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认识论看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辩证统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是两种片面的天人观。这两种片面观点的产生有其深刻的认识论原因,而要克服两的片面性,实现它们的有机整合,也需要特定的认识论条件。  相似文献   

2.
用系统思想解读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各执己见、相持不下。长期以来,人们从人的主体性角度解读着人与自然关系的螺旋式发展过程。系统思想则从生命有机体以及多学科角度,以整体性和动态性的思想探讨世界的“平衡-非平衡-平衡”、“有序-无序-有序”变化的本质和规律,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和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将自然界置于人的现实的、实践批判的活动中,批判性地考察了以往的哲学自然观成果,以唯物主义的能动性方式将现实的自然界理解为人类实践的造物。实践的观点是使马克思主义的新唯物主义自然观有别于以往自然观的核心特征,由于将实践引入唯物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使人类与自然、社会与自然、人类史与自然史在实践基础上得到了和谐的统一。放眼当下,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总观点,对我们驳斥以激进生态中心主义思潮为代表的西方各色错误生态思潮、树立人们对自然的敬畏观念、加快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亦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沉浸式"战略决策训练模拟系统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司光亚  胡晓峰  吴琳 《系统仿真学报》2006,18(12):3581-3583,3607
“沉浸式”战略决策训练是一种强调利用现代战争模拟技术营造虚拟决策情景与环境的新型训练方式。首先介绍了“沉浸式”战略决策训练的基本训练方法和特点,然后给出了“沉浸式”战略决策训练模拟ISGSS原型系统的组成与结构,最后对危机态势的自然表达和快速决策后模拟这两个支持沉浸感产生的关健问题的实现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5.
"五个统筹":新时期系统辩证发展观的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五个统筹”的基本内涵充分体现着系统辩证发展观,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贯彻“五个统筹”应把握好几个辨证统一关系:改革和发展、经济发展的质和量、发展速度和效益、发展经济和人民群众利益、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人和自然、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6.
“再造山川秀美”是一项宏伟的环境生态建设工程,它面对的是如何从千疮百孔充满分裂的现实,走向保护、恢复与重建生态系统的整体。它必须建立在正确思维方式的基础上,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多样性和谐性,从人类对自然适应的程度,摆正人类在和自然协调发展过程中的位置,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当前高校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必须以系统辩证的思维把握和协调几对关系:规模效益与质量效益的关系、输入与自产生的关系、流动与稳定的关系、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关系、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人类与自然二者并非相对独立的实体,前者是后者的组成部分,导致"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不是一个逻辑上合理的问题。实现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到"人类在自然中的角色"的范式转换,将为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提供不同的形而上学根基和理论框架。范式转换直接表现为"语词系统"以及世界观的变革,从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关系转向"人类在自然中"的复杂系统图景。不同的提问方式直接决定着不同的"问题域",以及解决问题的价值取向。在"人类在自然中的角色"研究中,复杂网络因果将取代简单的线性因果。贝叶斯因果网络和下向因果的相关研究有助于探索复杂系统的运行,以及准确理解人类在自然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复杂系统哲学为理论,融合德勒兹差异论、现象学最新发展以及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讨论差异和多元性问题,提出一种哲学观点,即关系差异多元存在论的复杂系统哲学。(1)本文在复杂系统哲学以及之前提出的破碎系统观的基础上,首先讨论了差异与关系概念,指出应该融合"差异"与"关系"为"关系差异";然后比较了中西哲学关于"差异"的追求之差异,以及对于多元论的容忍性;(2)本文继续研究了现象学视域中对于"差异"的认识及其发展,特别是"自我"与"他者"的关系;(3)本文最后给出了关系差异多元论的要义,认为这种哲学观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在价值上打破西方哲学的自我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而且可以在认识论和存在论意义上为本土知识、地方性实践和多样性的生活世界的哲学张目,为和谐的多样性观点做出有意义的有力论证。指出只有在关系差异多元论的立场上,才能真正坚持差异论,复杂系统哲学理论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10.
系统之"矛盾两部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事物是辩证的,系统作为一个事物是辩证的,系统内部的任意一个具体内容事物是辩证的,该具体内容事物的具体内容也是辩证的……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律,立足事物“一分为二”分析、事物矛盾基础“一生二”分析、事物矛盾统一的“合二为一”分析,在实践中,把它们有机结合——对矛盾划分为两部分(矛盾统一形式部分和矛盾具体对立内容部分),结合系统本身特点,研究系统在“矛盾两部分析法”下内部相互作用关系特点和规律——系统“横向链”和系统“纵向链”构成系统网链,探索系统构成、发展和变化的辩证法规律。  相似文献   

