明显长于无视网膜病变组,空腹C肽、GLU明显低于无视网膜病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病程与角膜神经纤维长度和分支密度均呈负相关;T2DM患者空腹C肽水平与角膜神经纤维弯曲度呈负相关,与神经纤维密度呈正相关.结论 T2DM视网膜病变患者角膜神经纤维形态参数发生异常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视网膜病变;对病程较长和空腹C肽水平较低的T2DM患者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对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对177例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的病程、收缩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血尿酸2、4 h尿微量白蛋白、HOMA-IR指数、HOMA-β指数均高于糖尿病非视网膜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低于糖尿病非视网膜病变组(P0.05),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MS组分越多,发生DR的危险性越高;病程、吸烟史、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24 h尿微量白蛋白、收缩压、舒张压、HOMA-IR、HOMA-β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由此可知,代谢综合征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潜伏期听觉电反应 (MLR)在早期诊断糖尿病中枢神经病变 (DCN)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链脲佐菌素 (STZ)腹腔注射法 ,建立实验性糖尿病 (ED)动物模型 并在成模前后按时间顺序动态观测MLR的变化 结果 :建模后 4周实验性糖尿病 (ED)组出现MLRP0 、Na、Pa、Nb、Pb波峰潜伏期 (PL)延长 (P <0 .0 5) 6周后出现MLR各波PL、Pa-Pb 波峰间潜伏期 (IPL)延长 (P <0 0 1) 8周后MLR各波PL、P0 -Pa、Pa-PbIPL均延长 (P <0 .0 5或P <0 .0 1) ED组血糖与MLR的PL、IPL变化之间无相关 ,ED组病程与MLRNa、Nb、Pb 波PL变化有正相关 结论 :糖尿病早期MLR出现PL和IPL延长 ,该变化与病程进展有相关关系 ,MLR是早期诊断DCN的客观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单通道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R-VEP)诊断白化病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怀疑为白化病的患者进行单通道PR-VEP检查及其相关的眼科检查,并作基因检测以确诊.观测PR-VEP主波P100的潜伏期.结果:在16名受检者中,有15名的P100潜伏期表现异常,其中右眼P100延迟的11例、提前的2例,左眼P100延迟的12例、1例未引出VEP,两眼间P100潜伏期不对称的10例.眼科检查主要表现为:虹膜透射、视网膜黑色素减退,眼球震颤、屈光不正,黄斑中心凹发育不良、弱视等.全部病例经基因检测均确诊为白化病.结论:白化病患者单通道PR-VEP的异常表现主要为P100潜伏期的延迟和两眼间不对称,结合白化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眼科检查,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中医对精少症的辨证论治规律,以指导临床治疗研究.提出了从肝肾论治精少症的论点,同时也要重视脾胃后天之本.辨证分型为三大证候,即精热证、精瘀证、精虚证,对此三大证候,论述了其病因病机和主要临床表现,确立了治疗法则和方药.对精热证治以清热泻火,湿热者则清利湿热,虚热者则清热养阴;对精瘀证治以化瘀通精活络,寒滞肝脉者治以温经散寒,化瘀通精;对精虚证则治以补益法,偏阴虚者则补阴填精,偏阳虚者则补阳填精,对阴阳虚损寒热不明显者,则大补精气,对气血两虚者则治以补益气血以充先天之精.对精少症形成了理法方药统一的比较规范的辨证论治体系,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白化鼠与非白化鼠在长期模拟失重后眼部结构与功能的改变,完善和补充长期微重力暴露所致眼部损伤疾病动物模型构建方法。方法 将正常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白化鼠)和Brown-Norway(BN)大鼠(非白化鼠)各12只随机分为SD正常对照组(NS)、BN正常对照组(NB)、SD模型组(MS)和BN模型组(MB),每组6只,模型组采取30°头低位尾悬吊8周模拟长期失重,在造模结束后利用视网膜电流图(ERG)和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测大鼠的视觉功能,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视网膜形态,同时通过小动物眼底成像系统观察大鼠眼底血管改变情况。结果 在8周尾吊模拟失重后,MS组与NS组相比,暗适应3.0 ERG反应振幅明显下降(P<0.01),VEP的P2波峰时值明显延长(P<0.01),HE染色显示外核层变薄(P<0.01),眼底可见脉络膜血管血流增多,而MB组与NB组相比,视网...