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分析高速公路施工区不同交通控制区域的车速特性,基于现场试验与统计分析方法探究了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单向行车道封闭和半幅封闭半幅双向通行施工区车速的差异性,提出施工区车速差异分析的一种方法.采用P-P概率图法分别对两类施工区不同交通控制区域的大型车、小型车速度进行正态分布检验;运用多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检验方法对两类施工区不同交通控制区域的大型车、小型车速度分别进行差异显著性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单向行车道封闭和半幅封闭半幅双向通行施工区大型车、小型车速度均服从正态分布,施工区不同交通控制区域车速的差异性显著.  相似文献   

2.
基于SOFM神经网络的客运一体化枢纽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在大城市进行交通一体化枢纽建设的必要性,建立了反映客运交通枢纽一体化特性的指标体系,提出采用自组织特征映射(Self-Organizing Feature Map,SOFM)神经网络进行城市交通客运一体化枢纽分类的新方法.最后采用广州交通客运一体化枢纽为例,通过定量定性结合的方法,对客运一体化枢纽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3.
客运专线车站换乘枢纽内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布局、能力匹配等,直接影响着各种流线的顺畅程度、乘客的换乘效率等,不仅体现了铁路的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而且直接影响到铁路旅客的集散能力和效率,以及城市客运交通体系的服务水平等。因此本文对客运换乘枢纽内的换乘设计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机场陆侧客运交通内部衔接效率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熵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法。首先从转换方便性、设施布局合理性和衔接协调性三个方面,建立了机场陆侧客运交通内部衔接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介绍了各指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然后采用模糊AHP与熵权修正各指标的权重,结合传统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机场陆侧客运交通衔接系统进行了评价。最后通过算例分析,得出了机场陆侧客运交通内部衔接效率3种方案的评价等级。研究结果表明,算法和模型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京台高速公路蚌埠至合肥段改善工程周边交通路网分析,结合该项目在区域路网中特点,为确保高速公路边施工、边通行交通及施工安全,缩短施工工期,经分析计算提出路口互通至西泉街枢纽段采用半幅全封闭施工、半幅单向通行交通组织方案。结果证明,交通组织方案施工期通行能力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6.
高速铁路客运枢纽交通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通引导选择,交通改变生活,高速铁路将带来快捷、安全、舒适的长途交通选择。高速铁路客运枢纽的交通特征介于机场与传统火车站之间,既需要便捷的大运力集散交通系统,也需要人性化的换乘空间。文章以广州铁路新客站为例,系统地阐述了高速铁路客运枢纽的交通对策、交通需求、路网规划与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NaSch模型为基础,结合高速公路施工区交通流特性定义其参数和规则,建立了与实际高速公路施工区相仿的交通流模型。在研究单个施工区的基础上,探讨了系统中存在2个施工区的交通流状况和旅行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两封闭路段间距变化对交通流特性的影响,并与其合并作业时的情况进行了对比。数值计算表明:在不同的间距情况下,高速公路系统表现出不同的交通流特性,在较小间距范围内,两施工区之间车辆的频繁换道会引起交织冲突的增加,从而引起车辆分布的不均匀;间距较大时,第2个施工区的增加并不会对系统造成额外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实际高速公路施工区布设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市客运枢纽作为综合客运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础内容就是研究枢纽的换乘需求. 将交通网络抽象为分层网络,在随机用户网络均衡理论基础上,分析城市交通网络中出行者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构造出行费用函数,提出了相应的变分不等式模型和枢纽换乘流量的计算方法. 根据城市出发地目的地数据,通过外部变量的变化,得到城市客运枢纽换乘需求的变化,并对这些变化加以分析,以期改善客运枢纽的换乘能力. 最后结合一个算例,研究了外部变量的变化对城市客运枢纽换乘流量需求的关系,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研究结论为城市客运枢纽换乘需求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客运枢纽运营的服务质量,应用服务工程理论,构建包括服务质量定义、功能展开、质量评价、质量反馈在内的客运枢纽服务质量保障体系,从效率维度、内容维度、信用维度、资源维度4个方面建立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评价法对服务质量模糊评价因子进行合成,并建立综合评价模型;此外还对枢纽服务质量4个维度与旅客感知之间的差距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供了具体的改进策略;最后选取典型客运枢纽,对所选取的指标和方法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服务工程理论中的4个维度评价模型对枢纽服务质量进行研究,可兼顾旅客与运营管理者双方面的利益,评价指标体系意义清晰、取值简便易行、实用性强;综合模糊评价模型能够很好反映各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和枢纽运营整体情况;质量改进体系可以为提高枢纽服务水平提供科学决策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大型机场陆侧客运交通方式多,各种交通方式衔接方式合理是机场充分发挥其快速便捷功能的关键.通过系统分析,将机场陆侧交通划分为对外衔接、内外衔接和内部衔接三个层次;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方法,分析各层次中的各要素衔接关系,提出规划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得知,车道边是衔接系统的瓶颈,合理的车道边规模与布置形式、及其组织方式是内外衔接顺畅的关键.规划中应以车道边为核心,理清衔接层次与关系,逐层规划.  相似文献   

11.