11.
现代科学中基于原子论的力学规律被认为是极其成功的自然法则,解释了世界为什么是这个样子。但现代科学中的二元论造成了主体与客体的分离,形成了人与自然对立的世界观,在哪怕一点点偏离简单机械物理系统的情形时就顿时失去了效用,这严重阻碍了其成功走向生物、人文、社会等领域,有失其作为宇宙第一法则的地位。本文首先分析了力学法则引起的对自然不可逆现象和熵的主客观之争。提出了一个新的生成性的实在,这样非局域性、不可积、不可逆、熵和信息特征自然地一开始就出现在微观动力学中,而可逆微观动力学仅是简化的特例,熵原理可取代基于原子论的力学规律作为宇宙的第一法则。不可逆性(熵)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这两种观点可以统一起来。被认为是认识论"幻象"和"主观性"的宏观不可逆世界也具有本体论的地位。以熵原理为宇宙的第一法则的科学可形成主客体统一的自洽世界观,构建起一个统一两个世界、两种文化的新框架。  相似文献   

12.
当代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已成为当前人类社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倍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论域。通过其对生态问题所造成的深层根源的分析 ,深入探讨了人与自然关系在当代实现生态伦理转向的现实维度。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是一个整体优化的社会系统,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体系。从系统与环境关系的视角,生态良好的自然环境、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和睦共赢的国际环境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4.
整个生命界是大自然千百万年不断演化发展的成果,在宇宙中十分罕见,而人类的产生和发展使得大自然中生态系统的演化由自在走向自觉成为可能;自觉生态系统的关键性要素是人;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特别是人类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谋求的生态文明的实质内容;有利于人类的现时和长远的生存发展,是自觉生态的基本功能特征。人类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思想观念的“生态化”是新式的生态文明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作为广义自然的一部分,只能在遵循自然整体运行规律的前提下存在和发展;相对于宇宙整体运行的无限造化,人类的所谓无限创造力仅仅是一个无限小量;从心理和行为的表现方面来看,成熟形态的劳动、语言和意识使人成了一个具有新质的自然存在物,使人类社会成了“人化自然”的核心部分;在人类化的各种形式中具体实现着“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无论是心理模式、心理过程还是行为模式、行为过程,或是精神产品、物质产品,它们都是人的世界对自然世界的展示,也都是自然世界在人的世界中的实现;人是一个自然与社会,生理、心理与行为的多维存在的统一;人的遗传结构中编码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个体发育的信息程序:一种是保证个体最一般的基础性生理、心理和行为活动的第一维结构生成的决定论式程序;另一种是规定某些可能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的第二维结构建构的非决定论式程序;人的本质是非决定的、开放的,人只能是一种在多维的综合中生成、建构和创造着自身本质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依据耗散结构理论,社会系统作为耗散结构系统,必须不断地从自然中获得“负熵流”实现其不断有序化。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熵”的流动形成了两者“共序”及“偏序”的发展状态.人类社会与自然经历了“低度偏序”——“低度共序”——“高度偏序”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是社会走向不可持续的发展历程。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应是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高度共序”,真正发挥社会系统耗散结构的特点,在与自然的互惠互利共同有序中实现良性循环,使社会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可从三个层次来分析。这三个层次是: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在自然层次上,人的本质就是生命存在;在人与自然关系层次上,人的本质就是类本质;在人与人关系层面上,人的本质就是社会联系,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三个层次的人的本质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互相渗透。只有准确地、全面地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才能使我们在处理人的问题、以及与人的问题有关的问题时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相似文献   

18.
“和谐”总是系统的一种特征,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是“和谐”的实质内容;研究“和谐社会”,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科学的社会结构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系统科学的整体性方法、定量分析方法等,也要注意运用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手段;“和谐社会”,是内部结构合理,人、社会、自然相互统一,社会性资源兼容共生的社会。  相似文献   

19.
根据"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内涵, 从生活质量、人口素质、经济发展环境、社会发展环境、人力资本环境和生态环境6个准则筛选国民幸福指数、基尼系数等31个指标构建了人的全面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标准差修正的G1 法(序关系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组合赋权, 建立了基于标准差修正G1组合赋权的人的全面发展评价模型, 并对我国2001-2007的人的全面发展进行评价. 本文的创新与特色一是通过生活质量、人口素质和生态环境等6方面的评价, 反映了和谐社会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的基本要求,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二是通过标准差修正G1组合赋权方法确定指标权重, 使得组合权重体现专家意见和指标数据信息, 避免了在主观赋权中指标重要性标度的给出人为主观确定, 缺少客观依据的问题, 避免了主客观权重分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