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球科学研究的新成就与发展的新走向《地球科学进展》杂志编委、副研究员张志强地球科学,不管是固体地球科学,还是流体地球科学,其根本任务是认识地球,研究地球和其它天体的起源、结构和演化,探索其他天体对地球影响的基本规律,揭示地球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效...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关于地球系统的理论核心,包括地球系统的非均衡理论,地球系统的耗散结构理论与地球系统的引力场理论。非均衡理论是基础,耗散结构和引力场理论是热力和动力的起因,构成地球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形成机制与地球系统的运动过程。其中信息流则是调控地球系统的物质流和能量流的流量、流速和流向的纽带。  相似文献   

3.
骆昌芹 《科学之友》2009,(12):18-18
60多年前,美国的一家电台曾经播出过一部广播剧《“火星人”入侵地球》,描述火星飞船降临地球以后,给地球人带来巨大灾难的情景。成千上万的听众听了信以为真,万分惊恐,纷纷四处逃难,成为新闻史上的一桩著名事件。半个世纪过去了,地球上一直没有出现来自火星的侵略者,倒是地球人首先揭开了向火星进军的序幕。  相似文献   

4.
<正>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思路——在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地球工程”应运而生。地球工程是指通过主动大规模运用工程手段改造地球环境,以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海洋作为地球气候最重要的“调节器”,是地球工程的主要实施目的地,目前很多地球工程在南大洋等公海海域开展,因此也就出现了海洋地球工程。  相似文献   

5.
距今8亿到6亿年前,地球剧烈的气候变化有可能使地球变成了一个“雪球”。科学家现在认为,史前“雪球地球”很有可能是地球复杂生命诞生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6.
《科学24小时》2011,(7):73-73
出麻省理工、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加州圣克鲁斯分校组成的国际天文学家小组正式公布了最新发现成果通过加拿大MOST空间望远镜发现距地球40光年处的55 Cancri A行星系统中的一颗“超级地球”,这颗固态行星比地球大60%,质量是地球的8倍,密度是地球的2倍,形似真实版的潘多拉星球。  相似文献   

7.
《科学之友》2008,(6):12
研究人员认为,约45亿年前有一颗体积与火星相差无几的天体撞击地球,并导致地球轨道上出现无数的撞击碎片,当时这些碎片在地球周围形成了一个石质的空间环境,并最终形成了地球的天然卫星—月球。  相似文献   

8.
美国宇航局的火星轨道探测飞行器观测显示,火星上沙丘区域呈现出巨大规模的移动,几乎与地球上沙丘区域的移动相同。这种状况是没有被人们料想到的,因为火星的大气层比地球的更为稀薄,大约只有地球的1/100,而且那里的高速风没地球上那么常见,而且更无力。  相似文献   

9.
金石 《科学之友》2004,(8):24-25
包围地球的空气被称为大气。像鱼类生活在水中一样,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大气的底部,并且一刻也离不开大气。大气为地球生命的繁衍、人类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它的状态和变化,时时处处影响到人类的活动与生存。但地球大气一开始并不是现在这样子的,它是伴随着地球一起成长,经过了亿万年不断“吐故纳新”才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相似文献   

10.
我对两个物理现象的认识吴耀棠1.物体运动,大家都见到过,普遍存在于我们周围。我们人能够在地球上运动,必须用脚蹬着地球,地球就向反方向推我们前进。人所以能这样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必须要有地球同时存在,假如没有了地球,只有我们孤零零的一个人,不论我们的脚无...  相似文献   

11.
地球的年龄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自然关心一个问题:地球的年龄有多大?科学家指出,地球形成已经有46亿年了。但是,这一结论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呢?西方的神甫告诉人们,上帝创造了人类,地球自然也是上帝创造的,而人类创造地球的时间是公元前4000年。这当然是无稽之谈,是人类在蒙昧时期用来欺骗自己的谎言。从很早开始,许多勤于思考的有识之士就试图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推测地球的年龄。17世纪至18世纪期间,有人试图通过测算海洋的盐度来推算地球的年龄。这种方法的依据是,假定在地球形成之初,海洋中的水全部是淡水,经过后来漫长的演变,陆地上的河…  相似文献   

12.
著名的“科学难题” 19世纪中叶,在全世界物理学家面前摆着一个难题:证明地球的自转!就是证明地球本体的旋转运动。地球环绕太阳运转的同时,自身也在不停地旋转着,这种旋转运动就叫做“地球自转”。旋转1周就是1天,约等于24小时。  相似文献   

13.
文澜 《科学之友》2005,(6):20-20
地球在遥远的过去发生过多次物种大灭绝,这种灭绝一次次地将地球生物推向绝境。科学家发现,物种灭绝并不是源于什么突发事件,而是有规律可循的。而目前地球正处在物种大灭绝周期。英国《自然》杂志发表文章,阐述了地球物种大灭绝的周期性。科学家发现当今地球正处在物种大灭绝周期——地球生物随时可能再经历一次物种大灭绝。  相似文献   

14.
, 《大自然探索》2012,(12):4-4
运用斯皮策太空望远镜的探测数据,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一颗新型的钻石行星——距离地球仅40光年的“55巨蟹e”星。这个岩石世界的大小是地球的两倍,质量却是地球的八倍.科学家因此称之为“超级地球”。  相似文献   

15.
人类在一次无法逃避的毁灭性灾难之后,与地球上的诸多物种一起灭绝了。也许10年之后地球又恢复了平静,地球上孕育生命的水依旧存在——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探索》2010,(5):8-11
小行星撞击地球在地球表面形成的陨石坑是地球上最壮观最有趣的地质结构。太阳系的许多其他行星和卫星,包括月亮,它们的表面部布满了明显的陨石坑。  相似文献   

17.
<正>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高温热能。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是一颗名副其实的“热星”。一种看法认为,地球刚形成的时候,温度非常高,俨然一颗“火球”。随着时间的推移,地表逐渐冷却,但它内部仍然保留着大量的热能。与此同时,地球内部存在着很多放射性同位素,它们无时无刻不在产生热量,不断地加热着地球。地球是外温而内热的。它的内部可以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从地表往下到地壳、  相似文献   

18.
《科学之友》2009,(6):23-23
科学家在太阳系外发现一颗名叫赛德纳的行星,拥有和地球差不多的体积和质量,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它就好像是地球的“姊妹”一样,让地球在宇宙中不再孤独。在此基础上,科学家认为在奥尔特云区域可能还有更多的地球“姊妹”存在。奥尔特云围绕在太阳系周围,在冥王星轨道外面存在着一个硕大无比的“冰库”,或者说是一个巨大的“云团”。  相似文献   

19.
高峰 《科学之友》2007,(8A):53-53
众所周知,地球的最外层是大气层,人类和地球上其他生命体都依赖着这个大气层生存。大气层正常或异常的活动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我们称之为气象灾害。地球大气活动并非是造成气象灾害的唯一原因。在远离我们地球14960万km的太阳上,太阳黑子的活动也是地球气象灾害的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想到地球.李刚便往天上瞧了瞧,地球蓝莹莹水汪汪地挂在那里.模样儿真惹人怜爱。虽然有思想准备,也目睹了无数次影视中的地球画面,可到了外空间从太空飞机舷窗往外一看,李刚还是没能按捺住心脏的激烈跳动,瞬间理解了李卓为什么赖在月球基地不肯离开。换成他自己,要是老婆在这里,也不会想回去。这么一抬眼就能看到地球的感觉,很奇妙,没法子形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