王爱华  王虞晨 《科技信息》2011,(13):721-721,747
本文从综合交通体系入手,指出了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趋势,阐述了南京客运枢纽的地位和作用,同时阐述了南京客运主枢纽南站建成后对南京城市交通特别是整个交通运输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综合评价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客运供给能力与枢纽换乘需求之间的供需平衡,根据分形理论,提出了半径维数、网格信息维数和枢纽关联维数;采用这3种分形维数,对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客运供给能力分布以及枢纽的换乘需求分布进行了量化,进而提出了一致性指数与分形综合指数,对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换乘供需平衡问题进行了评价;最后以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为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半径维数代表了枢纽换乘供需从城市中心向周边的分布变化趋势,网格维数代表了枢纽换乘供需在空间分布的均衡性,枢纽关联维数代表了轨道线网各枢纽之间的通达性;分形一致性指数与分形综合指数则分别从单一方面与整体上评价了供给能力与换乘需求之间的供需平衡;研究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及枢纽的规划与后评价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蒋洋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7):7003-7006
对于城市客运枢纽交通流线优化设计来说,核心问题是怎样在整个系统的角度上设计旅客流线,使得整体系统的总费用最小。在对比分析枢纽旅客流量分配与城市道路交通流分配差异的基础上,将用户平衡的思想引入枢纽流线设计问题中。最后,以某枢纽网络为研究对象,对枢纽流线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4.
邵长桥  郭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0):8873-8880
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现有的城市道路资源已不满足交通需求,许多城市都在对已有道路进行升级改造,频繁的道路施工对城市交通运行产生了巨大影响。针对城市道路结构特征,提出一种适用于城市占道施工区的交通影响评价方法。结合城市道路所具有的间断流设施特点,应用等效通行能力概念给出了等效饱和度城市占道施工区交通影响评价指标;基于改进的BPR模型,给出了适用于城市道路的行程时间计算模型,并给出了行程时间可靠性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综合考虑了平均延误、等效饱和度、行程时间可靠性评价指标,提出了城市占道施工区交通影响综合评价方法,从“点”、“线”、“面”三个不同维度给出了城市占道施工区交通影响评价阈值;结合交通影响评价阈值给出了城市占道施工区交通影响范围确定流程。仿真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基于等效通行能力的施工区交通影响评价方法解决了已有方法计算难度大,难以应用于实际的问题,且综合不同层面给出了具体的交通影响评价阈值,克服了传统方法只从单一层面确定交通影响评价阈值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高速公路隧道交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根据高速公路隧道交通流变化规律及交通运行环境特性,提出了高速公路隧道交通环境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从最佳服务水平、最小运营费用的角度出发,按照各种评价指标对高速公路隧道交通运行环境影响的显著程度,采用德尔菲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从交通影响因素指标、环境影响因素指标、动态影响因素指标3个方面,建立了高速公路隧道交通运行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了各评价的功能,旨在为高速公路隧道交通运行环境评价的实施提供理论基础。最后,对京珠高速公路粤境韶关段隧道的交通环境评价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简便实用,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为了提高道路通行能力,许多道路必须扩建,而施工区广泛存在于路段和交叉口区域,城市道路施工区将改变车道的宽度,对车辆的正常行驶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大量排队和交通延误.针对城市路段施工区的交通流和交通延误进行了仿真,研究施工区域环境中不同因素对车辆延误的影响、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到达率,分析了受施工区影响的入口交通延误的特征,施工区的尺寸与位置等因素对路段施工区交通延误的影响,提出了基于社会力模型的城市路段施工区交通延误分析方法,并考虑了路段施工区长度、施工区宽度、大型车比例将对路段施工区的交通延误和平均通行速度产生显著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基于社会力模型的施工区交通延误计算方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基于分析结果可制定合适的交通管理措施,减少路段施工区的交通拥堵降低延误和事故率.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各交通方式的分担率,以RP/SP数据为基础,引入随机效用理论,考虑时间、费用、出行目的和收入4种因素对方式选择的影响,构建了综合客运枢纽内多方式两两交叉换乘分担率模型,并应用于深圳福田客运枢纽。应用结果表明:公交与地铁等公共交通方式分担了将近80%的客流,周末出租车分担率显著高出工作日;模型能够更有效地计算枢纽内一种交通方式换乘某一特定交通方式的选择概率,并计算枢纽内各运输方式的换乘分担率,为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的规划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8.
城市客运结构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根据系统分析原理和城市客运结构特性,从交通功能、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方面建立了城市客运结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不同交通方式特征指标的量化方法。根据最大效用理论与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原理,提出了城市现状客运结构与局部最优客运结构贴近度概念。依据3个不同子目标在综合评价中影响程度不同,通过加权计算,得到城市客运结构的综合评价模型。结合西安城市客运结构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19.
苏北  唐寻 《科技信息》2012,(16):133-135
本文介绍了我国综合客运枢纽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了国内外客运枢纽发展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结合广州南站综合客运枢纽的发展实践提出新时期我国综合客运枢纽的发展理念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高铁客运枢纽换乘客流分担率的精准辨识,研究结合多模式公共交通大数据,提出了一类基于广义出行链的高铁客运枢纽换乘方式选择模型.通过对不同公共交通方式换乘阶段的关联和融合,提取以高铁客运枢纽为端点的个体广义出行链,分析高铁客运枢纽换乘客流的时空分布特征;综合考虑高铁客运枢纽乘客的个体经济社会属性、主观心理因素及其个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