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语文教育自1904年独立设科以来,围绕课程性质、目的、任务等问题展开的争论,延续了百年之久:20年代初有“形式”目的和“实质”目的之争;50、60年代有“文”、“道”之争;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有“工具性”和“思想性”之争;90年代以后又有“人文性”和“工具性”之争。虽然每次争论的时代背景、具体内容不同,但实质都是如何看待语文形式与语文内容的关系,这和世界教育史上“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之争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形式”与“实质”由两相对峙到相互消融、最终归于统一的演变轨迹,对于语文教育是否也有普遍意义呢?  相似文献   

2.
张志公提出的语文“特殊工具”说,是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性质的定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雏形。对于正确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纠正目前存在的“泛人文性”倾向,具有正本清源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实践,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的经验,并有助于学习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相似文献   

4.
魏月 《新余高专学报》2007,12(4):119-120
张志公提出的语文"特殊工具"说,是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性质的定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雏形。对于正确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纠正目前存在的"泛人文性"倾向,具有正本清源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学写作课开设至今,其课程性质一直处于失衡与变动的状态中。目前写作课教而无果、学而无效的处境引发了写作界更多思考,达成了许多共识,但对于写作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认识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可以从写作课的教学进程中得到启示:写作课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想把握二者的平衡,应该二者并重,同时还应注意到两者的互补互促作用以及这种统一过程的动态性。任何一种倾向化、机械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都将使写作教学的价值被弱化  相似文献   

6.
缪芳 《奇闻怪事》2007,(9):10-1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犹如“手心”与“手背”,离开“人”,“言”无从依附;离开“言”,“人”难自立。所以崔峦老师说:“语文课程,贵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难也难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如何在“两性”之间建立支点?我认为只要抓住文章的关键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探究、积累、运用等语文活动走进文本,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育专家徐中玉先生认为:“母语教育是贯穿一生的,大学语文是高等层次的母语教育,它兼有工具性、人文性和审美性.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侧重于工具性,而大学语文更强调人文性和审美性.”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提出“大学文学”的概念,强调让大学生“通过文学经典的阅读,接受审美熏陶,与古往今来的优秀心灵对话,通过文学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这种观点占据了主流观点.另一种是强调工具性,即语文课程以训练学生语文应用能力为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而提升汉语综合应用能力,这类课程以财经院校设立居多.虽然官方、学界也多次提到要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但均为模糊表述,因而缺乏具体指导性.如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首先是“语”,其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要把语文课上得象语文课,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实践,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的经验,并有助于学习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孝感话的“把”字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孝感市位于湖北省东产经部,属楚语区。孝感话与普通话较接近,但他存在一些差异,如“把”,在孝感话里用法广泛,可用为动词,介词,作介词用于工具语,处置式,被动向,与普通话与有很大的不同,在普通话中有不同的对应形式。这些用法同出一源,孝感话“把”的特点,显示了“把”在地域上的共域上的共时差异,反映了语言历史演变的轨迹,研究孝感话“把”的用法,有助于汉语史和现代汉语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培养计算机文字录入处理员应应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侧重教学内容;让文字录入处理员在了解计算机外部设备的基础上,从科学的指法开始,进行正规化文字录入训练,重点学会五笔字型输入法,系统地学会一种计算机操作系统,一种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进一步学习掌握文字处理工作专业知识,基本的计算机软件维护知识,应用数据库,电子表表格和互联网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13.
“字本位”观与汉字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教学通常强调言文并重,然而与其他教学要素相比,汉字教学从研究到教学一直都处于滞后状态。“字本位”观把汉字当做是书面汉语的基本单位,紧扣汉字的表意性特点,从形、音、义三位一体的“字”着眼来理解词的意义与读音,强调汉字的理据性,以字带动词的学习,重视汉字书写的训练。这样,汉字的形、音、义就能完整地呈现于学习者的脑海中,并由此而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相似文献   

14.
传统"六书"说是关于汉字构造的理论,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中有完整的论述.实施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低学段(1-2年级)的最大难点是识字教学,可以说成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瓶颈".在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过程中,适当向传统作一回归,也就是在识字教学中,运用一下传统的"六书"说,是走出这个"瓶颈"的一个较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通过跨文化的方法,对汉藏族大学生在字形相似性判断方面进行对比,结果发现:(1)藏族大学生对汉字对字形相似性判断平均评定等级数低于汉族大学生平均评定等级数;(2)在高频汉字对中,藏族男大学生对汉字对字形相似性判断平均评定等级数低于汉族及藏族女大学生平均评定等级数;(3)在低频汉字对中,藏族男大学生对汉字对字形相似性判断平均等级数低于汉族男大学生平均评定等级数,其他两两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的文字观,是植根于拼音文字对语言的依附性得出的结论,反映的仅仅是拼音文字的事实。它不能涵盖世界上两大文字类型中的另一类文字——表意文字。图像性是文字体制自立的本质,汉字通过与语言中的意义相联系,用意象直接反映人们的意识观念,从而成为一种超时空的不完全依附于口语的自立的体制。  相似文献   

17.
汉字的繁化是汉字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是汉字作为表意性文字的内在要求。但在现代的汉字教学和学习中,我们大多只强调汉字的简化,对于汉字的繁化却很少提及,甚至忽略,这样的汉字教学和对汉字发展演变情况的认识是不全面的。文章试通过举例分析汉字演变过程中存在的繁化现象,并浅析其成因,以便于我们对汉字的性质及其发展演变情况有一个深刻而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常规的词典对语气副词“明明“的解释都是通过近义词和它出现的句法环境来说明,这样的解释过于简略,特别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很难让留学生真正掌握其意义和用法.通过对“明明“出现的语义环境、句法环境以及它所传达的语气等方面来对它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从而使该词有更细致理性的使用规则.  相似文献   

19.
体育活动中"黑色现象"的不时出现,从一定程度上昭示了当前体育人人文素质需要提高的这一现实。文章认为体育学院大学生是未来的体育人,提升体育学院大学生人文素质实有必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