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新型肽VIP-TAT(血管活性肠肽重组肽)对NMDA(N-甲基-D-天门冬氨酸)诱导的大鼠视网膜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向SD大鼠双眼玻璃体腔注射40nmol NMDA(2μL)建立视网膜损伤模型,治疗组向玻璃体腔注射2μL不同浓度(10 pmol/L、1 nmol/L、100 nmol/L、10μmol/L)的VIP-TAT,NMDA组用等体积生理盐水替代,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分别于术后7天用黑白箱装置对其行为学进行检测,观察每组大鼠术后视觉行为的变化;采用视网膜电图评估每组大鼠视功能的差异;石蜡切片HE染色比较各组大鼠视网膜形态学的差异.结果:行为学检测显示,各组大鼠在暗室停留时间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视网膜电图检测结果表明浓度为1 nmol/L的VIP-TAT能够显著提高因NMDA损伤而降低的b波与明视负向反应(Ph NR)的振幅;HE染色显示:在NMDA诱导的青光眼模型中,浓度为1 nmol/L的VIP-TAT能有效增加NMDA诱导的青光眼模型视中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存活数目.结论:NMDA诱导的SD大鼠青光眼模型中,VIP-TAT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临床早期认知功能损害的评估与干预提供依据。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multiple lacunar infaction,MLI)100例,单病灶脑卒中101例,对照组100例。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和P300为工具评估所有研究对象。结果显示,MLI组和单病灶脑卒中组:MoCAM-MSE评分较对照组减低(P<0.05),P300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P<0.05);单病灶脑卒中组:MMSE评分较MLI组减低,P300潜伏期较MLI组延长(P<0.01)。P300潜伏期、MoCA认知功能检出率高于MMSE(P<0.01)。单病灶卒中组:额叶、颞叶MMSE和MoCA评分、P300波幅均较MLI组减低,P300潜伏期较MLI组延长,基底节区P300潜伏期较MLI组延长(P<0.01)。由此可知,MoCA和P300潜伏期可评估脑卒中患者早期认知功能损害。关键部位卒中、高龄是脑卒患者认知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视网膜图像被广泛地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青光眼的诊断与治疗。视盘作为视网膜图像的重要特征,是成功诊断视网膜疾病的重要前提。以彩色视网膜图像为研究对象,发展出一种快速有效的视盘定位方法。该方法首先在HSV空间的H通道中提取对比度高的主血管,然后确定主血管的方向图,最后利用一种加权匹配滤波方法找到视盘区域。该方法仅利用视网膜中主血管的方向信息,实验结果表明不仅鲁棒,而且相对快速有效。在Benchmark数据DRIVE、DIARETDB0和STARE上的准确检测率分别达到100%、97.6%和90.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出院5~8个月后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武汉地区的574例新冠肺炎患者在康复出院5~8个月后进行中医四诊信息收集,通过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对中医证候进行评估,患者同时进行胸部CT、肺功能及D-二聚体检查.结果:新冠肺炎患者出院5~8个月后,遗留症状以疲倦(47.9%)、口干(37.5%)、失眠(29.4%)、胸闷(29.4%)、气短(28.7%)、口苦(20.9%)、畏寒(19.9%)最为常见,舌脉象以舌淡红(48.4%)、白苔(43.0%)、黄白相兼苔(39.5%)、齿痕舌(53.1%)、脉滑(46.7%)及脉细(41.6%)多见.聚类分析将常见症状分为气阴两虚、兼有阴虚内热和气虚痰瘀内阻、兼有郁热两个中医证型.现代医学检查发现新冠肺炎康复患者中,49.9%(281/563)有肺内的残存病灶;56.4%(193/342)存在肺功能损害,以弥散功能障碍和小气道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9.9%(55/558)存在D-二聚体的升高.肺影像学异常的患者的气短发生率显著高于肺影像学正常的患者(P0.05);肺功能异常的患者疲倦、气短、胸闷、自汗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肺功能正常患者(P0.05).D-二聚体升高的患者出现瘀点瘀斑舌的比例显著大于D-二聚体正常的患者(P0.05).结论: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在康复出院5~8个月后仍存在临床后遗症.聚类分析显示新冠肺炎康复期患者的中医证候分为气阴两虚、兼有阴虚内热证和气虚痰瘀内阻、兼有郁热证2种证型.现代医学检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医证候特征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患者的长期康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在视神经挫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24例单眼外伤患者行VEP检查,以对侧健眼作为对照,对其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P100波振幅降低值与正常值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而P100波潜时与正常值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VEP对于视神经挫伤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作用。结论:VEP检查对视神经挫伤的诊断、视功能评价及伤情鉴定等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敏感性,有定量价值;且可作为预测严重外伤眼术后视功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利用55段人体动脉树建立传输线模型,数值仿真人体动脉树中脉搏波的传播,在心脏输出体积流率波一定的条件下,改变模型分支外周阻力来探讨阻力变化对脉搏波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随着某分支外周阻力的增加其自身的血流量迅速下降,不同器官的阻力比增加均能引起主动脉和桡动脉平均血压的升高,且升高的趋势逐渐减小;当阻力比η=4时,肝、脾、胃、上肠膜、右肾、下肠膜分支桡动脉平均血压较正常分别增加2.86%、4.55%、1.90%、12.15%、9.81%、1.49%。脉搏波谐波与各器官病变之间存在客观联系是中医脉诊的依据,而通过对桡动脉脉搏波频域分析发现,脉搏波谐波振幅与各器官外周阻力变化的联系不明显,仿真时还需考虑不同器官病变时心脏自我调节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80例2型糖尿病和3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脂谱、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SN)、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将糖尿病患者分为: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背景期DR(BDR)及增殖期DR(PDR)。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各组HbAlc、FINS、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B(Apol-B)、载脂蛋白-A/B显著升高(P〈0.05或0.01),ISI、高密度脂蛋白(HDL-C)则明显降低(P〈0.05或0.01),各组之间载脂蛋白-Al(Apol-Al)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各组间进行两两比较,TG、HbAlc在NDR组、BDR组、PDR组中逐渐升高,ISI则依次降低(P〈0.05),BDR组、PDR组FINS明显高于NDR组(P〈0.05).但PDR组和BDR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糖尿病组间的FBG、TC、LDL、Apol-B、Apol-A/B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可能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眼底视网膜的病变不仅会导致眼睛本身的大部分疾病,而且可以反映人体的其他疾病。对人眼视网膜的精确观察可以对这些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预防,但由于人眼波前像差的存在会使获得的眼底图像难以达到临床诊断的要求,因此与自适应像差校正技术相结合的眼底视网膜成像课题具有极重要的研究意义。研究了自适应光学在眼底成像中的应用,并分析了自适应成像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基于自适应技术的人眼视觉科学设备难以普及和商业利用的原因是缺少一种有效而且低成本的波前校正器。液晶自适应光学技术能够有效校正眼底成像系统的实时波前误差,提升系统的成像质量。介于自适应光学技术在眼底成像广阔的应用前景,自适应眼底成像系统将逐步走向产业化。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补肾活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选择80例早期2型稽尿病肾病肾虚血瘀证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基本降糖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补肾活血方、洛汀新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症候疗效,并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尿β2-微球蛋白、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酐酶、血脂及肝肾功能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补肾活血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总有效率为88.24%,中医症候改善率为91.18%:在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尿β2-微球蛋白、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酐酶、血脂等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补肾活血方是治疗肾虚血瘀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